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钓鱼岛主权争议的发酵和升级,中日关系在邦交正常化的“四十不惑”之年全面降温。日前,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日本非法“购岛”闹剧,势必影响、损害中日经贸关系正常发展。进入9月份以来,来自中国民间和市场的抵制日货行动此起彼伏,如今,中日经贸已经如同寒意渐浓的天气,让人感到冷风扑面。
日系产品遭遇“阻击战”
在中日关系40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对“政冷经热”习以为常,而这次似乎是“政冷经冷”。
据海关统计,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2011年中日双边贸易额3428.9亿美元(1美元约合6.25元人民币),40年来增长了340多倍。今年前三季度,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487.6亿美元,下降1.8%。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9月中日贸易似乎未受“钓鱼岛”事件影响,但专家认为,9月交货的进出口商品是此前订单,外贸数据有一定滞后性,在四季度,影响可能显现。
在微观层面,人们已经有了直观的感受。以汽车行业为例,包括丰田汽车在内的日系品牌车商,正通过减产、停产甚至转移等方式应对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的局面。10月22日至26日,丰田在华最大工厂丰田天津厂(一汽丰田)将停产。
而在此之前,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等日系品牌的中国工厂已出现部分停工。与停工、停产相对应的是日系车销量的下降。日本三大汽车巨头丰田、日产和本田公司10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大车企9月在华销售遭遇滑铁卢。其中,丰田在华销量同比大幅下降49%,日产同比减少35%,本田减少41%。
10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9月产销数据,日系车总销量16万辆,环比下降29.5%,同比下降41%;日系车的市场占有率从8月份的19%降至12.2%。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9月份主要国外品牌乘用车销量美系、韩系、法系分别增长12.1%、15.3%和32%,而日系是下降的,正因如此,我们才看到丰田为此痛哭流涕。”
还有旅游业。据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研究,目前中国大陆赴日旅游年消费约180亿美元,占赴日旅游外国人市场的1/4,如果加上到日本旅游的台湾同胞,中国人几乎占赴日旅游人数的半壁江山。“购岛”闹剧发生后,据《东京新闻》报道,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和日航已合计取消9月到11月的预订座位5.2万多个。
此外,其他在华日系家电、电子产品、日化等领域也都出现停业、停工等现象。
击中日本经济软肋
“市场和民间自发的抵制已经形成了经济制裁的效果。这种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制造业出口和销售下降,旅游业收入减少;另一方面体现在资本市场上日本企业股价普遍显著下跌,汽车、电子、零售、旅游等行业受影响较大。如果全面经贸战开打,日本所受损失会更严重一些。”梅新育说。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季风谈及此次岛争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时,直接点到了日本经济的软肋——“外部依赖症”。“汽车销量下降,意味着日本的高端零部件对华出口减少了,本来1—8月份日本对华出口就已经出现负增长,这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极大。”
张季风分析说,近年来,外需几乎成为日本经济唯一的拉动因素。由于长期通缩,日本经济处于低迷状态,生产很难增加,收入基本是负增长或零增长,因此占GDP近60%的个人消费的提高无从谈起;生产不增加,设备投资的动力就会减弱;公共投资方面,日本政府的长期债务负担已经超过了GDP的200%,增加公共投资的余地也很小,也就是说,包括“民需”和“公需”在内的整个内需对经济的拉动几乎为零,出口成为日本经济的救命稻草。而出口的减少可能导致日本经济再次陷入“出口减少—生产减少—失业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减少”的恶性循环。“来自中国的经济反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很大,但不足以致命,可能令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更慢一点。之前,日本政府预测2012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值是2.2%,现在可能下降到1.5%甚至零增长。”张季风直言。
对日本国内产业来说,生产成本和技术革新本来就已让曾经骄傲的家电等产业全行业亏损,需要通过转型升级和向海外重新布局来摆脱困境,如果对华出口受阻,这种转型升级和重新布局会更难以推进。梅新育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在国内市场规模、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方面的优势,不是其他新兴市场和大多数发达国家所能比拟的。“经过去年的破坏性地震和由此而来的客户、市场份额损失,许多此前不愿向中国转移生产的日本企业已经不得不考虑转移一部分生产能力过来,如果中国现在把它们拒之门外,这个代价它们无法承受。”梅新育说。
中国经济也会受影响
在张季风看来,经济反制从长远看对中国经济也有影响。以汽车为例,目前在华日资汽车生产厂家如广本、一汽丰田、东风日产,中方的出资比例达51%、52%,其他一些小厂家如铃木、马自达、三菱,中方的出资比例更高。而且,来自日本的核心零部件只占10%左右,国产化率达到80%—90%,因此,少生产或少销售一台车,中国同样遭受损失,而且损失额大于日本。“现在经济全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想把谁抠出去很难,抵制日货有时实际也是在抵制自己。”张季风同时分析,日本在华企业目前大约有2万家,在华日资企业直接和间接吸纳的中国就业人数近1000万人。“如果日本逐渐缩小在中国已经存在的投资甚至撤资,中国经济自然也要受影响。”
另外,从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在中日双边贸易中长期处于逆差,日本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中,中高端及高科技产品较多;中国出口到日本的产品中,中低端产品比例较大。梅新育认为,日本对华出口绝大部分并非消费品,对我们来说,大部分产品不容易找到替代货源,这在汽车、电子等产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过于抵制日货必然让我们自己的产业、出口和就业遭受重创。”
当然,根据2011年海关统计显示,中日贸易已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21%,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9%。从这个角度分析,日本经济对中日贸易的依存度要比中国经济对中日贸易的依存度高一些,“这种不对称的依存度,决定了中国有能力在两败俱伤的经贸战中让日本付出更大代价。”梅新育说。
当心美国坐收渔利
中日钓鱼岛之争背后一直有只黑手。张季风说:“从事件本身可以看得非常清楚,40年前美国就埋下了隐患,岛争的每一步背后都能看到美国人不太光彩的影子。”张季风认为,去年年底以来,中日之间进行的互购国债、人民币直接交易等经济领域的合作,对美元的地位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中日韩首脑宣布“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将在年内启动,一种将美国排除在外的东亚区域经济融合局面可能要出现,这是美国绝不能容忍的。“现在的结果是美国人最希望看到的。”
梅新育在谈到对日经济制裁的时候也强调要注意分寸和对策。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炽烈的爱国热情与冷静到冷酷地步的理智缺一不可,旨在维护领土主权的斗争尤其需要把握分寸,以免结果适得其反。“中日两国经济社会基本面决定了两国综合国力发展趋势更有利于中国,只要我们能保持国内政治稳定,时间就站在我们一边。我们要力争选择对我们最有利的时机,不能由于冲动而落入别人的圈套。”
中日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亚洲经济一体化最终是一个共赢的格局。梅新育希望中日经贸摩擦尽快过去,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如期开始,东亚货币互换网络不要退步。“我们在这几个问题上要为未来而谈判,不能仅仅着眼于当前几个月。”
编辑|尹洁 美编|黄浩 图编|傅聪 编审|丁子
日系产品遭遇“阻击战”
在中日关系40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对“政冷经热”习以为常,而这次似乎是“政冷经冷”。
据海关统计,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2011年中日双边贸易额3428.9亿美元(1美元约合6.25元人民币),40年来增长了340多倍。今年前三季度,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487.6亿美元,下降1.8%。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9月中日贸易似乎未受“钓鱼岛”事件影响,但专家认为,9月交货的进出口商品是此前订单,外贸数据有一定滞后性,在四季度,影响可能显现。
在微观层面,人们已经有了直观的感受。以汽车行业为例,包括丰田汽车在内的日系品牌车商,正通过减产、停产甚至转移等方式应对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的局面。10月22日至26日,丰田在华最大工厂丰田天津厂(一汽丰田)将停产。
而在此之前,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等日系品牌的中国工厂已出现部分停工。与停工、停产相对应的是日系车销量的下降。日本三大汽车巨头丰田、日产和本田公司10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大车企9月在华销售遭遇滑铁卢。其中,丰田在华销量同比大幅下降49%,日产同比减少35%,本田减少41%。
10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9月产销数据,日系车总销量16万辆,环比下降29.5%,同比下降41%;日系车的市场占有率从8月份的19%降至12.2%。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9月份主要国外品牌乘用车销量美系、韩系、法系分别增长12.1%、15.3%和32%,而日系是下降的,正因如此,我们才看到丰田为此痛哭流涕。”
还有旅游业。据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研究,目前中国大陆赴日旅游年消费约180亿美元,占赴日旅游外国人市场的1/4,如果加上到日本旅游的台湾同胞,中国人几乎占赴日旅游人数的半壁江山。“购岛”闹剧发生后,据《东京新闻》报道,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和日航已合计取消9月到11月的预订座位5.2万多个。
此外,其他在华日系家电、电子产品、日化等领域也都出现停业、停工等现象。
击中日本经济软肋
“市场和民间自发的抵制已经形成了经济制裁的效果。这种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制造业出口和销售下降,旅游业收入减少;另一方面体现在资本市场上日本企业股价普遍显著下跌,汽车、电子、零售、旅游等行业受影响较大。如果全面经贸战开打,日本所受损失会更严重一些。”梅新育说。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季风谈及此次岛争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时,直接点到了日本经济的软肋——“外部依赖症”。“汽车销量下降,意味着日本的高端零部件对华出口减少了,本来1—8月份日本对华出口就已经出现负增长,这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极大。”
张季风分析说,近年来,外需几乎成为日本经济唯一的拉动因素。由于长期通缩,日本经济处于低迷状态,生产很难增加,收入基本是负增长或零增长,因此占GDP近60%的个人消费的提高无从谈起;生产不增加,设备投资的动力就会减弱;公共投资方面,日本政府的长期债务负担已经超过了GDP的200%,增加公共投资的余地也很小,也就是说,包括“民需”和“公需”在内的整个内需对经济的拉动几乎为零,出口成为日本经济的救命稻草。而出口的减少可能导致日本经济再次陷入“出口减少—生产减少—失业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减少”的恶性循环。“来自中国的经济反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很大,但不足以致命,可能令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更慢一点。之前,日本政府预测2012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值是2.2%,现在可能下降到1.5%甚至零增长。”张季风直言。
对日本国内产业来说,生产成本和技术革新本来就已让曾经骄傲的家电等产业全行业亏损,需要通过转型升级和向海外重新布局来摆脱困境,如果对华出口受阻,这种转型升级和重新布局会更难以推进。梅新育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在国内市场规模、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方面的优势,不是其他新兴市场和大多数发达国家所能比拟的。“经过去年的破坏性地震和由此而来的客户、市场份额损失,许多此前不愿向中国转移生产的日本企业已经不得不考虑转移一部分生产能力过来,如果中国现在把它们拒之门外,这个代价它们无法承受。”梅新育说。
中国经济也会受影响
在张季风看来,经济反制从长远看对中国经济也有影响。以汽车为例,目前在华日资汽车生产厂家如广本、一汽丰田、东风日产,中方的出资比例达51%、52%,其他一些小厂家如铃木、马自达、三菱,中方的出资比例更高。而且,来自日本的核心零部件只占10%左右,国产化率达到80%—90%,因此,少生产或少销售一台车,中国同样遭受损失,而且损失额大于日本。“现在经济全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想把谁抠出去很难,抵制日货有时实际也是在抵制自己。”张季风同时分析,日本在华企业目前大约有2万家,在华日资企业直接和间接吸纳的中国就业人数近1000万人。“如果日本逐渐缩小在中国已经存在的投资甚至撤资,中国经济自然也要受影响。”
另外,从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在中日双边贸易中长期处于逆差,日本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中,中高端及高科技产品较多;中国出口到日本的产品中,中低端产品比例较大。梅新育认为,日本对华出口绝大部分并非消费品,对我们来说,大部分产品不容易找到替代货源,这在汽车、电子等产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过于抵制日货必然让我们自己的产业、出口和就业遭受重创。”
当然,根据2011年海关统计显示,中日贸易已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额的21%,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9%。从这个角度分析,日本经济对中日贸易的依存度要比中国经济对中日贸易的依存度高一些,“这种不对称的依存度,决定了中国有能力在两败俱伤的经贸战中让日本付出更大代价。”梅新育说。
当心美国坐收渔利
中日钓鱼岛之争背后一直有只黑手。张季风说:“从事件本身可以看得非常清楚,40年前美国就埋下了隐患,岛争的每一步背后都能看到美国人不太光彩的影子。”张季风认为,去年年底以来,中日之间进行的互购国债、人民币直接交易等经济领域的合作,对美元的地位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中日韩首脑宣布“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将在年内启动,一种将美国排除在外的东亚区域经济融合局面可能要出现,这是美国绝不能容忍的。“现在的结果是美国人最希望看到的。”
梅新育在谈到对日经济制裁的时候也强调要注意分寸和对策。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炽烈的爱国热情与冷静到冷酷地步的理智缺一不可,旨在维护领土主权的斗争尤其需要把握分寸,以免结果适得其反。“中日两国经济社会基本面决定了两国综合国力发展趋势更有利于中国,只要我们能保持国内政治稳定,时间就站在我们一边。我们要力争选择对我们最有利的时机,不能由于冲动而落入别人的圈套。”
中日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亚洲经济一体化最终是一个共赢的格局。梅新育希望中日经贸摩擦尽快过去,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如期开始,东亚货币互换网络不要退步。“我们在这几个问题上要为未来而谈判,不能仅仅着眼于当前几个月。”
编辑|尹洁 美编|黄浩 图编|傅聪 编审|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