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局——沙赫的选择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zeng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冯塔纳是德国 19世纪末诗意现实主义流派的重要作家,他遵循诗意现实主义原则,创作了一系列以女性为主角的婚姻爱情小说,这些小说更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现状。冯塔纳诸多作品都是以女性名命名,这本沙赫·冯·乌特诺却是以一位男性主角命名。当然,这部小说仍然未能走出不平等的婚姻的主题,讲述了了普鲁士贵族军官沙赫在一对母女中的婚姻爱情抉择,出于道德和舆论的压力,沙赫被迫选择和女儿维克多结婚。最后以沙赫和维克多缔结婚约后自杀为结尾。可以说,男主人公的悲剧来自他的选择,他在母女两人之间的选择,不仅仅是对婚姻伴侣的选择,也是对家庭,荣誉,对道德,对美,对社会阶级的抉择。包括最后的自杀,也是他在自由和现实之中的无奈选择。但是选择本身,并不只由沙赫缺乏力量的内心和在乎荣誉名声的性格决定,更受到时代和社会背景的深重影响。
  关键词:婚姻选择 生死抉择 性格分析 时代背景 普鲁士道德观
  小说里的女性主角是一对贵族母女,母亲卡拉昂夫人貌美如花,女儿维克多却因天花丧失了原本的美貌,容颜甚至有点丑陋。
  尊崇荣誉的普鲁士贵族军官沙赫本不屑与维克多交往,更愿意在众人面前和卡拉昂夫人出现,但在王子的一番对于美的演讲之后,他发现了维克多的闪光点,引诱了维克多,并致使她怀孕,但他仍然不愿与她缔结婚约,因为害怕大家的嘲笑。最后,卡拉昂夫人请求国王出面,国王对沙赫的命令,作为军官的他不得不服从。但是沙赫内心深处仍然不愿接受,最后在婚姻和自由意志中选择死亡,在婚礼当天自杀。
  这部小说发生在1806年的四月底到九月中旬,这里有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就是耶拿和奥尔施特同年在十月十四日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代表着普鲁士军队的衰败,而且也是整个国家和社会形态衰败的表现。虽然在本文中关于普鲁士的这场战役的结果并未提及,但是作为小说发生的大的时代背景,事实上却在全书都有体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小说的男主人公作为普鲁士贵族军官,他的命运也是和国家紧密相连的,普鲁士的灭亡也让作者以死亡作为主人公沙赫的结局。
  男主人公的命名本身就意味深长,Schach在德语中是棋的意思。下棋分成两个对立方,下棋也要考虑布局,每一步都要符合大局。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的棋中,有专门的棋子的名称就是国王(King),最后因为国王的出面沙赫不得不缔结婚约,就如在棋局中,其他棋子受国王这枚棋的指令一样。本书第十三章的法语标题是,Le choix du Schach,意为沙赫的选择,这个标题一语双关,既是他本人在母女两人中的选择,也可理解为棋子的选择。沙赫本人对名誉极其看重,他的道德观和对美的看法也是沿袭了封建普鲁士贵族的那一套,对于婚姻,他讲究门当户对,尽管冯卡拉昂也是个高贵的族裔,但是卡拉昂夫人是个寡妇,不符合他的要求,而维克多的容貌残缺,也不符合。 他在这母女两人中的徘徊犹豫,就像下棋时的斟酌考虑。在第十三章中,他的选择,如果是白色棋子就象征着婚姻,选择黑色就象征着自杀和死亡。而输掉棋局则意味着他在同僚中输去了荣誉和声望。棋局的结构也和空间以及地点的双义相符合,同时也适用于其他关键人物的设定。棋子本身的特点就是没有自己的选择,没有自己的思想,受下棋者的摆布,就像缺乏自我力量的沙赫一样。沙赫的选择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决定的,正如棋子本身就受控于他人,受整个棋局的影响。何况他作为一个完美普鲁士贵族军官,服从命令已经是天生的职责。
  那么为什么沙赫最后选择和丑陋的维克多缔结婚约,而不是和美貌的卡拉昂夫人呢?沙赫本人一开始与卡拉昂夫人交好,作为女儿的维克多一开始也曾极力撮合。但是在一个卡拉昂夫人不在场的时机,沙赫和维克多的越轨了,并且导致维克多怀孕。本来沙赫是没有结婚意愿和打算的,和这对母女的来往在他看来不过是感情的游戏而已。但是在一次因力量的尊严这部戏剧而引起的游街之后,维克多认清了在这段关系中沙赫对她的态度而十分痛苦。得知真相的卡拉昂夫人迫使他下婚约,以此保护女儿受损的荣誉。包括之后传得沸沸扬扬的海报事件,即大街上贴出了旨在讽刺沙赫在这对母女中徘徊犹豫的海报,让本无比重视名声的他不堪舆论压力。
  除了种种外在压力,比如国王的命令等等,他选择维克多,也并非没有一点爱慕的原因。毕竟在一开始,沙赫根本不愿与丑陋的维克多有丝毫联系,但是王子关于美的一番演讲,内容包括美是什么?不是肤浅的表面的,而是永恒的那些。这一番讲话让沙赫重新审视对美的看法,然后他试着重新发现维克多,发现她的灵魂闪光点。而维克多和沙赫被作者当成是相反的两个极端来创作。沙赫本人有着完美皮囊,高贵出身,但是内心却软弱,没有担当。与此相反,维克多虽然容貌残缺,但是内心坚韧,有自己的思想,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某个时刻,沙赫是被维克多身上的力量吸引的。并且王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谁拥有爱的力量,她也是值得爱的。”但是他本人狭隘的婚姻观,和对荣誉的狂热,让他内心还是抵触这桩婚姻。
  虽然后来国王等人加在他身上的压力让他不得不选择和维克多缔结婚约。但是他内心中,他与维克多的婚姻并不是门当户对的,即使抛開他人的看法,作为被普鲁士封建等级观深刻影响下的贵族,他对门当户对的追求是根深蒂固的,比如回到家乡之后,沙赫登上自家的宫殿,之后的一段风景描写值得关注。右边是外面公园的大树,左边是一片草地。这一段风景描写,看似随意,实则寓意深刻。冯塔纳善用景物描写来刻画情境,勾勒人物的内心思想。树代表着更高贵的一方,而草原则是弱势的那一方,正如在自然中,这两样并不能融合,在婚姻中,这样不对等的夫妻也不符合普鲁士封建道德观。对此,赵蕾连女士在她的论文中总结道:“以贵族为主的社会等级观念,这种传统意识根深蒂固积重难返。风雨飘摇的普鲁士贵族快走到历史的尽头,但还死守着陈规陋习般的价值观不放,结果就是冯塔纳笔下所描述的一幕幕家庭悲剧尤其女性成为最大的牺牲品其悲惨命运最直接地反映了上述普鲁士价值观的极大危害,冯塔纳在其社会小说中婚恋为切入点,在家庭婚恋这个隐微之处通过婚恋故事透视其时代各个阶层错综交织的社会全貌。” ①   再来看沙赫最后在自由意志和婚姻中做出的死亡抉择。尽管不得不接受这门并不平等的婚约,在他本人的自由意志和现实的冲突中,他选择了逃避,选择了以死亡来解脱。沙赫的自杀不仅是他个人性格缺乏力量,一味逃避,在乎他人的看法,作为普鲁士贵族军官,他的死也是和普鲁士封建王朝的衰败相符合的。
  首先来分析他的性格,周围人评论沙赫,都说他是我们中最棒的,他的严肃和忠诚让他从同僚中脱颖而出。他是普鲁士王朝的捍卫者,对荣誉全身心的追求和看重,是军人的最好榜样。并且他彬彬有礼,容貌英俊,这一切都让他成为女人们的崇拜对象,但是这一切都无法掩盖他缺乏内心力量的事实。他虚荣,并且受他人言语左右。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散步归途中,当沙赫和维克多快到达村子的时候,沙赫选择和卡拉昂一起肩并肩,而不是和丑陋的维克多。在书的第十三章结尾,沙赫在和维克多订婚之后就不辞而别地回了自己的家乡。 这一点也表现出,对和维克多的婚姻,他从一开始就是逃避的。
  而小说中,作者也别有寓意地重点讲述了一部戏剧“力量的尊严”, 正是因为缺乏这种力量,才需要借助力量。作者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分析沙赫的性格提供了线索。(具体分析可见本门课另一篇课程论文。)正因为缺乏内心的力量,他遇事就只能逃避,受不得任何一点流言蜚语和嘲笑。所以最后求助于死亡寻找终极解脱。
  一、死亡主题
  当然,沙赫的死也是作者早就安排好的,作者在全书中,多次点出了死亡主题。
  在第一章中,在沙龙中,所有重要人物都在场,只有沙赫缺席(fehlen),这在开端就给出了信号。在第四章中,描写了在散步之旅中,他们观赏到的落日。正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夕阳其实就是死亡主题的暗示。
  在书中还有这样一个情节,匆匆发出订婚消息后,沙赫就逃回了自己的家乡。在家中,有一次他在湖上的船里睡着,这个场景也是他死亡的预示。
  二、死亡符合时代背景
  他选择死亡也是符合时代背景的。当时的时代背景就是普鲁士帝国的衰败和灭亡。作为忠诚的普鲁士贵族军官,他所代表,所效忠的,所信仰的国家走向衰败,他的个人命运也不免悲剧。
  沙赫的死也是符合他个人性格的。沙赫的死是一种解脱。正如沙赫的对头布洛所说,他的死是和国王的命令以及他自身的性格相符合的。
  三、死亡体现出的现代性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尊严和冲突,冲突产生于,当人的尊严被可笑所威胁的时候。而围绕全书中心的问题是, 这种尊严,是取决于外表,地位吗?是纯粹的虚荣,僵化的表面吗?沙赫追逐荣誉本没有错,但可惜的是,他内心空洞,脑子里装的是僵化的那套普鲁士贵族阶级的思想,荣誉被他错误定义,而没有从本质出发,很多时候他只是虚荣。他在认同自我身份的时候,也是借助外在的事物,包括他祖先的画像。而他真正的天性并没有施展的空间,所以他的身份和追求的荣誉都是空的,只是理论上的可能性。从这一点来说,他的死亡表现出了一种现代性。在之前的文学作品中,真善美是一体的,主角往往设定单一。而沙赫这个人则有很多层面,外在的华丽皮囊和空虚软弱的内心世界,在这种冲突和痛苦中,死亡也体现了破碎的现代性。
  对于他自身悲剧而又不可避免的命运来说,正如他关于寺庙骑士所说的,所有缺失和错乱的现象的命运,就是摆脱日常生活。
  四、结语
  沙赫在婚姻中选择了维克多,有他内心缺乏力量,渴求维克多内心那种力量的需要,更有被国王命令压制的被动,和不堪舆论压力的无奈。而在婚礼当天的自杀之举,是他本人性格的悲剧,在乎别人的看法,爱慕虚荣,而内心软弱,只想用死逃避一切。他的死,更是符合时代背景,体现了全书的死亡主题,也体现了破碎的现代性。
  注释
  ① 赵蕾莲.论台奥多·冯塔纳对普鲁士贵族价值观的批评——以《艾菲·布里斯特》、《泽西利亚》、《混乱与迷惘》和《施蒂娜》为例[J].德国研究,2013(4):101-111,128.
  參考文献
  [1] Theodor Fontane.Schach von Wüthenow,Erz hlung aus der Zeit des Regiments Gensdarmes. Aufbau Verlag.
  [2] 赵蕾莲.论台奥多·冯塔纳对普鲁士贵族价值观的批评——以《艾菲·布里斯特》、《泽西利亚》、《混乱与迷惘》和《施蒂娜》为例[J].德国研究,2013(4):101-111,128.
  [3] 赵蕾莲.论台奥多·冯塔纳的中篇小说《施蒂娜》中“并非门当户对的联姻”主题[J].外语教学,2013(6):75-77,82.
其他文献
摘 要 行政问责制是实现我国民主政治和构建责任政府的一种具体的制度安排,也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后新公共管理视角,分析我国行政问责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关键词 后新公共管理 行政问责制 政府问责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2003年非典后,我国开始了对行政问责制的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我国对行政问责制探索还属于初级阶段,存在着问责主体
一、当下我国农村建设现状调研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发展也不均衡。以地域来说,呈现出江浙地区发展好于革命老区,东部地区发展好于中西部地区,沿海地区好于内陆地区的分布态势;以模式来说,主要集中在城郊型建设模式、集镇型建设模式、村落型建设模式三大块,其中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以第三种较为常见,东部等发达地区以前两种较为常见;就建设的过程来说,有的农村地区以领头羊的方式进行,主要依靠个人的示范力量
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发展提升了人民币全球影响力和外溢效应.不过,笔者对人民币全球净溢出效应进行测算对比发现,近二十年人民币汇率仍然受制于人,受其他货币影响较多,但人民币
期刊
2016年11月,境外人民币外汇期货成交211833手,环比增加37%,总持仓72083手,环比增加18%,交易金额190亿美元,环比增加74%。本轮人民币贬值超出市场预期,离岸人民币期货提供了良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中职体育教学实践出发,认真剖析了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足球运动兴趣培养的问题。中职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足球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识,逐步引导学生对足球的爱好,从而使学生爱上足球运动,为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足球;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G84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3-07  
摘 要:夏目漱石的作品中许多都与禅及禅宗思想有关联,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则是《门》。本文首先对明治时期禅宗概况进行介绍,接着描述漱石学生时代与禅的关联以及他的两次参禅体验。最后分析作品《门》与禅的关系,其中主要分析“风吹碧落浮云尽”和“本来面目”的内涵,分析其中蕴含的禅宗观念,从而剖析出夏目漱石对于自我存在的危机感问题。  关键词:参禅 《门》 本来面目 自我存在  一、明治时期的禅宗  明治八年
期刊
2017年11月20日,《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刊发文章《沉积物固结与卡斯卡迪亚逆冲滑移行为之间的联系》(Links between sediment consolidation and Cascadiame
期刊
摘要:政府公关是一项体现政府与工作互动关系的行政管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公关关系。政府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和沟通手段与广大公众建立并保持互信关系,有利于争取最广泛的群众支持,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整体形象,以及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本文就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构建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现今社会,政府机构处于公共关系网络之中,政府公关在树立和维护政府良好形象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扩大政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