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以肯定的是,以任何投机心态进入文化产业的资本都是走不远的。文化产业毕竟不同于其他行业,必须以做文化的心态来投资文化产业:产业——追求好的文化产品,创造好的消费体验,才能真正获得好的经济回报。
曾几何时,为文化项目、文化产品找投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今,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产业已经到了“不差钱”的阶段。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关于文化产业是否泡沫太多、产能过剩的质疑和追问。诱惑在先,风险在后,在今天投资文化产业,还能约吗?
统计显示,仅2014年,我国就发生169起文化传媒行业并购,包括影视、游戏、广告、出版、有线和卫星电视等多个行业,涉及资本约1605亿元。再加上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大佬进场,一向被视为“小圈子”的文化行业进入了高烧不退的状态。
几年前,煤老板、房地产老板进入文化行业还曾一度成为媒体嘘唏的新闻,而如今,这种现象对大家来说也不再新奇,文化行业内部流行的段子则是:“养猪的、炼钢铁的、卖烟花的、卖菜的、做家具的都来做文化了。”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去年,曾经被称为“民营餐饮第一股”的“湘鄂情”更名中科云网,并公告拟收购中视精彩、笛女影视两家影视文化公司,意欲跨入“文化圈”;从事高端装备制造的中南重工,收购曾制作发行过《女儿心事》《鲜花朵朵》等影视剧的大唐辉煌,并与之成立文化产业并购基金,进而与芒果传媒合作,借助新媒体资源开拓渠道。类似的还有做强夯桩业务的中化岩土成立传媒公司九州梦工厂涉足电影、电视剧动漫、手游等业务……
“进入文化行业的资本中,来自行业外的较多,这加速了社会资本的流动,带动了文化市场的火热,也使得业外资本的跟风心态表现得相当突出。”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文化传媒与知识产权专业律师王军认为,前两年电视剧市场很火,大家就纷纷涌向电视剧,后来发现生意没那么好做,而国内电影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于是就一窝蜂转行做电影,而如今,曾经的“知识产权”变身新概念“IP”,又制造了一轮优质网络小说版权的争夺。
此外,一些投资者的心态也颇为微娩文化投资政策中对土地、税收等的优惠都对资本释放出不小的吸引力。在这些利好面前,一些“任性”的投资者仍然存在。这其中,有打着建文化产业园的旗号“圈地”的,有只是想用“文化”给自己脸上贴金的,甚至还有只是想“捧角儿’的……各种复杂的投资心态造就了更加复杂的市场生态。
“可以肯定的是,以任何投机心态进入文化行业的资本都是走不远的。文化行业毕竟不同于其他行业,必须以做文化的心态来投资文化产业——追求好的文化产品,创造好的消费体验,才能真正获得好的经济回报。”王军说。
前不久,天风证券投资业务平台天风天睿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了电影行业颇具影响力的剧角映画。在天风高级投资经理郭俊看来,天风看重的不仅是以电影营销业务起步的剧角映画在行业业已取得的成绩和地位,更重要的是其未来从电影制作到放映的完整产业布局及其专业的团队。然而,对于文化企业来说,融资成功仅仅是其发展的第一步,从这里出发,文化市场中的高风险之旅才刚刚开始。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3月27日,共有18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公布了2014年年报,虽然净利润都呈正增长,但业绩背后却仍有不少问题。如影视传媒中,华谊兄弟2014年的业绩增长主要为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和奖励,以及出售掌趣科技部分股份取得的投资收益等;光线传媒业绩快报则显示,报告期内,净利润为3,29亿元,仅比上年同期增长了0,22%。而在动漫行业中,由于大部分项目都是先投资再启动,具有前期投资大、现金流低、毛利不高、见效性、投资周期长等特点,一半以上的企业超三成营收都来自政府补贴。
“有人说现在的文化产业太火了,资本带来的泡沫已经造成产能过剩了,这是不太准确的,”《综艺报》电影中心总经理朱玉卿说,“对于中国的文化市场来说,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才刚刚被释放,行业对资本的需求也远远没有呈现出来。我们目前的问题不是钱多或者钱少,而是如何通过理性资本的理性投资提高投资效率。”
业内人士认为,与文化产业和市场相对发达的一些西方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老百姓文化消费习惯的升级、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进一步完善、中小微文化企业的进一步壮大、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型业态的崛起,都为资本进入文化行业提供了无限可能。王军认为,“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都是好的,在日益趋于理性的投资推动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将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型创造新的机会。”
曾几何时,为文化项目、文化产品找投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今,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产业已经到了“不差钱”的阶段。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关于文化产业是否泡沫太多、产能过剩的质疑和追问。诱惑在先,风险在后,在今天投资文化产业,还能约吗?
统计显示,仅2014年,我国就发生169起文化传媒行业并购,包括影视、游戏、广告、出版、有线和卫星电视等多个行业,涉及资本约1605亿元。再加上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大佬进场,一向被视为“小圈子”的文化行业进入了高烧不退的状态。
几年前,煤老板、房地产老板进入文化行业还曾一度成为媒体嘘唏的新闻,而如今,这种现象对大家来说也不再新奇,文化行业内部流行的段子则是:“养猪的、炼钢铁的、卖烟花的、卖菜的、做家具的都来做文化了。”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去年,曾经被称为“民营餐饮第一股”的“湘鄂情”更名中科云网,并公告拟收购中视精彩、笛女影视两家影视文化公司,意欲跨入“文化圈”;从事高端装备制造的中南重工,收购曾制作发行过《女儿心事》《鲜花朵朵》等影视剧的大唐辉煌,并与之成立文化产业并购基金,进而与芒果传媒合作,借助新媒体资源开拓渠道。类似的还有做强夯桩业务的中化岩土成立传媒公司九州梦工厂涉足电影、电视剧动漫、手游等业务……
“进入文化行业的资本中,来自行业外的较多,这加速了社会资本的流动,带动了文化市场的火热,也使得业外资本的跟风心态表现得相当突出。”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文化传媒与知识产权专业律师王军认为,前两年电视剧市场很火,大家就纷纷涌向电视剧,后来发现生意没那么好做,而国内电影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于是就一窝蜂转行做电影,而如今,曾经的“知识产权”变身新概念“IP”,又制造了一轮优质网络小说版权的争夺。
此外,一些投资者的心态也颇为微娩文化投资政策中对土地、税收等的优惠都对资本释放出不小的吸引力。在这些利好面前,一些“任性”的投资者仍然存在。这其中,有打着建文化产业园的旗号“圈地”的,有只是想用“文化”给自己脸上贴金的,甚至还有只是想“捧角儿’的……各种复杂的投资心态造就了更加复杂的市场生态。
“可以肯定的是,以任何投机心态进入文化行业的资本都是走不远的。文化行业毕竟不同于其他行业,必须以做文化的心态来投资文化产业——追求好的文化产品,创造好的消费体验,才能真正获得好的经济回报。”王军说。
前不久,天风证券投资业务平台天风天睿投资有限公司投资了电影行业颇具影响力的剧角映画。在天风高级投资经理郭俊看来,天风看重的不仅是以电影营销业务起步的剧角映画在行业业已取得的成绩和地位,更重要的是其未来从电影制作到放映的完整产业布局及其专业的团队。然而,对于文化企业来说,融资成功仅仅是其发展的第一步,从这里出发,文化市场中的高风险之旅才刚刚开始。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3月27日,共有18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公布了2014年年报,虽然净利润都呈正增长,但业绩背后却仍有不少问题。如影视传媒中,华谊兄弟2014年的业绩增长主要为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和奖励,以及出售掌趣科技部分股份取得的投资收益等;光线传媒业绩快报则显示,报告期内,净利润为3,29亿元,仅比上年同期增长了0,22%。而在动漫行业中,由于大部分项目都是先投资再启动,具有前期投资大、现金流低、毛利不高、见效性、投资周期长等特点,一半以上的企业超三成营收都来自政府补贴。
“有人说现在的文化产业太火了,资本带来的泡沫已经造成产能过剩了,这是不太准确的,”《综艺报》电影中心总经理朱玉卿说,“对于中国的文化市场来说,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才刚刚被释放,行业对资本的需求也远远没有呈现出来。我们目前的问题不是钱多或者钱少,而是如何通过理性资本的理性投资提高投资效率。”
业内人士认为,与文化产业和市场相对发达的一些西方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老百姓文化消费习惯的升级、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进一步完善、中小微文化企业的进一步壮大、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型业态的崛起,都为资本进入文化行业提供了无限可能。王军认为,“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都是好的,在日益趋于理性的投资推动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将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型创造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