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微信圈盛传一组照片,说的是石家庄市一所中学居然开进两部收割机去校园里收麦子,这可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而这所中学就是我的母校——石家庄市二十四中学,我上学时,它叫北京军区七一学校。
七一学校是1952年7月由中央军委批准、分配并委托华北军区组建的军队干部子弟学校,校址面积约400亩。原名为华北军区七一学校,1953年9月1日开学。1955年4月改为北京军区七一学校;1964年7月改为河北石家庄七一学校;1968年8月改为石家庄市二十四中学。2011年6月30日经石家庄市教育局批准,二十四中增挂“石家庄七一学校”校名。
我是1963年9月进入这所学校读一年级的,当时的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全日制寄宿学校。记得开学时,报到注册完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就是一人发一个白布口袋,由老师领着到学校西北角的牛号去装麦秸,扛回来放到床上当床垫,让我们这些刚刚进校门的娃娃就感受到老八路作风。我们小学部是三排平房教室,一个年级4个班,一个班45个人,18个女生,27个男生。宿舍都是二层小楼,女生在楼上,男生在楼下,1—3年级每班都有生活老师负责我们的生活起居。我们的课任老师有很多都是从部队上下来的,那时我们的校长就是现役军人。
既然是军队干部子弟学校,那学校的管理就有很浓重的部队味道,既严格又充满人情味。因为每次开学交的是一学期的伙食费,所以每到周六下午我们每个回家过星期天的同学都会从老师那领到一个小纸袋,里面装的是星期天一天的伙食费,大概也就2毛几分钱,这在部队叫退伙。这些钱我们一般都不交给家长,就成了我们的零花钱。每到秋冬和春夏交替时节,会有流脑、流感等疫病流行,学校就会用葱根、白菜根、白萝卜片儿和姜等食材熬成汤,晚上用大桶送到每个宿舍让大家睡前喝,以预防疫病。记得有一年流脑疫情严重,周六不让我们回家,我爸我妈就来学校隔着大门给我送好吃的。冬天,食堂还会用偏方熬成汤,给手脚有冻疮的同学烫手烫脚治疗冻疮。那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可冷多了,冻手冻脚是很平常的事。上三年级我们该用钢笔写字了,学校就一人发一杆蘸水笔和一个空墨水瓶,由同学帮助老师将墨水粉冲成墨水灌到瓶子里(现在的孩子应该不知道什么是蘸水笔和墨水粉了),在教室里弄一手一身墨水那是经常的事。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发生6.8级地震,石家庄也有震感。地震发生时还不到早晨起床时间,我能感到床在晃动。正好几天前老师刚刚讲过火山爆发和地壳运动可以引起地震,我知道是地震了,可不知道会有那么危险。到了晚饭后,平时都是要进教室晚自习的,但是那天老师不让我们单独进教室,这时老师才告诉我们地震的事,也布置好如果在教室时发生地震该怎么逃生。当天晚上住在二楼的女生就搬到楼下男生宿舍,两个人一张床,挤着睡。后来学校在大操场搭起了帐篷,我们就抱着自己的被褥按班级住到了帐篷里。因为拥挤,被子是自己盖自己的,褥子就铺乱了,过了几天我从男生那边找到自己的褥子时,上面有一大片“地图”,也不知道是哪位男生留下的。在这我悄悄地问一句,七一63级2班的男同学们,有认领的吗?哈哈。在操场住帐篷是安全,但地面潮湿不利于学生的身体,于是我们又搬到学校的游泳池里,池底是水泥的,不潮。晚上我们都很兴奋,因为可以数着星星睡觉,不过中午就惨了,大太阳直射,躲都没法躲,那叫一个晒。那时候我们都刚刚10岁,经常抱着自己的被褥搬家,但是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大个子帮助小个子,男同学帮助女同学,大家互助可爱,平安地度过了地震期。最近看到我们学校因为在校园里种麦子、用收割机收麦子而出了名,连同那高大上的教学楼引起网友的围观,真是从心眼里感到自豪。不过,如果我是校领导,我不会用收割机收麦子,我会让同学们去拔麦子。这8亩麦子,全校同学一人都摊不上一垄。早上4、5点钟趁太阳还没有出来,一会儿就拔完了,既省了租收割机的钱,还让学生参加了劳动锻炼。建议校领导,如果明年还种麦子,收获时,组织学生拔麦子,不用收割机。
离开七一学校40多年了,我们这些同学也已是花甲老人了,但是在学校时的往事岂是这短短的小文所能记述的。这所学校所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多的是军人的素养、老八路的作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这些人不是最有权的,也不是最有钱的,甚至由于历史的原因会因父辈受冤屈而被连累。但我们都具有一种正直、果敢、嫉恶如仇、豁达开朗的性格,让我们在顺境中不迷失自我,在逆境中不沉沦自我,永远是乐观的、朝气蓬勃的、积极向上的。这些品质除了军人家庭的教育,还有就是这所学校六年来对我们的培养。
我的记忆就像一泓深邃的湖水,一颗小小的石子投进去,就会激起一片美丽的、深远的、久久不能平静的涟漪。这涟漪,就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年少时的经历。
七一学校是1952年7月由中央军委批准、分配并委托华北军区组建的军队干部子弟学校,校址面积约400亩。原名为华北军区七一学校,1953年9月1日开学。1955年4月改为北京军区七一学校;1964年7月改为河北石家庄七一学校;1968年8月改为石家庄市二十四中学。2011年6月30日经石家庄市教育局批准,二十四中增挂“石家庄七一学校”校名。
我是1963年9月进入这所学校读一年级的,当时的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全日制寄宿学校。记得开学时,报到注册完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就是一人发一个白布口袋,由老师领着到学校西北角的牛号去装麦秸,扛回来放到床上当床垫,让我们这些刚刚进校门的娃娃就感受到老八路作风。我们小学部是三排平房教室,一个年级4个班,一个班45个人,18个女生,27个男生。宿舍都是二层小楼,女生在楼上,男生在楼下,1—3年级每班都有生活老师负责我们的生活起居。我们的课任老师有很多都是从部队上下来的,那时我们的校长就是现役军人。
既然是军队干部子弟学校,那学校的管理就有很浓重的部队味道,既严格又充满人情味。因为每次开学交的是一学期的伙食费,所以每到周六下午我们每个回家过星期天的同学都会从老师那领到一个小纸袋,里面装的是星期天一天的伙食费,大概也就2毛几分钱,这在部队叫退伙。这些钱我们一般都不交给家长,就成了我们的零花钱。每到秋冬和春夏交替时节,会有流脑、流感等疫病流行,学校就会用葱根、白菜根、白萝卜片儿和姜等食材熬成汤,晚上用大桶送到每个宿舍让大家睡前喝,以预防疫病。记得有一年流脑疫情严重,周六不让我们回家,我爸我妈就来学校隔着大门给我送好吃的。冬天,食堂还会用偏方熬成汤,给手脚有冻疮的同学烫手烫脚治疗冻疮。那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可冷多了,冻手冻脚是很平常的事。上三年级我们该用钢笔写字了,学校就一人发一杆蘸水笔和一个空墨水瓶,由同学帮助老师将墨水粉冲成墨水灌到瓶子里(现在的孩子应该不知道什么是蘸水笔和墨水粉了),在教室里弄一手一身墨水那是经常的事。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发生6.8级地震,石家庄也有震感。地震发生时还不到早晨起床时间,我能感到床在晃动。正好几天前老师刚刚讲过火山爆发和地壳运动可以引起地震,我知道是地震了,可不知道会有那么危险。到了晚饭后,平时都是要进教室晚自习的,但是那天老师不让我们单独进教室,这时老师才告诉我们地震的事,也布置好如果在教室时发生地震该怎么逃生。当天晚上住在二楼的女生就搬到楼下男生宿舍,两个人一张床,挤着睡。后来学校在大操场搭起了帐篷,我们就抱着自己的被褥按班级住到了帐篷里。因为拥挤,被子是自己盖自己的,褥子就铺乱了,过了几天我从男生那边找到自己的褥子时,上面有一大片“地图”,也不知道是哪位男生留下的。在这我悄悄地问一句,七一63级2班的男同学们,有认领的吗?哈哈。在操场住帐篷是安全,但地面潮湿不利于学生的身体,于是我们又搬到学校的游泳池里,池底是水泥的,不潮。晚上我们都很兴奋,因为可以数着星星睡觉,不过中午就惨了,大太阳直射,躲都没法躲,那叫一个晒。那时候我们都刚刚10岁,经常抱着自己的被褥搬家,但是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大个子帮助小个子,男同学帮助女同学,大家互助可爱,平安地度过了地震期。最近看到我们学校因为在校园里种麦子、用收割机收麦子而出了名,连同那高大上的教学楼引起网友的围观,真是从心眼里感到自豪。不过,如果我是校领导,我不会用收割机收麦子,我会让同学们去拔麦子。这8亩麦子,全校同学一人都摊不上一垄。早上4、5点钟趁太阳还没有出来,一会儿就拔完了,既省了租收割机的钱,还让学生参加了劳动锻炼。建议校领导,如果明年还种麦子,收获时,组织学生拔麦子,不用收割机。
离开七一学校40多年了,我们这些同学也已是花甲老人了,但是在学校时的往事岂是这短短的小文所能记述的。这所学校所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多的是军人的素养、老八路的作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这些人不是最有权的,也不是最有钱的,甚至由于历史的原因会因父辈受冤屈而被连累。但我们都具有一种正直、果敢、嫉恶如仇、豁达开朗的性格,让我们在顺境中不迷失自我,在逆境中不沉沦自我,永远是乐观的、朝气蓬勃的、积极向上的。这些品质除了军人家庭的教育,还有就是这所学校六年来对我们的培养。
我的记忆就像一泓深邃的湖水,一颗小小的石子投进去,就会激起一片美丽的、深远的、久久不能平静的涟漪。这涟漪,就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年少时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