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体育也是学校体育的其中一站,是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转折的衔接点,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在中学体育中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中学生;终身体育;培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的急剧增长,只限于学校教育的传统的教育方式远远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受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并广泛地传播了这一思想。近二十年来,终身教育得到飞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的指导原则。
在学校体育中,中学阶段也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因此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提高自我锻炼身体的能力,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根据中学学生特点培养其对体育的兴趣
中学学生己进入成年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基本结束。首先,从生理特点来看,肌肉力量增加,心肺系统发育完善,心肌收缩能力增强,肺活量增大;神经系统发达,兴奋与抑制过程均衡、协调、迅速。在这个时期,其身体素质提高较快,运动反应灵敏,学习运动技能时间短,且能参加各种体育运动项目,锻炼的内容选择范围大,如各种球类、武术、健美操、游泳、滑冰等,喜欢参加竞技性体育比赛。其次,从心理特点看,个性有较大发展,智力水平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和自我意识增强,在独立感、自由感、自信心、好胜心、自尊心等方面都有所表现。积极的自我意识对主体起着主导和调解作用,而消极的自我意识将使主体违背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和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比赛,以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所学的运动技术、技能,通过比赛得到巩固和提高。此外,教师还要借助于学生身心发展中的抽象逻辑思维和自我意识调解能力,借助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特别是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积极引导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与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根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此时,教师可进行指导性教育,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掘自己的潜能,锻炼自己的意志,体现竞争的力量,寻找体育的美感,引发对体育的兴趣,从而自觉积极地进一步学习,把教师传授的体育基本知识、运动基本技能,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通过实践,真正变成自己的技能,从而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1. 在教学内容上,应倡导以点带面的原则
根据体育运动的迁移规律,在学习某项运动技术时,根据其项目特点,将之与其他类似运动项目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2. 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应提倡以季节带项目的方针
即根据季节的不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有条件的学校夏天开设游泳课,冬天开设滑冰课;排球是春季的最佳选择,秋季则是篮球、足球的黄金季节。根据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通过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广泛地让学生参加多种体育活动,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兴趣、爱好。实践之后,学生自然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和锻炼方法,对体育的认识也相应提高,这就为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奠定了基础。
3. 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
体育理论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可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论指导。教学内容按照中学体育任务与需要,进行体育健身原理、体育保健原理、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自我体质测试与评价等理论课教学,并讲授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通过理论讲授可使学生加深对体育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使体育理论成为学生终身坚持体育运动的健身指南。
三、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活动可以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对于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现代中学生来说,如果锻炼的方法、内容选择不当,不仅起不到锻炼的目的,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科学地安排锻炼,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由于中学学生身体的肌肉、骨骼系统、内脏器官的机能均己发育成熟,身体的控制能力和感觉运动的技能也有明显的发展,但是他们好胜心强,容易冲动,头脑发热,往往会做出一些超常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始终贯穿锻炼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宜,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安排锻炼的时间和进度,充分考虑到季节、地区、自然环境等因素对锻炼效果的影响。
2. 锻炼内容应多样化
中学学生所处年龄段精力充沛,感情丰富,容易产生挫折感;他们可能不易对一种运动产生长久的兴趣,因而出现兴趣转移等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锻炼的内容也应根据现代生活的需要,适量增加如使用健身器、哑铃、跑步机等器械锻炼身体的方法,这样一方面能满足他们广泛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在发生兴趣转移时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盐城市中兴初级中学)
关键词:中学生;终身体育;培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的急剧增长,只限于学校教育的传统的教育方式远远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受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并广泛地传播了这一思想。近二十年来,终身教育得到飞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的指导原则。
在学校体育中,中学阶段也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因此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提高自我锻炼身体的能力,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根据中学学生特点培养其对体育的兴趣
中学学生己进入成年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基本结束。首先,从生理特点来看,肌肉力量增加,心肺系统发育完善,心肌收缩能力增强,肺活量增大;神经系统发达,兴奋与抑制过程均衡、协调、迅速。在这个时期,其身体素质提高较快,运动反应灵敏,学习运动技能时间短,且能参加各种体育运动项目,锻炼的内容选择范围大,如各种球类、武术、健美操、游泳、滑冰等,喜欢参加竞技性体育比赛。其次,从心理特点看,个性有较大发展,智力水平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和自我意识增强,在独立感、自由感、自信心、好胜心、自尊心等方面都有所表现。积极的自我意识对主体起着主导和调解作用,而消极的自我意识将使主体违背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和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比赛,以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所学的运动技术、技能,通过比赛得到巩固和提高。此外,教师还要借助于学生身心发展中的抽象逻辑思维和自我意识调解能力,借助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特别是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积极引导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与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根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此时,教师可进行指导性教育,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掘自己的潜能,锻炼自己的意志,体现竞争的力量,寻找体育的美感,引发对体育的兴趣,从而自觉积极地进一步学习,把教师传授的体育基本知识、运动基本技能,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通过实践,真正变成自己的技能,从而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1. 在教学内容上,应倡导以点带面的原则
根据体育运动的迁移规律,在学习某项运动技术时,根据其项目特点,将之与其他类似运动项目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2. 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应提倡以季节带项目的方针
即根据季节的不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如:有条件的学校夏天开设游泳课,冬天开设滑冰课;排球是春季的最佳选择,秋季则是篮球、足球的黄金季节。根据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通过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广泛地让学生参加多种体育活动,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兴趣、爱好。实践之后,学生自然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和锻炼方法,对体育的认识也相应提高,这就为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奠定了基础。
3. 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
体育理论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可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论指导。教学内容按照中学体育任务与需要,进行体育健身原理、体育保健原理、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自我体质测试与评价等理论课教学,并讲授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通过理论讲授可使学生加深对体育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使体育理论成为学生终身坚持体育运动的健身指南。
三、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活动可以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对于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现代中学生来说,如果锻炼的方法、内容选择不当,不仅起不到锻炼的目的,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科学地安排锻炼,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由于中学学生身体的肌肉、骨骼系统、内脏器官的机能均己发育成熟,身体的控制能力和感觉运动的技能也有明显的发展,但是他们好胜心强,容易冲动,头脑发热,往往会做出一些超常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始终贯穿锻炼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宜,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安排锻炼的时间和进度,充分考虑到季节、地区、自然环境等因素对锻炼效果的影响。
2. 锻炼内容应多样化
中学学生所处年龄段精力充沛,感情丰富,容易产生挫折感;他们可能不易对一种运动产生长久的兴趣,因而出现兴趣转移等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锻炼的内容也应根据现代生活的需要,适量增加如使用健身器、哑铃、跑步机等器械锻炼身体的方法,这样一方面能满足他们广泛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在发生兴趣转移时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盐城市中兴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