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作者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利用实验室教学,提升电子电工教学实效的几个措施。
【关键词】电子电工;教学实效;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26-01
在电子电工教学中,树立学生主体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对提高学习成绩,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采用了以下几个教学措施。
一、激发创新意识,营造创新型教育环境
所谓创新意识,指喜欢创新,注意创新。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在教学模式上,我们改变学生静态、被动接受的地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利用学生对新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数据传送指令时,询问学生如何用单片机将实验板上的8个发光数码管轮流点亮。针对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实现相同目的的不同实现方法,不用单片机能让8个发光数码管轮流点亮,这在数字电子及电路课上早已学过。有的学生说:用单片机来控制,肯定要用到软件。我抓住这句话,过渡到这节课要讲的指令上。用哪些软件呢?又提出问题。用数据传送指令。MOV类指令,我开始跟学生讲解各类MOV指令,并在WAVE仿真系统中,把每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演示给同学们看。在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我又提问:有了这些指令,怎么才能控制发光数码管呢?我留了约20分钟的时间给大家,有的学生思考,有的学生开始翻书,有些学生开始讨论……我根据每班学生不同的情况,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式:(1)对于学生表现得很茫然的班级,我在PPT上画出实验板的硬件电路图,写出软件程序中的一条指令MOVPI,#OFEH,继续引导他们思考。(2)对于有几位学生已有思路的班级,我在黑板上只画出实验板的电路图,鼓励那几位同学说说思路或写写指令。(3)对于思维活跃的班级,我鼓励他们自己设计电路图和配套的软件。当大部分学生已清楚这个过程后,我开始演示实验现象,并留下课后问题:除了实验板上的PI口控制发光数码管,其它的口可否?如何设计软件硬件?并在晚上开放实验室,随时恭候学生的来临。这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培育创新精神,营造创新型学习环境
所谓创新精神,指敢于创新,不畏权威,能坚持实现个人的设想。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把自己头脑中对电子电工相关课题的设想加工整理或改造和重组。可以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批判吸收,凡事都问一个“为什么”,最重要的是培养实事求是、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电子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中,凡是有用电要求的地方都会有电子科学的身影伴随出现;从简单到复杂,从空中、地面到地下,凡是能想象到的地方几乎都有使用电子科学的需求。现在,尽管电子电工中的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仍有许多可以用新用途新思路来改进原有的技术或项目,因此,电子科学的应用大有想象和拓展的空间。这些都要求学生不迷信权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有强烈的好奇心,敢于挑战和冒险。
三、在实验室中培养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电子电工实验包含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单片机等相关有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由教师布置的经典验证性实验,既能强化训练基本技能,同时又能验证并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设计性实验,由教师布置的诸如模拟电路放大器这类基本电路实验,能为以后的开放性设计实验乃至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要求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创新性设计实验,学生自己选择实验题目,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实验室开放的时间,进行实验研究,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实验报告。把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比例科学化和系统化。我们开设各种方案的实验课程,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题目,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各种器件,举办专题报告,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实践方面的科研和电子竞赛、制作等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我们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性教学机会和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接触生产实际。
加强实践环节、重视综合实践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科学研究和自主开发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拥有更多自我设计的空间和选择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热情和激情去学习。
四、通过案例式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指思维的批判性、独创性、灵活性、流畅性和精密性等品质。只有保持对自然、人类社会和自身的求索精神,只有放开眼界,广纳新知,科学构建与时俱进的动态开放思维结构,才可形成创新思维。
我们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上,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纳入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的引导,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兴趣的培养。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供不同层次的实践内容,提出灵活多样的实践要求,吸引所有学生主动地、有选择地参与实践活动,并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多种实践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或任务。在此过程中,我们给予适度的指导,使学生能够独立、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实践任务,把学生被动地学习变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把依赖于教师的学习变成独立的学习和思考,当任务圆满完成时,也增强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对课堂教学的实验内容进行补充和提升,可以完成自己感兴趣的课外实验项目或制作,可以自己设计电子作品,等等,这样就使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己的创新思想得以实现,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赵 敏、胡 钰,创新的方法: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1.1。
[2]何 流,创新能力自我训练.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12.1。
【关键词】电子电工;教学实效;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26-01
在电子电工教学中,树立学生主体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对提高学习成绩,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采用了以下几个教学措施。
一、激发创新意识,营造创新型教育环境
所谓创新意识,指喜欢创新,注意创新。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在教学模式上,我们改变学生静态、被动接受的地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性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利用学生对新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数据传送指令时,询问学生如何用单片机将实验板上的8个发光数码管轮流点亮。针对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实现相同目的的不同实现方法,不用单片机能让8个发光数码管轮流点亮,这在数字电子及电路课上早已学过。有的学生说:用单片机来控制,肯定要用到软件。我抓住这句话,过渡到这节课要讲的指令上。用哪些软件呢?又提出问题。用数据传送指令。MOV类指令,我开始跟学生讲解各类MOV指令,并在WAVE仿真系统中,把每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演示给同学们看。在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我又提问:有了这些指令,怎么才能控制发光数码管呢?我留了约20分钟的时间给大家,有的学生思考,有的学生开始翻书,有些学生开始讨论……我根据每班学生不同的情况,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式:(1)对于学生表现得很茫然的班级,我在PPT上画出实验板的硬件电路图,写出软件程序中的一条指令MOVPI,#OFEH,继续引导他们思考。(2)对于有几位学生已有思路的班级,我在黑板上只画出实验板的电路图,鼓励那几位同学说说思路或写写指令。(3)对于思维活跃的班级,我鼓励他们自己设计电路图和配套的软件。当大部分学生已清楚这个过程后,我开始演示实验现象,并留下课后问题:除了实验板上的PI口控制发光数码管,其它的口可否?如何设计软件硬件?并在晚上开放实验室,随时恭候学生的来临。这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培育创新精神,营造创新型学习环境
所谓创新精神,指敢于创新,不畏权威,能坚持实现个人的设想。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把自己头脑中对电子电工相关课题的设想加工整理或改造和重组。可以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批判吸收,凡事都问一个“为什么”,最重要的是培养实事求是、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电子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中,凡是有用电要求的地方都会有电子科学的身影伴随出现;从简单到复杂,从空中、地面到地下,凡是能想象到的地方几乎都有使用电子科学的需求。现在,尽管电子电工中的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仍有许多可以用新用途新思路来改进原有的技术或项目,因此,电子科学的应用大有想象和拓展的空间。这些都要求学生不迷信权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有强烈的好奇心,敢于挑战和冒险。
三、在实验室中培养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电子电工实验包含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单片机等相关有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由教师布置的经典验证性实验,既能强化训练基本技能,同时又能验证并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设计性实验,由教师布置的诸如模拟电路放大器这类基本电路实验,能为以后的开放性设计实验乃至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要求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创新性设计实验,学生自己选择实验题目,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利用实验室开放的时间,进行实验研究,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实验报告。把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比例科学化和系统化。我们开设各种方案的实验课程,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题目,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各种器件,举办专题报告,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实践方面的科研和电子竞赛、制作等活动,锻炼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我们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性教学机会和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接触生产实际。
加强实践环节、重视综合实践训练,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科学研究和自主开发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拥有更多自我设计的空间和选择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热情和激情去学习。
四、通过案例式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指思维的批判性、独创性、灵活性、流畅性和精密性等品质。只有保持对自然、人类社会和自身的求索精神,只有放开眼界,广纳新知,科学构建与时俱进的动态开放思维结构,才可形成创新思维。
我们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上,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纳入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的引导,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兴趣的培养。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供不同层次的实践内容,提出灵活多样的实践要求,吸引所有学生主动地、有选择地参与实践活动,并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多种实践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或任务。在此过程中,我们给予适度的指导,使学生能够独立、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实践任务,把学生被动地学习变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把依赖于教师的学习变成独立的学习和思考,当任务圆满完成时,也增强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对课堂教学的实验内容进行补充和提升,可以完成自己感兴趣的课外实验项目或制作,可以自己设计电子作品,等等,这样就使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己的创新思想得以实现,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赵 敏、胡 钰,创新的方法: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1.1。
[2]何 流,创新能力自我训练.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