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宁夏文化产业以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为契机,大力推动文化与金融以及文化与旅游之间的融合度,用融合式、内涵式发展思路,支持、扶持大中型文化企业,培育小微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向着集聚化、集约化和品牌化的方向快速迈进,为实现“四个宁夏”以及“文化强区”战略夯实着文化软实力的硬支撑。
一、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密集出台,成为引导地方发展文化产业的领航灯。现阶段的中国文化产业还处于政策引导发展的阶段,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强的影响力,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互动关系十分紧密。2014年,可谓是文化产业政策年,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升级版的政策支持,国家先后出台了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政策、规定有:《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国发〔2014〕13号),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7月23日联合印发《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文产发〔2014〕14号)《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14〕15号)《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国务院2月18日发布了《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执行期限为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文化部修订印发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自2014年4月21日起全面施行,国务院2月18日公布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提出,将通过改革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登记事项,进一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并进一步转变监管方式,强化信用监管,提高监管效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活力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密集出台的这些文化产业相关政策涵盖了产业融合、文化金融、财税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等方面,这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中前所未有。归纳总结这些政策、规定,其核心目标就是围绕如何培育、壮大、发展文化产业市场的主体力量,即文化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来制定出台的。所以,推动转企改制的国有文化企业以及成长中的小微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就成为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引擎,从而使地方文化产业逐步走向依靠市场内生动力发展的新阶段。
二、文化产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是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及所占GDP比重逐年递增,文化产业经济连年增效。2011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43.7亿元,占GDP比重2.08%,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51.7亿元,占GDP比重2.21%,2013年实现产业增加值60亿元,占GDP比重为2.3%,预计到2015年实现产业增加值74亿元,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2.7%。二是文化企业逐步增量,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年底,全区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200家,文化企业1736家,其中规模以上的文化企业61家(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文化产业个体户9100家,文化产业示范户37家,从业人员15万人。
三、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战略取得成效。空间集聚化、要素集约化战略具有整合战略资源、开发潜在市场、形成后发优势的特点。对于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产业发展的集聚化、集约化、集群化构成了新世纪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是21世纪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这三大趋势是在某一特定产业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行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是产业内在发展规律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产业发展对当今国际经济新特征和新变化的一种动态实践的诠释。无论是产业集聚化、集约化还是集群化,都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效率的产业组织形式,是产业在空间组织形式上的表现,是产业相互融合渗透的一体化组织形式,是产业持续的生态循环的组织形式。国际上,英国、日本、美国等一些国家通过将一些文化创意公司进行集聚发展的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并在此基础之上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也建立了一大批文化产业的集聚区,这种产业集聚发展的模式大大提升了文化企业的竞争力,产生了一批较为成熟的文化产品。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是指导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这一理论作用于实践层面体现为空间集聚化战略。
自治区发展文化产业,推进集聚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战略是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必然趋势。着力推动园区、基地建设,积极培育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支持具有规模、标杆示范作用的文化企业迈向国家级示范园区、基地之列。具体做法:一是以申报、评定各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推动自治区文化产业集聚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截至2014年末,自治区有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1个(石嘴山市星海湖文化产业试验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由2013年的4个增至6个(中华回乡文化实业有限公司、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新科动漫有限公司、宁夏西夏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宁夏志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宁夏盛天彩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评定、命名了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由2013年的23个增至36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特色村镇5个。二是以规划带园区,以园区聚企业,加速自治区文化产业集聚化、集约化、集群化的发展。规划确定中国(吴忠)回乡文化产业示范园、西夏文化创意产业园、永宁三沙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新城、贺兰山·1958主题创意休闲区、中国回族民俗手工技艺村、宁夏海原回族文化产业园6家园区(基地)为2014年自治区培育、扶持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对建设中的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长廊,积极开展文化创意引导,对宁夏德龙酒庄、志辉原石酒庄等规模葡萄酒企业,进行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创意策划等指导。启动编制《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长廊文化发展规划》。 四、加快推进文化与金融的合作,为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多措并举。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规模虽然超过6000亿元,但目前企业发展仍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在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结构中银行仅占10%,文化产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占比仅为22%,金融对文化企业的融资支持仍然有限。宁夏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现象更加突出,为了逐步改善文化企业融资环境,一是为了贯彻落实文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自治区文化厅协助人民银行银川支行出台了《宁夏“五优化两对接”普惠金融工程实施方案》和《加强金融支持科技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二是发挥文化种子基金的作用,大力引入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扶持微小企业发展。宁夏文化产业投融资有限公司2013年12月,与中信银行合作设立总额为20亿元的“种子基金”,用于重点支持自治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为中华回乡文化园、华夏河图—黄河艺汇等融资担保4.6亿元,为新科动漫、众亿传媒、西夏乐舞、永宁城投、黄河国际创展中心文化书城等30多家企业和文化项目提供了5亿元的融资担保,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2015年,该公司将设立一支专属发展基金,用于扶持自治区中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
五、2014年5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各具特色,文化旅游成为带动各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银川市以首府城市的优势,文化产业发展无论是发展速度、发展规模,还是发展实力、集聚化程度都独占鳌头。目前,银川市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个、文化产业园区2个,产业相对聚集区5处,各类文化经营法人单位1707家,约占全区总量60%以上,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经营总资产达百亿元以上。大项目推动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永宁三沙源项目区、中华回乡风情园二期项目、华夏河图项目区、宁港产业园、西夏风情园等一批具有拉动作用和示范效应的项目顺利实施,有力提升了银川市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石嘴山市充分挖掘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这一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用争取到的200万元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了其旅游功能,开展了2014年中国石嘴山星海湖全国户外运动嘉年华活动、第七届中国·宁夏·石嘴山园林奇石博览会暨塞上湿地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深化石嘴山市“区域性休闲宜居城市”“户外运动之都”的旅游品牌形象。吴忠市以回族文化资源为基础,发挥自身文化特色资源优势,建设中国(吴忠)回乡文化产业园,用文化产业园区带动吴忠市的文化产业发展。2014年该园区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目前,该园区初步形成了回族服饰、印刷、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等特色企业格局。规划提出“一区牵引”(回乡文化体验区)、“三轴共振”(黄河水系文化轴、穆斯林文化工业融合轴、现代文化创意轴),多支点互动、全域发展的文化产业空间格局;固原市特色小微企业发展良好。10家文化企业获得自治区第一批文化产业示范户称号,红色旅游、丝路旅游以及节庆旅游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2014年,固原共接待游客25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5亿元。中卫市以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战略思维,拉长文化旅游业的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市文化产业经营类别达15大类20多个行业,从事各类文化产业的经营机构达520家,从业人员3.5万人。文化与旅游融合度进一步提升,如以云基地建设为辐射,引进西安久远集团开发建设沙坡头水镇,创博、希尔顿欢腾酒店等21个品牌企业正式签约将进驻沙坡头水镇;协助拍摄了收视率极高的电视片《爸爸去哪了2》;旅游与演艺业进一步融合发展。中卫市歌舞团编排的旅游精编版、沙湖旅游版《回乡婚礼》以及新推出的沙湖《渔歌唱晚》等实景演艺,在沙坡头、沙湖等景区、影院演出近1800余场次。
(执笔人:鲁忠慧)
责任编辑:李海波
一、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密集出台,成为引导地方发展文化产业的领航灯。现阶段的中国文化产业还处于政策引导发展的阶段,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强的影响力,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互动关系十分紧密。2014年,可谓是文化产业政策年,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升级版的政策支持,国家先后出台了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政策、规定有:《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国发〔2014〕13号),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7月23日联合印发《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文产发〔2014〕14号)《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14〕15号)《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国务院2月18日发布了《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执行期限为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文化部修订印发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自2014年4月21日起全面施行,国务院2月18日公布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提出,将通过改革公司注册资本及其他登记事项,进一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准入的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并进一步转变监管方式,强化信用监管,提高监管效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活力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密集出台的这些文化产业相关政策涵盖了产业融合、文化金融、财税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等方面,这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中前所未有。归纳总结这些政策、规定,其核心目标就是围绕如何培育、壮大、发展文化产业市场的主体力量,即文化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来制定出台的。所以,推动转企改制的国有文化企业以及成长中的小微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就成为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引擎,从而使地方文化产业逐步走向依靠市场内生动力发展的新阶段。
二、文化产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是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及所占GDP比重逐年递增,文化产业经济连年增效。2011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43.7亿元,占GDP比重2.08%,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51.7亿元,占GDP比重2.21%,2013年实现产业增加值60亿元,占GDP比重为2.3%,预计到2015年实现产业增加值74亿元,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2.7%。二是文化企业逐步增量,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年底,全区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200家,文化企业1736家,其中规模以上的文化企业61家(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文化产业个体户9100家,文化产业示范户37家,从业人员15万人。
三、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战略取得成效。空间集聚化、要素集约化战略具有整合战略资源、开发潜在市场、形成后发优势的特点。对于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产业发展的集聚化、集约化、集群化构成了新世纪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是21世纪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这三大趋势是在某一特定产业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行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是产业内在发展规律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产业发展对当今国际经济新特征和新变化的一种动态实践的诠释。无论是产业集聚化、集约化还是集群化,都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效率的产业组织形式,是产业在空间组织形式上的表现,是产业相互融合渗透的一体化组织形式,是产业持续的生态循环的组织形式。国际上,英国、日本、美国等一些国家通过将一些文化创意公司进行集聚发展的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并在此基础之上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也建立了一大批文化产业的集聚区,这种产业集聚发展的模式大大提升了文化企业的竞争力,产生了一批较为成熟的文化产品。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是指导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这一理论作用于实践层面体现为空间集聚化战略。
自治区发展文化产业,推进集聚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战略是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必然趋势。着力推动园区、基地建设,积极培育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支持具有规模、标杆示范作用的文化企业迈向国家级示范园区、基地之列。具体做法:一是以申报、评定各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推动自治区文化产业集聚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截至2014年末,自治区有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1个(石嘴山市星海湖文化产业试验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由2013年的4个增至6个(中华回乡文化实业有限公司、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新科动漫有限公司、宁夏西夏城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宁夏志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宁夏盛天彩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评定、命名了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家;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由2013年的23个增至36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特色村镇5个。二是以规划带园区,以园区聚企业,加速自治区文化产业集聚化、集约化、集群化的发展。规划确定中国(吴忠)回乡文化产业示范园、西夏文化创意产业园、永宁三沙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新城、贺兰山·1958主题创意休闲区、中国回族民俗手工技艺村、宁夏海原回族文化产业园6家园区(基地)为2014年自治区培育、扶持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对建设中的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长廊,积极开展文化创意引导,对宁夏德龙酒庄、志辉原石酒庄等规模葡萄酒企业,进行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创意策划等指导。启动编制《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长廊文化发展规划》。 四、加快推进文化与金融的合作,为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多措并举。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规模虽然超过6000亿元,但目前企业发展仍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在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结构中银行仅占10%,文化产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占比仅为22%,金融对文化企业的融资支持仍然有限。宁夏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现象更加突出,为了逐步改善文化企业融资环境,一是为了贯彻落实文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自治区文化厅协助人民银行银川支行出台了《宁夏“五优化两对接”普惠金融工程实施方案》和《加强金融支持科技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二是发挥文化种子基金的作用,大力引入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扶持微小企业发展。宁夏文化产业投融资有限公司2013年12月,与中信银行合作设立总额为20亿元的“种子基金”,用于重点支持自治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为中华回乡文化园、华夏河图—黄河艺汇等融资担保4.6亿元,为新科动漫、众亿传媒、西夏乐舞、永宁城投、黄河国际创展中心文化书城等30多家企业和文化项目提供了5亿元的融资担保,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2015年,该公司将设立一支专属发展基金,用于扶持自治区中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
五、2014年5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各具特色,文化旅游成为带动各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银川市以首府城市的优势,文化产业发展无论是发展速度、发展规模,还是发展实力、集聚化程度都独占鳌头。目前,银川市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个、文化产业园区2个,产业相对聚集区5处,各类文化经营法人单位1707家,约占全区总量60%以上,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经营总资产达百亿元以上。大项目推动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永宁三沙源项目区、中华回乡风情园二期项目、华夏河图项目区、宁港产业园、西夏风情园等一批具有拉动作用和示范效应的项目顺利实施,有力提升了银川市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石嘴山市充分挖掘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这一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用争取到的200万元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了其旅游功能,开展了2014年中国石嘴山星海湖全国户外运动嘉年华活动、第七届中国·宁夏·石嘴山园林奇石博览会暨塞上湿地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深化石嘴山市“区域性休闲宜居城市”“户外运动之都”的旅游品牌形象。吴忠市以回族文化资源为基础,发挥自身文化特色资源优势,建设中国(吴忠)回乡文化产业园,用文化产业园区带动吴忠市的文化产业发展。2014年该园区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目前,该园区初步形成了回族服饰、印刷、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等特色企业格局。规划提出“一区牵引”(回乡文化体验区)、“三轴共振”(黄河水系文化轴、穆斯林文化工业融合轴、现代文化创意轴),多支点互动、全域发展的文化产业空间格局;固原市特色小微企业发展良好。10家文化企业获得自治区第一批文化产业示范户称号,红色旅游、丝路旅游以及节庆旅游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2014年,固原共接待游客25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5亿元。中卫市以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战略思维,拉长文化旅游业的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市文化产业经营类别达15大类20多个行业,从事各类文化产业的经营机构达520家,从业人员3.5万人。文化与旅游融合度进一步提升,如以云基地建设为辐射,引进西安久远集团开发建设沙坡头水镇,创博、希尔顿欢腾酒店等21个品牌企业正式签约将进驻沙坡头水镇;协助拍摄了收视率极高的电视片《爸爸去哪了2》;旅游与演艺业进一步融合发展。中卫市歌舞团编排的旅游精编版、沙湖旅游版《回乡婚礼》以及新推出的沙湖《渔歌唱晚》等实景演艺,在沙坡头、沙湖等景区、影院演出近1800余场次。
(执笔人:鲁忠慧)
责任编辑:李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