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思维助长假新闻

来源 :大科技·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今天的社交媒体平台为人们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丰富的信息。人们乐此不疲地分享和交流着信息、想法和观点,然而有时候即使联系了上下文,我们仍然会对新信息的来龙去脉知之甚少。我们常常会看到,突然间一条新闻就在朋友圈中迅速刷屏,而才过不久,又会发现有另一种辟谣的说法出现。是大家真的都集体没有常识去分辨那些新闻的真实性吗?
  谎言偏爱人多之地
  事实上,有时可能我们并不想分清这些所谓的真假对错。研究发现,人们对他人存在的感知会影响个人评价信息的方式,特别是对于那些模棱两可的说法的相信程度。
  美国一个研究团队设计8个实验,旨在研究人们如何评估那些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的新闻报道。他们找到了2000名36岁左右的志愿者,要求他们完成一些任务,如分析新闻标题中的内在逻辑或偏见,或者是评估消息来源的可信度。
  事实证明,谎言偏爱人多之地。与单独阅读时相反,当人们处于群体环境中时,通常会变得愈发头脑简单,因此不太可能对看到的消息进行核实或独立寻求验证,而这种疏忽助长了假新闻的传播。这种群体环境不一定要面对面,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即使人们只是想象别人的存在,也会产生相同的效果。
  都是群体思维惹的祸
  研究人员对此提出了三种可能的解释。
  一是社会惰性化,个体在发现有其他共同行动者存在时,会倾向于表现得不那么努力,他们会情愿“躲在人群中”,出工不出力。换句话说,有些人喜欢把核实的事交给同伴去做,反正自己不做似乎也不会有什么损失,所以等着别人都做好后再“搭顺风车”,何乐而不为?
  二是担心自己的核实行为会成为一种公开的质疑,害怕这种行为会被人理解为一种不信任和挑衅。当其他人在场的时候,这种情况可能会加剧。有时候,为了所谓的社交礼仪,人们通常会选择默认别人所说的话。
  第三种可能的解释有着更深层次的根源。在群体环境中不愿核查事实,很可能是由于与生俱来的本能——在群体中就会降低警惕性。社会影响理论告訴我们,个人在社交场合的压力通常较小,是因为意识到未知结果的影响会分散到其他人身上共同承担。所以即使后来查出自己转发的消息是假的又怎样,反正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传播,要错也是大家一起错。群体给予我们一种自古以来的安全感,让我们减少了对于生存忧患的担忧和顾虑。
  传播未经证实的内容,即假新闻的扩散是一个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如今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这一研究结果至少可以解释为什么假新闻往往会通过社交媒体获得巨大的传播量和影响力。因此,对于快速传播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消息,我们需要时时保持警惕。
其他文献
人体生长激素(简称HGH)是腺垂体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属于肽类激素,在我们每个人体内都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它有很多功能,比如能够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发育,还能够促进人体除神经组织外其它所有组织的生长、促进机体合成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葡萄糖的利用而使血糖升高,等等。  多多益善?NO!  正是因为HGH对人体蛋白质的合成有促进作用,所以它能够刺激骨关节软骨和骨骺软骨生长,促进人体生长发
期刊
差距鲜明的“比拼”  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很多差别,这种差别不仅体现于生理特征和思维方式,還体现于寿命。虽然在人们的印象中,男性身体强壮,女性弱不禁风,但科学家发现,当男女双方真要较量“谁能活得更长久”时,女性将表现出碾压性的优势。  有两件事可以证明这一点。首先,全球寿命最高的人群中,女性的数量总是远多于男性。比如,2015年,中国科学家的统计数据就显示,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百岁老人接近6万,
期刊
2017年5月,一则科学新闻出现在几乎所有新闻网站上,科学家再次发现了人类大脑中的40个智力基因,与之前发现的12个一起共发现了52个智力基因。这是令人瞩目的一则消息。找到了与智力相关的基因,人们纷纷联想:是否可以针对这些基因进行编辑,以提升人类的智力?  诺奖得主精子库  其实,通过遗传学人为提升人类智力的做法以前就实践过。  在上个世纪的美国,曾经有一个名叫罗伯特·克拉克·格雷汉姆的亿万富翁进
期刊
中国很多古装剧里,都有皇室人员成群结队去围猎的镜头。事实上,古代皇室王族、贵胄宗亲都有捕猎习俗,如果猎到鹿、虎、豹等大型动物,将举族欢庆。  西方同样如此,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1901-1908年在位)很喜欢参与捕猎大型动物,曾经撰文吟诗,记录自己捕猎的过程,并抒发成功猎杀动物的喜悦和骄傲之情。  今天,围捕大型动物的活动在非洲不断上演。每年成千上万的人申请许可,实枪荷弹前往非洲各地的野生动物
期刊
财富、不平等、超级富豪、贫富差距……这些话题是人们经常讨论关注的,不可否认,地球上50%的财富归属于1%的人,他们位于全球人口的最顶端。  这看上去非常不平等,而解决这种不平等,也成为历朝历代的重任。但是不论怎么解决,总会出现贫富分化,也就是说,贫富分化几乎是人类社会的常态。那么,人们长期以来致力于消除贫富分化,即消除一种常态,这真是正确的努力方向吗?  关注不平等的实质  首先我们应当明白,让无
期刊
德国的一处森林里,人们发现一只猎狗躺在地上奄奄一息,身下有一大滩血,几乎是活不成了。猎狗的主人是谁?又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把它打伤的?由于既没有人报案丢失了狗,也没有关于人被狗咬伤的消息,当地警方就把猎狗送进了动物医疗所,也无立案侦查的打算。  线索只有野猪毛  但是,这一事件传到一个遗传学家那里,激起了他的兴趣。这位遗传学家名叫弗朗茨,经常与动物打交道。他得知消息后赶往动物医疗所,准备一探究竟。  
期刊
我们常说“眼见为实”,但事实上,目之所见,并不总是值得信赖的。有时,眼睛对虚假的喜爱更胜于真实呢。  每个人的视域中,都存在盲点,这是因视网膜上有一小块地方缺少感光细胞所致。严格来说,处于盲点内的东西,我们是看不见的。但为何我们通常觉察不到盲点的存在呢?  这是因为,大脑用自己编造的信息,把盲点填补掉了。具体地说,就是把眼睛在盲点周围的所见,内推到盲点里去。比如,若盲点附近有一段竖直的红线,被盲点
期刊
并非万能的银行卡  林恩在一个安静走廊里发现了一台自动售货机,口渴疲倦的他正好想喝杯可乐。自动售货机上有个小型的数字界面,还印有这样一句话“仅接受非接触支付”。他摸出了兜里的银行卡往上一扫,但是机器没有吐出可乐,界面弹出这样一个提示信息“此卡无效。”不是所有的卡都是平等的,即使你能有这样一个万能的卡,但也并非每个人都能得到。  在一个理想化的市场中,买卖双方只要合意,并在法律范围内,就可以自由交易
期刊
乐器,不仅延伸了人类的艺术天赋,也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一直体现着技术的发展。当年钢琴制造工匠斯坦威在钢琴上添加了延音踏板,可以延长踩下去时所弹的音,便于演奏者够到距离较远的音,因此给作曲家的创作带来更多可能,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然而尽管过去的一百年中技术突飞猛进,但是我们今天所演奏的乐器几乎没有改变,那些乐器大部分都是过去的,那么未来会不会有新的乐器诞生呢?  新乐器的命运变幻无常,并不是一经推
期刊
英国跨国巨头安永公司是一家著名的专业服务公司,业务涵盖审计、咨询、税务等方面。目前,该公司雇佣了14名特殊员工,这些人患有自闭症,又称“阿斯伯格综合征”,最大问题就是缺乏社交能力。比如他们跟对方说话时,不会看对方的眼睛,而仅此一项就会令他们在招聘考核中不及格。因此,正常情况下他们是不可能通过考核录用的,那么,安永公司为什么要特意招聘这些特殊的人呢?  自闭症的长处  安永公司走不寻常的雇人之路,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