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外科感染的感染源控制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染源控制"在外科感染的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为了清除感染源、控制继发感染、恢复正常生理解剖与功能所采取的外科手术与操作[1]。

其他文献
患者男,16岁.因反复中上腹隐痛半年于2008年6月5日入院.入院前半年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中上腹隐痛,无恶心、呕吐,无食欲变化、排便习惯改变,无发热,无肩背部放射痛,故未予重视.自觉疼痛及胸闷症状加重,外院行B超检查发现脾肾隐窝低回声,大小约5.5 cm×5.0 em;MRI检查:畸胎瘤可能.来我院就诊时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CT检查发现左侧肾上腺区有一类圆形囊性占位病灶,直径约5.5 cm,为水样
期刊
患者男,56岁,因反复中上腹胀痛不适入院.2003年曾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2008年6月在外院行ERCP发现胆总管下端乳头狭窄行EST,术后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08年6月3日入我院检查.体格检查: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检查无异常发现。
期刊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1岁.因反复上腹部胀痛1个月余入院.2008年1月30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进食后加重,以剑突下明显,呈间断性绞痛,无牵涉痛,未向四周放射,伴恶心、返酸、烧心、呃逆、嗳气,无畏寒、发热、潮热、盗汗、咳嗽、咳痰、胸痛、咯血,无呕吐、腹泻、血便、黏液脓血便,无肤黄、尿黄.2008年2月13日行胃镜检查为慢性胃窦炎。
期刊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吲哚菁绿(ICG)清除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肾功能、有无腹腔积液、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等指标,计算肝功能CTP评分并分级,同时检测患者的ICG滞留率,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及t检验比较ICG滞留率与CTP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结果 28例肝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microRNA-224在肝癌HepG2细胞中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其下游靶基因,并初步揭示其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得到和正常肝上皮LO2细胞比较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表达上调的microRNA-224的靶基凶,并对其靶基因进行功能注释.结果 与LO2细胞比较,microRNA-224在肝癌HepG2细胞中旱高表达.MicroR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初筛联合术中内镜对老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23例老年患者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胶囊内镜及术中内镜检查结果,分析小血病因.结果 23例中,胶囊内镜初筛检出小肠病变22例,胶囊内镜与术中探查及内镜诊断的符合率为91%(21/23).结论 胶囊内镜初筛联合术中内镜是诊断老年患者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目的 总结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994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92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腹部穿刺和影像学检查.本组16例因经济困难未作治疗;2例未经手术治疗即死亡;48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胆道重建术;14例行内镜治疗;2例行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3例行开腹置管充分引流术;1例行胆总管十二指肠
EST已成为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壶腹部良、恶性梗阻以及急性胆管炎等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目前影响EST远期并发症的因素尚未完全明了,对于降低EST远期并发症的措施还不完善.本文就EST的主要远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作一综述。
期刊
期刊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 LCA)是近年来新认识的一种脾脏特有的,来源于脾窦岸细胞的血管源性良性肿瘤.我院2004-2006年收治2例,现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