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促进中国传统图案在益智拼图游戏中的应用,并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基于传统文化的传播特点和益智类拼图游戏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二者的互动关系和应用趋势。提出通过元素提取、图案再设计、文化要素数字化、体验模式多元化的手法,将传统图案融入益智类拼图游戏。得到了一套中国传统图案应用于益智拼图游戏的设计方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为更新益智拼图游戏设计理念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传统图案 益智拼图游戏 竹林七贤 视觉表达 体验模式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6-0073-03
引言
传统图案是中华文明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是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反映,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如今我国走在建设文化强国、树立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由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过于单一,多依赖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使其在传播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以真正融入大众生活。而游戏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娱乐方式,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设计一款将传统图案和益智游戏有机结合的新型游戏,使玩家在娱乐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深层的优秀精神内涵以此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对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传统图案的概述
传统图案是指长时间延传下来的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的装饰意味花纹,是根据使用和美化目的,设计者按照材料本身特质并结合制作工艺、技术及经济条件等,通过特有的构思,对器物的外形、色彩、装饰纹样等进行创新设计,然后按思考方案形成的图样。远古时期在巫术礼仪中,原始人类思想开化,舞蹈、歌唱、咒语浓缩着强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图腾纹理就进入古人的生活,用美丽的图案装饰器皿、记录日常,便是传统图案的起源。传统图案应用在各个领域,大到建筑,小到生活用品,就像汉字之外的第二种语言,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传统图案以其简洁流畅的线条,变幻多端的排列方式传递着古人对世界的好奇对生活的憧憬,而美好的情感总是一脉相承,如今的人民也依旧如此,这让传统图案在现代社会也有机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转变,迈入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依旧局限于线下形式,如历史古迹、书籍、讲座等,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设计案例还较为缺乏。这种文化传播形式与当今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契合不足的矛盾,导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受到一定阻碍。将传统图案与合适的游戏形式相结合,利用线上线下体验双模式,以期在突破传统图案的传播困境上有所启示。
二、益智拼图游戏
益智游戏是指通过游戏的形式来锻炼手脑配合度,在娱乐的同时加强思维逻辑能力,推动智力发展。据英国皇家科学院研究发现,经常玩益智游戏的人,比不玩的人平均智商高出11分左右,大脑开放性思维能力较高;美国医学专家也发现,50岁以前开始玩成人益智游戏的人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只有普通人群的32%,而从小玩益智游戏的人发病率不到普通人群发病率的1%,由此可见,益智游戏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
(一)益智拼图游戏的发展状况
益智拼图游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具代表的七巧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明代基本定型。明清时期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清陆以沿的《冷庐杂识》中就有详细记载。由于传统游戏过于经典,较难创新,益智拼图类游戏长时间停滞于传统的线下游戏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游戏产业发展,益智拼图游戏也有了新发展,不再局限于实体游戏模式,出现了便于操作并能展现中国风格的手机游戏。2016年,《Zenge织梦寻空》游戏面市,如图l,它融合了七巧板和华容道的游戏规则,搭配旋转、翻转、平移、瞬移等多种全新的拼图玩法,并搭配简洁的构图,情节生动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游戏画面部分,后台根据每个关卡的故事剧情,精心挑选切入点作为拼图的基础,构建出精美且富有诗意的过关画面。游戏将许多传统元素整合于无形之中,体现在细节里,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还创新升级将二维拼图推向三维空间,促进玩家的空间想象能力。除此之外,还有2011年上线的以四巧板为原型的中国风益智拼图手机游戏《Mystic T》;2018年,在taptap和steam上線的益智拼图游戏——《镜》等,如图2。这几款游戏将传统图案运用在游戏画面中,升华了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创造出新颖的视觉效果及游戏模式,是具有创新性的尝试。
(二)益智拼图游戏的现状
1.模式成熟,难以突破
蝶儿图、燕儿图、七巧板都是中国民间流传的经典益智游戏,无论是形式或游戏规则都十分完善,给后人创新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内容单薄,缺乏核心支撑
通过对各大电商平台的调研发现,如今国内市场上多是模版式产品,内容生搬硬套、缺乏文化内涵,没有作为游戏产品的吸引力,无法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也导致了益智拼图游戏仅面向简易的早教或儿童学前智力开发,呈现出使用群体低龄化,消费群体单一化的特点。
3.视觉效果弱,缺乏记忆点
缺乏核心的同时,也难以关注其视觉表达效果和制作工艺,机械地将图案花纹生硬地用于游戏中,表达内容浅显,无法形成记忆点。
综上所述,益智类拼图游戏在长时间停滞后得到缓慢发展,突破了单一的体验模式并富有文化内涵,但这样的案例依旧是少数,市场空缺较大。此外,研究发现益智拼图游戏在虚拟网络和实体的游戏模式上各自发展,极少有将线上与线下模式结合起来的案例。
三、中国传统图案在益智拼图类游戏中的应用趋势
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装饰图案设计的精髓在于“变化而非变形”,要想加强传统图案与益智拼图游戏的融合,须提炼分析出二者碰撞的更多可能性,并以此为创作基础,完善传统图案的应用价值。设计体验的游戏特征已经成为了一种潜在的文化意识,一种可控的情感表达,因此必须在设计前把握住游戏设计的特点。 (一)文化性
各国家的文化都具有民族性和差异性,要推动本土游戏的创新,就要从历史的源头汲取养分。西方的图案特点是纯然装饰性,而我国传统图案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丰富的人文内涵。要想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必须把握其文化属性,尤其是对图像母题的提炼、转化及创造。选择游戏的灵感来源、表现形式、故事情节就是选择优秀传统元素的过程,挖掘视觉图案及隐藏的精神内涵,将其转化为设计理念,渗透于游戏中。
(二)趣味性
德国诗人和剧作家席勒认为,“人类在生活中要受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束缚,在这些束缚中就失去了理想和自由。于是人们利用剩余的精神创造一个自由的世界,它就是游戏。这种创造活动,产生于人类的本能”。娱乐便是游戏的第一要义,如七巧板在规定了固定的板块数上也保留了想象力发挥的空间,玩家可探索拼合成约1600种图像,增强能动性。但就目前游戏市场而言,带有知识输出的游戏最易出现的不足之处就是教育有余而娱乐不足,因此需要在开发设计时提高游戏的趣味性。
(三)益智性
益智游戏顾名思义要兼具智力开发的功能,通过形式与规则,实现手脑配合,增强逻辑力和敏捷力。以“华容道”为例,前人将“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这一历史典故融入游戏,通过移动棋子,让曹操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棋盘最下方的中部,从出口逃走。十块棋子,在二十个格子上如何才能让曹操逃走,需要通过全局判断推演过程的,如此既了解这段著名的三国故事,也锻炼了逻辑思维。要想通过传统图案来发挥益智作用就需要转变设计思维,深化游戏核心。
(四)时代性
国内游戏市场长时间被欧美国家占据,充斥着西方文化,缺乏本土化游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提出文化自信,要求建立文化强国,传统文化愈发受到重视,在社会上也掀起国潮热,传统文化走进大众生活,这是现代社会前进步伐中出现的文化反刍现象。若能抓住时代的机会,将传统图案及文化内涵运用在游戏中,能让社会认可并产生共鸣,从而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四、中国传统图案在益智拼图类游戏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一)设计理念及意义
市面上的益智拼图游戏大多面向低龄化人群,这决定了产品特点以内容简单、模式单一、视觉传统为主,仅仅能为玩家消磨时间。《竹林七贤多巧板》游戏设计方案将以本研究所提出的应用特征作为理论基础,将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元素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融入游戏中,创新游戏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的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重塑益智拼图游戏的核心内容、赋予文化内涵、提高游戏趣味性,增强游戏吸引力,打破消费结构单一的局面。
玩家参与线上小程序设置的问答环节,在简易的知识引导下搭配进行实体积木拼合,与其他玩家产生良性互动,并在多次短时间记忆中,感受木块中蕴藏的几何美感、色彩关系等,归纳人物特点,帮助玩家建立完整的人物轮廓。
通过知识问答和积木拼合,玩家能够在与朋友的互动中无形受到竹林七贤及魏晋文化的熏陶,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若在游戏中,能激发玩家对魏晋历史故事的好奇心,深入探索相关历史知识,则能提高玩家主动性,埋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以游戏的方式带领年轻人走进传统文化的世界,并将传统文化扎根在大众生活中,为其焕发新的生命力提供载体。
(二)设计思路
在进行大量文献资料查阅及相关案例分析后,归纳得到传统图案在益智拼图游戏中的应用趋势。并对市面上的益智拼图游戏进行调研,寻找传统图案与游戏结合的最佳方式。通过对传统图案的内容种类、精神含义、表达形式等方面的考察最终选择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作为设计元素,创新性地开发线上线下结合的游戏模式,将竹林七贤人物形象通过抽象手法融入拼图游戏设计方案中,使玩家能在潜移默化的游戏过程中对魏晋时期历史故事产生兴趣,从而深入了解传统图案的精神内涵。
(三)设计的创新点
1.视觉效果方面
视觉效果从人物形象设计、色彩应用及小程序界面排版三个方面着手: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四人一组,分为两幅。八人席地而坐,呈现出各自特征,其间以银杏、槐树、青松、垂柳、阔叶竹相隔如圖3。他们所代表的魏晋时期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都砖画上得到了充分表现。人物线条随性流畅,富有变化,但传统的石刻线条语言单一,缺乏记忆点,难以用于游戏后期创作。为了展现传统图案的强大生命力,借鉴了西方立体主义的创作方式,在保留原有人物形象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撕裂、解析、重新组合,形成简洁抽象的规则图形,见流程如图4,以便于分辨及记忆,深化竹林七贤人物特点的同时也符合现代审美需求。
色彩应用分为积木和线上小程序两个部分,积木喷漆时采用国际流行的潘通色,橙黄蓝绿四种鲜艳的色彩,在拼合中产生极强的视觉;中击力,刺激玩家感官,培养玩家的色彩灵敏度。在小程序中为创造引人入胜的氛围感,选取了中国传统经典配色,带有故事特征的竹绿色和仿画卷感的米黄色,以时下风靡的中国风配色表达文人气质。潘通色和中国风配色的结合促进玩家感知色彩特性并提高审美能力。
小程序界面排版上着重注意文字和空间的关系,宋刻本秀楷体纤细方正,与文人清瘦坚定的特点不谋而合,利用传统的竖排版方式搭配大面积留白,营造古朴而精致的游戏画面。现代社会追求简约设计的同时,又不断从传统元素中获取灵感,当二者交相辉映时,才能创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吸引玩家眼球。
2.体验模式方面
体验模式上,基于对众多益智拼图游戏的研究,本研究采用了线上小程序结合线下拼图的新模式如图5,图6。现代游戏创造虚拟世界让人在精神上获得满足,但冰冷的电子屏幕有其局限性,线下实体游戏则能让玩家在过程中获得情绪的及时反馈,极大程度地提高参与感。通过分析七巧板的制作原理,将八位人物通过提炼、解构分割成28块规则的几何图形,打造出一套做工精致的拼图积木作为线下载体,保留传统游戏的动手乐趣。 与以往游戏不同的是本研究设计了一款配合多巧板使用的线上小程序,利用现代媒介获取信息便捷的特点,将竹林七贤及其时代故事提炼成简易的問答题融入游戏。以嵇康为例,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则是“字叔夜”、“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等。通过问答方式增强玩家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游戏氛围感。现实与虚拟结合的模式促使身体感知与大脑获取知识同时进行,培养玩家手脑协调性。小程序的信息传达优势与实体产品的能动性结合,使得游戏对传统文化的表现力和用户体验感更佳,同时也更符合当代人体验和认知习惯。玩家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中获取知识,也埋下对传统文化好奇的种子,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而简易的游戏操作,无论家庭聚会或是作为青年人的文化交流载体都是便捷且有意义的。
3.细节设计方面
尽管本研究重点在于图案抽象化和体验模式,但为了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在细节方面也进行了完善。人物形象及简介界面有特定的局部动效,以展现人物特征,加强玩家记忆点;在问答环节画面有动态元素,如题目“嵇康在送哥哥嵇喜出仕从军时,留下一首诗,描写他当下状态的是哪一句?”答案“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在题目界面上会有鸿雁飞过,这既丰富了画面也作为隐藏提示,体现设计的趣味;声效上,贯穿整个游戏的古琴声和风吹竹林之音加强故事的代入感,为玩家制造身临其境之感,此外在答案界面会随机出现特殊音效,如“嵇康与向秀在树下锻铁”则会有锻铁之声等。将趣味性与文化性结合,引导玩家循序渐进,加深对竹林七贤的了解,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结论
设计一款符合时代背景并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游戏,展现其社会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克莱夫·贝尔在1914年出版的《艺术》中提到的“有意味的形式”,即以独特形式将色彩、线条组合起来的形式,并在审美上打动人。李泽厚认为“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离开形式(自然形体)固然没有美,只有形式(自然形体)也不成其为美。”本文章研究提炼出传统图案在益智拼图游戏中的应用趋势,并通过对图案的抽象化及体验模式的创新得到了新的设计方案,突破了益智拼图游戏低龄化的局面。本设计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挖掘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强大生命力。
关键词:传统图案 益智拼图游戏 竹林七贤 视觉表达 体验模式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6-0073-03
引言
传统图案是中华文明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是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反映,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如今我国走在建设文化强国、树立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由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过于单一,多依赖于一定的物质载体,使其在传播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难以真正融入大众生活。而游戏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娱乐方式,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设计一款将传统图案和益智游戏有机结合的新型游戏,使玩家在娱乐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深层的优秀精神内涵以此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对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传统图案的概述
传统图案是指长时间延传下来的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的装饰意味花纹,是根据使用和美化目的,设计者按照材料本身特质并结合制作工艺、技术及经济条件等,通过特有的构思,对器物的外形、色彩、装饰纹样等进行创新设计,然后按思考方案形成的图样。远古时期在巫术礼仪中,原始人类思想开化,舞蹈、歌唱、咒语浓缩着强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图腾纹理就进入古人的生活,用美丽的图案装饰器皿、记录日常,便是传统图案的起源。传统图案应用在各个领域,大到建筑,小到生活用品,就像汉字之外的第二种语言,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传统图案以其简洁流畅的线条,变幻多端的排列方式传递着古人对世界的好奇对生活的憧憬,而美好的情感总是一脉相承,如今的人民也依旧如此,这让传统图案在现代社会也有机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转变,迈入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依旧局限于线下形式,如历史古迹、书籍、讲座等,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设计案例还较为缺乏。这种文化传播形式与当今人们的生活娱乐方式契合不足的矛盾,导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受到一定阻碍。将传统图案与合适的游戏形式相结合,利用线上线下体验双模式,以期在突破传统图案的传播困境上有所启示。
二、益智拼图游戏
益智游戏是指通过游戏的形式来锻炼手脑配合度,在娱乐的同时加强思维逻辑能力,推动智力发展。据英国皇家科学院研究发现,经常玩益智游戏的人,比不玩的人平均智商高出11分左右,大脑开放性思维能力较高;美国医学专家也发现,50岁以前开始玩成人益智游戏的人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只有普通人群的32%,而从小玩益智游戏的人发病率不到普通人群发病率的1%,由此可见,益智游戏是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
(一)益智拼图游戏的发展状况
益智拼图游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具代表的七巧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明代基本定型。明清时期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清陆以沿的《冷庐杂识》中就有详细记载。由于传统游戏过于经典,较难创新,益智拼图类游戏长时间停滞于传统的线下游戏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游戏产业发展,益智拼图游戏也有了新发展,不再局限于实体游戏模式,出现了便于操作并能展现中国风格的手机游戏。2016年,《Zenge织梦寻空》游戏面市,如图l,它融合了七巧板和华容道的游戏规则,搭配旋转、翻转、平移、瞬移等多种全新的拼图玩法,并搭配简洁的构图,情节生动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游戏画面部分,后台根据每个关卡的故事剧情,精心挑选切入点作为拼图的基础,构建出精美且富有诗意的过关画面。游戏将许多传统元素整合于无形之中,体现在细节里,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还创新升级将二维拼图推向三维空间,促进玩家的空间想象能力。除此之外,还有2011年上线的以四巧板为原型的中国风益智拼图手机游戏《Mystic T》;2018年,在taptap和steam上線的益智拼图游戏——《镜》等,如图2。这几款游戏将传统图案运用在游戏画面中,升华了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创造出新颖的视觉效果及游戏模式,是具有创新性的尝试。
(二)益智拼图游戏的现状
1.模式成熟,难以突破
蝶儿图、燕儿图、七巧板都是中国民间流传的经典益智游戏,无论是形式或游戏规则都十分完善,给后人创新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内容单薄,缺乏核心支撑
通过对各大电商平台的调研发现,如今国内市场上多是模版式产品,内容生搬硬套、缺乏文化内涵,没有作为游戏产品的吸引力,无法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也导致了益智拼图游戏仅面向简易的早教或儿童学前智力开发,呈现出使用群体低龄化,消费群体单一化的特点。
3.视觉效果弱,缺乏记忆点
缺乏核心的同时,也难以关注其视觉表达效果和制作工艺,机械地将图案花纹生硬地用于游戏中,表达内容浅显,无法形成记忆点。
综上所述,益智类拼图游戏在长时间停滞后得到缓慢发展,突破了单一的体验模式并富有文化内涵,但这样的案例依旧是少数,市场空缺较大。此外,研究发现益智拼图游戏在虚拟网络和实体的游戏模式上各自发展,极少有将线上与线下模式结合起来的案例。
三、中国传统图案在益智拼图类游戏中的应用趋势
在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装饰图案设计的精髓在于“变化而非变形”,要想加强传统图案与益智拼图游戏的融合,须提炼分析出二者碰撞的更多可能性,并以此为创作基础,完善传统图案的应用价值。设计体验的游戏特征已经成为了一种潜在的文化意识,一种可控的情感表达,因此必须在设计前把握住游戏设计的特点。 (一)文化性
各国家的文化都具有民族性和差异性,要推动本土游戏的创新,就要从历史的源头汲取养分。西方的图案特点是纯然装饰性,而我国传统图案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丰富的人文内涵。要想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必须把握其文化属性,尤其是对图像母题的提炼、转化及创造。选择游戏的灵感来源、表现形式、故事情节就是选择优秀传统元素的过程,挖掘视觉图案及隐藏的精神内涵,将其转化为设计理念,渗透于游戏中。
(二)趣味性
德国诗人和剧作家席勒认为,“人类在生活中要受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束缚,在这些束缚中就失去了理想和自由。于是人们利用剩余的精神创造一个自由的世界,它就是游戏。这种创造活动,产生于人类的本能”。娱乐便是游戏的第一要义,如七巧板在规定了固定的板块数上也保留了想象力发挥的空间,玩家可探索拼合成约1600种图像,增强能动性。但就目前游戏市场而言,带有知识输出的游戏最易出现的不足之处就是教育有余而娱乐不足,因此需要在开发设计时提高游戏的趣味性。
(三)益智性
益智游戏顾名思义要兼具智力开发的功能,通过形式与规则,实现手脑配合,增强逻辑力和敏捷力。以“华容道”为例,前人将“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这一历史典故融入游戏,通过移动棋子,让曹操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棋盘最下方的中部,从出口逃走。十块棋子,在二十个格子上如何才能让曹操逃走,需要通过全局判断推演过程的,如此既了解这段著名的三国故事,也锻炼了逻辑思维。要想通过传统图案来发挥益智作用就需要转变设计思维,深化游戏核心。
(四)时代性
国内游戏市场长时间被欧美国家占据,充斥着西方文化,缺乏本土化游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提出文化自信,要求建立文化强国,传统文化愈发受到重视,在社会上也掀起国潮热,传统文化走进大众生活,这是现代社会前进步伐中出现的文化反刍现象。若能抓住时代的机会,将传统图案及文化内涵运用在游戏中,能让社会认可并产生共鸣,从而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四、中国传统图案在益智拼图类游戏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一)设计理念及意义
市面上的益智拼图游戏大多面向低龄化人群,这决定了产品特点以内容简单、模式单一、视觉传统为主,仅仅能为玩家消磨时间。《竹林七贤多巧板》游戏设计方案将以本研究所提出的应用特征作为理论基础,将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元素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融入游戏中,创新游戏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的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重塑益智拼图游戏的核心内容、赋予文化内涵、提高游戏趣味性,增强游戏吸引力,打破消费结构单一的局面。
玩家参与线上小程序设置的问答环节,在简易的知识引导下搭配进行实体积木拼合,与其他玩家产生良性互动,并在多次短时间记忆中,感受木块中蕴藏的几何美感、色彩关系等,归纳人物特点,帮助玩家建立完整的人物轮廓。
通过知识问答和积木拼合,玩家能够在与朋友的互动中无形受到竹林七贤及魏晋文化的熏陶,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若在游戏中,能激发玩家对魏晋历史故事的好奇心,深入探索相关历史知识,则能提高玩家主动性,埋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以游戏的方式带领年轻人走进传统文化的世界,并将传统文化扎根在大众生活中,为其焕发新的生命力提供载体。
(二)设计思路
在进行大量文献资料查阅及相关案例分析后,归纳得到传统图案在益智拼图游戏中的应用趋势。并对市面上的益智拼图游戏进行调研,寻找传统图案与游戏结合的最佳方式。通过对传统图案的内容种类、精神含义、表达形式等方面的考察最终选择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作为设计元素,创新性地开发线上线下结合的游戏模式,将竹林七贤人物形象通过抽象手法融入拼图游戏设计方案中,使玩家能在潜移默化的游戏过程中对魏晋时期历史故事产生兴趣,从而深入了解传统图案的精神内涵。
(三)设计的创新点
1.视觉效果方面
视觉效果从人物形象设计、色彩应用及小程序界面排版三个方面着手: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四人一组,分为两幅。八人席地而坐,呈现出各自特征,其间以银杏、槐树、青松、垂柳、阔叶竹相隔如圖3。他们所代表的魏晋时期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都砖画上得到了充分表现。人物线条随性流畅,富有变化,但传统的石刻线条语言单一,缺乏记忆点,难以用于游戏后期创作。为了展现传统图案的强大生命力,借鉴了西方立体主义的创作方式,在保留原有人物形象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撕裂、解析、重新组合,形成简洁抽象的规则图形,见流程如图4,以便于分辨及记忆,深化竹林七贤人物特点的同时也符合现代审美需求。
色彩应用分为积木和线上小程序两个部分,积木喷漆时采用国际流行的潘通色,橙黄蓝绿四种鲜艳的色彩,在拼合中产生极强的视觉;中击力,刺激玩家感官,培养玩家的色彩灵敏度。在小程序中为创造引人入胜的氛围感,选取了中国传统经典配色,带有故事特征的竹绿色和仿画卷感的米黄色,以时下风靡的中国风配色表达文人气质。潘通色和中国风配色的结合促进玩家感知色彩特性并提高审美能力。
小程序界面排版上着重注意文字和空间的关系,宋刻本秀楷体纤细方正,与文人清瘦坚定的特点不谋而合,利用传统的竖排版方式搭配大面积留白,营造古朴而精致的游戏画面。现代社会追求简约设计的同时,又不断从传统元素中获取灵感,当二者交相辉映时,才能创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吸引玩家眼球。
2.体验模式方面
体验模式上,基于对众多益智拼图游戏的研究,本研究采用了线上小程序结合线下拼图的新模式如图5,图6。现代游戏创造虚拟世界让人在精神上获得满足,但冰冷的电子屏幕有其局限性,线下实体游戏则能让玩家在过程中获得情绪的及时反馈,极大程度地提高参与感。通过分析七巧板的制作原理,将八位人物通过提炼、解构分割成28块规则的几何图形,打造出一套做工精致的拼图积木作为线下载体,保留传统游戏的动手乐趣。 与以往游戏不同的是本研究设计了一款配合多巧板使用的线上小程序,利用现代媒介获取信息便捷的特点,将竹林七贤及其时代故事提炼成简易的問答题融入游戏。以嵇康为例,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则是“字叔夜”、“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等。通过问答方式增强玩家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游戏氛围感。现实与虚拟结合的模式促使身体感知与大脑获取知识同时进行,培养玩家手脑协调性。小程序的信息传达优势与实体产品的能动性结合,使得游戏对传统文化的表现力和用户体验感更佳,同时也更符合当代人体验和认知习惯。玩家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中获取知识,也埋下对传统文化好奇的种子,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而简易的游戏操作,无论家庭聚会或是作为青年人的文化交流载体都是便捷且有意义的。
3.细节设计方面
尽管本研究重点在于图案抽象化和体验模式,但为了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在细节方面也进行了完善。人物形象及简介界面有特定的局部动效,以展现人物特征,加强玩家记忆点;在问答环节画面有动态元素,如题目“嵇康在送哥哥嵇喜出仕从军时,留下一首诗,描写他当下状态的是哪一句?”答案“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在题目界面上会有鸿雁飞过,这既丰富了画面也作为隐藏提示,体现设计的趣味;声效上,贯穿整个游戏的古琴声和风吹竹林之音加强故事的代入感,为玩家制造身临其境之感,此外在答案界面会随机出现特殊音效,如“嵇康与向秀在树下锻铁”则会有锻铁之声等。将趣味性与文化性结合,引导玩家循序渐进,加深对竹林七贤的了解,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结论
设计一款符合时代背景并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游戏,展现其社会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才能顺应时代发展。克莱夫·贝尔在1914年出版的《艺术》中提到的“有意味的形式”,即以独特形式将色彩、线条组合起来的形式,并在审美上打动人。李泽厚认为“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离开形式(自然形体)固然没有美,只有形式(自然形体)也不成其为美。”本文章研究提炼出传统图案在益智拼图游戏中的应用趋势,并通过对图案的抽象化及体验模式的创新得到了新的设计方案,突破了益智拼图游戏低龄化的局面。本设计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挖掘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强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