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学全息“指纹锁”的设计与仿真

来源 :大学物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m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全息的“指纹锁”,将其放置在智能卡的IC芯片前面,用于对用户的个人识别号(PIN码)进行预先加密和认证,和智能卡原有的数字加密算法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信息存储和提取的安全性.该指纹锁是以指纹图像和随机相位板为密钥,记录在光折变晶体材料内的一组角度复用加密全息图.这种光学加密全息图与传统的角度复用全息图不同,其参考光兼有指纹密钥的振幅调制和随机相位调制,具有私密性好、携带方便、安全性高等优点.
其他文献
为研究结构弹体对钢筋混凝土靶的高速侵彻破坏效应,利用口径35 mm弹道炮开展了1 030~1 520 m/s速度范围内的高速侵彻试验,获得了弹体的撞击速度、破坏形态、剩余长度、剩余质量和靶体中的侵彻深度及成坑尺寸等试验数据,分析了侵彻深度和侵彻机理随速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1 030~1 390 m/s的速度范围内,弹体头部磨蚀,磨蚀程度随侵彻速度增加而加剧,侵彻深度随撞击速度近似线性增大;撞击速度在1 390~1 480 m/s范围内,弹体头部严重磨蚀,侵彻深度随撞击速度增加而减小;撞击速度大于1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48分)rn近年来,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借助奶业的传统优势,成为了蒙牛、伊利等乳制品企业高端产品的奶源地,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奶源生产基地”.图1为吴忠市奶业发展时间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本文阐述了“大单元教学”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优势,并尝试从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深度学习课堂、深化教育主题四个方面探索实施“大单元教学”的路径,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思考,潜移默化地渗透对“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生成“人地协调”发展观念.
空间尺度思想是地理学的四大思想之一.新的高考改革强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空间尺度与区域认知关联度大,区域作为空间划分的基本组成单元,使得空间尺度及其思想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以近5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为例,依据空间尺度思想从空间尺度划分、空间尺度关联、空间尺度效应、空间尺度选择、空间尺度转换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了系列教学启示.
中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与建设,依托学校冶金、材料及医学优势学科群,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以有色金属资源化学为主要特色的多学科方向,在功能材料化学领域具有“中南效应”特色.本文从学科传承、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保障等方面,介绍了本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及成效,凸显了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并提出了下一步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推进规划.
为提升教材在高中地理课程之区域教学中的适用性,解决其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育人”与“育分”偏离、课程知识与生活世界脱离、个体学习行为与生命价值体验背离等问题,践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本文提出了融入区域资源变革育人方式的创新思路,形成融入区域资源,贯通教育世界、生活世界、学生个体成长世界的地理学科育人样态,从课程育人、资源育人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新产业和新经济背景下,专业建设存在学生的价值取向、择业要求和实际有偏差,人才培养不能适应新技术、新产业发展需求等问题.本文以地方高校应用化学传统专业为例,梳理了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价值取向、能力要求、资源需求,支持载体和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将“三圈理论”引入“双创人才”培养,构建以“价值圈”为根本,推动“能力圈”发展,以“支持圈”为关键的“三圈层”协同育人模式,形成1+1+1>3的协同效应,该模式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是“新工科”建设的核心,针对目前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江南大学从“新工科”建设视域下,积极探索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突出教学与育人相结合,为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强、工程实践能力强、社会责任感强和国际化视野强的“四强”化工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在新工科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大背景下,针对当前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实验教学中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自身特色与优势,创新教育理念,按照目标导向的方式对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历经20多年的持续改革与实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形成了“与农林学科交叉,以秦巴山区生物资源化学研究为主导”的专业特色,创立了“本研贯通、产学研融合、化学与农林交叉”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适合专业发展的新型课程教学体系.本文详细介绍了应用化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构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课程思政设计与建设等方面采取的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