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点评:第一时间发现幼儿的“发现”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过山车”,因为教师对玩具的正确解读与研究,因为教师耐得住性子的等待,因为教师点赞式的激励、发现、欣赏、支持和引导等,使我们看到了幼儿的游戏丰富精彩、创造性行为层出不穷,教师总是在第一时间发现幼儿的“发现”。
  投放的玩具,教師首先要正确解读与研究
  “过山车”玩具材料多样,高低结构并存,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却并非单一结果指向,这样一个玩具给足了幼儿自我探究、自我创造的空间。这是一个对幼儿学习与发展很有价值的科学类操作玩具,而如何充分发挥其价值,关键在于教师对玩具的正确解读与研究。
  看懂孩子的游戏,需要教师耐得住性子的等待
  不同幼儿会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和需要来操作材料,教师不必着急去指导,唯一需要给予孩子的就是充分探究的时间与机会。因为,只有当孩子玩起来,教师才能看到孩子的游戏,进而看懂和理解孩子的游戏行为和可能的需要。如案例中的教师正是因为耐得住性子的等待,总是能第一时间发现孩子的“发现”,如第一时间发现小园和小弥的“争抢”、小园搭建的斜坡、小弥的“破坏”、小园和小弥斜坡上开心的“合作”等。
  教师的介入支持,是为孩子更有创造性地玩
  整个游戏过程教师基本没有直接介入,只是在观察、发现、欣赏。只有当幼儿有了新玩法,出现创造性行为之后,给予充分的赞扬、鼓励,激励幼儿更精彩的表现。案例中教师最大的支持就是总是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幼儿的“发现”,点赞幼儿各种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和创造性的游戏行为,这对幼儿来说是最大的肯定与支持,也是最能激起幼儿创造性游戏的一种方式。
  回看游戏四个阶段的过程,教师使用最多的是“点赞式的游戏分享”,引发了幼儿对材料极大的探究欲望,随着对材料越来越熟悉,幼儿的创造性行为不断出现,直至打破常规,改变轨道由高到低、小球从高处滚向低处的“规律”,尝试逆行而上,甚至大胆铺设“断开”的轨道,尝试用小球以外的东西滚过轨道,这一切都体现了幼儿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从简单的两人参与轨道设置,到更加复杂、更具挑战的多人关注和参与的立体多变的轨道,期间幼儿收获了很多认知经验、学习品质,也建构了很多有关重力平衡、重力加速度、空间关系等各种感性经验,这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由衷感叹,幼儿在游戏中成长,幼儿的创造性游戏行为与发展,需要教师专业的支持与引领。
其他文献
D-Link助力教育行业用户  构筑应对未来的校园网络    目前,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已经从以业务为核心的应用集成过渡到以用户为核心的数据集成,为此建立和完善新一代高效、安全、可靠的校园网络及资源与数据中心系统已成为教育网络的建设者与管理者关心的重要课题。  针对校园网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国际著名网络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D-Link在今年上半年提出并推出了端到端多位一体纵深主动安全防御体系等一系列
摘 要:伴随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网络化的发展,学习的概念和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数字化学习,基于数字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本文从E-learning和M-learning概述入手,从学习模式、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系统三个不同的视角分析探讨了两者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成效,以期对现有的教育培训活动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E-learning M-le
2015年3月1日,善耕实验小学的开放式校史馆正式落成。我校的开放式校史馆建在学校教学楼底层,面积约350平方米,全部利用已有的过道走廊和共享空间完成,全天面向师生开放。校史馆景观精致悦目,人文气息十足,藏品丰富,尤其是“开放式”这一全新理念,树立起了校园全新的文化形象,创造出了亲和开放的文化氛围及积极互动的体验空间,具备了实质性的意义与功能。  一、开放式校史馆概念及意义阐述  校史馆,是陈列学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健康领域中对3~6岁幼儿的力量和耐力提出了要求,分别是:3~4岁幼儿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0秒左右,4~5岁幼儿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5秒左右,5~6岁幼儿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20秒左右。为了帮助幼儿达到这样的要求,许多幼儿园尝试利用各种器械来帮助幼儿锻炼悬垂能力。我们在工作中也遇到有困惑的老师,她们问:锻炼幼儿的悬垂能力,可以用平梯吗?  我们的回答
深圳市龙华区教科院幼教集团附属幼儿园成立于2018年5月,和深圳这座城市一样,有着开放、包容的性格特质。我们一直秉持“众创智慧,融合共生”的办园理念,重视老师、家长、孩子的声音,强调团体的合作和共创,同时也追求让每个个体能够在此独立绽放,是一所具有实验、研究、先鋒、引领气质的幼儿园。  我们正处于世界变化迅速和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互联网 ”时代,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我曾经读过“高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系列丛书”,对于其中的《你不能参加我的生日聚会:学前儿童的冲突解决》一书印象颇深。感觉林林的问题,似乎可以用书中的“贝壳时间”策略来尝试解决。“贝壳时间”其实是孩子们共同解决冲突的讨论时间。中班初期的幼儿有尝试探索、讨论的欲望。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为幼儿设置“贝壳时间”,对户外活动中发生的“小偷”事件进行集体讨论。  首先应该问:“刚才户外时有一个抓小偷
《我是生活小主人——幼儿居家活动指南》是我园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推出的课程指南,成功地帮助老师、家长和幼儿渡过了艰难的时刻,每个人也都从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这一生活课程指南的推出并不是偶然的,是与我们的自然化园本课程一脉相承的,或者说,它的推出正是得益于我们多年的生活化课程探索。  多年自然化课程探索奠定生活教育基础  生活即教育,生活既是教育的形式,也是教育的内容。秉持这一信念,我园探索实施
孩子出现插嘴的现象有时让人感到烦恼,面对这一情况先不要急着“贴标签”,我们要重新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用心回应孩子。  在工作中,我观察到孩子打断大人的谈话,多在以下几种情况中出现。  情况一:渴望得到关注  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对父母的依赖感比较强,渴望父母时时刻刻都关注自己。如果父母因为与他人交谈,注意力没有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会本能想让父母重新关注自己。孩子因为没受到关注而感到无聊,不知
孩子动辄“告状”的行为,与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经验不够往往有着很大的关系。我认为,让孩子自己解决与同伴之间的小矛盾是避免教师“四处灭火”的好方法。  官司1:“老师,他打我了。”“是他先打我的。”  这类问题如果老师抽时间询问,往往会被孩子的车轱辘话绕半天,才能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我的建议是,让当事的孩子们自己先找个空地方说说清楚,到底發生了什么事,然后再来告诉老师。当事的孩子在向老师“告状”的时
积木区不仅是幼儿进行建构游戏的活动空间,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和角色扮演游戏,低结构的积木材料和开放性的玩法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意图,搭建自己需要的物品和场景,展开想象,进行持续深入的游戏学习。下面是发生在我们班积木区的故事,在持续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孩子们围绕电视与沙发的主题,玩出了丰富的内容,玩出了精彩的故事。  故事一像小屋子的新型沙发  4月20日,计划时间。  今天,寒寒的计划是想和同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