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时临床麻醉处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从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当中选出41例,对其麻醉处理方法、麻醉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41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式全身麻醉处理,在手术进行期间没有任何患者发生死亡情况,在手术后共有5例出现死亡,死亡率为12.20%,其中2例患者合并多器官衰竭死亡、3例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性死亡,其余3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在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时,应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耐受度,提高麻醉处理方法的规范性,以此增加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合并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存活和康复几率。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手术麻醉处理;麻醉方式;效果;注意事项
随着我国现代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交通意外发生率逐渐提高,加之我国老龄化趋势严重,导致急性颅脑损伤发病率逐渐提升,患者通常会伴有颅骨损伤、头皮损伤、弥漫性脑部肿胀、内出血或外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则会导致患者昏迷,严重危及生命安全[1]。本文即是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麻醉处理进行探讨,了解麻醉方法、麻醉效果以及注意事项,具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从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选出的4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12例,患者的年龄从21岁至6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2.61±8.36)岁。患者中因交通事故导致损伤的共有28例、因高空坠落导致损伤的共有11例、因硬物撞击导致损伤的共有2例。经临床诊断后,41例患者中具有硬膜下血肿的共有18例、具有硬膜外血肿的共有16例、具有蛛网膜下出血的共有7例。在手术开始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意识模糊、四肢功能障碍、气胸等症状。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本次研究的41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处理方法。在手术开始前,需先为患者提供阿托品肌肉注射治疗,每人0.5mg,在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处理,保证患者气道的通常。对咽部、鼻腔等进行检查,清除这些部位的分泌物或呕吐物。建立静脉通路,为患者进行常规补液治疗,并监控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变化、血压变化、尿量情况、血液二氧化碳分压等,如患者出现血压异常情况,需立即进行有创测压或静脉中心测压检查,确诊血压异常后进行常规治疗。同时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降低患者颅脑内水肿症状;选择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每人15mg,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增加患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进一步缓解颅脑内水肿症状。为患者选择的晶体液为林格氏液、胶体液为万汶,二者之间的浓度比为1:2至1:3之间[2]。采集患者静脉血进行检查,并根据血细胞比容结果和实际出血量对患者进行常规输血治疗。
在前期准备工作结束后,采用气管插管式全身麻醉处理方法,首先通过静脉通路为患者提供异丙酚、咪达唑仑、维库溴铵、芬太尼的麻醉处理,诱导快速插管操作,药剂的使用剂量分别为2.0mg/kg、0.05mg/kg、0.1mg/kg、3μg/kg。呼吸道插管与呼吸机进行连接,将呼吸机的频率设定为每分钟12次,潮气量设定在8ml/kg至10ml/kg范围,将血二氧化碳分压设定在25mgHg到30mgHg范围内[3]。在手术过程中可间断性为患者提供维库溴铵和异氟醚进行麻醉,并可以采用持续性提供异丙酚、瑞芬太尼的麻醉处理方法,麻醉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年龄、手术耐受度等进行选择,必要时可以对患者血压进行调控。需要注意的是,在手术结束后拔管或吸痰时,为了避免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刺激,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适度麻醉处理,降低患者机体因应激反应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避免呕吐物逆流阻塞呼吸道,降低患者窒息几率。
2、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41例患者麻醉效果良好,手术过程中患者麻醉效果平稳,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或器官衰竭情况,手术完毕后在常规时间内苏醒,苏醒后前期患者呼吸、脉搏均正常,无明显呕吐、恶心等异常症状,意识清晰,部分手术前创伤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但仅表现为回答问题反应迟钝,不影响正常思维。患者均采用气管预留插管给氧处理,降低肺部负担。手术结束后期时,41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死亡,死亡率为12.20%,其中2例患者合并多器官衰竭死亡、3例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性死亡,其余3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
3、讨论
一般情况下,发生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情况,并且需要急诊手术治疗,在短时间内患者的病情变化较为复杂,如延误治疗时机很容易造成患者颅脑永久性损伤或死亡情况。在急诊治疗时,一定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细致的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在手术过程中还需要对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严格监控,如发生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尤其是在麻醉处理时需要严格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其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3.1对呼吸道的监测
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是保证手术和麻醉处理的基础条件,对患者呼吸道内呕吐物、分泌物等进行及时的清理,并对各类可能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因素进行排查。如患者颅脑部损伤较为复杂,应检查其损伤部位和脑内循环功能是否正常,保证脑灌注能够维持在正常状态下,禁止使用任何能够增加颅内压强的药物,避免出现脑缺血或二次出血症状。
3.2麻醉诱导和平衡处理
如患者在手术时被检测出具有颅内压强过高的情况,应在麻醉诱导时尽量调整患者颅内压强的平衡,同时降低其胸腹腔内的气压,降低患者因憋气或咳嗽引发颅内气压快速上升。为了避免在插管过程中引发患者交感神经敏感,引发呕吐或恶心,影响插管效果,可以酌情为患者选择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处理,降低患者神经反应敏感度,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在进行全身麻醉时,利用异丙酚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强,减少颅脑内血流比例,这样就能够对颅内循环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保障,对于年龄较小和年龄较大的患者尤为明显。如患者本身存在深度昏迷症状,可以在插管之间为患者注射肌肉松弛药物,降低其器官痉挛的情况,但不能采用全身麻醉处理,避免出现器官衰竭情况[4]。在整个麻醉诱导的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心理、血压、脑氧分压等数据进行监控,将其稳定在规定值范围内,这样能够保证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生理状态的平稳。
3.3手术过程中的监测工作
在麻醉手术开展时,为了避免患者出现呼吸功能障碍、体位不正、输血或输液量不当、药剂使用不当、二氧化碳潴留等情况对患者颅脑带来的二次损伤,应该对患者的异常症状进行监测和及时的处理。其中在手术时如果通气量过大,就会引发患者颅脑内压强异常降低,引发脑血管中碳酸浓度降低,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症状,此时必须要适当增加患者脑内血流量和氧气供给。同时,过度使用甘露醇等利尿剂或脱水剂也会引发患者颅脑内压强下降情况,一般将这种药剂的使用总量控制在1g/kg,这样可以在降低颅内压强的同时维持血流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颅内微循环的情况[5]。
从本次研究当中可以看出,所采用的全身麻醉处理方法疗效加好,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死亡情况,在手术结束后期患者死亡率仅为12.20%,大部分患者均在手术后顺利出院,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裴远宾.瑞芬太尼在急性颅脑损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1):148-149.
[2]邓蓉,胡守震,踪念峰.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与麻醉处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08):923-924.
[3]裘伟琪,乐海伟.急性颅脑损伤手术的麻醉处理[J].浙江创伤外科,2010,15(02):246-247.
[4]陈小兰.中毒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理会[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02(01):46-47.
[5]陈绍洋,王强,熊利泽,等.甘露醇对颅脑手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2012,18(02):295-296.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手术麻醉处理;麻醉方式;效果;注意事项
随着我国现代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交通意外发生率逐渐提高,加之我国老龄化趋势严重,导致急性颅脑损伤发病率逐渐提升,患者通常会伴有颅骨损伤、头皮损伤、弥漫性脑部肿胀、内出血或外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则会导致患者昏迷,严重危及生命安全[1]。本文即是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麻醉处理进行探讨,了解麻醉方法、麻醉效果以及注意事项,具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从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选出的4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12例,患者的年龄从21岁至6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2.61±8.36)岁。患者中因交通事故导致损伤的共有28例、因高空坠落导致损伤的共有11例、因硬物撞击导致损伤的共有2例。经临床诊断后,41例患者中具有硬膜下血肿的共有18例、具有硬膜外血肿的共有16例、具有蛛网膜下出血的共有7例。在手术开始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意识模糊、四肢功能障碍、气胸等症状。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本次研究的41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处理方法。在手术开始前,需先为患者提供阿托品肌肉注射治疗,每人0.5mg,在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处理,保证患者气道的通常。对咽部、鼻腔等进行检查,清除这些部位的分泌物或呕吐物。建立静脉通路,为患者进行常规补液治疗,并监控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变化、血压变化、尿量情况、血液二氧化碳分压等,如患者出现血压异常情况,需立即进行有创测压或静脉中心测压检查,确诊血压异常后进行常规治疗。同时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降低患者颅脑内水肿症状;选择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每人15mg,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增加患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进一步缓解颅脑内水肿症状。为患者选择的晶体液为林格氏液、胶体液为万汶,二者之间的浓度比为1:2至1:3之间[2]。采集患者静脉血进行检查,并根据血细胞比容结果和实际出血量对患者进行常规输血治疗。
在前期准备工作结束后,采用气管插管式全身麻醉处理方法,首先通过静脉通路为患者提供异丙酚、咪达唑仑、维库溴铵、芬太尼的麻醉处理,诱导快速插管操作,药剂的使用剂量分别为2.0mg/kg、0.05mg/kg、0.1mg/kg、3μg/kg。呼吸道插管与呼吸机进行连接,将呼吸机的频率设定为每分钟12次,潮气量设定在8ml/kg至10ml/kg范围,将血二氧化碳分压设定在25mgHg到30mgHg范围内[3]。在手术过程中可间断性为患者提供维库溴铵和异氟醚进行麻醉,并可以采用持续性提供异丙酚、瑞芬太尼的麻醉处理方法,麻醉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年龄、手术耐受度等进行选择,必要时可以对患者血压进行调控。需要注意的是,在手术结束后拔管或吸痰时,为了避免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刺激,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适度麻醉处理,降低患者机体因应激反应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避免呕吐物逆流阻塞呼吸道,降低患者窒息几率。
2、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41例患者麻醉效果良好,手术过程中患者麻醉效果平稳,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或器官衰竭情况,手术完毕后在常规时间内苏醒,苏醒后前期患者呼吸、脉搏均正常,无明显呕吐、恶心等异常症状,意识清晰,部分手术前创伤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但仅表现为回答问题反应迟钝,不影响正常思维。患者均采用气管预留插管给氧处理,降低肺部负担。手术结束后期时,41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死亡,死亡率为12.20%,其中2例患者合并多器官衰竭死亡、3例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性死亡,其余3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
3、讨论
一般情况下,发生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情况,并且需要急诊手术治疗,在短时间内患者的病情变化较为复杂,如延误治疗时机很容易造成患者颅脑永久性损伤或死亡情况。在急诊治疗时,一定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细致的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在手术过程中还需要对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严格监控,如发生异常情况需及时处理,尤其是在麻醉处理时需要严格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其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3.1对呼吸道的监测
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是保证手术和麻醉处理的基础条件,对患者呼吸道内呕吐物、分泌物等进行及时的清理,并对各类可能导致呼吸道阻塞的因素进行排查。如患者颅脑部损伤较为复杂,应检查其损伤部位和脑内循环功能是否正常,保证脑灌注能够维持在正常状态下,禁止使用任何能够增加颅内压强的药物,避免出现脑缺血或二次出血症状。
3.2麻醉诱导和平衡处理
如患者在手术时被检测出具有颅内压强过高的情况,应在麻醉诱导时尽量调整患者颅内压强的平衡,同时降低其胸腹腔内的气压,降低患者因憋气或咳嗽引发颅内气压快速上升。为了避免在插管过程中引发患者交感神经敏感,引发呕吐或恶心,影响插管效果,可以酌情为患者选择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处理,降低患者神经反应敏感度,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在进行全身麻醉时,利用异丙酚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强,减少颅脑内血流比例,这样就能够对颅内循环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保障,对于年龄较小和年龄较大的患者尤为明显。如患者本身存在深度昏迷症状,可以在插管之间为患者注射肌肉松弛药物,降低其器官痉挛的情况,但不能采用全身麻醉处理,避免出现器官衰竭情况[4]。在整个麻醉诱导的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心理、血压、脑氧分压等数据进行监控,将其稳定在规定值范围内,这样能够保证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生理状态的平稳。
3.3手术过程中的监测工作
在麻醉手术开展时,为了避免患者出现呼吸功能障碍、体位不正、输血或输液量不当、药剂使用不当、二氧化碳潴留等情况对患者颅脑带来的二次损伤,应该对患者的异常症状进行监测和及时的处理。其中在手术时如果通气量过大,就会引发患者颅脑内压强异常降低,引发脑血管中碳酸浓度降低,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症状,此时必须要适当增加患者脑内血流量和氧气供给。同时,过度使用甘露醇等利尿剂或脱水剂也会引发患者颅脑内压强下降情况,一般将这种药剂的使用总量控制在1g/kg,这样可以在降低颅内压强的同时维持血流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颅内微循环的情况[5]。
从本次研究当中可以看出,所采用的全身麻醉处理方法疗效加好,在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死亡情况,在手术结束后期患者死亡率仅为12.20%,大部分患者均在手术后顺利出院,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裴远宾.瑞芬太尼在急性颅脑损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1):148-149.
[2]邓蓉,胡守震,踪念峰.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与麻醉处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08):923-924.
[3]裘伟琪,乐海伟.急性颅脑损伤手术的麻醉处理[J].浙江创伤外科,2010,15(02):246-247.
[4]陈小兰.中毒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理会[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02(01):46-47.
[5]陈绍洋,王强,熊利泽,等.甘露醇对颅脑手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2012,18(02):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