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化学教学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遗憾的是,尽管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但效果却总是不尽人意。笔者认为,在实验中学生的某些不良心理状态是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就学生不良心理状态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一、 依赖心理
分组实验是产生依赖心理的主要原因。现在各校普遍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少则2人,多则4人以上。学生在做实验时,主要由一人动手,久而久之,经常动手的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不经常动手的同学则慢慢地形成了依赖心理,在实验中成了一名观众。
依赖心理的产生,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宝贵的实验动手机会,造成了学生实验技能发展不平衡。
众所周知,在短期内完全取消分组实验是不现实的,因而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应从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参与方面着手。对于那些试管实验或基本操作练习实验,教师要创造条件并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对于那些物质制备实验或较复杂、耗时较长的实验操作,要求共同参与,协作完成实验。总之,在做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增强其参与意识,改变观众行为,则可避免产生依赖心理。
二、 应付心理
考试的负导向使学生对实验缺乏重视,而对实验的不重视是学生产生应付心理的主要原因。这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应付、敷衍的态度,在实验报告中为了应付老师而弄虚作假,不如实填写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与课标要求的“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背道而驰。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及即将到来的高考改革,要求广大师生转变旧观念自觉克服在实验过程中的敷衍和不诚实行为和不良行为,教师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讲清道理,阐明利害。
三、 惰性心理
教师包办代替过多及教师缺乏科学引导是学生产生惰性心理的主要原因。惰性心理的主要表现有二:一是在做实验时只顾看热闹,不认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或只是照本宣科地做实验,不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二是在做实验过程中不习惯于独立思考,独立克服困难。
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克服惰性心理,才能使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手段。如学生在做鉴别、分离、检验等类型的习题时,教师不提示,学生会设计出许多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分折各方案的优缺点,这样在优化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学生会在知识应用、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如果教师先提示,强调注意问题,则学生答案就会千篇一律,久之则会使学生产生惰性心理。由此可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惰性心理是可以克服的。
四、 畏惧心理
畏惧心理造成实验中缩手缩脚,不敢动手做,即使动手也会出现双手发抖、心跳加速,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恐惧心理主要来源于外界,但影响的是自身。消除方法就是淡化外界刺激,加强自身承受能力。首先,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操作准确,力争万无一失。即使出现问题也要处之泰然,果断处理,不要造成人为紧张,从而消除不良的外部刺激。其次,在学生实验时加强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中多加巡视,以增强学生自身心理免疫功能。
(遵义县团溪镇中学)
一、 依赖心理
分组实验是产生依赖心理的主要原因。现在各校普遍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少则2人,多则4人以上。学生在做实验时,主要由一人动手,久而久之,经常动手的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不经常动手的同学则慢慢地形成了依赖心理,在实验中成了一名观众。
依赖心理的产生,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宝贵的实验动手机会,造成了学生实验技能发展不平衡。
众所周知,在短期内完全取消分组实验是不现实的,因而克服学生的依赖心理应从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参与方面着手。对于那些试管实验或基本操作练习实验,教师要创造条件并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对于那些物质制备实验或较复杂、耗时较长的实验操作,要求共同参与,协作完成实验。总之,在做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增强其参与意识,改变观众行为,则可避免产生依赖心理。
二、 应付心理
考试的负导向使学生对实验缺乏重视,而对实验的不重视是学生产生应付心理的主要原因。这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应付、敷衍的态度,在实验报告中为了应付老师而弄虚作假,不如实填写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与课标要求的“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背道而驰。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及即将到来的高考改革,要求广大师生转变旧观念自觉克服在实验过程中的敷衍和不诚实行为和不良行为,教师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讲清道理,阐明利害。
三、 惰性心理
教师包办代替过多及教师缺乏科学引导是学生产生惰性心理的主要原因。惰性心理的主要表现有二:一是在做实验时只顾看热闹,不认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或只是照本宣科地做实验,不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二是在做实验过程中不习惯于独立思考,独立克服困难。
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克服惰性心理,才能使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手段。如学生在做鉴别、分离、检验等类型的习题时,教师不提示,学生会设计出许多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分折各方案的优缺点,这样在优化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学生会在知识应用、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如果教师先提示,强调注意问题,则学生答案就会千篇一律,久之则会使学生产生惰性心理。由此可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惰性心理是可以克服的。
四、 畏惧心理
畏惧心理造成实验中缩手缩脚,不敢动手做,即使动手也会出现双手发抖、心跳加速,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恐惧心理主要来源于外界,但影响的是自身。消除方法就是淡化外界刺激,加强自身承受能力。首先,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操作准确,力争万无一失。即使出现问题也要处之泰然,果断处理,不要造成人为紧张,从而消除不良的外部刺激。其次,在学生实验时加强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中多加巡视,以增强学生自身心理免疫功能。
(遵义县团溪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