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价值选择:可能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原则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当街摔死2岁女童”事件的新闻评论为分析对象,结合杜威评价理论的思想,评析该事件新闻评论的价值选择思路,并提出对于具体新闻事件的价值选择而言,应该遵循可能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原则。
  关键词 新闻评论 价值选择 可能性 合目的性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对于新闻评论而言,核心问题之一当然是依托新闻事件做出价值选择。从现有新闻评论的教科书来看,这块内容应属于新闻事件立意的范畴。所谓立意,借用一个说法,便是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见解。①现有评论教材往往只是给出新闻事件立意的若干指导原则,比如“论题要有新思想、论理要有新高度、论述要有新角度”等,这样的指导原则虽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在进行新闻事件评价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比如:评论者在面对新闻事件进行评价会有诸多价值选择可能性,如果这些价值选择都符合上述所谓的“论题要有新思想、论理要有新高度、论述要有新角度”等标准,那么,面对这些选择,评论者为什么做这种价值选择,而不是另一种价值选择?同样的,报纸、网站的时评版编辑也会面临新闻评论的价值选择问题,即他们该如何选择不同价值取向的时评稿件呢?鉴于价值选择对于新闻评论的重要意义,再加上已有研究对许多未知领域还没有进行充分开掘,因此,本文打算从具体案例入手,谈谈有关新闻事件的价值选择问题。当然,通过这些研究,未必能够完全解决新闻评论的立意问题,但是对于隐藏于海平面以下的部分冰山揭示,对于该问题最终解决总是大有裨益的。
  1 “当街摔死2岁女童”事件新闻评论的价值选择
  据《京华时报》2013年7月25日的报道:“当街摔死2岁女童”事件发生在大兴区庑殿路西侧一公交站旁,两名驾车男子与一手推载有两岁女童童车的女子发生争执,一男子动手殴打该女子,随后,男子又将女童从推车中抱出,重摔在地,并随后驾车逃离现场。事发后,女童在送医路上被确认死亡。
  此事引起媒体广泛关注,不少评论者包括网友也就此事发表了不少评论,纵观这些评论,其价值选择大概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认为“当街摔死2岁女童”事件的原因在于社会戾气使然。
  发表在国际在线一篇题为《当街摔死2岁女童的戾气是怎么来的》的新闻评论,便是这样的观点,评论者在文中这样写道:“为什么我们这个社会,有些人会戾气这么重,好像只要有一个不满意,就得拿出跟人拼命的架势,就得高声叫嚷,甚至是要以命相搏,这股子戾气到底是怎么形成的?”②另一篇来自长江时评的题为《何种暴戾当街摔死2岁女童?》的新闻评论,有着相类似的观点,评论者在文中写道:“我们该冷静下来反思下,中国人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如此暴戾,仅仅因为停车这样的小问题就酿成大悲剧?在生活中,街头随处可见因交通引起的打骂,小区里也常常可见邻里之间鸡毛蒜皮引起纠纷,论坛里言语不合动不动就破口大骂,甚至要在现实约见决斗!一股股暴戾之气正像无所不在的大气污染和水源污染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却更令人不安。”③这些评论都是上升到社会戾气的层面来看该新闻事件的。
  其二,认为“当街摔死2岁女童”事件是突破人性的底线。一篇来自人民网的题为《当街摔童,北京版“小悦悦事件”再破人性底线》的评论,在文中写道:“但任何正常人都不会想到一个心智正常的大男人会吵几句抓起一个在婴儿车里熟睡的幼小女童来施虐吧?人性沉沦暴虐如斯,突破的不只是人之为人的底线,甚至还有我们的想象力。”④
  其三,认为我们共同生存空间有潜在的不安全感。一位网名为韩饼的网友在“当街摔死2岁女童”事件发生后评价道:“你想跟这个世界讲理,你就输了。以后只做孙子才能保命。考虑是不是该报个武术班练练。”⑤这便是对我们共同生存空间有不安全感的直接表达。而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拒绝虚假因果的恐惧传染》的评论,则以一系列刚刚在北京发生的事件为依托,包括:早7点光明楼面包店爆炸(东二环),上午10点团结湖游船自燃(东三环), 下午3点双井家乐福着火(东四环),下午4点远洋天地有人跳楼(东四环外),傍晚京开高速汽车爆炸,晚9点旧宫因停车起争执一恶男摔死孩子,由此提出问题:人们在微博和微信圈中焦虑地讨论“为什么突然有这么多意外”、“为什么社会越来越不安全?⑥当然该评论的原意在于舆论引导,在于劝导人们不必恐慌,而这样的观点恰恰证明了评论者对这一系列事件引发的社会恐惧心理或称不安全感的担忧,否则便没有必要专门撰文进行舆论引导了。
  其四,对“当街摔死2岁女童”事件的施害者怎么办的策略选择。一位网名为海阔的认为,对于一些因暴力倾向而入狱的犯人,只是进监狱劳动改造,是无法让他们浪子回头的,必须进行心理辅导,不然只能恶上加恶。⑦
  2 新闻评论的价值选择评析
  上述4种价值选择,到底好不好?好在哪里,问题又在哪里?要阐释清楚这些问题,必须先廓清有关价值选择的一些理论问题。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认为,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的有效行动提供智慧,人类行动的根本难题是价值选择。⑧同样的,对于新闻评论而言,面对具体的新闻事件时,同样面临价值选择的问题。怎样才算是有价值的选择?杜威在《哲学的改造》中曾清晰指出他所认为的有价值的哲学选择:将自己的热情与精力集中于解决人类活动的那些最困难而又最重要的疑问,重新直面人类所感受的道德的和社会的大缺陷、大困苦。关怀社会的信念和社会的理想,阐明人生不幸的本质和原因,构建能够理解和校正社会弊病的、关于更好且可能的社会的观念和理想,以助成人类获得幸福的热望为己任。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杜威强调现实可能性,他认为所谓的现实包含着各种已有的条件;所谓的可能是指一种现在尚不存在但可以因现实条件的应用而使其存在的目的和结果……现实和理想的关系就成为现实与可能的关系。⑩新闻评论同样面临杜威上述有价值的选择问题。因为作为大众媒介的重要武器之一的新闻评论,它需要直面社会问题,也需要构建能够理解和校正社会弊病的、关于更好且可能的社会的观念和理想。如果把上述杜威思想沿用到新闻评论价值选择的实际操作中,新闻评论的价值选择至少可概括为以下两个原则:其一,评论者所做价值选择在具体新闻事件中是否有实现的可能性;其二,价值选择应该直面人类所感受的道德的和社会的缺陷、困苦等,推动人们共同生存空间向好的方向发展。   结合价值选择的这两方面原则,本文将具体分析上述“当街摔死2岁女童”事件的四个价值选择。其一,认为“当街摔死2岁女童”事件的原因在于社会戾气使然。从上述引述的评论中也可以看出,评论者写作意图是希望改变社会戾气重这样的现状,因此这样的价值选择显然符合“直面人类所感受的道德的和社会的缺陷、困苦等,推动人们共同生存空间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原则;但是,能否将“当街摔死2岁女童”事件的原因归结为社会戾气?也许是也许不是,总之缺乏充分证据,因为此事有可能仅仅是个案,仅仅可能是个别人的行为使然,因此,以上述的原则之一“在具体新闻事件中是否有实现的可能性”衡量之,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在该具体新闻事件中并没有蕴含价值选择的可能性,价值选择有想当然的成分,因而该评论令人信服的程度也将大打折扣。
  其二,认为“当街摔死2岁女童”事件是突破人性底线的价值选择,这个价值选择既具有直面人类所感受的道德的和社会的缺陷、困苦等,又符合具体事件的可能性要求。因为突破人性底线,可以允许个别人来突破,但“突破人性的底线”这样的价值选择又是大众所关注的,对之进行批判显然是有助于推动人们共同生存空间向好,因此,该价值选择便是做到了具体新闻事件蕴含的可能性与“推动人们共同生存空间向好”这一目的的相统一。
  其三,认为“当街摔死2岁女童”事件发生后,我们共同生存空间有潜在的不安全感。这样的价值选择与“突破人性的底线”这一条价值选择有相类似的地方,即也做到了具体新闻事件蕴含的可能性与“推动人们共同生存空间向好”这一目的的相统一。因为从人心产生恐惧心理角度来阐释了具体新闻事件蕴含的可能性,是令人信服的,而评论由此涉及有关社会恐惧心理,当然是希望社会增强安全感,推动人们共同生存空间向好,因此显然符合上述提到的价值选择两个原则。但是该价值选择如果从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角度考量,这样的价值选择有可能会加剧社会恐惧心理或煽动社会不良情绪,因此《中国青年报》的评论会从“拒绝虚假因果的恐惧传染”角度做价值选择,其实是为了消除负面影响,即希望从人们不必恐慌的角度进行舆论引导。由此可见,新闻评论在做价值选择时,还要注意从正确舆论引导人的角度进行考量。
  其四,认为对于类似于“当街摔死2岁女童”事件的施害者这样,因暴力倾向而入狱的犯人,应该进行心理辅导。这样的价值选择有一定建设性,符合上述价值选择的两个原则,但是这样的价值选择显然有些就事论事,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与突破人性底线的价值选择相比,在创造价值的意义方面会欠缺一些。
  综上所述,正如阿尔特·爱因斯坦所说:人类的所做和所想的一切都关系到满足迫切的需要和减轻苦痛。可以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和享用价值。豘鉴于此,对于新闻评论的价值选择而言,当面对一些具体的新闻事件时,可能会面临多种价值选择的可能,我们应该本着可能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原则进行选择。而所谓的合目的性,便是尽可能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和享用价值,以满足大家希望共同的生存空间向好的心理诉求。
  注释
  ① 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33.
  ② http://www.peoplerail.com/railcms/html/2013/shehuixw_0726/151367.html.
  ③ http://opinion.hexun.com/2013-07-25/156492010.html?from=rss.
  ④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0726/c1036-22336683.html.
  ⑤ http://club.china.com/baijiaping/gundong/11141903/20130725/17964872.html.
  ⑥ http://zqb.cyol.com/html/2013-07/26/nw.D110000zgqnb_20130726_2-02.htm.
  ⑦ http://club.china.com/baijiaping/gundong/11141903/20130725/17964872.html.
  ⑧⑨⑩约翰·杜威.评价理论[M].冯平,余泽娜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2,4,7.
  冯平.评价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2.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反思了当前受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影响的中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一线很多教师不能够很好地估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并且这一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的不合理的教学行为,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反思现实问题的基础上,笔者介绍了格赛尔的成熟理论,并阐述了它在尊重儿童个体成熟、抓住儿童的“行为周期”及正确看待儿童间的个体差异等方面对于现实的教育教学
期刊
摘 要 创业教育良好的发展,必须从顶层设计的原理和系统工程的原理出发,科学合理地构建创业教育体系,正确定位创业教育体系各成员的角色和功能,这是我们要清醒认识的长期任务。  关键词 创业教育 体系 角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创业教育发展迄今,有很多针对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创业课程、教学方法、产学合作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某一体系如政策、融资、社会支撑方面的研究,对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起
期刊
摘 要 目前,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正在逐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现实的社会大环境下,职业教育德育课正面临严峻的困境和挑战。那么,德育课在职业教育中是什么样的状况?职业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探索和分析职业教育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德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职业教育中德育工作发展现状  1.1 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  职
期刊
摘 要 文章详细地探讨了目前国内高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三种模式,分析其利弊,并以上海海洋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经验为例,分析和总结普通本科院校如何塑造自身的特色、探索符合国家国际贸易职业标准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国际贸易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及其利弊分析  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究竟哪种好?目前尚无
期刊
摘 要 高校毕业班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工作和战斗的基础,在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高校改革发展阶段,党支部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难点和不足,本文立足毕业班党支部现状,从毕业班实际工作、党员发展教育管理规律和毕业班党建与就业关系入手,探求加强毕业班党支部的有效管理方法。  关键词 毕业班党支部 目标管理 就业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据人民网2013年07月15日报道
期刊
摘 要 为了推动上海商学院公共选修课改革,我们课题组针对英语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需求及目前教学的质量、存在问题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以期对全校英语公选课的改革提出建设性反馈意见。  关键词 英语公共选修课 模块化 课程设置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高校英语公共选修课(简称英语公选课),是指全校不同专业学生均可选修的英语通选课程。它是大学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摘 要 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在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文化需求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以扬州为例,深入研究扬州公共文化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公共文化志愿服务规范提升之路。  关键词 扬州 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志愿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化志愿者是指那些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
期刊
摘 要 词汇是外语学习的基础,对词汇的掌握程度是衡量二语习得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对外语词汇的记忆是二语学习者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也是外语教学者和语言学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记忆习得的特点以及记忆遗忘的规律,进而提出有效的词汇记忆策略。  关键词 记忆理论 记忆策略 外语词汇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1 记忆的习得特点及对外语词汇记忆的启示  记忆
期刊
摘 要 文章通过对《民间绝技 侗族瑰宝——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一书讲解,将瑰丽的木构建筑与侗族文化联系在一起,让读者领略并了解侗族木构建筑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内涵的,透过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和生动详实的叙述,向我们展现了侗族独特精巧的木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更揭示了熔铸于木构建筑之中的审美追求、价值观念、道德信仰等侗族文化内核。  关键词 木构建筑 技承 民族文化 侗族木构建筑 营造技艺  中图分类号:T
期刊
摘 要 王家卫五年磨一剑,《2046》在观众的久久期待中终于激情登场。等待王家卫的电影,就如坐上开往2046的列车一般,但等待就值得。在《2046》中王家卫更加淋漓尽致地将都市男女渴望而又永远无法抵达的爱情湿漉漉地呈现给观众,虚空的现实中,永恒的爱情仅存在于过去,存在于记忆中。王家卫一直以来都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导演, 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也极富创新意义。本文从《2046》的人物、情节的审美意象、配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