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00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还不知道《万万没想到》是什么,那你就OUT了。”这是最近网络上的一句流行语。被封为“2013网络第一神剧”的《万万没想到》于2013年8月上线,不到3个月的时间,这部每集不过五六分钟、由几个非科班的不知名演员出演的“神剧”,累计播放量就突破了2.3亿。《万万没想到》的迅速走红,也把它的幕后编剧、导演、80后的易振兴带到了人们面前。
  易振兴从小生活在一座小城里,在他少年时代的梦想里,也从来没有出现过编剧、导演之类的字眼。高考时,成绩不错的他遵从家人的建议选择了读工科学校,这样毕业后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在读大学期间,易振兴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泡在图书馆里看杂志、写作。他喜欢看《大众电影》《大众DV》之类的杂志,虽然他所学专业跟电影没有任何关系,不过从此却在心里种下了兴趣的种子。
  大学毕业后,易振兴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名土木工程师。工作之余 ,23岁的易振兴利用电脑摄像头和手机摄像头,尝试拍摄了一些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上,虽然制作简单,画面差强人意,但剧中融入了他对生活犀利的思考,加进了搞笑的元素,他的视频还是吸引了不少粉丝,网友们的认可让他信心大增。也就是从这一年起,互联网迅猛发展,他幸运地搭上了这只顺风船,从此一发不可收。他一部接着一部拍,吸引了更多的粉丝,也锻炼了自己,积累了不少专业知识。
  就在这时,生活的矛盾开始凸显。成了家的易振兴面对的是两难的选择:一边是他觉得“碍手碍脚”但却有一份固定收入的工作;一边是做得兴致盎然但前途未卜的视频制作,他必须二选一。经过几天思想上的激烈斗争,最后他选择了听从内心深处的召唤:做自己最喜欢的事!
  2011年底,易振兴不顾家人的反对,辞去工作北漂。他将在网络上认识多年的几名电影制作“发烧友”拉到北京,成立了公司,自己当起了导演。很快,他们拍摄了第一部短片《看不见的女朋友》,上线后观众的反响不错,他们乘胜追击,配合奥运热潮拍摄了《大村姑》,一举夺得第二届中国国际(北京)微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等多个奖项,这些成绩让他在圈内火了一把。
  然而,当导演表面上风光,背后却是常人难以体会到的艰辛。由于剧组缺乏资金,请不起名演员,也租不起好设备和场地,常常让易振兴陷入“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尴尬境地。他带着剧组一行人在外拍摄、取景,风餐露宿,既当导演又跑龙套。尽管他有很多好想法,但也只能“带着镣铐跳舞”,走小制作、低成本的路子。但就算在最困难的时候,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激励着他前进。
  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最难的是坚持。不过易振兴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内心的声音时时提醒着他要去的方向。公司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客户找他们拍片的报酬,而赚到钱后,他就去拍摄自己创作的短片,以前者的利润养活后者。
  2013年,易振兴凭借着多年来积累的文字功底、娴熟的绘画技巧以及对音频视频到剪辑都非常专业的本领,联合优酷出品打造了网络迷你剧《万万没想到》,由于具备时间短、笑点密、话题热的特点,一经推出就受到网民的热烈追捧,点击率一路飙红,单日播放数量破千万,24天即破亿,风头直逼《甄嬛传》。易振兴在默默打拼了6年之后,终于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万万没想到》的走红,也给易振兴和他的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前途一片光明。当有人问及他下一步的打算时,易振兴表示短片只是他磨炼自己、积累经验的加油站,待时机成熟,他将拍摄真正的大电影,因为那才是他最终的目标。他说:“我将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因为这是发自我内心的呼唤。”
  是啊,听从内心的呼唤,因为它是一个人兴趣和志向所在,更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前进的路途中给你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赵永明是河南省周口市职业高中的高三学生,和同学杨宏伟是最好的哥们儿,无话不谈,俩人的学习成绩不相上下,深受老师喜爱。不过,有一段时间,赵永明因为迷恋上了电子游戏,成绩一落千丈。因为即将面临高考,楊宏伟劝他少玩游戏,还把他玩游戏的事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把赵永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批评了一通。  赵永明感觉自己被出卖了,自己挨批是因为好哥们儿在老师面前打小报告,因此怀恨在心,便放出狠话与其绝交,就这样
在这个世界上,常常被一些人和事感动着,常常被自己的一些想法感动着,常常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情不自禁。有感动,就会有澎湃的激情,有激情就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感动,是一种人间真情的触动与发现,一种崇高精神的陶冶与超越,一种高尚品德的感染与慰藉,一种美好心灵的震撼与撞击,一种真挚情感的燃烧与释放,一种激情灵魂的觉醒与行动。  感动是生命的原生态,是心的点拨,心的呼唤,心的互动所引发。那是因为遇到
“队友来兮灰飞扬,安得三友兮坑四方?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友坑遍队友,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友依旧在,几度队友怂?”每当耳畔回响起这首歌时,我总能想起三个坑友,坑起人来要命啊!  不朽坑神——旺  旺,作为开篇第一坑友,自然是有原因的,旺在言语与肢体攻击方面无人能及,而在防御方面又如铜墙铁壁,同阶中已近无敌了。旺,每每与他人同行时,常出言损对方,而对方却有口难辩,有手难伤,唯有无奈叹息。更有甚者与旺“友尽
为什么不能给眼泪上个锁,永远锁住。  那片紫罗兰簇拥在低矮的花坛里静静地开放着,朵朵盛绽的小花点缀在繁茂的叶蔓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令人无比怜爱。我端详着它们,仿佛触摸到了往昔岁月的青葱,内心禁不住地掠过一阵悸动与疼痛。  也许,当青春渐远,时过境迁,在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某个角落里,仍暗自珍藏着一份关于青春的纯真记忆,或甜美或酸涩,只是多年以后依然是如此的清晰与真切,恍如不曾走远的昨日。  那一年,
2008年“5·12”大地震后首批赴汶川的志愿者张小砚,曾在那里办了7所帐篷学校,之后她骑摩托车进西藏,这一路竟走了近万公里,历时71天,她历尽艰险,但也收获了挚热的恋情。  在路上,张小砚遇到并爱上了面容俊朗的泽让索朗。泽让为小砚起了个藏族名字:格桑美朵。他对张小砚说:“美朵是花朵的意思,格桑的汉话是好光阴的意思。格桑是开在我心里的花。”短暂的相识,她又要西行了。  尽管泽让依依不舍,她告诉他,
回故乡的路再短,感觉也很长,是如潮水般的思念拉长了回家的路。从定好日子回家开始,心灵已经上路。从这一刻起,想家的心绪如同进入汛期的河水,每时每刻都在上涨。一次比一次强劲地撞击胸膛。  很奇怪,每次总觉得见到母亲的那一刻,我的情感会决堤。可每当我看到母亲。我情感的浪潮一下子变成了舒缓的河水。  听父亲说,从得到我要回家的信儿开始,母亲的话就明显多了,一天不知道要念叨多少回。儿子要回来了,儿子要回来了
(1)    一天,公司里来了一个年轻的女子,叫林萱儿,大家都跑去看她,说她简直是陈好的翻版。  她果然很出色,身材一流,气质一流,比那些青涩的小女生更多了些成熟的韵味。  我曾和林萱儿一起去做SPA水疗,林萱儿把衣服一脱,站在花瓣缤纷的氤氲中,立即成为全场女人目光追逐的焦点。  对于林萱儿,除了女人的那种嫉妒,剩下的便是欣赏,就像我欣赏许阳一样。晚上我回到家里,和许阳疯狂之后,枕在他的臂弯里说,
雷浪声出生在广东韶光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由于家境平凡,父母从小就对他严格要求,希望他能够努力学习,将来跳出农门,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天意弄人。一向成绩优异的雷浪声却在高考中折戟。2009年,雷浪声以10分之差与本科大学擦肩而过。落榜的那个夏天,雷浪声心情低到低谷。他对这个世界的热情仿佛随着这场考试一下子全部消失了。从此,他整天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因为,他害怕世界的嘲笑。  有一天晚上,雷浪声起
1935年9月,林语堂所著的《吾国与吾民》一书在美国出版。该书在短短四个月内便重印了7次,登上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一时间,“林语堂”三个字响彻西方文坛。  《吾国与吾民》的巨大成功,让出版商赛珍珠华尔希夫妇看到了前景,很快便又签下了林语堂下一本书的出版权。1937年的3月,林语堂在美国纽约开始了他第二本书的创作。书稿已完成过半,一切进展顺利。然而有一天,这位文品严谨的文学大师突然翻看书稿,居然越看越
女儿快一岁了,我要上班,老公说婆婆从老家帮找了个保姆。一周后,这个女人来了,清清爽爽的,只是有点黑、怯生生的。她叫我方姐,我叫她阿青。  阿青从早忙到晚,勤快得让人内疚。从生下孩子,我第一次可以睡安稳觉,第一次可以精神抖擞地去上班。  这天,我回去比较晚,进门前听到屋里隐隐传来哭声,奇怪地开门进去,只见阿青趴在沙发上哭,老公正低头拍她的背小声说着什么,发现我进去了,两人突地立起身。我问:“干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