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式”赛课现象引发对“裸课”的思考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019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屏幕上,课件美轮美奂,眼花缭乱,背景音乐气吞山河,震撼人心;教师或慷慨激昂,激情演讲,或刻意煽情,催人泪下,或竹筒倒豆,旁征博引……学生分小组围成几个圈,讨论热烈,学生代表发言妙语连珠、精准透彻;课堂上,笑声此起彼伏,掌声经久不息,花样层出不穷,高潮浪涌迭起……
  这是颇具中国特色的赛课课堂现象。我有幸参加过几次规模宏大的“中国式”赛课观摩活动,坐在会场上听这样的课,每次都有一种错觉,恍惚间自己好像进了影剧院,正在观看舞台剧表演。教师、学生好似化身成了演员,正在为我们演绎一部精彩绝伦的戏剧。
  静下心来想,这样的课堂看似赏心悦目、热热闹闹,颇具欣赏性,然而,它到底有多少实效性?这样的课是好课吗?杨再隋教授曾经这样评价“中国式”赛课,他说:“这样的课堂普遍存在‘虚、闹、杂、碎、偏’的问题,已经失去语文课该有的本真。”
  一、“中国式”赛课——华丽的背后
  (一)教师:变“主导”为“主演”
  我曾经也喜欢在课堂上动情地朗读一首小诗,抑或说上一段华丽的美文,以此装点课堂,觉得唯有如此才能彰显教师的素质。后来,参加了几次大型的观摩活动,也听到一些教师的精美语言展示,富有诗意的排比不绝于耳,充满哲理的人生感悟随口而出。听课教师时不时鼓掌,那是对做课老师的赞赏。然回头关注课堂中的孩子,一个个正襟危坐,似懂非懂,他们被教师那一串串排比句给震撼了。教师的语言如此诗意,以致他们不敢言语。涉世未深的孩子对那些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也是一知半解,好在教师也不需要他们的语言有多美妙,只需一个个轮流拿着话筒重复读不知道读了多少遍的大屏幕上的重点句。所以,学生静了,课堂沉了。有人说学生懂了。真懂了,抑或不懂?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知识积累增加了吗?阅读与表达能力提升了吗?运用语文的能力提升了吗?
  (二)课件:变“辅助”为“核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作为辅助教学的多媒体,正以其特有的优势走进课堂,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悟。然而现在的课堂,似乎没有精美的课件就不是一堂好课。有些教师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程中,缺乏理性思考,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全放在多媒体课件上。整堂课教师不停地点击鼠标,学生目不暇接,看得头晕脑胀,几乎没有和书本对过眼。其实,再美的课件也不能代替文本散发的魅力。再说书本里有的内容,何必再呈现在课件上呢?教师需要用学识去感染学生,这是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工具都无法做到的;教师需要用风度去吸引学生,这是那些冰冷的高级设备无法具备的;教师更需要用幽默启迪学生的智慧,这是任何漂亮的课件无法比拟的。
  (三)合作:变“方式”为“形式”
  新一轮课改提倡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这一新型学习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然而有些教师提到学生活动就是小组合作讨论。不管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时间是否充裕,更不管学生是否有探究的欲望,是否真正围绕问题展开研究,只要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就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投入热烈的讨论之中。为了迎合教师,学生也总是“有模有样”地合作探究。时间差不多了,即使学生正处于激烈的思想交锋状态,或者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只要教师一个手势,合作学习便戛然而止,每位学生迅速返回,端坐其位,准备汇报。小组合作探究成了一种装饰性的教具,学生则成了“小组合作”的道具。其实合作也要看教学的需要,有些讨论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开展小组交流,否则就只能流于形式,抑或成了优等生的表现时间,那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语文课除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际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更不容忽视。可以说,没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也就谈不上合作的探究。
  (四)拓展:变“提升”为“堆砌”
  语文课程要求教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于是教师使出浑身解数,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于是大屏幕上出现了《说文解字》《史记》……大量的引经据典,让学生迷迷糊糊备感玄乎,而对课文的品读却是蜻蜓点水。试问,这真的是学生需要的吗?有些内容甚至是古文版的,如此走马观花似的看一眼,留在学生脑海里的会是什么?而且,大多数课堂里的引经据典都是放给后面听课教师看的,是做课老师向听课者证明自己解读文本深度的举动,也许还没有考虑这样的举动能带给学生什么收获。更何况,一节好课不是看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大不大,而应看学生能否充分地学,学得轻松。
  综上所述,“赛课式”教学,严重脱离实际,追求华丽,这样的课堂究竟给教师们带来了什么,给学生们带来了什么?只怕是成就了一批名师,耽误了一批学生。语文教学应该褪去浮华,唤起本色。
  二、“裸课式”教学——本真的回归
  相对“赛课式”教学而言,“裸课式”教学是指毫无修饰的真实呈现,还原课堂本真面貌。一堂实实在在的原生态的课,没有华丽语言的堆砌,没有旁征博引的纷呈,未经精雕细琢,体现了“非观摩课”的本真性,从而给我们提供一个原生态的研究内容和相对实在的实践空间,使我们更多地思考课堂效率的提升。
  (一)彰显教师本色
  有不少教师一备课,就上网搜索资料,参考各种教学设计,认真对下载的课件和资料进行拼装、修改与整合,整个教学设计“五花八门”,我们可以在他的课堂中轻易地找到“王××”“窦××”“虞××”的影子。试问,你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吗?你有对文本的独特见解吗?在备课时,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解读文本、解读学生、解读自我上,那样才有对文本原生态的感知,才有对学生最实在的考量,才有对自我最独立的思考,那样才是有生命力的备课。教学中也才能彰显自我个性和特色,而不是“观摩式”课堂中的“导演”“主演”。   (二)回归学生本位
  在“中国式”赛课课堂上,教师和极少部分的学生是课堂的主演,大部分学生都成为教师表演的道具,抑或是“旁听生”“助演嘉宾”,他们只需鼓掌,间或参与小组讨论制造气氛。这是违背新课标理念的。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不要一切都按照教师的预设发展,给学生预留一点生成的时间,让课堂上有另类的声音,有独特的感悟,有思维碰撞的火花……
  (三)还原课堂本真
  作为语文教师,不应该将语文蜕变为冷冰冰的文字游戏和机械呆板的文字堡垒。语文教师应该做好自己的本分,在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化的、不必要的东西,把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更为深入的、充满智慧和想象的对话。努力让目标小一点,过程实一点,方法纯一点,以自然、朴实的教学去追求高效、灵动、和谐的课堂。
  1.教学内容简单
  少则得,多则惑。语文课堂追求简约,教师的本分是进行精当的知识传授,简简单单教语文。不讲就会的免讲,一讲就会的少讲,怎么讲也不会的不讲,总之教学内容尽量简单。做一些“读读写写”的事,讨论一些“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何必把文本讲“胖”了,教“肿”了?“眉毛胡子一把抓”,只会让教师教得满头大汗,学生学得晕晕乎乎。
  2.教学环节简洁
  简约的课堂不会追求形式的多样和教学设计的刻意,不会堆砌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是简洁明了的,教学流程是清晰明确的,讲求一课一得。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没有必要搞得这么复杂,这么深奥。如于永正老师执教《杨氏之子》时,整堂课一直都在反复地朗读、吟诵,读通、读顺、读懂、读出韵味,最后是背诵,没有文言文枯燥的译读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教学效果明显。
  3.教学语言简明
  课堂中要摒弃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不必要的铺垫、渲染、作秀。教师必须通过简洁准确、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进程中给予恰当精到的点拨引导,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省时高效。
  4.文字训练简易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就我的理解,“实践”当是“操练”之意。而操练,在语文课上,极其重要的任务便是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课要以语言训练为核心来组织课堂。但训练应“简易”,要优化训练结构,明确训练重点,简化训练方式,提倡训有所得、练有所获。如让学生倾听美文的时间更长一些,让学生上台演讲的机会更多一些,让琅琅的读书声更响一些,让学生造句写话的机会更多一些,通过平时的日积月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要我们充分认识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语言学习,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就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5.教学形式简朴
  我曾参加过一次县级的赛课观摩活动,一位青年教师在临上课前,突然发现精心准备的课件无法使用,急得满头大汗,在展台前摆弄了二十多分钟仍未见效。活动组织者不得不提醒他把课件放一边,先上课再说。这位教师只得硬着头皮上课,因为很多内容需要课件呈现,所以课堂也就不连贯、不完整。事后这位教师非常懊恼。其实,没有多媒体,语文课就不能上了吗?美妙的诗词文章是需要细细品读的,岂可一看便能体会?字也是需要一笔一画练出来的,岂可一看就能写出透着精、气、神的汉字来。语文课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课,需要教师以语言来感染学生,以规范的板书来吸引学生。因此,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纯裸课教学”或者“必要时借助多媒体教学”的裸课式教学虽然“老土”了点,但是更能彰显语文本色。
  “浮华如烟云,褪去方显真”。“裸课”式教学不包装、不浮躁,是原生态的教学,是实实在在的课堂,是能将知识真正落到实处的课堂。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少一些浮躁功利,多一点踏实平静;少一些主观设定,多一点客观评价;少一些炫技作秀,多一点教学追求。让“裸课”教学之风兴起来吧!
其他文献
大面积枣粮间作早期丰产技术开发尚先法,孙世正,满振法,袁廷孝,随召峰(山东省平度市林业局,266700)(平度市万家乡林业站)山东省平度市有27个乡镇地处涝洼区,六十年代整修台条田8万hm2(公顷),挖南北向排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离不开语文实践。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在课外有效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就能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当今社会,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电视新闻、报纸中蕴涵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如何引导学生从五彩缤纷的电视节目中,从纷繁多样的报纸中吸取知识,开阔视野;如何将看电视、看报纸和学习语文、培养能力有机结
文章基于立体化和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围绕《自动控制理论》的课程标准、课程特色、教学现状、职业要求,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工程应用能力的现实需要为目标;从课程体系关系、教材
南方根结线虫危害葡萄研究简报李长存,王万信,张云山,石淑英,张广民(山东省临沂市植保站,276003)(山东农业大学植保系)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线虫虫种,在我国的黄淮、华南、西南等地
琯溪蜜柚早果丰产稳产的栽培技术蔡建华,陈纪棠,刘楚足,李建放,林惠明(广东省揭西县果蔬局,515400)溪蜜抽原产福建平和县城关镇的溪河畔。我县天宝堂果林场于1978年从汕头柑桔研究所引种40株,1985年最
辽南苹果产区金纹细蛾的发生及药剂防治王金香,任厚斌,黄汉兴(辽宁省普兰店市植保站,116200)(普兰店市丰荣办事处果树站)金纹细蛾为潜叶性害虫,过去在辽南苹果产区危害较轻。一般在防治果园
密植栽培对无花果早期产量的影响李连庆蒋高源,赵步升,林天宝(江苏省高邮市多管局林业站,225600)(高邮市平胜乡林业站)无花果果实营养丰富,结果早,易管理,经济价值较高,是一种适于经济栽培的果
高朗1号,又称五十种,是台湾青枣优良品种.该品种生长迅速,丰产稳产,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4月定植,当年12月至翌年2月结果,株产约20kg,第2年株产为30~40kg,第3年以后进入盛
利用布尔变量推导出了双桥换流器一种新的数学模型。针对高压直流输电单元接线方式,将其与凸极同步发电机及三相三绕组变压器模型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带有非正弦负荷的凸极同步发
双输出绕线式发电机的定转子绕组之间不仅有磁的联系,而且有电的直接联系。本文从它的特点出发,避开了异步电机的多时轴、单矢量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分析方法,直接导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