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变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西部探矿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yea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煤矿变电站设备老化严重、操作不当等问题,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主要组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麦捷矿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变电站电力负荷和干线电流进行了计算,最终选取了适宜的设备配置,实现了全矿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
其他文献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分析计算砂、泥岩地区采空区钻孔的测斜数据,得出该类地层采空区钻孔在不同深度处的钻孔偏斜率均值,其反映了该条件下的正常钻探水平.其可为同类或相似工程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抽水试验是水文地质勘查中最常用的水文地质试验,通过抽水试验,利用Aquifertest软件计算得出水文地质参数,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计算结果精度较高;以安徽省庐江县某灰岩矿区普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地表水文地质调查和现场抽水试验,利用软件快速计算水文地质参数,并采用大井法预测矿坑涌水量,为后续矿床开采及施工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为保证矿井探放水孔按设计进行施工,施工质量达到要求,利用YZG6.4矿用钻孔轨迹测量仪采集镇城底矿4502工作面下顺槽11#钻孔、12#钻孔、YJ1#钻孔三个高位钻孔倾斜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可知:角度大于50°后钻孔施工过程中的倾斜在逐渐地接近垂直方向,且角度越大,钻孔的倾斜接近垂直越快,钻孔水平方向上的倾斜均向右偏斜(钻机正传方向).并提出不同硬度岩层钻进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的钻进方法的措施.
酸化作业是储层开采中后期的重要增产手段,而酸蚀裂缝的导流能力是衡量酸压作业效果的重要指标,实验材料选用川西雷口坡组标准岩芯以及浓度为20%的胶凝酸和微乳酸,通过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针对川西雷口坡组的复杂岩性和孔隙结构,胶凝酸的酸蚀效果更好,酸蚀后的裂缝导流能力有更为明显的提高;随着闭合压力的增加,裂缝宽度会不断变小进而导致裂缝导流能力持续降低;流量的变化确实会对导流能力产生影响,但是影响是非线性的.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哈尔温油田萨尔图油层的油藏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认为研究区萨尔图油层油气主要来自于下伏青一段烃源岩,依靠油源断裂垂向或侧向运移至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富集成藏,油水关系复杂.构造、断层和砂体有机匹配,在凹陷低部位形成岩性透镜体油藏、在斜坡带形成断层(构造)—岩性油藏、在构造高部位形成岩性—构造或构造油藏.
为解决矿山开发与建设期间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土壤退化以及地质灾害等问题,首先对矿山开发工作的危害性以及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作用做出分析,并进一步研究水土保持监测分析与评价等相关内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砷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检测方法之一.根据《HJ702-2014固体废物汞、砷、硒、铋、锑的测定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以及“AFS 9700”型原子荧光光谱仪相关仪器说明并结合实际检测工作,探析出一组适合油田实验室检测固体废物砷的最佳仪器工作参数.
?149.2mm井眼定向井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新疆塔河油田的奥陶系油藏,通过对近几年在塔河油田中短半径定向井施工情况的总结,我们发现造斜段提速提效的关键是对不同造斜钻具组合造斜率的掌握,能精准掌握造斜率不仅可以提高井眼轨迹质量,也可以给后期的入靶和稳斜段的施工打下扎实的基础.着重从造斜的概念和原理、影响造斜率因素、单弯螺杆的选择、造斜率预测进行阐述和分析,通过分析能优选出合适弯度的螺杆和不同类型钻头的搭配,满足设计造斜率,提高现场服务施工水平,达到高效、优质、安全钻进目的.
铜山铜钼矿,为江苏省句容市境内的一座小型铜矿山.从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矿体地质等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了该矿成矿规律,发现铜钼矿体主要赋存于与二叠系孤峰组硅质岩、栖霞组大理岩接触的矽卡岩带附近,少部分赋存于蚀变黑云母石英闪长岩中;矿体产状受矽卡岩控制,矽卡岩又受接触带控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矽卡岩型铜矿的成矿地质环境、成矿地质条件等,研究认为:该矿床成因为与燕山期中酸性杂岩体有关的中深环境高—中温热液矿床,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矿床.
基于15102回风顺槽掘进期间受上覆裂隙水影响,巷道掘进期间顶板平均涌水量达14m3/h,不仅制约了巷道掘进效率,而且威胁着巷道施工安全,对此掌石沟煤矿通过技术研究,为了保证15102回风顺槽后期安全快速掘进,避免水灾事故发生,决定对15102回风顺槽采取合理有效的探放水施工措施,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取措施后共计探放上覆裂隙水2488m3,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