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成性教学思想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导向意义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uan_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成性教学是在生成性思维支配下的一种教学形态,是充满动态性、过程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在小学科学教育的生成性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信息,并认真筛选与合理处置,将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提升科学教育的水平和品质。
  关键词:科学教育;生成性教学;导向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7-0073-03
  一、生成性教学概述
  (一)生成性教学的内涵
  “生成”,《辞海》解释为变易,反映事物发生、变化与消灭的哲学范畴[1];《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是产生、形成[2];《教育大辞典》把生成学习解释为:“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受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生成过程” [3]。
  “生成”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和一种学习策略,它具有过程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意义,强调事物的生命活力和潜在的创造价值生成。“生成”主要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其意思是“变成某物”。它强调的是事物发展变化过程本身,“生成”原本是用来解释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与机制的概念[4]。将这一概念引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领域,它必将为教学生成和创造提供最大的可能性。
  (二)生成性教学的特征
  科学教育生成性教学建立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以人为本”、“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其基本理念[5]。生成性教学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关注学生自学自思的指导,尊重学生独立思维和自身的感悟、体验,关心学生完整的人生成长需要,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为目的,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具体说来,小学科学教育生成性教学有如下特征:
  1.过程性。在传统教学观的认识中教学是一个确定的、静止的、线性封闭的过程,教师力图通过精心的预设实现预期的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结果[6]。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忽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限制课堂上师生的创造性发挥,抑制了课堂的动态发展。
  生成是在过程中形成的,所以说生成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科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过程充满着未知变量的不断变化,是非预期的、复杂的,存在着众多的偶然、随机因素的介入[7]。它强调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创造力,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意识培养,并在资源积累的基础上,吸纳和排除相关的信息,不断变换自己的预定设计,将教学重点放在认知过程和解决问题上。
  2.开放性。相对于“预设”的封闭性,“生成”的显著特点就是开放性[8]。科学教育生成性教学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师心态的开放性。“最初的课程计划只是作为一种课程内容选择的可能性,是一个起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这一计划应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也就是说要不断地根据儿童的反应以及教师的价值观和经验的判断做出课程计划的调整[9]。正是课程的这种开放式框架给儿童与教师的对话交流提供了可能性。”[10]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突破原先制定的教学预设,灵活运用有意义的生成性教学资源,适时调整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情境性。“情境”是由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理氛围,该心理氛围会因境遇的不同而不断生成与转化。科学教育生成性教学活动过程与具体情境相伴而生,脱离具体的师生活动与课堂环境的动态生成是不存在的。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1]。
  4.创造性。在生成性思维的指导下,科学教育生成性教学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生成。课堂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是由师生通过谈论、质疑、启发、对话、反思、探究等共同完成的[12]。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师生在课堂中的即时教学和即时学习,具有较强的“非预计性”,这种不可预计性意味着教学创造的可能性。
  (三)科学教育生成性教学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是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为达到目的而进行创造的能力才是他们行为的决定因素。人本主义重视教育者对学生内心世界的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别差异等,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视创造能力、认知、动机、情感等心理方面对行为的制约作用。这对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
  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中心”,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能动性的特点,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个性化认识与建构,帮助学生建立对学习内容的性质、规律的深刻理解。
  3.后现代主义思想。后现代主义者反对传统教学中“有计划性”、“有意图性”的限定,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学内容与资源不断发展与创造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活动,主张教育管理要有创造性,注重教育组织的特性和差异性,教育管理要做到事实与价值并重,教育管理要注重以人为本。
  二、小学科学教育生成性教学资源
  (一)科学教育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捕捉
  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后,才能对资源进行准确判断并及时捕捉。学生在教学观察中的状态可以分为学习的准备状态、学习的反应状态、发展变化状态和学习效果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学生的感悟、见解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并挖掘其背后蕴藏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情感与智力的发展。
  (二)科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筛选
  在课堂中往往有许多的生成性资源产生,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目标对其进行筛选。对于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教师要站在宏观的角度选择重点进行引导,尤其是当预设与生成出现矛盾时,教师应着眼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去解决。具体来说,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教师可采用简要概括、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对于学生生成的单一的信息资源,教师可通过追问补充的方式让学生作深层次全方位的探究;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且存在错误的信息资源,教师则可通过争论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正确的轨道。   (三)科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
  对生成性资源进行科学地筛选后,教师应根据这些信息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或调整教学内容,或改变课时计划。当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时,教师捕捉后应及时加以利用,并对资源加以引申,通过师生对话,逐步探求问题的结果。当有些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无关教学内容且没有积极作用时,教师可以不利用,也可移到课下解决,即延时处理或冷处理。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中要把握好开发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度,不必将所有生成资源都加以引申。尽量能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既保证教学的生动展开和师生的健康发展,又不使课堂像脱疆的野马,跑到哪就算哪。
  三、科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导向意义
  科学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导向意义指的是教师正确合理处理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后产生的有利教学意义。本文主要就教师、学生这两方面来论述生成性教学的导向意义。
  (一)对教师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人格魅力的提升。生成性教学的过程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等教学特征对现代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关注教学中的人,把人置于具体的、现实的教学情境中,真正关心学生现时的处境,关心学生在教学中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只有不断地增加自身专业知识储备,加强专业教学技能学习,努力提高科学素养,有意识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方面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才能从容面对预设中没有的生成性问题,并科学合理地进行处置。当学生的认知需求得到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得到回应,在其心目中的老师的形象将逐步提升,由“合格老师”向“专家教师”转变,最终成为他们的榜样、偶像和知心朋友。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只有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未必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在教育中,还需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建立在对职业的强烈的好奇心、自信心和责任感上的。生成性教学的开发性特征打破了教师事前的预设,在科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生成性问题,怎么进行科学合理地处置,需要教师的大智慧。只有经过现实课堂教学实践的不断锻炼,教师的教育机智才能得到显著提高。
  (二)对学生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谐个性的发展。在科学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协作性的小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尝试中各有所长,其知识和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生成性学习作为构建新知识的活动,一方面成为学生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变化个人见解的历程,另一方面还会超越原有的个人化行为,成为全体合作的行动,成为团体精神和全体意识发展的契机。
  2.有利于满足学生发展的内部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投入程度的大小直接制约着目标达成的高低,而生成性问题的产生,往往标志着学生思维的深入。教师对学生产生的生成性问题进行合理地处置,积极而客观地肯定与赞赏学生课堂的参与行为,是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和保持兴趣持久、旺盛的源泉之一。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与真诚期望时,学生的内在需求得到了满足,他们会在健康向上的心理因素的推动下,在更愉悦的氛围中更主动地获取发展。
  3.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教师热情、理性地面对生成性问题,有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4.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科学课程目标的重要方面,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贯穿于科学教育的全过程。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始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不是单纯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接受。因此,必须关注学生原有认识对科学学习的影响,借助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原有经验的局限性,主动建构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这有利于学生科学合理地认知体系的建构,有利于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积极向上的世界观的形成。
  四、结束语
  生成性思维已成为当代人的主导思维方式,而以此为基础的生成性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今国内外进行科学教学活动时采用的主要形式。生成性教学是一种充满动态性、过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是师生以内在体验和对话的方式参与其中、共同创造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过程。在生成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学生提出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为契机,因势利导,改变或调整预设的计划,展开教学。生成性教学不仅仅关心学生的认知结果,而且关心学生的认知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对生成性问题的合理科学的处置,将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提升科学教育的水平和品质。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音序普及本,2002.
  [2]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缩印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第一版.
  [4]马向真.论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模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2).
  [5](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42.
  [6]殷晓静.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4.
  [7]马秀春.生成性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8]岳欣云.课堂教学变革中的教师思维方式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7,(3):75~78.
  [9]李雁冰,程良宏.生成性教学:教学哲学的分析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8,(8):22~26.
  [10]赵鸿强.科学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8,(5):4~5.
  [11]加里·D· 鲍里奇.有效的教学方法 [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78~280.
  [12]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28~33.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38岁,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我院在海拔2 226m的高原地区施行了同种导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1例.
减试敏治疗原称脱敏治疗,变态反应学称免疫治疗.其机理虽未完全阐明,但近年来已被广泛采用.我院自1996年8月-2002年8月,应用此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28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
摘 要:变量控制技能是科学探究中的一项重要技能,但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在学习变量控制技能时往往出现难以识别变量,“思”与“做”脱节,“形式”参与等问题。“自主探索,理性尝试”、“直观演示,完善方案”、“应用迁移,理解内化”的教学策略,能有效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变量控制探究技能。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变量控制技能;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的常见病.我院自1998年4月-2003年3月共收治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102例,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加术后下肢关节康复器CPM装置早期功能锻
摘 要:科学探究是学生能动地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有效地引领学生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堂上关注动态的生成;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重视探究过程,兼顾学生“动手”和“动脑”;鼓励学生交流质疑;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紧密结合。  关键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与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新课程实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新“纲要”,认真反思与探究目前的课程改革中所普遍存在忽视德育教育的问题、教学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和各学科发展不均衡偏差等问题,努力实现教育的育人核心任务。  关键词:新课改;新课程实施过程;问题;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患者47岁,因发现下腹包块7年,阴道流血3个月伴胸闷、气憋,以盆腔包块性质待查于2004年4月30日收住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律,7年前发现下腹一拳头大小包块,2年前包块迅速增大,未予
喘息性支气管炎(asthmatoid bronchitis) 是一临床综合征,泛指一组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感染[1],其中部分反复发作者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我科在2003年10月至2004年11
对90例临床拟诊阑尾炎或腹痛待查患者,应用超声诊断仪探查右下腹或全腹,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分析阑尾炎声像图特征并进行分型,结果显示: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8.9%,其中单纯性阑
我院自2000年2月-2004年2月对11例腰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按减压复位、内固定、融合的原则,采用RF-Ⅱ系统加椎体间植骨治疗,获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