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以知识灌输为主的课堂,要求构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主、轻负担重实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高效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师教得轻松、有效,学生学得愉快、高效。
我个人认为,只有符合以下三个标准才能称为高效课堂:首先,必须让每个学生在课堂的每个时间段不能闲着,都有与学习有关的事情去做。其次,一节课下来,达到课前所制定的“四维教学目标”的程度标高。最后,一节课从始至终必须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那么,如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呢?笔者结合个人在平时教学的所做、所听、所见,谈谈构建高效课堂的做法。
一、搞好预习,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造坚实的基础
1.课前预习。预习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还可以开拓思路,提高学生听课、记笔记水平,由此可见预习环节的对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学案,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与巩固,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
2.课前延伸的预习学案编写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基础性。紧扣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内容的设计。②适度性。预习学案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就能解决学案上70%的内容。③适量性。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要适量,每节课课前预习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坚决杜绝把指导学生预习的学案变成教师抢占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的一种手段。
二、开展自主探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学习活动中不仅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结论,更要突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学习活动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不只是学生学会,更重要的使学生会学。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得到张扬,从而是他们能深入的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努力打造学习型课堂
课堂教学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势必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只有抓紧时间、合理利用时间、优化课堂时间安排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传统的课堂表现为老师课上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太少,使学生容易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有的教师课上讲得太少,讲课内容太粗、欠透,课堂结构松散,致使学生吃“夹生饭”,久而久之知识链条断裂,能力建构架空,课堂教学效率极低。所以,根据新课改精神,要求我们要打破常规,更新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课堂为学堂,变教时为学时,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努力打造学习型课堂。一般来说,高效课堂的一节课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讲解及点评和学生练习三部分构成。按照我们学校的要求,每节课老师所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四、精心编写导学案中的练案,强化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效果。
课后作业布置都要以学情出发,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科学性,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达成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五、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水平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它包含“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两方面内容。
1.“教”的反思。“教”的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是教师对教学价值进行沉淀、过滤、剔除、保留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课后更应该要写好课后记、单元后记、学期总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教学水平。
2.“学”的反思。“学”的反思是指学生不断的监督、评价自身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的行为,以便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及时的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改进学习方法,学生的反思要形成文字,要有改进的措施。加强师生双方的反思将会使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快速前进。
六、打造高效课堂的几个原则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根据学生预习自学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及行为。
2.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3.及时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纠正学习行为。
4.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剔除假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合理的问题情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有明显的意义。可以以教材中的内容创设,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
5.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和环节。这些环节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落实,整堂课老师在环节转换和串联语上花费的教学时间太多,甚至常常出现一些脱离了本堂课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多余的教学环节,这样势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
6.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减少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的时间,增加学生说、学生做、学生互动的时间,充分相信学生、充分依靠学生和充分解放学生,引导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地学习,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感受、体验、和思考,从中获得学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我个人认为,只有符合以下三个标准才能称为高效课堂:首先,必须让每个学生在课堂的每个时间段不能闲着,都有与学习有关的事情去做。其次,一节课下来,达到课前所制定的“四维教学目标”的程度标高。最后,一节课从始至终必须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那么,如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呢?笔者结合个人在平时教学的所做、所听、所见,谈谈构建高效课堂的做法。
一、搞好预习,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造坚实的基础
1.课前预习。预习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还可以开拓思路,提高学生听课、记笔记水平,由此可见预习环节的对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制预习学案,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与巩固,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有效地检查与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的学生高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
2.课前延伸的预习学案编写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基础性。紧扣课程标准要求,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内容的设计。②适度性。预习学案所涉及的内容的难度要适中,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就能解决学案上70%的内容。③适量性。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要适量,每节课课前预习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坚决杜绝把指导学生预习的学案变成教师抢占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的一种手段。
二、开展自主探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学习活动中不仅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结论,更要突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学习活动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不只是学生学会,更重要的使学生会学。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得到张扬,从而是他们能深入的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努力打造学习型课堂
课堂教学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势必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只有抓紧时间、合理利用时间、优化课堂时间安排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传统的课堂表现为老师课上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太少,使学生容易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有的教师课上讲得太少,讲课内容太粗、欠透,课堂结构松散,致使学生吃“夹生饭”,久而久之知识链条断裂,能力建构架空,课堂教学效率极低。所以,根据新课改精神,要求我们要打破常规,更新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课堂为学堂,变教时为学时,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努力打造学习型课堂。一般来说,高效课堂的一节课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讲解及点评和学生练习三部分构成。按照我们学校的要求,每节课老师所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四、精心编写导学案中的练案,强化对知识的消化和巩固,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达标训练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效果。
课后作业布置都要以学情出发,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科学性,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达成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五、注重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水平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它包含“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两方面内容。
1.“教”的反思。“教”的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是教师对教学价值进行沉淀、过滤、剔除、保留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课后更应该要写好课后记、单元后记、学期总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教学水平。
2.“学”的反思。“学”的反思是指学生不断的监督、评价自身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的行为,以便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及时的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改进学习方法,学生的反思要形成文字,要有改进的措施。加强师生双方的反思将会使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快速前进。
六、打造高效课堂的几个原则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根据学生预习自学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及行为。
2.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3.及时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纠正学习行为。
4.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剔除假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合理的问题情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有明显的意义。可以以教材中的内容创设,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
5.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和环节。这些环节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落实,整堂课老师在环节转换和串联语上花费的教学时间太多,甚至常常出现一些脱离了本堂课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多余的教学环节,这样势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
6.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减少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的时间,增加学生说、学生做、学生互动的时间,充分相信学生、充分依靠学生和充分解放学生,引导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地学习,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感受、体验、和思考,从中获得学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