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施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新发展

来源 :中国农村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响水县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经济优势,改变过去以粮油为 主的经营方式,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已形成8万亩浅水藕等一批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农业经营机制不断创新,目前,有农民经纪人1.5万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23个,农民开始从农产品加工,流通中获益,但是,响水县农村经济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农业结构仍不合理,农产品加工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还不顺畅,农民仍然缺乏进入市场的组织载体。要实现农村繁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十五”发展目标,就必须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其他文献
技术转移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转移也更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在技术的转移过程中,技术转移的梯度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在许多情况下,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引进的技术却是一种水平技术,实际上并没有提高技术水平。所以在农业技术转移中区分水平和梯度技术,是技术转移的关键。
高新技术是现今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由过去的要素驱动、资本驱动转向技术驱动、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在当今科学技术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武装农业,正在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主流。20世纪的后半叶,中国以世界7%的耕地生产了24%的粮食,养活了22%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人口、资源和环境的重负使中国农业在进入21世纪仍面临着艰巨而久远的任务,根据世界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国情,未来中国农业的发
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是适应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而出现的新生事物,许多地方把它作为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新途径、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深化农村改革的突破口,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论证不充分,盲目建设,内容雷同,科技含量低,效益不理想,投资及管理运行机制不规范,园区发展缺乏活力等。由此引发了一此争议,最近,笔者对河南省的十几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实地调研,颇有感受和启发。
在90年代之前,中国粮、棉等农产品国同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年来,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某些商品价格优势已不存在。一些专家对乌拉圭回合谈判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做了过于乐观的估计,认为在农业协议生效后,发达国家削减对国内生产和出口的补贴,由此可纠正被扭曲的世界市场价格,从而引起国际农产品贸易价格的普遍上涨,实际上,近8年来,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一直处于疲软状态。最近几年,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粮食收购价格节节攀升,大宗农产品出口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肉类产品生产快速发展,从1990年起成为世界第一产肉大国,1998年中国肉类产量达5883万吨,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26.4%,但是,中国肉类产品以本国消费为主,参与国际贸易的比例一直很小,1998年中国出口肉类产品68.6万吨,仅占当年中国肉类总产量 的1.17%,占当年世界肉类总出口量的3%,如果考虑到中国大部分肉类产品是出口到香港,则中国肉类产品真正参与国际贸易的比例更小,世界肉类产量的10%参与国际贸易,一些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如丹麦、新西兰、荷兰、澳大利亚等肉类产量的40%以上参与
工业化的理论和经验表明,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在战后兴起的发展经济学中,最早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对这种城乡人口流动行为进行研究的是,刘易斯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二元结构转变模型”,该模型提出了“农业剩余劳动的转移-资本积累-工业部门扩张-二元结构转变”的机制,但由于若干理论假设的不合理,以及政策结论的重工轻农倾向,其理论已渐为人们所冷落,而70年代问世的托达罗模型对发展中国家城乡人口流动的解释,似乎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