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维非稳态传热模型的炉温曲线优化研究

来源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lin1983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回流焊接过程中,保证最优的传热系数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工作效率.针对某回焊炉的温度分布进行分段线性回归,通过有限元分析找到可优化参数,并且建立一维非稳态传热模型,以最优传热系数为优化目标,以各温区炉温及传送带速率为优化变量,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已有的炉温曲线进一步改良,获得最佳指标值.结果 表明:该模型自适应性较强,能有效地保证各功能区温度过渡的连贯性.
其他文献
在构建电力物联网双创园区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评价研究国内主要创新型电力物联网双创园区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提出了调整和提高电力物联网双创园区运行效率的思路。
为探究多种传统中草药及其两两联合对胆管癌细胞QBC-939的增殖抑制作用,运用MTT法检测8种中药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的细胞毒作用并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Compusyn软件计算8种中药两两结合的联合指数(CI)以及药物减少指数(DRI),评价其对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协同抑制作用.MTT结果显示8种中药能抑制QBC-939细胞增殖,其中苏木、升麻、大血屯抑制效果显著,处理细胞24 h后的IC50值分别为91.63±23.27μg/mL、91.5±31.76μg/mL、61.7
目前针对电控柜的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剥线、压端子、贴标签、布线、拧端子螺丝等工序依然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压端子时线头不标准和螺栓未拧紧等工艺问题,从而造成元器件的损坏。为此,针对兆瓦级风电机组变桨控制柜的安装,设计一种智能布线机器人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该智能布线机器人能够显著改善电控产品的布线质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
分析分布式储能电站集群控制、区域控制模式应用于电网调度技术的可行性。参照聚合理论,简单介绍了群控、域控模式应用的特点以及分布式储能电站群控、域控模式的实现方法。结合湖南电网运行特点,介绍了分布式储能电站群控、域控模式应用场景,并进一步提出了群控、域控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以平顶山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19年相关旅游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进行模型检验修正和预测,定量分析影响平顶山市旅游收入最主要因素;运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进行未来5 a旅游收入的数据模拟,并进行了回归模型和GM(1,1)模型的对比.基于此提出发展旅游经济的政策建议.
针对10 kV-400 V配电网触电伤亡事故频发难题,从10 kV雷击断线人身触电、施工和钓鱼等引发的10 kV意外触电、低压400 V触电等三个方面开展了防人身触电研究,发明了10 kV防雷击断线绝缘子,大幅降低雷击跳闸率的同时,有效防止了10 kV雷击断线引发的人身触电伤亡;研制10 kV触电接地故障转移防触电装置,大幅降低意外触碰10 kV高压导线引发的人身触电伤亡风险;发明人体触电波形精准识别的400 V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降低了400 V人身触电伤亡事故。10 kV-400 V配电网防人身触电系列
为了进一步优化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谐波抑制效果,提出一种针对LCL型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的复合控制策略。该策略并联比例复数积分(PCI)控制和重复控制(RC),绘出复合控制框图,推出传递函数,设计PCI、RC控制参数,得出复合控制能有效抑制电流谐波,节省并网系统控制成本,达到降低基频稳态误差的目的。通过搭建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LCL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模型,得出的仿真结果对比,表明该策略相比于PI+RC控制策略,并网电流总谐波畸变率降低程度为25.77%,显著提高了并网电流质量。
配电自动化是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Feeder Automation,FA)作为新一代配电自动化技术,能够快速处理故障,实现毫秒级故障自愈,但是容易受到光纤通信的制约。本文针对5G网络的发展和其相关技术优势,将5G网络与智能分布式FA技术结合,阐述智能分布式FA的处理策略,对5G通信应用于智能分布式FA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并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其良好的发展前景。
分析不停电条件下发现变电站内高压穿墙套管异常放电的方法,验证了红外精准测温、超声波局放检测等带电检测手段对高压穿墙套管异常放电的灵敏性与可靠性,避免了变压器差动范围跳闸事故,同时定制出全密封型圆铜棒瓷质穿墙套管,有效解决了潮气入侵穿墙套管导致设备异常放电等问题.
分析省级以上电网运行新特点及当前调度运行技术面临的困难,介绍数字孪生技术概念、应用原理,总结安稳规定电子化平台实践过程和特点,结合实际需求和现有平台技术,提出将其用于电网调度智能监视与校核的若干方向、应用场景和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