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原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y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在分析《作物栽培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超星学习通APP,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把先进的网络端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探索教学新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打造高效的智慧课堂,为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作物栽培原理;教学模式;智慧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7-0133-03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高校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学模式正不断发生着变化。如何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更好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智慧课堂的出现,为创新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混合学习理念,它应用“云+端”设备,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记录学生全过程的学习数据,教师运用现代化的分析测评工具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实施学习情况诊断和资源智能精准推送,实现从传统课堂的控制转向对基于数据动态分析的一种教学模式。本研究基于安徽省级质量工程中的智慧课堂项目,在《作物栽培原理》授课中应用超星学习通APP,开展了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手段。
  1 作物栽培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作物栽培原理》课程是涉农专业如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农艺教育、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重要课程。该门课程一般在学生学习过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作物昆虫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等前修课程以后再开设,上述前修课程的部分基本理论和技术将在《作物栽培原理》课程中得以综合运用。通过作物栽培原理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掌握各种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共性知识,学会分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根据所学习的原理来解决问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技能。
  安徽科技学院《作物栽培原理》是农业类专业学生一门非常重要的应用性专业基础课,每年有近300名学生学习该门课程。该课程含盖了《作物栽培学概论》的全部内容和《耕作学》的部分内容。在本课程中,学生主要是学习各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农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以及如何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农作物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改善作物的质量,外界环境条件对于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哪些影响以及影响机制等。学习好《作物栽培原理》课程的内容后,再学习主要讲述各种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后续课程《作物栽培技术》,可以起到举一反三、逐类旁通的效果。
  目前,该门课程经过2015—2018年的校级重点课程建设,已经制作出了1套完整的多媒体课件,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建立了1个相对完整的由10套试题组成的试题库;编制了《作物栽培原理实验指导书》,为实验教学的提升做好了坚实的基础。该课程也积累了部分作物栽培相关的视频资料,使授课内容更加丰富,授课手段更加多样化。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如何运用先进的网络端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传统学科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值得探索。为了使传统《作物栽培原理》课程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师生的互动性、学生集体的参与性与趣味性,更好地改革专业課程传统的教学手段及方法,提高《作物栽培原理》的教学质量,开展《作物栽培原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2 作物栽培原理课程智慧课堂的建设思路
  2.1 打造网络智慧教室 目前,各高校纷纷引入了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它既包含超星数据库中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也集成了完整的网络教学功能和课程互动插件,可实现移动教学、直播课堂和多屏互动[2]。在课程教学中,超星学习通软件把学校、教师和学生用户的需求联通,通过云终端连接各种教学设备,实现《作物栽培原理》课程网络学习、网络签到管理、网络交流互动、网络考核等新型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室打造成智慧教室[3]。
  2.2 设置分段教学任务 在智慧课堂,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分段开展教学任务[4]。笔者将《作物栽培原理》新型的教学模式分为课前、课上、课后3个阶段。(1)课前,教师提前在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中设立课程,上传相关资料、课件、视频等学习材料,提供给学生预习,并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超星学习通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并对一些即将讲述的内容进行启发式讨论,要求学生参与讨论过程,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同时,教师在超星学习通上查看学生讨论过程的记录,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再重复讲述,重点讲授讨论中的疑问之处和相对难懂的部分知识点,授课中尽量做到有的放矢。(2)课上,运用知识探究学习方法,教师和学生通过手机客户端、平板客户端等有效互动,以小组讨论、问卷调查、在线投票、视频直播等方式,对学生给予指导和问题反馈。(3)课后,学生深化对课堂知识的应用,通过超星学习通浏览教师上传的拓展知识或者资料,个性化学习,教师提供课下的在线指导、资源和点评。各阶段任务和的效果如表1所示。
  2.3 打造智慧教学内容 智慧课堂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排布与传统教学内容有所不同。智慧课题的教学内容将简单易懂的内容放在课前让学生自学,一些需要启迪思考的内容也在课前完成,在授课过程中检测学生课前自学的情况,并对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后明晰思路,课后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提高。智慧课堂的所有授课内容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开展,运用在线平台,配合移动手机端,以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主来设计内容。教学内容不是各种随意查找的网络信息大杂烩,而是由授课老师精心编写的授课安排表,授课中可以插入录制的视频、通过活动库的各个选择项目来发起各种活动,但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度,必须要掌握的内容要有计划的融入其中[5,6]。智慧课堂授课内容中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制作教学用ppt课件。根据《作物栽培学原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作智慧课堂用的教学ppt课件,课件在授课中要多用设问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考。二是录制教辅用视频材料。一方面,收集、选择互联网上优秀的教育资源,插入相应教学章节,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结合学校课程特色,录制展现作物栽培各环节的视频资料,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制作交流问题和测试。结合《作物栽培原理》课程内容,设置开放性讨论题,引导学生开展探讨,并设置单元或章节测试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2.4 实时开展教学互动 客观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学习效果,有利于教师今后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改进工作。在《作物栽培原理》课程教学中,笔者利用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的统计功能,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评估和教学调整。上一次课程完成之后,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软件对学生在线提交的作业进行自动批改和成绩分析,精确获得学生的基本知识点及重难点掌握情况,找出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和欠缺点,重点进行问题辨析和补充讲解,通过多样化的互动交流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7]。教师还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课堂学习表现和知识掌握情况,发布个性化和差异化的课后作业,通过超星学习通教师端即时精准推送学习资源和拓展任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5 创新网络考核模式 在《作物栽培原理》课程教学中,利用智慧课堂的独特优势,创新课程考核模式。通过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重点对学生的自主预习情况、作业及任务完成情况、课程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作物栽培原理》课程教学中,笔者利用智慧课堂的独特优势,创新课程考核模式,利用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综合应用所学课程知识的能力,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例如,教师借助超星学习通随机抽取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来检测同学们的学习进度。每次课后,教师给本班学生安排一些任务,并且能借助系統平台方便、快捷的为学生评阅打分。同学们可以在课程专有的练习平台上进行演练、测试,每次答完题后,系统会自动地按照正确答案进行比对评分。利用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的数据,如:学生签到情况、讨论参与度、抢答情况,即时答题的正确率等,在课程成绩总评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权重[8]。
  3 结语
  智慧课堂APP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大数据背景下运用的智慧教育工具和教学手段,体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碎片化学习、教师引导、交流互动和动态监督等手段。为了激发学生对《作物栽培原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基于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物栽培原理》智慧课堂课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逐步建立了符合现代农业人才培养要求的高品质、立体化教学体系。这是基于“互联网+”智能平台创设的新型课堂,学生们不仅能在新奇有趣的课堂上获得知识,在课堂之外也可以下载教师在智能平台上传送的课件、视频、习题,及时进行提前预习和复习巩固,实现了面向学生的网络教育,优化了课程学习环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齐元,黄英金,曾勇军,等.植物生产类专业《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39-41.
  [2]晋欣泉,邢蓓蓓,杨现民,等.智慧课堂的数据流动机制与生态系统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2019(4):74-81,91.
  [3]姜倩倩,曹慧,张保仁,等.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植物生理学》在线课程建设及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5):155-158.
  [4]于颖,陈文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进阶式发展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8(11):126-132.
  [5]郭燕锋,郭燕纯,姜峰.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智能课堂内涵与优势[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4):136-138.
  [6]刘军.智慧课堂:“互联网+”时代未来学校课堂发展新路向[J].中国电化教育,2017(7):14-19.
  [7]刘邦奇,李鑫.基于智慧课堂的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84-93.
  [8]黄业伟,向泽敏.“雨课堂”教学模式在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安徽q农业科学,2019,47(7):261-262,265.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茶叶嫩芽智能采摘是茶叶生产智能化、信息化的重要前提,基于图像的茶叶智能采摘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图像处理技术在茶叶嫩芽分割、定位和智能采摘中的应用,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图像处理技术在茶叶智能化采摘上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展望。
该文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涉农专业群实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各类课程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校内实训基地缺乏及校企合作不深入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
摘 要:针对农药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实验内容、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改进实验教学运行模式、完善实验室建设、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农药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农药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1-0134-02  Abs
为进一步了解力谋仕(LIMUS)产品在不同条件下的使用技术和增产节肥效果,2018年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力谋仕具有提早抽雄、降低株高、提高玉米产量的作用。大
摘 要:利用猪粪制备水热炭吸附重金属可以在资源化利用废弃生物质的同时,对重金属进行处理,达到“以废治废”。通过研究猪粪水热炭对Pb(NO3)2溶液的吸附特性,考察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Pb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水热炭物理化学性,并对其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和热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常温下,当Pb2+初始浓度为100mg/L、水
摘 要: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约化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牛粪集中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对土壤、水和空气造成污染的同时,牛粪堆积在奶牛场的有限生产区域,严重影响了奶牛场的正常生产秩序。随着奶牛养殖社区和大型新型奶牛场的环保要求的提高,对牛粪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迫在眉睫。该文介绍了牛粪的处理方法和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  关键词:牛粪;处理;资源化利用  中图分类号 S141.4 文
摘 要:利用2005—2015年自动站降水资料,研究了辽宁地区长历时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历时强降水高空主要影响系统有:纬向环流、鄂海阻高、贝湖高压;地面主要影响系统有:高压后部、蒙古气旋、江淮气旋、华北气旋、台风。高空影响个例最多的为鄂海阻高,地面影响个例最多的为蒙古气旋。长历时降水存在3个大值年,分别为2010年5次,2012年8次,2013年7次,长历时降水高发时期为6月下旬至8月下
该文以吕梁学院为例,以“321”模式为基石,分析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分子生物学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321”校企合作模式是政府、学校和企业3方共同参与,学校和
对植物病理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根据教学内容,课堂上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开展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经过教学改革,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而且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手段,让学生理解性地去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表达,真正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摘 要: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将雨课堂与翻转课堂PBL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的融合,对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环节进行设计与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使雨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有效桥梁,将课程内容扩展到实际生产应用中的热点问题和科学前沿问题。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成绩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意识等科研素养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