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出门远行》的象征与叙事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q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感觉始终朦胧模糊。在路上,不可名状的种种情形围绕着“我”。在天行将暗下来的时候,茫然的恐惧缠绕着“我”。这种氛围的形成得益于小说中“旅店”的反复强化和小说单一的叙述视角。
  
  一、小说开头将“我”置于一条马路上,没有告诉读者“我”从哪里来,也没有告诉读者“我”将到哪里去?只有一句话——“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很强烈地触动着读者的心弦:“整整一天”给“我”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为什么要走“整整一天”?这是怎么样的环境?处在荒原吗?这是读者在最初接触文本以后,急于想知道的结果。但是作者并没有解答疑问的打算。
  接着,事件的模糊性被一步步地强化,作品中出现的所有的人“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前面是否有旅馆”。他们所知道的都是“你走过去看吧”。试问我们生活中的人能不问结果而走过去吗,这可不是我们应该有的生活态度。天都快黑了,可“我”还是处在对前途的一片茫然当中。
  而后,“我觉得自己应该为旅店操心”了。从第一次出现“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到操心“旅店”,“旅店”在我行程中的重要性被越来越突出出来。它作为一个兴奋点从头至尾诱惑着读者:“旅店”在哪里?“旅店”仅仅是“旅店”吗?从头到尾读下来,“旅店”应该是小说得以存在、得以吸引读者的一个理由。
  我就在汽车后面拼命地追了一阵,我这样做只是为了高兴,因为那时我还没有为旅店操心。
  但那时仅仅只是想搭车,那时我还没为旅店操心。
  现在我真想搭车,因为黄昏就要来了,可旅店还在它妈肚子里。
  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个高处。
  这一次我看到了,看到的不是旅店而是汽车。
  我现在需要旅店,旅店没有就需要汽车,汽车就在眼前。
  眼下我又想起什么旅店来了。……旅店就这样重又来到了我脑中,并且逐渐膨胀,不一会儿便把我的脑袋塞满了。那时我的脑袋没有了,脑袋的地方长出了一个旅店。
  我在想着旅店和旅店。
  我很高兴地迎了上去,问:“附近有旅店吗?”
  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
  在“我”离家远行的过程中,“旅店”是必须拥有的实体,但是文章却让“旅店”长久地处在“不定处”,找而未得,“旅店”的功能因而也就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大。而小说在结尾处,却仍旧没有让真正的“旅店实体”出现,而是通过主人公的内心感受,道出了别样意义上的“旅店”。如此一来,“旅店”内涵的模糊性从根本上带来了小说主题的多义性。“旅店”是一种象征,是人生前进路上寻找安慰的暂时休息的港湾,是人生遇到挫折时的精神避难所,是……不同的读者应该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二、“旅店”之悬而未决,引起了强烈的主题诠释的不可捉摸性。这种不可捉摸性的产生,同样也应归功于小说特殊的叙述视角!全文均以“我”的眼光道来,单一的叙述视角使文章在叙述时无法让读者知道“我”以外的人物的内心想法,也无法让读者知道“我”所不知道的事情的前因后果关系,从而整个事件在“我”的眼里(同样也是读者的眼里)呈现出极大的不可捉摸的特性。
  就在“我”找到汽车,准备搭乘汽车时,“我”和司机的对话就让人心生疑窦。司机一开始“用黑乎乎的手推了我一把,粗暴地说:‘滚开。’”。等到我“冲着他吼了一声”后,他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来”,还“亲切地问:‘想吃苹果吗?’”,并让我“到后面去拿”。我们心下纳闷的是,让我去拿却把车开得飞快,会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意图呢?比如说,趁我爬到后面的时候,把我弄下车去,自己溜之大吉。而这对“我”来说却是致命一击——找不到旅店,好不容易才上得车来。所以“我”是万万不能这样做的。“我”就在这样的担心中坐着“我”的车。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感受,就是因为司机的心理“我”根本无法知道,“我”只是从他的话语、眼睛和开得飞快的车速当中去猜测他对“我”的真实意图。于是司机的“笑”,司机的“好意”,司机的“眼神”都让“我”觉得不怀好意。但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生。于是我们陷入了无法理解的怪圈。
  同样的不定性在苹果被哄抢中更为有力地显现出来。
  来了五个人,一话不说就搬汽车上的苹果。“我”拼命地护着苹果以防止被抢,可司机却只对我被打的鼻子感兴趣,苹果似乎与他无关。难道他们不是来抢苹果而是与司机有什么约定?但是“我”根本无从知道。于是我们也被这样的叙述弄得不明所以。
  如果是约定,为什么不和“我”解释,却只对“我”拳脚相向?看来约定是不可能了。既然确实是抢劫,为什么司机没有反应?
  对于这种疑问,小说再三地渲染,引起读者强烈的新奇感。
  这时候,坡上又有很多人骑着自行车下来了,每辆车后面都有两只大筐。
  坡上又下来了一些手扶拖拉机和自行车,他们也投入到这场浩劫中去。
  来迟的人开始在汽车上动手,我看着他们将车窗玻璃卸了下来,将轮胎卸了下来,又将木板撬了下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无法理解。单一视角的叙事,作者并不想告诉我们事情的真相,也许本没有真相。但他在诉说着一种生活状态,生活也许就是这样的。正如那两句何其相似的话语:
  “你走过去看吧。”
  “开过去看吧。”
  谁也不知道前面是什么,谁也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为什么呢?读完全文我们悟出了什么呢?余华说:我感到这篇小说十分真实,同时我也意识到其形式的虚伪。形式的虚伪并不妨碍主旨的真实,相反我们在这种看似虚伪的形式中,真切地读出了人的内在生活和心灵真实。
其他文献
1最后,我还是与我寝室的哥们儿分道扬镳了。由于我的气管实在无法忍受寝室里浓重的烟味与劣质空气清新剂的混合味,经常剧烈地咳嗽。出于对健康的考虑,我最终还是决定与学校交
第一部分:听力(共三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 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题卷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被古今人誉为“情真景真,风神摇曳的绝唱”,是“思心徘徊,百读不厌的杰作”。  《蒹葭》是一首情诗,它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清晨,芦苇上的露水还未曾干,有位恋者在蒹葭露白的曲水之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她)思念的人——伊人。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仿佛置身于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及,如何更好地欣赏这首诗,我认为重点是透过诗的语言和意境,把握诗的主题,从而增加内
1.光电效应(1)光电效应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在光电效应中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1. Photoelectric Effect (1) Photoelect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五首其一)由这些诗句可以看出,陶渊明思想的核心就是崇尚自然,他把崇尚自然的思想运
说明:本文适用于学写咏物抒怀类的作文。敬畏生命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
使用成本是价值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开展价值工程活动分析必须确立的一个因素项目,它指的是产品出厂后为了使用该产品而发生的一切耗费总和。如产品运转费、使用费、
胡锦涛同志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
每天的晨会已成为校规,上课铃马上就要响了,可是校长还在布置今天一天的工作。我心中那个急啊,恨不得马上飞回教室,唯恐自己不在时班中会打成一片,闹成一片。“散会!”没等校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的要求亦不断上升,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个企业要在这个变化万千的社会中求得生存、稳定与发展,并非一件浅易之事。于是,便各施其法,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