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相同的测试数据对比了中日APF计算结果的差异,并且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了解日本APF标称值差异以及更好的理解中国APF计算中各测试点的权重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APF计算;标准差异
前言: 随着节能减排的需求日益迫切,国内对空调产品能力能效的要求也变得更高。15年及以前各大厂商多联机能效的判定标准主要参照GBT18837[1]的IPLV(C)来进行衡量。而
IPLV(C)主要是对制冷部分能效的进行衡量,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由于制热的需求,仅仅采用IPLV(C)对空调进行能效衡量就显得有些片面。因此国家标准委员会计划对多联机的评价标准进行全方位的升级,借鉴日本、美国等国家对热泵空调的评价标准,计划采用全年性能系数APF值对多联机空调能效进行衡量。这无疑成为了各大空调厂商亟待研究的新课题。而对于中国APF新标准的研究,很有必要认真的分析其蓝本日本APF标准。本文即从该角度出发,以期基于中日标准的差异分析,提出空调厂商在学习日本的同时应该如何基于自身国情进行产品的改进,同时也有助于了解日本厂商在采用当地标准计算时得出的APF数值差异。
一、中日APF计算结果对比
以一台22.4kw机组实测数据为依托,对比采用中国APF标准计算出来的APF值为4.15,采用日本APF标准计算出来的APF值为4.83。可以看出同一机组的实测结果,采用不同的标准计算出来的结果相差近16%。
二、中日APF标准具体差异分析
(一)气候条件差异
日本APF计算参照的基准气候地点为日本东京,中国
APF计算参照的基准气候地点为中国南京。日本APF计算采用夏季与他季运行时间综合考虑的方式,如图1所示,APF计算中,日本他季制冷运行时间占比约25%,夏季制冷运行时间占比约55%,制热运行时间占比约20%;而中国制冷运行时间占比约57%,制热运行时间占比43%。对于中国而言,制热运行时间相较增长,因此制热能效在APF计算中占比更高。另一方面,从温度运行区间来看,日本偏向于低温制冷、高温制热。而与中国南京则偏向高温制冷、低温制热。因此可知日本APF计算中低负荷能效占比较大,且因为低温制冷、高温制热的能效较高,反应在实测结果上日本的APF值会偏大。
(二)计算方法差异。日本APF计算采用两点法计算,中国APF计算采用三点法计算。两点法对应的主要测试点为全负荷制冷、中间负荷制冷、全负荷制热、中间负荷制热、低温制热,采用五个测试点的能力能效计算得出APF值。而三点法在此基础上要额外测试最小负荷制冷、最小负荷制热,采用七个测试点的能力能效计算得出APF值。相较于三点法而言,两点法对于最小负荷制冷、最小负荷制热均采用估算的方法得出,而实际测试中得到的最小负荷制冷与最小负荷制热能效往往高于估算值。基于此,三点法计算结果往往比两点法计算结果高1%
~2%。但是由于最小负荷制冷、最小负荷制热主要体现于低温制冷與高温制热环境下的整机能效,借由3.1节的分析可以看出,相较于其他测试点来说,其在整体APF测试计算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
(三)能力达标率要求差异。对比大部分日本厂家可以发现其APF标称值都相对较高。而这也是出于其自身APF计算公式的选取而定的。中日APF标准对全负荷制冷或制热的能力达标率要求都是≥95%。中国APF计算中对于中间制冷或中间制热量的达标率是要求在其标称制冷或标称制热量达标率的50%±3%,而日本APF计算中对于中间制冷或中间制热量的达标率要求为全负荷制冷或全负荷制热实测制冷或制热量的50%±3%。这也就意味着,依照中国APF标准中间制冷或中间制热能力达标率需要至少做到47%,而对于日本APF标准中间制冷或中间制热能力达标率可以仅做到约45%就可以了。显而易见的是,对于变频或说变容量机组而言,在较大的能力区间范围内能力降低时能效都是上升的。因此同一款机器在日本测试采用日本APF标准计算往往可达到更高的APF标称值。
结语:本文对比了中日APF标准计算结果的差别,同时依托于对中日APF计算标准的深入分析,指出了中日APF计算的差异点。总结来说主要包含在三个方面:(1)中日APF计算参照的基准气候地点不同。日本更偏向于制冷,且其中间负荷能效占比较大。(2)计算方法的差异。日本APF计算采用两点法,中国APF计算采用三点法。(3)能力达标率要求差异。日本APF计算中中间负荷能力达标率的要求更低,更有利于机组做出更高的能效值。以上三点,为造成中日APF计算差异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GB/T 18837-2015《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关键词:APF计算;标准差异
前言: 随着节能减排的需求日益迫切,国内对空调产品能力能效的要求也变得更高。15年及以前各大厂商多联机能效的判定标准主要参照GBT18837[1]的IPLV(C)来进行衡量。而
IPLV(C)主要是对制冷部分能效的进行衡量,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由于制热的需求,仅仅采用IPLV(C)对空调进行能效衡量就显得有些片面。因此国家标准委员会计划对多联机的评价标准进行全方位的升级,借鉴日本、美国等国家对热泵空调的评价标准,计划采用全年性能系数APF值对多联机空调能效进行衡量。这无疑成为了各大空调厂商亟待研究的新课题。而对于中国APF新标准的研究,很有必要认真的分析其蓝本日本APF标准。本文即从该角度出发,以期基于中日标准的差异分析,提出空调厂商在学习日本的同时应该如何基于自身国情进行产品的改进,同时也有助于了解日本厂商在采用当地标准计算时得出的APF数值差异。
一、中日APF计算结果对比
以一台22.4kw机组实测数据为依托,对比采用中国APF标准计算出来的APF值为4.15,采用日本APF标准计算出来的APF值为4.83。可以看出同一机组的实测结果,采用不同的标准计算出来的结果相差近16%。
二、中日APF标准具体差异分析
(一)气候条件差异
日本APF计算参照的基准气候地点为日本东京,中国
APF计算参照的基准气候地点为中国南京。日本APF计算采用夏季与他季运行时间综合考虑的方式,如图1所示,APF计算中,日本他季制冷运行时间占比约25%,夏季制冷运行时间占比约55%,制热运行时间占比约20%;而中国制冷运行时间占比约57%,制热运行时间占比43%。对于中国而言,制热运行时间相较增长,因此制热能效在APF计算中占比更高。另一方面,从温度运行区间来看,日本偏向于低温制冷、高温制热。而与中国南京则偏向高温制冷、低温制热。因此可知日本APF计算中低负荷能效占比较大,且因为低温制冷、高温制热的能效较高,反应在实测结果上日本的APF值会偏大。
(二)计算方法差异。日本APF计算采用两点法计算,中国APF计算采用三点法计算。两点法对应的主要测试点为全负荷制冷、中间负荷制冷、全负荷制热、中间负荷制热、低温制热,采用五个测试点的能力能效计算得出APF值。而三点法在此基础上要额外测试最小负荷制冷、最小负荷制热,采用七个测试点的能力能效计算得出APF值。相较于三点法而言,两点法对于最小负荷制冷、最小负荷制热均采用估算的方法得出,而实际测试中得到的最小负荷制冷与最小负荷制热能效往往高于估算值。基于此,三点法计算结果往往比两点法计算结果高1%
~2%。但是由于最小负荷制冷、最小负荷制热主要体现于低温制冷與高温制热环境下的整机能效,借由3.1节的分析可以看出,相较于其他测试点来说,其在整体APF测试计算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
(三)能力达标率要求差异。对比大部分日本厂家可以发现其APF标称值都相对较高。而这也是出于其自身APF计算公式的选取而定的。中日APF标准对全负荷制冷或制热的能力达标率要求都是≥95%。中国APF计算中对于中间制冷或中间制热量的达标率是要求在其标称制冷或标称制热量达标率的50%±3%,而日本APF计算中对于中间制冷或中间制热量的达标率要求为全负荷制冷或全负荷制热实测制冷或制热量的50%±3%。这也就意味着,依照中国APF标准中间制冷或中间制热能力达标率需要至少做到47%,而对于日本APF标准中间制冷或中间制热能力达标率可以仅做到约45%就可以了。显而易见的是,对于变频或说变容量机组而言,在较大的能力区间范围内能力降低时能效都是上升的。因此同一款机器在日本测试采用日本APF标准计算往往可达到更高的APF标称值。
结语:本文对比了中日APF标准计算结果的差别,同时依托于对中日APF计算标准的深入分析,指出了中日APF计算的差异点。总结来说主要包含在三个方面:(1)中日APF计算参照的基准气候地点不同。日本更偏向于制冷,且其中间负荷能效占比较大。(2)计算方法的差异。日本APF计算采用两点法,中国APF计算采用三点法。(3)能力达标率要求差异。日本APF计算中中间负荷能力达标率的要求更低,更有利于机组做出更高的能效值。以上三点,为造成中日APF计算差异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GB/T 18837-2015《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