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献
光是摄影的灵魂。在很多语言门类中,“摄影”的意思就是“用光书写”(light writing)。拍照时,相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捕捉到被摄对象反射出的光线,从而将被摄对象定格,“写下”它当时的状态。 但有时,艺术家们却不想“书写”,而希望用光来作画,因而便有了“光绘”(Light painting)。通过延长相机曝光时间,记录光线的运动轨迹便可以“光绘”,捕捉到“光影涂鸦”。创作光绘作品都是在黑暗环
尽管世事变迁,科技进步一日千里,但在人类视觉感知领域,摄影的吸引力和作用还是凭借诸多优势而雄踞前列。其实,人的视觉器官并不总是适合观看活动影像。相比视频传播,有时摄影所产生的固定影像画面更加富有价值与吸引力,如果再加上历史条件,摄影的力量更是不可替代。 在反映中国社会面貌的历史照片中,外国人觉得最珍贵的大概要属两个阶段:一个是清朝末年,再一个就是文革至改革开放前这段时期。在这两段时期中,虽然摄影
在全民娱乐时代,有什么方法能保证自己的照片快速占据媒体头条? 拍摄电影明星肯定是一个好主意。有两类摄影师和电影明星离得很近,一是剧照摄影师—有机会与大牌明星朝夕相处;二是奔走在各大电影节拍摄明星的名人摄影师(Celebrity Photographer)。 每年5月,全世界媒体的目光都会聚焦在法国戛纳,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明星都会来参加戛纳电影节,专门以拍摄名人为业的摄影师们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盛会
谈到胶片衰落,不得不提2006年。 那一年,佳能公司宣布停止EOS胶片相机的研发(非停售);尼康公司宣布停止生产FM10和F6以外的所有胶片相机;柯尼卡美能达宣布退出相机市场,并在第二年停止了胶卷和相纸生产。其中,作为主力相机生产厂家,佳能和尼康的动作尤其引人关注,加之2004年柯达已经宣布停产所有胶片相机,让人们感到胶片摄影时代的大幕即将落下,数码时代当真已经来到。 以下,我们从2007年开
动物园中被“囚禁”的动物,一直是不少摄影师关注的主题,在摄影史上也不乏经典作品。1960年代美国摄影师盖里·维诺格兰特(Garry Winogrand)所拍摄的美国动物园中荒诞的瞬间,至今依然震撼着人们的视觉神经。 大学就读于兰州理工大学的李子锋也将镜头聚焦于動物园,拍摄了作品《被囚禁的自由》。他试图呈现动物失去自由后的内心世界,呼吁人与动物问的平等关系。在他的照片中,关在笼子里的动物们眼神绝望
汉茨·冯·佩克哈默(Heinz von Perckhammer)于1895年出生在当时奥匈帝国一个风景如画的小镇梅拉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里成了意大利的一部分。佩克哈默的父亲开设了一个照相馆,父亲去世后由母亲接管。不过,他虽然从小受到摄影的熏陶,但并没有从事这一行业,而是到慕尼黑攻读美术专业。直到来到中国,在他拍摄的《百美影》(The Culture of the Nude in China)、
南非女摄影师普姆齐莱·泽尔达·努科西(Phumzile Zelda Nkosi)出生于南非林波波省(Limpopo)的莱博瓦科莫(Lebowakgomo),在约翰内斯堡福斯卢勒斯区长大,是商业摄影工作坊(The Market Photo Workshop,由一所著名摄影师大卫·戈德布拉特创办的摄影学校,坐落于约翰被斯堡纽敦区的中心——编者注)培养出的优秀摄影师之一。 虽然努科西从2012年才开始
用胶片拍摄照片的年轻人多了,大概也是“胶片复兴”的表现之一吧。 这里有三位90后年轻人的故事,他们选择用胶片记录自己的生活轨迹和正在经历的青春岁月。在他们刚接触摄影的时代,数码相机已经高度普及,因而对他们来说用胶片拍照片并不是在追忆往昔的情怀。胶片的色彩表现、等待冲洗结果时的期待,或者同龄人使用胶片相机拍出照片的独特“味道”,才是他们入“胶片坑”的理由。 把日子变得有趣 1993年出生的宏赟
在历史的长河中,英国曾绽放过太过耀眼的光芒,时光流逝,日不落帝国虽已荣光不再,千年时光依然沉淀下了诸多遗迹可供世人回望它曾经的辉煌。虽然历史是沉重的,但幸运的是,我们可以选择以不那么沉重的心情去面对它。 此次伦敦之旅正值SWPA 2017颁奖典礼期间,这次行程我不仅带着轻松的心情,随身相机也力求轻量化。 既要便携,还要保证画质,微单成为了我的选择。根据拍摄需要,我携带了索尼全画幅微单A7R11
这一年,带着我家孩子去了一些地方,香港、澳门、缅甸、上海、杭州、三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泰国,加上年初的日本追樱、韩国血拼,他的成长历程基本是跟旅行串在了一起。其间,我拍了数不清的照片,留下许多美好的瞬间!但是,回忆很美,背包很重,背着各种镜头和至少两个机身,拖着娃走四方的感觉绝对“酸爽”! 所以岁末海岛之旅,千挑万选,带了一个索尼黑卡RX10Ⅲ。在此,分享一下千挑万选的理由,理性消费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