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们都怕教语文,其实是怕教作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确实是一大难题,我通过几年来的摸索,大胆尝试,卓有成效。下面我谈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 设置情景,开拓作文思路。
大部分学生都害怕上作文课,总觉得无情可抒,无事可写,无从下笔,对作文产生畏惧感。其实,写作文就是将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经历过的事用语言表达出来。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习作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我认为作文是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而不是来源于作文课,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每个丰富多彩的个性所迸发出来的火花来自丰富多彩的生活。而孩子们体验生活有两个途径,一是直接来源于生活;二是读书看报,观看影视等。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生活真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写作素材。记得有一阵子“悠悠球”在我校学生中风靡一时,孩子们个个玩得精妙绝伦,我也曾参与进去,却怎么也玩不好。看来,玩中除了乐趣也有学问,我便产生了让学生写作的想法。于是,我在作文课上给学生布置了作文题目《我玩悠悠球》,没想到学生见了作文题目竟欢呼起来,学生胸有成竹,文思如泉涌,不再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了,这次作文学生们完成得快乐又完美,让我大开眼界。最差的学生也写了300多字。文章的思路清晰,变化多端的玩法技巧,如抛砖引玉、天外银龙、流行飞碟、愿者上钩等。写得具体生动又有趣。我闻所未闻,学生那跃然纸上的童趣,竟让我有一些羡慕与妒忌,勾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因此,我们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应该有计划有目地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乐趣,并可以以上为例,老师走进学生当中去,和学生们一起玩,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学生一定能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写出无穷的童趣。
二,淡化作文概念,消除写作畏惧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在传统的作文课上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积极健康,审题是否正确,结构是否完整。总是用老师的角度去审视孩子,不去关心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这样面对作文,学生们就产生畏惧感,没有兴趣写作文。因此,激发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先决条件。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呢?首先,要去掉学生怕作文的心理。因此,我不一定在作文课上教学写作,尽量让学生感觉不到是在上作文课,以达到消除学生的畏惧感的目的。其次,注意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小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上进心,对于作文成功的学生,我采取了多种形式予以鼓励,如开展“优秀作文展览会”、“佳作欣赏”等。通过这些活动,让成功的学生有成就感,更加热爱习作,同时又为其他同学提供作文引领作用。而对于那些写作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学生,我也颇费一番功夫,尽量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有词语用得恰当的我就及时给予鼓励,标上记号,并在眉批处写上“用词准确”、“真不赖”等。看到这些评价学生们心里可美了,对作文也不再那么充满敌意了。
三、多读多写,丰富知识,增强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我较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并且注重语言的积累。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自己要做到的是,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积累优美词句,班上每位学生都要准备一个摘抄本,开展故事会、朗读背诵等。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学生每年至少要读五万字;三四年级学生每年至少读四十万字;五六年级学生需要读一百万字。从以上课标规定可以看出,要写出好文章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多读书,多看课外书籍,学习语言精品,才能开阔思路,为学生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读是积累,写是提高,只有做到读写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
四、多鼓励表扬,巧妙点评。
传统的写作教学,是学生每次写完作文,我们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批改,批改作文成了语文老师的心病,老师们都称之为“吃肥肉”。而作文发给学生后,他们只是急于看自己的分数,然后把作文往书包一扔就完事了,老师的点评对于他们来说没起太大作用。为发改善此现状,我尝试着鼓励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及教师批改相结合。先说说教师批改吧,老师在批改作文过程中,不能单纯地站在老师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作文的好坏,而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去品位学生的作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学生作文的内涵。除了教师直接批改作文,引导学生自改互改也是可取的方式。首先教师给学生一些批改作文的方法,例如:教师选一篇有毛病的习作,抄在黑板上,指导学逐字逐句地推敲修改。修改后,让学生比较修改前后的作文,使学生一目了然,马上能感受到文章通过修改变得更加完美了。接着,老师趁热打铁,请学生互评作文。这样为学生提供自主表现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表现欲,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尝试一段时间后,我收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效果。
总之,要让学生喜欢写作,肯动笔写作,老师应积极创造良好的情境和氛围。始终让学生对作文保持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每次写作文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
一, 设置情景,开拓作文思路。
大部分学生都害怕上作文课,总觉得无情可抒,无事可写,无从下笔,对作文产生畏惧感。其实,写作文就是将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经历过的事用语言表达出来。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习作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我认为作文是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而不是来源于作文课,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每个丰富多彩的个性所迸发出来的火花来自丰富多彩的生活。而孩子们体验生活有两个途径,一是直接来源于生活;二是读书看报,观看影视等。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生活真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写作素材。记得有一阵子“悠悠球”在我校学生中风靡一时,孩子们个个玩得精妙绝伦,我也曾参与进去,却怎么也玩不好。看来,玩中除了乐趣也有学问,我便产生了让学生写作的想法。于是,我在作文课上给学生布置了作文题目《我玩悠悠球》,没想到学生见了作文题目竟欢呼起来,学生胸有成竹,文思如泉涌,不再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了,这次作文学生们完成得快乐又完美,让我大开眼界。最差的学生也写了300多字。文章的思路清晰,变化多端的玩法技巧,如抛砖引玉、天外银龙、流行飞碟、愿者上钩等。写得具体生动又有趣。我闻所未闻,学生那跃然纸上的童趣,竟让我有一些羡慕与妒忌,勾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因此,我们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应该有计划有目地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乐趣,并可以以上为例,老师走进学生当中去,和学生们一起玩,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学生一定能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写出无穷的童趣。
二,淡化作文概念,消除写作畏惧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在传统的作文课上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作文的内容是否积极健康,审题是否正确,结构是否完整。总是用老师的角度去审视孩子,不去关心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这样面对作文,学生们就产生畏惧感,没有兴趣写作文。因此,激发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先决条件。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呢?首先,要去掉学生怕作文的心理。因此,我不一定在作文课上教学写作,尽量让学生感觉不到是在上作文课,以达到消除学生的畏惧感的目的。其次,注意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小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上进心,对于作文成功的学生,我采取了多种形式予以鼓励,如开展“优秀作文展览会”、“佳作欣赏”等。通过这些活动,让成功的学生有成就感,更加热爱习作,同时又为其他同学提供作文引领作用。而对于那些写作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学生,我也颇费一番功夫,尽量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有词语用得恰当的我就及时给予鼓励,标上记号,并在眉批处写上“用词准确”、“真不赖”等。看到这些评价学生们心里可美了,对作文也不再那么充满敌意了。
三、多读多写,丰富知识,增强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我较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并且注重语言的积累。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自己要做到的是,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积累优美词句,班上每位学生都要准备一个摘抄本,开展故事会、朗读背诵等。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学生每年至少要读五万字;三四年级学生每年至少读四十万字;五六年级学生需要读一百万字。从以上课标规定可以看出,要写出好文章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多读书,多看课外书籍,学习语言精品,才能开阔思路,为学生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读是积累,写是提高,只有做到读写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
四、多鼓励表扬,巧妙点评。
传统的写作教学,是学生每次写完作文,我们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批改,批改作文成了语文老师的心病,老师们都称之为“吃肥肉”。而作文发给学生后,他们只是急于看自己的分数,然后把作文往书包一扔就完事了,老师的点评对于他们来说没起太大作用。为发改善此现状,我尝试着鼓励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及教师批改相结合。先说说教师批改吧,老师在批改作文过程中,不能单纯地站在老师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作文的好坏,而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去品位学生的作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学生作文的内涵。除了教师直接批改作文,引导学生自改互改也是可取的方式。首先教师给学生一些批改作文的方法,例如:教师选一篇有毛病的习作,抄在黑板上,指导学逐字逐句地推敲修改。修改后,让学生比较修改前后的作文,使学生一目了然,马上能感受到文章通过修改变得更加完美了。接着,老师趁热打铁,请学生互评作文。这样为学生提供自主表现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表现欲,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尝试一段时间后,我收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效果。
总之,要让学生喜欢写作,肯动笔写作,老师应积极创造良好的情境和氛围。始终让学生对作文保持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每次写作文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