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居住小区户外环境规划设计在满足视觉要求的同时,要兼顾味觉、触觉、听觉等全方面感觉,以满足人们多样性感官体验需求的一种设计,它使居住小区设计加科学化,使小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的多样性,从而促进城市居住小区户外环境的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立体设计 多重感受 户外环境 设计
1、引言
在居住小区环境越来越重要的今天,环境设计成了提高居住小区品味的重要手段,环境景观包括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大类[1],软质景观以植物配置与植物布局为主要内容,硬质景观包括地坪、地面铺装和环境小品设施等。全面住区户外的环境设计要统筹考虑住区的景观形象、生态和居民的日常使用三大方面。现行的小区设计力求解决“主题性”、“卖点”等问题,往往过分偏注于住区景观形象的设计,而忽略了对生态及使用的设计。
2、多样性设计理念
在小区设计中,小区的种植、雕塑、水景等,在空间上互相渗透、互相协调、互相映照,共塑居住环境的完美和和谐。多样性设计概念基于以上理论定义为:规划设计中,在满足传统视觉设计的同时,要兼顾味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方面感觉的设计,以满足人们多样性感官体验需求的一种设计方法[3]。
3、多样性居住小区环境设计
居住区户外环境必须保持自身的整体性。通过道路、结点空间的合理布局,遵循美的法则来构思,考虑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均衡、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等创作要素,创造出一个丰富、有机、完整满足居民多样感官需求的户外环境景观,而不是设计住宅单体之外的剩余空间。这样住户就能清晰地认知户外空间,同时户外环境景观对于住户也构成了识别性与归属感。创造出宜人的景观环境,给人舒缓、放松之感,达到以景养心、以境养人的境界。
3.1视觉环境设计
现在的小区视觉环境设计以观赏性为主对小区的绿化、小品、照明等静态视觉环境研究的比较入微,在此不再赘诉。以下主要从营造小区场所景观环境和改善私密视觉环境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小区场所景观环境。场所是居民交流和参与的载体,而社区是由时间、空间、设施及其活动内容等要素构成的特定行为场所,并被赋予一定的意义。场所的意义是比单纯的物质空间特征更为重要的因素,是空间的灵魂。在社区户外空间中,每一个空间都应当具有适合于公共活动产生的可能性和多义性。居住区规划设计应该注重场所的营造,使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对自己的居住社区产生归属感。场所是认识自我的地方,是熟悉的和安全的,当大量的人有着同样的感觉并受它的驱使有了被联系在一起的感觉时,它就是一个集合的场所。不同年龄的住户在各自适合的场所休闲,丰富了小区的生活情趣,提高了小区的生命活力。
居民的生活性活动可分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三类。社会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是小区场所景观环境设计所期望达到的社区文明目标的重要内容。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场所景观环境中才会发生,而社会性活动则需要有一个相应的人群能够适宜地进行活动的空间环境,这样的适宜的空间环境,即场所,除了形式、比例、尺度等设计因素外,首先要考虑与这种活动相关的适宜的空间层次的构筑。如在半私密空间中幼儿和儿童游戏活动,邻居间的交往活动;在半公共空间中老年人健身、休闲活动,邻里交往、散步,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在公共空间中人们交往、购物、散步、休闲活动等。各类户外活动场地应与居住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紧密联系,其位置和通路应具有良好的通达性,不应成为停车场地或无人问津之地。幼儿和儿童活动场地应接近住宅并易于监护;青少年活动场地应避免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但也不能偏僻,以至于只服务少数居民;老年人活动场地宜相对集中,远离车行道。
二、园林景观设计按照建筑设计的思路,创造近人的尺度和景观上丰富的层次,改善私密视觉环境。视线干扰是私密性视觉景观环境设计的关键,在居住区对于沿街、沿路居民的视线干扰,可适当加大道路红线与住宅之间的距离,利用灌木和大型乔木进行视线遮挡。同时,在建筑单体设计时住宅侧面尽量不开窗,日常生活活动频繁的私密空间尤其要避免侧面开窗,如卧室、起居室等[3]。
3.2触觉环境设计
触觉环境设计在现在的住区园林设计中的重要体现之一,在活动中心场地上采用一种仿塑料的软性铺地,能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在小区的步道上采用卵石路面设计,使居民在行路的同时享受足底按摩,一举两得。
同时考虑到可能入住或到访的残疾人士,应设置盲道和无障碍设施,对于居民接触较多的坐凳等休息设施不宜采用水泥、钢质材料等夏天易吸热,冬天易有冰冷感觉的材质等。同时,还可以引入可触碰的园林小品设施,如喷泉,居民不仅可以感受玩耍时水流在手中跳跃的感觉,还可以触摸水系产生的气息环境。
3.3听觉环境设计
住区的听觉环境设计分为两部分:一是降低噪音污染,一是引入居民喜爱的声音。
在降低噪音方面,首先是在小区规划中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把有噪音的建筑(热交换站、变电站、垃圾中转站等)与住宅分开设置,还要避免交通干线道路穿越居住区[4]。同时还可利用起伏的地形设计、树木以及建筑物山墙等降低噪音。其中利用树木降低噪音是即理想又比较经济的途径。
在引入居民喜爱的声音方面,除传统的“昆虫鸣叫”、“松涛风啸”、“雨打芭蕉”、“小溪潺潺”、“瀑泉鸣溅”等外,还可考虑用优美柔和的背景音乐来增强居民生活的情趣,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但在播放的时间上要有选择,在居民休息的时间段最好停播;在曲目上也要有所选择,不要重复播放同一首歌,亦不要播放节奏感强、快的音乐。
3.4嗅觉环境设计
现在的小区嗅觉环境设计除增强住区的自然通风、扩大绿化种植面积和水面,以及引入芳香植物以调节住区局部小环境以外,主要是在规划设计中减轻垃圾嗅味、油烟味、油漆味及汽车尾气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对于减轻小区汽车尾气的污染解决措施,一是建设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并在车行道两旁种植绿化带;二是可以在小区的出入口出建设集中的地面停车场地,使其不进入小区内部,实行小区内部步行化,辅助以自行车交通,减少汽车出行距离,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现在的居住区建设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把沿街的住宅底部设置成商铺,在规划设计时为减少沿街餐饮店铺油烟味对住户的影响,最好把底商设置在小区的下风向,同时对油烟的排放要规范处理。其次在住宅单体设计时还应注意设置统一的气体排放管道,总排放口不要对着住宅区。
在减轻垃圾臭味影响方面,首先因合理的布置垃圾桶的位置,防止垃圾随意乱丢,还要推广垃圾的无毒处理方式,防止垃圾及设备气味的排放。其次,对于垃圾清运要及时,防止停积现象。第三住区的垃圾中转站等垃圾集中收集点,应设置在下风口。
4、結语
多样性住区户外环境设计是多方面的发展的领域,是随着建筑学科的拓展和其他学科的介入而不断深化的。各专业相互融合是创造良好居住环境的前提,多样性住区户外环境设计对小区设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并使设计目标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同时应积极倡导居民参与设计规划,这将有助于户外环境景观设计更合理,从而促进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的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杨.盖尔 .交往与空间(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李新慧,女,汉族(1979年-)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单位: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城市规划。
[关键词] 立体设计 多重感受 户外环境 设计
1、引言
在居住小区环境越来越重要的今天,环境设计成了提高居住小区品味的重要手段,环境景观包括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大类[1],软质景观以植物配置与植物布局为主要内容,硬质景观包括地坪、地面铺装和环境小品设施等。全面住区户外的环境设计要统筹考虑住区的景观形象、生态和居民的日常使用三大方面。现行的小区设计力求解决“主题性”、“卖点”等问题,往往过分偏注于住区景观形象的设计,而忽略了对生态及使用的设计。
2、多样性设计理念
在小区设计中,小区的种植、雕塑、水景等,在空间上互相渗透、互相协调、互相映照,共塑居住环境的完美和和谐。多样性设计概念基于以上理论定义为:规划设计中,在满足传统视觉设计的同时,要兼顾味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方面感觉的设计,以满足人们多样性感官体验需求的一种设计方法[3]。
3、多样性居住小区环境设计
居住区户外环境必须保持自身的整体性。通过道路、结点空间的合理布局,遵循美的法则来构思,考虑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均衡、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等创作要素,创造出一个丰富、有机、完整满足居民多样感官需求的户外环境景观,而不是设计住宅单体之外的剩余空间。这样住户就能清晰地认知户外空间,同时户外环境景观对于住户也构成了识别性与归属感。创造出宜人的景观环境,给人舒缓、放松之感,达到以景养心、以境养人的境界。
3.1视觉环境设计
现在的小区视觉环境设计以观赏性为主对小区的绿化、小品、照明等静态视觉环境研究的比较入微,在此不再赘诉。以下主要从营造小区场所景观环境和改善私密视觉环境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小区场所景观环境。场所是居民交流和参与的载体,而社区是由时间、空间、设施及其活动内容等要素构成的特定行为场所,并被赋予一定的意义。场所的意义是比单纯的物质空间特征更为重要的因素,是空间的灵魂。在社区户外空间中,每一个空间都应当具有适合于公共活动产生的可能性和多义性。居住区规划设计应该注重场所的营造,使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对自己的居住社区产生归属感。场所是认识自我的地方,是熟悉的和安全的,当大量的人有着同样的感觉并受它的驱使有了被联系在一起的感觉时,它就是一个集合的场所。不同年龄的住户在各自适合的场所休闲,丰富了小区的生活情趣,提高了小区的生命活力。
居民的生活性活动可分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三类。社会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是小区场所景观环境设计所期望达到的社区文明目标的重要内容。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场所景观环境中才会发生,而社会性活动则需要有一个相应的人群能够适宜地进行活动的空间环境,这样的适宜的空间环境,即场所,除了形式、比例、尺度等设计因素外,首先要考虑与这种活动相关的适宜的空间层次的构筑。如在半私密空间中幼儿和儿童游戏活动,邻居间的交往活动;在半公共空间中老年人健身、休闲活动,邻里交往、散步,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在公共空间中人们交往、购物、散步、休闲活动等。各类户外活动场地应与居住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紧密联系,其位置和通路应具有良好的通达性,不应成为停车场地或无人问津之地。幼儿和儿童活动场地应接近住宅并易于监护;青少年活动场地应避免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但也不能偏僻,以至于只服务少数居民;老年人活动场地宜相对集中,远离车行道。
二、园林景观设计按照建筑设计的思路,创造近人的尺度和景观上丰富的层次,改善私密视觉环境。视线干扰是私密性视觉景观环境设计的关键,在居住区对于沿街、沿路居民的视线干扰,可适当加大道路红线与住宅之间的距离,利用灌木和大型乔木进行视线遮挡。同时,在建筑单体设计时住宅侧面尽量不开窗,日常生活活动频繁的私密空间尤其要避免侧面开窗,如卧室、起居室等[3]。
3.2触觉环境设计
触觉环境设计在现在的住区园林设计中的重要体现之一,在活动中心场地上采用一种仿塑料的软性铺地,能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在小区的步道上采用卵石路面设计,使居民在行路的同时享受足底按摩,一举两得。
同时考虑到可能入住或到访的残疾人士,应设置盲道和无障碍设施,对于居民接触较多的坐凳等休息设施不宜采用水泥、钢质材料等夏天易吸热,冬天易有冰冷感觉的材质等。同时,还可以引入可触碰的园林小品设施,如喷泉,居民不仅可以感受玩耍时水流在手中跳跃的感觉,还可以触摸水系产生的气息环境。
3.3听觉环境设计
住区的听觉环境设计分为两部分:一是降低噪音污染,一是引入居民喜爱的声音。
在降低噪音方面,首先是在小区规划中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把有噪音的建筑(热交换站、变电站、垃圾中转站等)与住宅分开设置,还要避免交通干线道路穿越居住区[4]。同时还可利用起伏的地形设计、树木以及建筑物山墙等降低噪音。其中利用树木降低噪音是即理想又比较经济的途径。
在引入居民喜爱的声音方面,除传统的“昆虫鸣叫”、“松涛风啸”、“雨打芭蕉”、“小溪潺潺”、“瀑泉鸣溅”等外,还可考虑用优美柔和的背景音乐来增强居民生活的情趣,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但在播放的时间上要有选择,在居民休息的时间段最好停播;在曲目上也要有所选择,不要重复播放同一首歌,亦不要播放节奏感强、快的音乐。
3.4嗅觉环境设计
现在的小区嗅觉环境设计除增强住区的自然通风、扩大绿化种植面积和水面,以及引入芳香植物以调节住区局部小环境以外,主要是在规划设计中减轻垃圾嗅味、油烟味、油漆味及汽车尾气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对于减轻小区汽车尾气的污染解决措施,一是建设人车分流的道路系统并在车行道两旁种植绿化带;二是可以在小区的出入口出建设集中的地面停车场地,使其不进入小区内部,实行小区内部步行化,辅助以自行车交通,减少汽车出行距离,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现在的居住区建设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把沿街的住宅底部设置成商铺,在规划设计时为减少沿街餐饮店铺油烟味对住户的影响,最好把底商设置在小区的下风向,同时对油烟的排放要规范处理。其次在住宅单体设计时还应注意设置统一的气体排放管道,总排放口不要对着住宅区。
在减轻垃圾臭味影响方面,首先因合理的布置垃圾桶的位置,防止垃圾随意乱丢,还要推广垃圾的无毒处理方式,防止垃圾及设备气味的排放。其次,对于垃圾清运要及时,防止停积现象。第三住区的垃圾中转站等垃圾集中收集点,应设置在下风口。
4、結语
多样性住区户外环境设计是多方面的发展的领域,是随着建筑学科的拓展和其他学科的介入而不断深化的。各专业相互融合是创造良好居住环境的前提,多样性住区户外环境设计对小区设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并使设计目标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同时应积极倡导居民参与设计规划,这将有助于户外环境景观设计更合理,从而促进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的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二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杨.盖尔 .交往与空间(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李新慧,女,汉族(1979年-)郑州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单位: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