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初中生自立自强品质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今初中生自立自强能力的现状,我们对宾阳2579名初中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下面是一道有关自立自强的调查题:
周末放学回家,你的父母正好不在家,你会怎样?
A 到邻居家或上街买食品充饥。
B 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自己做饭,等父母回来。
C 感到很孤独,埋怨父母不关心自己。
D 立即找同学或朋友游玩。
调查结果表明,有22人选C,感到很孤独,埋怨父母不关心自己;有106人选择D,立即找同学或朋友游玩,占总人数的5.17%。这说明至少有5.17%的中学生自立能力差,依赖心理极强。那么,造成部分初中生自立能力较差、依赖心里极强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长的溺爱和包办
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顶在头上怕摔,捧在手上怕冻,含在口里怕化”的家长心理,导致相当一部分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贪图享受等不良习惯。有调查表明:早上不叠被子的孩子占37%;早上起床要家长督促的孩子达70%;主动帮家长做家务活的孩子占27%;69%的家长反映双休日孩子爱睡懒觉,30.7%的孩子挑食,55%学生不会劳动,45%的学生怕脏怕累,劳动中有偷懒的思想和行为。
父母为子女代劳的现象举目皆是。陪读的父母,每天奔波辛苦接送子女的父母,代子女做卫生,帮子女做作业的父母,乃至祖父母、外祖父母,他们整天为“小太阳”忙得不亦乐乎。家长对儿女的教育可以说是“一千个用心,一万个在意”,然而很少有家长注意培养孩子应具有独立、自立的能力。生活在家庭温室里的孩子们弱不经风,依赖性就越来越大。
(二)初中生不完善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随着自我意识增强,他们渴望独立,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当面顶撞家长和老师,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但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在经济上、生活上和个人心理上又必须依赖父母、老师和学校,心理充满矛盾,不能摆脱父母和老师。
(三)学校教育不当
长期以来学校在教育方面存在一个误区:学校大多只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而忽视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对老师的评价,社会对学校的评价都是以考试成绩而定。一个学生只要他的考试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如此评价方式必定造成老师对学生的培养缺陷,只重知识,忽视品德,使部分学生心理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学生畸形发展。
在初中阶段,第一要务就是要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学会独立生活。如果连独立生活的能力都没有,他们就象窝里的小鸟,永远不能展翅高飞。连最起码的煮饭、做菜都不会,如何自立?如果他们不能克服这种过分的依赖心理,一旦没人照顾,他们就无所适从,无法生活下去,更谈不上什么自强了。
二、体验式学习培养初中生自立自强能力的方法
针对目前部分初中生自立自强能力较差这一状况,根据现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新课改理念,笔者认为用体验式学习法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体验式学习法是指教学时通过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悟性等直观的感受、体会、领悟去再认识、再发展、再创造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实施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摸索了以下几种体验式学习方法:
(一)情境体验法
情境体验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心理体验,以达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情境,来丰富学生的体验。创设的情境要表象逼真、生动活泼,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境体验法主要是通过小品、音乐、多媒体、漫画等手段创设情境,辅助教学。
1 小品。小品是学生极感兴趣的文娱形式,在课堂上偶尔采取小品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怎样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如在《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一节课的授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强品质对成功人生产生的重要作用,我把教材中关于“石油大王”哈默的材料让学生改写成小品,采用表演的方式将故事的前半部分生动地表现出来。在选择表演者时,学生个个踊跃报名参加表演。表演时,演员的表情动作,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接着让学生续写故事的后半部分,最后,老师总结指出:“自立自强”品质在人生事业成功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这一节课学生印象深刻,效果很好。课后调查表明:学生非常喜欢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希望老师在日后的上课中,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多参与,建立师生互动交流的教学机制。
2 音乐。音乐最能引起学生的情感的共鸣,最好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在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有两节课可以采用音乐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如《人生当自强》一课中我选用了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少年当自强》一课中我选用了歌曲《男儿当自强》等来导入课文。这些歌曲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融入情感的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些形象逼真的情境以打动学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无疑对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有一位教师在讲《人生当自强》一课时,引用了视频资料——《成龙的成长故事》让学生了解到成龙的一路摸爬滚打,用一身的汗水和伤疤,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人们眼中的成龙一贯是健康、快乐、坚毅的阳光形象。他所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银幕英雄象,更承载着一个中国人走向世界舞台的责任、态度与榜样。他的电影永远都以拼搏的精神激励年轻人的斗志。让学生从成龙的成长过程联想到自己目前的情况,乃至自己的将来,体会到唯有自立自强,才能主宰自己,让自己走向成功,可谓教育深刻。
4 漫画。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大量的漫画、图片,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漫画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融知识点于漫画分析之中,透过漫画生动的形象揭示出所要掌握知识内容。如讲《自主与自立》这一节时,我把课文中“女生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这四幅图与书生赶考以漫画形式通过多媒体再现在学生眼前,通过与学生一起欣赏,分析漫画的含义,达到教学目的。
(二)阅读体验法 阅读体验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材料,使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心灵的共振,达到认识与情感相统一。在阅读体验学习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选择好所要阅读的材料,材料要有针对性,要体现一定的知识或观点;二是注意阅读后要引导学生探讨问题,交流思想情感或体会。现行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阅读材料非常丰富,针对性强,问题创设,逻辑思维符合初中生特点。教师在上课中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恰当选用。除此之外,教师也可选用其他课外材料。如我在上《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课中,讲述依赖的危害时,引用了以下一则材料: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两岁就认识了1000多个汉字,4岁具备初中文化水平。在小学只上了二年级和六年级。1991年10月,8岁的他就跳读到了县属重点中学。13岁时,以高分考进湘潭大学物理系。在湘潭大学四年时间里,学校的教师和同学领略了他的超常智力,同时也感受到了他的与众不同。魏永康在学习上让人们放心,但他的性格却让老师担心。在他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没有自立。基本的礼仪和与人交往的规则,他一点都不懂。为了安排他的大学生活,妈妈陪读了四年。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院,这一次妈妈不能跟在身边,永康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2003年,他不得不从中科院辍学,回到了老家。
阅读材料后,学生与课堂所学内容相联系,谈教材,说自己,聊生活,深深地为材料中的主人公而惋惜,体会到自立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这个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立自强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和“主角”意识。
(三)实践体验法
生活实践是最好的教育,学做要结合。杜威说:“生活即教育”。社会生活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学会做人主要在生活中实现。本单元教学中有许多内容是可以从生活人手的。通过回忆生活,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又回到现实生活中。我在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一节时,导入时先让学生回忆与家长外出旅游的情景,说一说自立在生活各个方面的表现,再回到现在自己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在感性上了解自立。又如在学完《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完成一道家庭作业:为父母做一顿饭,要求做规定的菜式,如西红柿蛋汤,炒鸡块,炒土豆、豆腐,焖鱼头等,还要做饭,菜必须自己到市场去买,饭菜要自己完成,完成后请父母品尝,并打分评价,最后还要自己写心得。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尝试了自立,也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体验,在实践中巩固获得的知识。家长对此类活动给予了很高评价。
(四)辩论体验法
初一的学生虽然年龄小,知识还不够丰富,但他们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时他们的知识能力竟超乎教师的意外。根据教材的需要,在课堂中确立适当的辩论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课堂辩论,在情景中体验,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我在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一节中,创设了一辩论题:“父母是否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生的费用”。我是这样来处理教材的:先把学生有意识地分成正、反两方,让学生在课前充分收集资料,然后正反各方各推出四名代表在上课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各组学生可随时补充辩论,老师当主持人。通过辩论,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拓宽了知识面,既增长了见识,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应变思维能力和自立自强能力。
总而言之,体验式学习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能力方面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既要根据教育的规律,又要深入研究学生思想状态,灵活应用,大胆尝试,方能收到预期效果。
责编 覃敏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今初中生自立自强能力的现状,我们对宾阳2579名初中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下面是一道有关自立自强的调查题:
周末放学回家,你的父母正好不在家,你会怎样?
A 到邻居家或上街买食品充饥。
B 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自己做饭,等父母回来。
C 感到很孤独,埋怨父母不关心自己。
D 立即找同学或朋友游玩。
调查结果表明,有22人选C,感到很孤独,埋怨父母不关心自己;有106人选择D,立即找同学或朋友游玩,占总人数的5.17%。这说明至少有5.17%的中学生自立能力差,依赖心理极强。那么,造成部分初中生自立能力较差、依赖心里极强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长的溺爱和包办
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顶在头上怕摔,捧在手上怕冻,含在口里怕化”的家长心理,导致相当一部分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贪图享受等不良习惯。有调查表明:早上不叠被子的孩子占37%;早上起床要家长督促的孩子达70%;主动帮家长做家务活的孩子占27%;69%的家长反映双休日孩子爱睡懒觉,30.7%的孩子挑食,55%学生不会劳动,45%的学生怕脏怕累,劳动中有偷懒的思想和行为。
父母为子女代劳的现象举目皆是。陪读的父母,每天奔波辛苦接送子女的父母,代子女做卫生,帮子女做作业的父母,乃至祖父母、外祖父母,他们整天为“小太阳”忙得不亦乐乎。家长对儿女的教育可以说是“一千个用心,一万个在意”,然而很少有家长注意培养孩子应具有独立、自立的能力。生活在家庭温室里的孩子们弱不经风,依赖性就越来越大。
(二)初中生不完善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随着自我意识增强,他们渴望独立,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当面顶撞家长和老师,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但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在经济上、生活上和个人心理上又必须依赖父母、老师和学校,心理充满矛盾,不能摆脱父母和老师。
(三)学校教育不当
长期以来学校在教育方面存在一个误区:学校大多只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而忽视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对老师的评价,社会对学校的评价都是以考试成绩而定。一个学生只要他的考试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如此评价方式必定造成老师对学生的培养缺陷,只重知识,忽视品德,使部分学生心理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学生畸形发展。
在初中阶段,第一要务就是要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学会独立生活。如果连独立生活的能力都没有,他们就象窝里的小鸟,永远不能展翅高飞。连最起码的煮饭、做菜都不会,如何自立?如果他们不能克服这种过分的依赖心理,一旦没人照顾,他们就无所适从,无法生活下去,更谈不上什么自强了。
二、体验式学习培养初中生自立自强能力的方法
针对目前部分初中生自立自强能力较差这一状况,根据现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新课改理念,笔者认为用体验式学习法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体验式学习法是指教学时通过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悟性等直观的感受、体会、领悟去再认识、再发展、再创造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实施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摸索了以下几种体验式学习方法:
(一)情境体验法
情境体验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心理体验,以达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情境,来丰富学生的体验。创设的情境要表象逼真、生动活泼,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境体验法主要是通过小品、音乐、多媒体、漫画等手段创设情境,辅助教学。
1 小品。小品是学生极感兴趣的文娱形式,在课堂上偶尔采取小品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怎样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如在《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一节课的授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强品质对成功人生产生的重要作用,我把教材中关于“石油大王”哈默的材料让学生改写成小品,采用表演的方式将故事的前半部分生动地表现出来。在选择表演者时,学生个个踊跃报名参加表演。表演时,演员的表情动作,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接着让学生续写故事的后半部分,最后,老师总结指出:“自立自强”品质在人生事业成功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这一节课学生印象深刻,效果很好。课后调查表明:学生非常喜欢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希望老师在日后的上课中,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多多参与,建立师生互动交流的教学机制。
2 音乐。音乐最能引起学生的情感的共鸣,最好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在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有两节课可以采用音乐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如《人生当自强》一课中我选用了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少年当自强》一课中我选用了歌曲《男儿当自强》等来导入课文。这些歌曲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融入情感的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些形象逼真的情境以打动学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无疑对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有一位教师在讲《人生当自强》一课时,引用了视频资料——《成龙的成长故事》让学生了解到成龙的一路摸爬滚打,用一身的汗水和伤疤,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人们眼中的成龙一贯是健康、快乐、坚毅的阳光形象。他所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银幕英雄象,更承载着一个中国人走向世界舞台的责任、态度与榜样。他的电影永远都以拼搏的精神激励年轻人的斗志。让学生从成龙的成长过程联想到自己目前的情况,乃至自己的将来,体会到唯有自立自强,才能主宰自己,让自己走向成功,可谓教育深刻。
4 漫画。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大量的漫画、图片,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漫画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融知识点于漫画分析之中,透过漫画生动的形象揭示出所要掌握知识内容。如讲《自主与自立》这一节时,我把课文中“女生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这四幅图与书生赶考以漫画形式通过多媒体再现在学生眼前,通过与学生一起欣赏,分析漫画的含义,达到教学目的。
(二)阅读体验法 阅读体验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材料,使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心灵的共振,达到认识与情感相统一。在阅读体验学习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选择好所要阅读的材料,材料要有针对性,要体现一定的知识或观点;二是注意阅读后要引导学生探讨问题,交流思想情感或体会。现行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阅读材料非常丰富,针对性强,问题创设,逻辑思维符合初中生特点。教师在上课中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恰当选用。除此之外,教师也可选用其他课外材料。如我在上《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课中,讲述依赖的危害时,引用了以下一则材料: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两岁就认识了1000多个汉字,4岁具备初中文化水平。在小学只上了二年级和六年级。1991年10月,8岁的他就跳读到了县属重点中学。13岁时,以高分考进湘潭大学物理系。在湘潭大学四年时间里,学校的教师和同学领略了他的超常智力,同时也感受到了他的与众不同。魏永康在学习上让人们放心,但他的性格却让老师担心。在他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没有自立。基本的礼仪和与人交往的规则,他一点都不懂。为了安排他的大学生活,妈妈陪读了四年。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院,这一次妈妈不能跟在身边,永康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2003年,他不得不从中科院辍学,回到了老家。
阅读材料后,学生与课堂所学内容相联系,谈教材,说自己,聊生活,深深地为材料中的主人公而惋惜,体会到自立自强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这个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立自强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和“主角”意识。
(三)实践体验法
生活实践是最好的教育,学做要结合。杜威说:“生活即教育”。社会生活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学会做人主要在生活中实现。本单元教学中有许多内容是可以从生活人手的。通过回忆生活,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又回到现实生活中。我在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一节时,导入时先让学生回忆与家长外出旅游的情景,说一说自立在生活各个方面的表现,再回到现在自己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在感性上了解自立。又如在学完《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完成一道家庭作业:为父母做一顿饭,要求做规定的菜式,如西红柿蛋汤,炒鸡块,炒土豆、豆腐,焖鱼头等,还要做饭,菜必须自己到市场去买,饭菜要自己完成,完成后请父母品尝,并打分评价,最后还要自己写心得。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尝试了自立,也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体验,在实践中巩固获得的知识。家长对此类活动给予了很高评价。
(四)辩论体验法
初一的学生虽然年龄小,知识还不够丰富,但他们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时他们的知识能力竟超乎教师的意外。根据教材的需要,在课堂中确立适当的辩论主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课堂辩论,在情景中体验,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我在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一节中,创设了一辩论题:“父母是否应当支付子女上大学生的费用”。我是这样来处理教材的:先把学生有意识地分成正、反两方,让学生在课前充分收集资料,然后正反各方各推出四名代表在上课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各组学生可随时补充辩论,老师当主持人。通过辩论,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拓宽了知识面,既增长了见识,又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应变思维能力和自立自强能力。
总而言之,体验式学习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能力方面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既要根据教育的规律,又要深入研究学生思想状态,灵活应用,大胆尝试,方能收到预期效果。
责编 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