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诗歌教学中的弊端与对策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了解源远流长的历史,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纵观农村诗歌教学,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发现其中存在不少的弊端,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诗歌的学习与欣赏,因此,对诗歌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尤为重要。
  【关键词】诗歌教学 弊端 对策
  诗歌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本人14年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发现诗歌教学中存在不少的弊端,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诗歌的学习与欣赏,因此,对诗歌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尤为重要。
  一、诗歌教学的弊端
  长期以来,诗歌教学一直得不到真正的重视,所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
  1.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未能真正改革
  诗歌的语言凝练,高度概括,极富意蕴,而且常常违背一般的语法规范,因此,很多老师认为诗歌教学只要扫除诗词障碍,会翻译诗歌的大意就算完成了,因而在教学中只一味地引导学生分析字词句的确切含义,如此一来,就把一首优美的诗歌搞得支离破碎,学生无法真正感受诗的内在情感,体会诗的韵律美,意境美,意蕴美。同时教学过程中,忽视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的是“解题释词——交代背景——分析字词句——归纳主题——总结写作特色”这种机械的教学模式,学生无法从整体上感受诗的美,理解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情感,不但丧失诗歌自身的生命力,感染力,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应试教育”的影响
  从小学到高中,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考试分数高就行了。只在乎升学的分数,忽视了其他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中学教师的教学重点也是应付中考。诗歌作为我国文化的精髓,却很少出现在考试内容上,即使考试出现了诗歌方面的内容,考查的题目也是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就看学生能否掌握诗歌中几句名言就行了,所以,教师对诗歌的教学和学生对诗歌的学习都不够重视。教师对诗歌的教学都是采取简单的串讲方式,极少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诗歌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中学生学习诗歌也只是简单识记出现在教材中的诗歌名句,课外的诗歌基本不看,这样怎么能学好诗歌呢?
  3.教师文学素养的缺乏
  教师队伍中大多数人不重视诗歌,一些人甚至不太懂诗歌,教学过程中只根据参考书,“照本宣科”,对于诗人生活的年代、时代背景、主要作品、风格等知之甚少,不注意去查找资料。这样,诗歌学习只限于字词表层,无法引领学生欣赏到诗歌的大美。所以,教师的诗歌知识水平的提高非常必要。
  二、应对的策略
  1.改革传统的教法、学法,以读为本、领会诗意、诗情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回肠荡气,使人百读不厌。只有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诗歌之精妙,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诗歌的诵读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我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的:情感上,凄苦愁楚是《天净沙·秋思》的情感基调,总体要求是语速稍舒缓,音调低沉。在具体的朗读过程中要注意讲究情感的跌宕起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中九个词语均为偏正结构,“正”是叙述的事物,“偏”是对所叙述的事物加以最简洁、最鲜明的描绘。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为“断肠人”的出场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最后两句可说是把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走出传统的应试教学,创设情境,激发想象,领会诗境
  要学生准确地理解诗意,深入地融入诗境,离不开教师教学情景的创设。只有让学生进入诗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引起情感上共鸣。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自读自悟,初步领会诗意,再结合诗人当时的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指导学生将自己置身其中,去品味诗人当时的心境,领悟诗的意境。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可以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而且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结合多媒体进行诗歌教学,通过直观画面,欣赏诗歌的形象美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的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丰富多彩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欣赏更多的图片,帮助学生深入地领悟诗意、诗境。将诗歌中的形象化作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诗歌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多媒体的音乐。许多诗歌都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读来琅琅上口,扣人心弦。自古以来,诗歌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如果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韵律结合起来,就有利于学生感受文字的精妙。如,我在教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朋友在大雪纷飞,北风狂吹中告别,在此情此景中送别友人,难免有凄凉悲苦之感。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与所教诗歌的诗意相协调的歌曲《再见》,再配合一张张图画,让那动人的图画和那优美的旋律拨动学生的心弦,感受诗人的凄苦之情。这样学生的感知得到强化,很轻松地进入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领会诗情、诗意。
  4.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自身诗歌素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老师的基础知识,语文素养对于是否胜任本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提高诗歌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多看一些诗歌理论专著,丰富诗歌的理论知识,细心研读教科书上编排的知识短文,认真领会其中涉及的文体知识、考点知识和鉴赏知识。同时,还要善于搜集整理相关的研究成果,细心揣摩诗歌的内在情感。
  总之,诗歌是语言的最高形式,也取得了最为璀粲的文学成就。诗歌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思考人生……,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语文素养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申继亮主编:《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本学期我校的自主合作学习实验已全面铺开,为了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学校制定了课堂评价标准。但由于本人所教班(后进生组成的班)的特殊性,自己在执行学校课堂评价标准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也取得了一点的效果。自主合作学习是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的学习。这里最重要的是自主学习,没有个体的自主学习,合作也就无任何成效。慢班这些学生最明显的问题是不想学习或者说想学习实在是学不会,这种情况的学生占到了
期刊
【创新设计】  一、创新角度  意在创新一种文言文教学的“说读课”。  二、教学内容  1.落实字词;2.朗读课文;3.品读课文。  三、预习要求  1.理解注释,理解课文,熟读课文。  2.就课文内容,每人用“……写出了……”“……表现了……”这样的句式准备说一句话。  四、教学结构  三读:读准、读顺、读美。  三说:说译文、说描叙文、说评析文。  五、教学环节  1.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
期刊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从自身的经验世界、内心需要出发,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对作品内容,仔细体味、深入揣摩。“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文本的情感,在人文对话与碰撞中生成带有个体色彩的思想和言语,读出新意。  一、诵读感悟,走进文本  语文学习重在培养语感,而语感的培养最主要的渠道就是读与背。如今,许多语文课堂几乎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了,没有了学生对语言品味之后的会心一笑——文
期刊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抓住“个性发展”这一重要环节,培养中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学会观察、思维、表达的一般方法,进而形成良好的智能、情感、个性品质。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命题激趣培养自主  叶老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教师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好,依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应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内拟定题目。学生遇见这种题目,正
期刊
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活动安排,无疑可以恰如其分地利用好外因,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因,让内外条件共同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活动的设计,就好比是联通内外条件的桥梁,作用关键。  一、小组合作中学习目标的确定与活动设计  通过对语文学习理论的学习研究,笔者认识到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促进个体获得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促进包括情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内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而
期刊
在新课改下,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呢?  一、实行新课程改革,是在继承基础上的改革,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  新课程在推广和实践过程中,给人一种把传统教学“推倒重来”的感觉,在处理新课改与传统教学关系时,存在一种“全盘肯定”与“全盘否定”的思维倾向,应该引起重视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二年级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此时的写话训练对学生起步及作文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藏区是文化的集合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浓郁的藏族风情和淳朴的民风都是老师和孩子们课堂文化的源泉。利用藏区已
期刊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如果我们的教育目标是教育孩子成人成材,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满期待和鼓励,让赏识教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常态,让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和热情的鼓励中成长。教师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让孩子们处于积极亢奋的状态,促使他们释放热情和潜能。孩子们都需要了解自己,取长补短,完善自我。所以,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就要对他们的学习进行鼓励和欣赏。  一、让学生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
期刊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灵魂,也是散文的文体特征。散文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备受高考语文命题者青睐。在高考语文命题中,涉及散文文体的不泛其例,散文似乎成了高考的必考题型。笔者现结合自己在高中散文教学中的体会和感悟谈谈散文教学。  一、发现散文的情感美  散文的构成特点常常是触景生情、触物生情、有感而发,带有作者随性而发的文体性格。在散文教学中让学生“抓住美感”是散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引导学生进入
期刊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了。对学生来说 ——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其实,笔者以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 ,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