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化宣传创新和传播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vina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正在逐步稳定的提高,社会生产技术也随之扩展领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各大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教学系统以及传播媒体三方紧密的联合起来,突破了传统的文化宣传创新和传播的限制和缺点,优化了整个宣传的工作效率。在文章中,笔者将浅析在高校中创新文化宣传和传播的主要途径,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文化;宣传创新;传播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5-0003-01
  一、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
  结合当前高校文化宣傳的特点和笔者多年从业文化宣传事业的经验,笔者认为新媒体带来的新挑战如下: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为高校文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艰巨的挑战,新媒体作为网络的一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弊端。新媒体的发展让传统高校文化价值观受到冲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人才培养是最主要的职能,除了学生知识的授予,更重要的是完善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传统价值观收到冲击,海量的信息充实着学生的头脑,影响他们的思想,在这情况下,如何有效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如何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取向已经成为中国高校普遍首要考虑的问题。
  二、高校文化创新宣传的方法
  根据以上笔者浅析的当前高校文化创新宣传的特点,加之笔者近来访问了周边的文化宣传的现实情况,认为高校文化创新宣传的建设如下:
  1.高校把握新媒体文化建设的主导权
  新媒体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众多高校及其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新媒体平台,针对新媒体存在的弊端和对学生的不良影响,高校应该把握新媒体文化建设的主导权,守住新媒体文化阵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通过文化活动、专题讲座、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完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应注重人才培养,大力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引领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学习习惯,在新媒体平台上培养一大批学生干部和党员干部,纯净网络风气,强化网络正能量。高校应建立健全一系列新媒体文化建设制度,充分认识新媒体给高校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把握新时代大学生发展规律、心理发展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把握高校新媒体文化建设的主动权,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发展。[1]
  2.开展有针对性的高校新媒体文化建设
  高校新媒体文化建设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强化新媒体文化建设的针对性。高校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应始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活动为载体进行高校育人工作。品牌活动在高校的影响最大、辐射最广,高校应大力开展精品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可以利用专题教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精品文艺活动等形式落实新媒体线上活动宣传和活动开展,潜移默化的引导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促进高校文化建设发展。
  3.创设生动的文化活动
  新媒体的诞生,使学生们的各大高校文化宣传跳出了枯燥无味的课本、老师的介绍,遇到了更加丰富的认识渠道。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采用新媒体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在最大程度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另一方面,缩短了学生、教师与专家的距离,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接受学者们最新的思想政治研究成果。在这种教学情况下老师去引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那么这将达到一个非常完美的效果。这样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提高其道德、思想、心理素质。学生提高了综合素质,有利于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心态,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
  4.不断提高大学生网络修养
  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发展势必对大学生的网络修养和良好品行提出新要求。现目前在网络媒介中,部分大学生存在诚信缺失、道德缺位的现象,同时在海量的信息中,部分大学生不具有自我约束能力和是非分辨能力,这都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带来不利影响。高校应加强新媒体线上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老师应通过日常学习生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做到讲诚信、讲道德。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高校应该开设多门的社会科学类课程,培养学生的修养道德,例如开设网络慕课等人文素质课程,使大学生深入对媒体的认知,提升学生是非辨别能力,端正自身言行。
  三、高校文化创新宣传的意义
  高校文化创新宣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掌握高校教育课程内容是下一步开展学习的重要基础,高校文化创新宣传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扩大了高校文化的辐射力和向心力
  我们熟知的新媒体包括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手段,这些新媒体依托于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手段相互整合,形成庞大的新媒体体系,它具有资源丰富、信息容量大、形式多元、传输快捷、覆盖面广的特点。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学生组织根据高校文化建设需要对学生发布活动信息、生活服务信息、社会招聘信息等,每个信息源发布的信息具有开放性,这种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广泛平台,各新媒体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渗透,扩大了高校文化的辐射力和向心力。[2]
  2.增强了高校文化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即时性是新媒体的最直观的特点,即时性主要有信息更新速度快、传播速度快,接受者能在短时间反应的特点。当今社会由于新媒体普及,全球任何政治、经济、文化新闻热点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传播,大学生就是新媒体的忠实接受者。作为热衷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来说,新媒体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新媒体俨然成为他们主要接受信息的手段。鉴于此,高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通过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新媒体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因地制宜满足学生的需求,增强高校文化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诉,在各大高校文化宣传的过程中引入新媒体的建设,可以利用它的优点,达到激发高校学生了解文化的目的。这要求着相关教育部门应该积极宣传推广新的文化宣传模式;要求着高校要贯彻落实新的文化宣传方法;要求着要求着教师在进行传播时,应该将新媒体融入其中,做到高效文化传播;要求着学生正确利用新媒体,通过各种方法了解本校的文化。
  参考文献
  [1]赵君,张瑞.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J].高校理论战线,2016(06):70-72.
  [2]施勇.高校教学中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应用[J].教书育人,2015(8):44-45.
其他文献
【摘要】函數的零点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本文结合实例,归纳总结选择、填空题中零点问题的常用解决方法。  【关键词】函数零点;方程的根;图像交点;数形结合  【中图分类号】0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94-02
一、概述快速无刀全电子天平(以下简称全电子天平)是国际上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电子称重仪器。它的作用原理是以电量平衡重量,完全代替了历来天平设计中的杠杆平
【摘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提起的一句話,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最主要的方法和手段。数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叫纯粹数学,一类叫应用数学。纯粹数学也叫基础数学,专门研究数学本身的内部规律。单单学好数理化,虽然能走遍天下,但未必都不怕了,还得学会怎样很好地融入社会。仅仅学好数理
【摘要】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分支,同时它在发展经济,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发挥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人学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必须及时分析高职院校成人学历教育现状并提出创新措施。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成人学历教育创新发展作出详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成人学历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
岁月峥嵘,历史常青。时间的卷轴总因不平凡的存在而定格在特定的瞬间,熠熠发光。2016年9月13日,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那一刻,对联勤保障部队全体官兵来说,
【摘要】近年来“校园暴力”屡屡见诸报端,或“多对一”、或“多对多”、或扇耳光或性侮辱,且在网络中传播散发。此种残忍、冷漠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身体和心理损伤极大。为什么校园暴力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又该如何防治呢?笔者将就这两个问题做初步的思考。  【关键词】校园暴力;生命教育;成因;遏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97-01  校园本
产品质量检查:利用气压判定容器的缺损这是利用气压检查盖子状容器的控制图解。这种控制不需特别的传感器,只需在部件输送道上开出小孔作为喷咀使用。来自部件进给器的物品
【摘要】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出一批素质过硬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实际上,教学成果往往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为此,高职会计教学必须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强教学方法创新,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务技能,为今后会计工作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将从高职院校会计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着手,就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会计学课堂教学创新提出
【摘要】针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以往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目标,结合“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性质及特点,阐述了以应用型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所采取的方法及措施,以真正实现“教—学—用”的有机统一,教学实践表明,该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
我国是人才大国,人才的现状理所当然要受到国家的重视,人才的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才向现代产业转移是各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必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