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富水软岩隧道大变形机理与控制研究

来源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rrttwytp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洞口段富水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易发生挤压性大变形的特点,依托某隧道,通过监控量测、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手段分析隧道的变形特征、影响因素及其致灾机制与力学破坏模式。结果表明,隧洞开挖后变形具有流变特性,且持续时间长、变形量大;此外,上、中台阶开挖造成的拱顶沉降、围岩收敛分别占总变形的61.16%、63.34%,是大变形产生的主要阶段;洞内大变形是在多种影响因素的耦合作用下产生的,地下水是造成该软岩隧道大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地下水的软化、渗流是大变形的主要变形机理,破坏力学模式主要有软岩塑流和累进性松脱扩展两种,软岩塑流造成侧墙鼓出、顶压以及钢拱架扭曲等现象,累进性松脱扩展造成垮塌、地表裂缝等现象。数值模拟验证了大变形力学机理的正确性并反演了大变形发展趋势。最终针对该隧道大变形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并实践形成了“内外结合”的主动控制技术:洞外掌子面动态跟进超前降水,洞内“中管棚+小导管”超前支护、上台阶“核心土+扩大拱脚”、中台阶“临时仰拱+大锁脚”、下台阶“短进短衬,快速支护”,成功穿越300 m浅埋富水极软岩段,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正>在幼儿园,班级生活环境作为"无声的老师",给予幼儿生活自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的指导,已然成为共识。《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评价指南》)提出"创设舒适、温馨、自主的生活环境,帮助幼儿识别环境中常见的标识,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如何在环创实践中真正落地?
期刊
目的:综述膳食纤维的发酵特性及其对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为膳食纤维在肠道健康方面的营养干预及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概述膳食纤维的分类、来源和摄入量,总结其发酵特性及对肠道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膳食纤维经发酵产生代谢产物,能直接或间接调节肠道菌群、预防肠道疾病。结论:膳食纤维的发酵特性与其促进肠道健康作用密切相关,期待对膳食纤维在肠道健康方面的应用研究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以某超高层建筑为工程背景,选取CEB-FIP规范中混凝土材料的收缩徐变和强度模型,根据项目实际施工工序建立施工过程有限元模型。通过3种不同的施工过程模拟方案,得到了塔楼结构在各施工阶段的竖向变形情况,在对计算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塔楼施工过程中竖向变形的发展规律。
利益返还是地方政府推动城市更新实施的重要政策手段之一,但市场主体、原权利人的“不确定性”和“逐利性”、更新过程复杂、地方政府在更新过程中过于倚仗市场主体等,使得地方政府的利益返还水平与城市更新绩效间存在“倒U型”关系,建议制定收益返还的适度标准和灵活的施策方案,将城市更新中的配套设施建设质量与收益返还的水平挂钩及提高地方政府在城市更新的参与度。
亲子游憩空间可促进亲子互动并有助于维持和增强家庭凝聚力。基于国内推进“儿童友好型”“亲子友好型”社会建设,以游艺学视角为导向,研究儿童友好型公园城市亲子游憩空间设计。以成都行政学院TOD社区为例,通过室内外游径再造、熊猫IP物感设计,以及亲子共学场景营造,结合安全性、文化性以及教育性,以实现对游艺学三位一体的亲子家庭游憩空间设计探索,满足亲子对幸福生活的心理及行为需求,为中国亲子游憩空间提供一个新
为解决城市更新传统作业方式工期长、成本高、效率低,无法满足当下城市发展需求的问题,融合无人机、机载LiDAR等新型技术获取外业数据,通过在EPS和ArcGIS平台上的二次开发设计了城市更新作业系统,并对多源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建立了数据库,实现了快速获得高精度成果的目的。通过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实际问题,满足了项目需求,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领导脱轨是指领导者的职业能力与职业要求逐渐不匹配,工作结果低于组织预期并最终以职业停滞、降职或被解雇等形式表现出来的领导者行为。领导脱轨不仅严重影响领导者自身的发展,也会造成组织和团队的损失。预防和缓解组织中的领导脱轨,组织方面需要保证良好的制度设计,为领导者提供顾问或咨询,并给予他们一定的过渡期或试用期,配备适当的下属;领导者方面则需要学会采用一些自助的策略,增强自身的应对能力。
直升机在机M18-M20直径螺栓裂纹的原位检测是无损检测领域的挑战性技术难题。本文采用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对直升机螺栓倒角实施在机原位检测。根据倒角结构特点,在螺栓倒角不同位置加工了用于模拟裂纹的0.1 mm、0.2 mm和0.3 mm开口槽。采用直入射和斜入射检测工艺研究螺栓倒角的相控阵超声检测效果。通过分析开口槽回波幅值,实现相控阵超声检测参数的优化和倒角缺陷检测能力的验证。结果表明:将相控阵超
让游客在生态旅游中获得幸福感是国家公园创造社会福祉的重要途径,相应幸福感受主客体因素共同影响。本文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为研究区,通过质性分析识别生态旅游客体条件及主体体验内容;调查评价旅游主体获得的快乐及实现幸福感;通过比较、普通最小二乘与分位数回归,分析主体对客体体验特征、各种体验感受对其快乐、实现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主体对客体接触与了解、在客体中沉浸与享受是其游中幸福感最主要来源,而研究区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