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的学生创新精神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yili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不会进步的民族。在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可见学校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是多么重要。下面,本人就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
  1 创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胡锦涛主席在“十六大”的讲话中已提出“以人为本”的治国策略。同理,学校教育也应该以教育学生为本。许多活生生的教学事例说明: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只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他们只能一味地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老师必须做好下面两点:
  1.1 教师扮演的角色要发生转变。“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我想,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管制式的家长。老师在课堂上要亲切、温和,课堂下多与学生谈心,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才会由怕你变为敬你、爱你,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
  1.2 要充分尊重学生。老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允许学生发言不准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错误,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老师好,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这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就如同鸡蛋孵化成小鸡,一旦温度达到一定的条件,创新的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2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有批判才有创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训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老师说“不”,敢于向教材说“不”。在一节语文课中,我板书“告诉”的“诉”字少写了一点,当时我没有注意到。这时,一个叫小妹的学生举手了,我请他起来,他说:“老师,你写的”诉“字错了。”我一愣,定睛一看,果然错了。再一想,这正好是训练学生敢于批判的好时机,于是,我没有故意说我是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或者轻描淡写地给它加上一笔就完了。我郑重其事地对同学们说:“老师今天非常高兴,因为小妹同学给老师指出了一个错误,我非常感谢他及时地让老师改正了错误。”说完,我还向小妹鞠了一个躬。这时,同学们都鼓起掌来。从此,我班的学生就渐渐地敢于向老师质疑,敢于向书本质疑了。
  3 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训练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例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讲到烈火在他身上燃烧,生命危在旦夕。这时,我问到:“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也不动?”学生们纷纷开动脑筋,有的说:“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有的说:“邱少云遵守战地纪律……”有的说:“邱少云是真正的英雄。”只要他们说出了充足的理由,我对他们大胆积极的设想都给予了肯定。
  另外,教师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合教师意愿的看法,也不要马上给予否定或批评,而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讨论,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就有这样的亲身体验。在上《假如我会克隆》作文课时,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克隆点什么?”很多学生都说诸如“我会克隆人、动物”之类的话。可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假如我会克隆,我会克隆您。”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是马上否定他的看法,继续我的教学呢?还是抓住这一时机,进行探讨呢?我选择了后者,引导学生针对“为什么要克隆我?”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您爱护我们。”有的说:“您关心我们。”有的说:“您比我们的父母还好……”,你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每一种见解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4 大胆挖掘教材空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或是在结尾,或是在中间。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學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就在对课文 的空白大胆想象和描述中迸发出来。如在教完《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后,我启发学生:战斗胜利后,战友们会对邱少云怎样呢?你来为这个故事续上一个结尾。学生们顿时兴致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有从战友角度说的,有从连长角度说的,有从朝鲜人角度说的,还有从邱少云亲人角度说的……。多么丰富鲜活的想象呀!在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补充中,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感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模糊性。比如一些词语具有模糊性,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更是比比皆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和教育时机下,运用模糊语言能收到比用清晰的表达、明确的语言、严谨的推理等科学教学手段更优化的教学效果,更能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揭侧面描写之面纱、创设具体情境、补出艺术空白部分、深挖言近意远的结尾,以此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关键词】 模糊性 模糊
期刊
人类已经迈入了21世纪,新世纪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因此,新世纪要求教育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合作精神的人,还要求人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体验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生性活泼好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真实体验,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
期刊
一位哲学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聚沙成塔,滴水穿石并非神话,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辛苦付出,想要获得成功,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养成。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明确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人并非生来就具有某些好的习惯或不好的习慣,而是在后天慢慢养成的。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长的掌上明珠,甚至几个老人宠着一个孩
期刊
近年来,农村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新一轮课程改革更把农村教育摆在了突出重要的地位。或许,只有教育改革的主体——农村一线教师才最了解改革进程中的实际状况。  1农村教育环境及教育现状分析  1.1农村学校教育目标错位。在农村,升学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升学是农村基础教育追求的唯一目标,教师为升学而教,学生为升学而学。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其他问题:学生厌学、辍学;教师职业倦怠;新课改“穿新鞋走老路”
期刊
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性之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潜力的发挥,决不取决于先天生理因素的遗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后天的努力和实践,其中,教育是重要的一环。在当前,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
期刊
【摘 要】 多自由度球型超声波电机是近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驱动器[1, 2],它以独特的运动方式在全方位仿生运动的球形关节以及月球登陆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超声波电机 多自由度 驱动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航空、航天、导弹、汽车、机器人以及精密仪器等领域中对电机性能所提出的短、小、薄、低噪声、无电磁干扰等特殊性能的需要,尽管传统的电磁型电机在理论、设计方法和
期刊
立体几何的基本思路通过类比与转换,将立体图形的问题化为平面图形的问题,即化“立几”为“平几”,从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下面就借一道立体几何题,对解题思想与方法做一展示,以便给学生们一种启迪。  解法1平面移出法  [分析]BD与B1C是两条异面直线,要求它们之间的距离必须将其转化,为此可构造辅助平面A1BD与平面CB1D1。由于BD∈平面A1BD,B1C∈平面CB1D1,而这两平面似
期刊
关于求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统称最值)的方法比较多,又因函数的形式、类型不同方法各异。下面就二次函数在部分闭区间上的最值的求法及应用谈自己一点浮浅的认识。  我们知道一元二次函数f(x)=ax2+bx+c(a≠0)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在定义域R上其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其极大值(或极小值)总是同时存在并相等。  即:a>0时,在x=-b/2a处  Y最小=Ymin=f(-b/2a)=(4ac-b2)
期刊
【摘 要】 德育是一种诗意的追求与心灵的唤醒,语文最显著的特征是诗意。让学生在语文诗意的阅读中,构建心灵的家园;在诗意的写作中,形成正确的观念;在诗意的活动中,培养健全的人格。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诗意的德育,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关键词】 德育 语文教学 阅读 写作 活动    世界各国道德教育的目的、内容、标准不尽相同,但“培养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首先
期刊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1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周总理借书》一课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写了一篇充分体现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公无私精神的短文。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完时,自己都感动得流泪了。学生也受到了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