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施“药”优化潜能生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_BILLGAT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潜能生的普遍学习特点,围绕潜能生的学习症结,提出教师要对症施药。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针对潜能生的学习症结,从辅导潜能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效果、解题能力五个方面具体叙述了在教学细节中如何促进潜能生的优化发展。
  关键词:潜能生;优化;辅导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11-0021-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在新课改理念全面推行下,教师们也轰轰烈烈谈论着新教师观、新学生观、新教学观,似乎一切都应该是新的。但无论传统教学还是课改要求下的新教学中,潜能生始终是教师挥之不去的烦恼,潜能生的转优也成为教师的永恒话题。在中学化学课的教学实践中,经过长期的与潜能生接触,我发现他们普遍具有以下几个学习特点:(1)学科特点不明确(2)盲目识记,不重视理解(3)重学不重思,重做不重想(4)反应迟缓,思维敏捷性较差(5)不善主动构建知识(6)畏难情绪较严重。潜能生的上述学习特点是其无法摆脱学习困难的症结。 俗话说“顽病要良医”,好医生不仅能准确判断病情,还要准确用药。作为一位好化学教师也一样,不仅要善于发现潜能生的症结,还要对“症”施“药”,妙手回春。怎样让潜能生摆脱学习的暂时性困难,促进其优化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1善观察多等待,寻找心理症结
  
  潜能生的心理往往都存在惧怕现象,不仅惧怕化学课,甚至不想看到化学教师,解决化学问题时畏难退缩。针对这种现象,优化潜能生的首要条件须打消潜能生的畏难、惧怕的心理情绪。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对其盛气凌人,投以责备或批评的眼光,而是更应给予鼓励和关怀,善于观察细致的心理变化、情绪变化,多等待学生的成功、喜悦时刻的到来。
  学生本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其情感极具个性化。潜能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内容、环境等的变化,其情绪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教师只要仔细留意他的情绪变化就能找到他学习的症结点。如我在讲解下列题目:反应N2O4→2NO2到达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少容器体积到一半,则平衡朝()反应移动,容器中气体颜色变( )。教师给出标准答案后,有好大一部分学生神情惊讶,紧皱眉头。从他们的表情,我知道他们肯定第二格填错了,知道他们对平衡移动原理中的“减弱”二字含义未真正理解。于是及时对症施药,帮助他们解难,消除他们学化学难的心理。
  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喜欢抢时间,大容量、高难度、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教学,这是造成潜能生惧怕化学课的主要因素。由于潜能生基础较差,反应迟缓,思维节奏变化较缓慢,一节高容量、高难度的课对他们来讲简直像天书。因此对潜能生我们要放慢节奏、减小容量、降低难度,多等待,才能逐渐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学习兴趣,才能有条件促进他们的优化。让“我在等你说”、“我在等你做”成为激发潜能生学习,感染潜能生学习的种子。苏霍姆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教师善待潜能生,以鼓励的语气或眼神等待潜能生说出来,做出来。“答案完全正确”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鼓舞和信心,让他们产生学习化学也不难的心理。
  “育苗人,要有爱苗心”,多一些关怀少一点责难,善观察、多等待,潜能生才会喜欢化学教师,喜欢化学课,才能促进潜能生的优化发展。
  
  2 展示学科特点,优化学习方法
  
  针对潜能生不明确化学学科特点的现象,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向潜能生介绍教材内容编排特点,要把教材中隐蔽线索展示给潜能生,使其明白学习化学是沿着一定的线索进行的。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要让他们知道知识编排特点,让其围绕线索:“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用途→制法”进行学习,并让其明白学习性质要先分析结构,形成主动理解结构与化学性质关系的习惯,在以后章节学习中,教师则可引导潜能生沿着线索预习,并给予预习检测。在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学习时,要展示给潜能生知识特点是“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以短周期元素为例,分析“结构—性质”、“位置—结构”、“位置—性质”间的关系,并逐渐扩大元素应用范围,反复推敲,自觉形成优异的学习方法。在概念学习时要让潜能生明确学习概念的特点:抓住概念的本质,理解概念的内涵,不可随意扩大外延。在定律、原理的学习中则要注意它们的使用对象、适用范围、应用条件,不可张冠李戴。比如平衡移动原理适用一切平衡现象,等效平衡规律则要视条件为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适用对象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数变还是不变的反应,是折换后物质的量相同还是物质的量之比相同。而在实验学习中则要让潜能生知道以下几个特点:(1)由现象分析本质(2)由性质推测现象(3)定量关系推结论(4)基本操作关键处在哪[1]。
  不管现行教材怎样新,其学习内容均由概念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实验几个方面组成,因此教师若能将每块知识内容的特点展示给潜能生,适当辅导学习该块内容的方法,在不断的反复应用后,潜能生在新知识的学习中也就不难找出所学知识的特点,也就不难找到适应知识内容特点的学习方法,从而优化其学习方法,实现学习的良性发展。
  
  3 运用化学思想,挖掘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时,普遍认为知识多、杂、乱,不像物理、数学对公式的抽象应用,也不如文科内容的好理解,潜能生更不列外,所以教师引导潜能生运用化学思想将多、杂、乱的化学知识进行串线、归纳,使潜能生体会书越读越薄的真谛,促使其在自学过程中不自觉搜索运用化学思想,深刻理解,整理编排知识,提高其学习能力。如在学习金属性质时,要引导潜能生抓住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思想。各种金属的性质都是共性与个性的总和。在该思想指导下,潜能生就会全面了解一种金属的性质。也就不难理解和记忆钠、镁、铝、铁、铜的共性和自身的个性。对于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学习,则要指导潜能生运用相似思想、递变思想去理解,才能明白同一主族中各元素可能有的性质。如题:下列关于碲元素及其化合物有关性质的描述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A.碲元素有-2、 4、 6价化合物
  B.碲能与氢气直接化合,且H2Te比H2Se稳定
  C.单质碲为银白色、金属性比硒强的固体
  D.碲的氧化物有TeO2和TeO3
  相似与递变思想的运用使潜能生在解类似上题时茅塞顿开。
  在学习溶液酸碱性时,运用H 和OH-性质矛盾的思想理解,酸性溶液中主要存在H ,OH-虽存在但不影响溶液性质,求溶液的pH时在该思想的指导下可避免无关因素的干扰。如题:25℃,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C(H )和C(OH-)的积为1×10-18,则该溶液可能是下列情况中的( )
  A.该溶液的pH可能是7
  B.该溶液不可能存在
  C.该溶液中C(H )=1×10-5mol/L
  D.该溶液可能pH=9
  运用该思想,潜能生便可单枪直入,碱性溶液抓住OH-入手,知H 完全由水电离产生,酸性溶液则相反。从而知溶液pH有两种可能。
  在平衡移动学习时则要抓住外界改变与平衡自身改变相矛盾的思想,达到轻而易举的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如(2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已知: C(s)+CO2(g)←→2CO(g);△H>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
  (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总之,化学知识学习时,体现化学思想的知识点很多很多,教师充分挖掘相应的化学思想,辅导潜能生运用该思想,不仅可以帮助其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更有利于培养潜能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优化其学习能力。
  
  4应用模型构建,辅导解题能力
  
  模型是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抓住其主要因素,忽略次要、非本质的细节形成的简化和理想化模式。这种模式对同类问题具有完全相同的解题途径。潜能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就题论题,看不到一道题的本质,抓不住两道题目的相似性,不能自主构建知识,每道题都变成他们的挑战,永远身陷题海。教师只有帮助潜能生构建模型,使其跳出题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解题效果。如题:
  (1)H2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再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质量增加多少?
  (2)CO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再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质量增加多少?
  (3)H2和CO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再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质量增加多少?
  (4)CH3OH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再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质量增加多少?
  分析上述(1)、(2)两题时,引导潜能生分析两步反应中O2的量的变化,从而构建模型Ⅰ:H2或CO充分燃烧后的产物与足量Na2O2反应,增加的固体质量就是H2或CO的质量。继而利用改写思想将CH3OH拆写成CO和2H2,构建模型Ⅱ:凡可以改写成(H2 )m .(CO)n的物质燃烧后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增加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质量。应用上述计算模型解答下则高考题就显得轻而易举。题为:取58g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将其生成物跟足量Na2O2固体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也增加了58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H2B.C6H12O6 C.CH3COOHD.C12H22O11
  又如,与平衡有关的题目使很多学生头疼,更不用说潜能生,但如果帮助他们形成构建图示模型的习惯,解题也就不伤脑筋了。
  题1一真空密闭容器中盛有1mol PCl5,加热道200℃时发生反应PCl5 → PCl3 Cl2(g), 反应到达平衡,PCl5所占体积分数M%,若在同一温度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的是2mol PCl5, 反应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N%,则M和N的正确关系是()
  A.M>N B.N>MC.M=ND.无法比较
  分析此题,引导潜能生建立如下图示模型:
  
  教学中存在很多同类问题,帮助潜能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抓住问题本质,构建问题的思路模型,使解答过程模式化、格式化,不仅降低了题目难度,还提高了解题的速率与准确度。模型的构建极大的提高了潜能生的解题能力,让潜能生在解题中体验成功的愉悦,产生学习化学、分析化学、解决化学问题的动力。
  
  5 重视学而后思,提高学习效果
  
  “学而不思则惘”,潜能生往往重学、重做不重思,故而他们找不到学习困难的根源,不能找准改正的核心和关键。故教师要提示潜能生在课内或课外某时刻及时反思。养成临睡前反思一天的所学知识,找到自己对知识理解的疑难处,印象模糊处,以便次日及时温习、讨论掌握。也可在课间休息时刻反思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及时消化并对疑难知识点进行处理。亦或让潜能生在课内某时刻及时对解题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思路进行反思,形成学习心得。除了时间外,教师要深入了解潜能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指导潜能生反思学习态度、反思作业、反思学习方法、反思学习效果。潜能生大多缺乏主动性,虽然知道每天有积累的问题,但缺乏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动力,甚至认为问问题丢面子,怕同学说风凉话。对这部分潜能生教师引导反思在学习上真正让他丢面子的原因是什么,风凉话给他带来的是什么?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态度上的问题对学习造成的危害性,从而发挥主动性,积极与老师配合,在配合中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潜能生在做作业时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作业,很少去反思解题过程。教师要指导潜能生从题目的特征、条件到解题方法的选择,从题干的明显条件运用到隐蔽条件的挖掘,从题目的解法到题目条件改变导致解法的改变等不同角度去反思。指导潜能生经常反思学习效果,不断改进方法。有的潜能生认为自己下了功夫就是考不到高分,甚是苦恼。教师则要引导他从两方面进行反思: (1)是否有客观因素影响(2)平时运用方法是否有效?大多数潜能生学习效果不佳是因为方法不佳或无效。反思之后教师帮助潜能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后阶段的学习效果就会奇迹般变好[1]。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潜能生的转化也如此。不管课程如何改革,以人为本,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恒古不变。结合学科特点,循序渐进,不需时日,一定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潜能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教师要抓住潜能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对“症”施“药”,让其有“病”早医,力争做到“药”到“病”除。
  
  参考文献:
  [1]李登俊,提高学困生学习效果初探[J]. 化学教学参考,2005,(8-9):39-40.
其他文献
“人心是块田,种什么,长什么。”这是母亲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识字不多的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说实在的,在田间劳作了大半辈子的她打骨眼里是讲不出什么,大道理的。然而,就是
介绍中国天然碱资源情况,开采、加工技术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
承德南部燕山山地的特色林果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以兴隆—喜峰口断裂为界,“京东板栗”集中于断裂以南片麻岩区,“兴隆山楂”集中于北部白云岩区,厘定主要控制因素对林
[目的]研究鹅掌楸苷和光甘草定协同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1,1-二苯基-2-苦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测定鹅掌楸苷和光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在该区域内开展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要措施的植被恢复建设工程能有效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防
选取河南西平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中5种不同植物群落土地为研究对象,利用Licor-8100土壤呼吸测定系统对其土壤呼吸进行了连续观测,分析、比较5种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呼吸的差异及
近几年,我国科技技术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光伏发电技术迅猛发展,给电力企业的运维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电站投运后的设备管理更是一个值得相关行业工作人员重视的问题。要解
在词语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着就词解词、孤立学词、重复抄词等现象,不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真正理解与把握.要想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要从回归语境方面展开教学,可依托文本语境、
免疫接种是鸡防病安全的前提,这一点早已被广大养鸡户所接受。但很多养鸡户的鸡没有免疫接种之前一切都很好,防疫后却发生鸡发病甚至死亡现象。为此,有些养鸡户便不愿意再进行免
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的频率低,且体细胞胚的发育存在着不同步性,给体细胞胚胎发生发育过程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带来许多困难。本研究以陆地棉品种Coker201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