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商品期货一样,交割延期同样适用于股指期货,意思是长期期货合约以折扣价换为近期合约。
比如,2月份某个时候(观察日),购买2012年12月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的价格要比购买2012年6月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低。这跟两个因素有关:利率和股息,但二者并不是股票未来的供应和需求的指标。
在指数套利过程中,我们要知道期货交易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关系。持有指数期货与持有指数现货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现金流量不同。其中的“套利效应”来自利率、指数水平、久期,而“股息效应”则来自指数中各股现在到期货到期日这一时间段内的分红。
当投资者购买期指,并不需要实际支付的全部期货的名义价值,只需要按照杠杆率交纳保证金即可。既然不实际拥有基础股票,当然也就不会有股息。另一方面,尽管没股息可赚,但节省的资金可以用来投资,即节省了机会成本。所以以下简单的等式是成立的:
期指价值+节省资金机会成本=指数现货价值+股息。
换言之,买入期货(花钱带来负现金流),并以剩余的钱生息,相当于买入指数本身并收取股息。所以期货指数和现货指数之差为:
节省资金机会成本-股息=期指价值-指数现货价值,“期货价格-现货价格”,即所谓期指合约的“公允价值”。
一般情况下,标普指数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总是正的。在期货曲线的越远一端公允价值越大。原因很简单:标普指数收益率低于利率。换句话说,投资者之所以更愿意持有股指期货,而不是整篮子基础股票,是因为通过杠杆买指数期货而节省出来的钱,即使存在银行,利息也比全部用来购买现货指数所得的股息高。
然而,现在是零利率时代,至少也接近为零,所以期指合约的公允价值基本上都是负的——投资期指不如投资现指,因为持有相关股票还能得到股息,但购买期指没有任何的机会成本,因为现金的替代再投资率是零。因此,曲线上越远一端,公允价值上虽然也“越大”,但却是负值——因为股息收益反而较多(倒是现金的回报率特别低)。
2012年标普500指数12月份期货合约价值小于6月份的合约价值,这意味着,从观察日到6月之间将出现大量的分红,即使现金的回报率特别低。换句话说,这个差价是6月的公允价值和12月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当然,早在2008年,利率尚未下调,这是期货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
在以上的等式中,应该注意几个要点。首先,利率部分是基于谁肯提供融资的基础之上。对银行来说,这是其资金成本。如果我可以比先前拿到更低的融资利率,我就能更早通过卖出期货,买进股票来进行套利,因为成本低了,要求的期货溢价就小了,资金障碍变小了。
第二,期货的交易价格时常徘徊在公允价值左右。一般来说,期货的成交价比公允价值会略有溢价,这个时候就该买入股票,并持有这些仓位。然后呢?还需要庞大的资产负债表,以及廉价的资金做支持。换句话说,期货头寸庞大是对资金需求的信号,而不是对股票的需求。
假设我们计算出6月份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合约比其“公允价值”高出2%,我们应该怎么做——卖出6月期货合约,买入指数的股票篮子,并锁定融资利率(这是为防止加息事件的发生)直到6月份交割。但还是有风险——就是股息的预计不准确:如果估计会得到12元的股息,但最后只得到10元,自己得消化这2元的溢价。
其实,金融危机中,当银行陷入困境,它们的按揭头寸和整个资产负债表出现问题的时候,有时却经常幸运地通过指数套利来减少这种风险。
比如,2月份某个时候(观察日),购买2012年12月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的价格要比购买2012年6月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低。这跟两个因素有关:利率和股息,但二者并不是股票未来的供应和需求的指标。
在指数套利过程中,我们要知道期货交易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关系。持有指数期货与持有指数现货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现金流量不同。其中的“套利效应”来自利率、指数水平、久期,而“股息效应”则来自指数中各股现在到期货到期日这一时间段内的分红。
当投资者购买期指,并不需要实际支付的全部期货的名义价值,只需要按照杠杆率交纳保证金即可。既然不实际拥有基础股票,当然也就不会有股息。另一方面,尽管没股息可赚,但节省的资金可以用来投资,即节省了机会成本。所以以下简单的等式是成立的:
期指价值+节省资金机会成本=指数现货价值+股息。
换言之,买入期货(花钱带来负现金流),并以剩余的钱生息,相当于买入指数本身并收取股息。所以期货指数和现货指数之差为:
节省资金机会成本-股息=期指价值-指数现货价值,“期货价格-现货价格”,即所谓期指合约的“公允价值”。
一般情况下,标普指数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总是正的。在期货曲线的越远一端公允价值越大。原因很简单:标普指数收益率低于利率。换句话说,投资者之所以更愿意持有股指期货,而不是整篮子基础股票,是因为通过杠杆买指数期货而节省出来的钱,即使存在银行,利息也比全部用来购买现货指数所得的股息高。
然而,现在是零利率时代,至少也接近为零,所以期指合约的公允价值基本上都是负的——投资期指不如投资现指,因为持有相关股票还能得到股息,但购买期指没有任何的机会成本,因为现金的替代再投资率是零。因此,曲线上越远一端,公允价值上虽然也“越大”,但却是负值——因为股息收益反而较多(倒是现金的回报率特别低)。
2012年标普500指数12月份期货合约价值小于6月份的合约价值,这意味着,从观察日到6月之间将出现大量的分红,即使现金的回报率特别低。换句话说,这个差价是6月的公允价值和12月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当然,早在2008年,利率尚未下调,这是期货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
在以上的等式中,应该注意几个要点。首先,利率部分是基于谁肯提供融资的基础之上。对银行来说,这是其资金成本。如果我可以比先前拿到更低的融资利率,我就能更早通过卖出期货,买进股票来进行套利,因为成本低了,要求的期货溢价就小了,资金障碍变小了。
第二,期货的交易价格时常徘徊在公允价值左右。一般来说,期货的成交价比公允价值会略有溢价,这个时候就该买入股票,并持有这些仓位。然后呢?还需要庞大的资产负债表,以及廉价的资金做支持。换句话说,期货头寸庞大是对资金需求的信号,而不是对股票的需求。
假设我们计算出6月份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合约比其“公允价值”高出2%,我们应该怎么做——卖出6月期货合约,买入指数的股票篮子,并锁定融资利率(这是为防止加息事件的发生)直到6月份交割。但还是有风险——就是股息的预计不准确:如果估计会得到12元的股息,但最后只得到10元,自己得消化这2元的溢价。
其实,金融危机中,当银行陷入困境,它们的按揭头寸和整个资产负债表出现问题的时候,有时却经常幸运地通过指数套利来减少这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