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火龙果病虫害发生原因、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策略展开系统研究,目的在于提高我国火龙果种植产量及成果质量。
  关键词:火龙果;常见病害;常见虫害;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S43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190615053
  1火龙果病虫害发生原因
  随着火龙果种植区域及种类的不断增加,病虫害发生频率愈演愈烈,深入探究可知病虫害频发的原因如下:火龙果来自热带沙漠地区,喜热不耐湿,我国火龙果主要种植区域大多位于亚热带地区,5—9月的雨季高温气候为病虫害的流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很多地区在进行火龙果大面积种植前并未对栽种苗木进行严格筛选,导致携带病虫、长势不佳的苗木混入其中,加速了病虫害的传播速率;有些果园为了获得高收益,在进行苗木栽种时没有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导致枝蔓过密,通风透气效果差,加速了病虫害进展;水肥管理不科学导致植株长势不佳、抗逆性差,容易受到病虫害侵染;火龙果栽培周期短,给病原体鉴定带来不便,不利于防治策略的制定。
  2火龙果常见病害及防治策略
  2.1溃疡病及其防治策略
  潰疡病在火龙果植株中发病率很高,基本每年都会发作,主要盛行在高温、多雨季节,此时的病原菌正处于适宜繁殖条件,呈现出大面积发作、流行状态。火龙果植株在患病初期其枝条、果实表面会出现圆形、凹陷状的绿色病斑,随着疾病进展逐渐变为橙黄色,最终呈现为直径在0.5cm的灰白色突起。在火龙果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需要喷洒有助于预防茎枯、斑枯、黄叶的真菌/细菌病害杀菌剂,以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对于病情严重的植株需要清除病枝,并在创伤面及病斑处涂抹3~4次的春雷霉素;加强有机肥的灌溉保养,提高茎秆蜡质层厚度,增强植株抗逆性。
  2.2病毒病及其防治策略
  病毒病容易出现在长势较弱、营养不良的植株中,患有该病的植株常出现黄绿色褪色斑点、环形/嵌纹形病斑,极易遭受其他病菌感染而出现腐烂问题。培育无病幼苗可谓防治病毒病的有效策略,即在新建果园时挑选无病幼苗,从根本上切断植株患病毒病的风险,栽种前用50mg/L的代森锰锌溶液浸泡幼苗10min,以便增加植株抗性。日常栽培中加强水肥管理,增施钾肥、磷肥及微量元素,确保植株具备较强抗病性。
  2.3茎腐病及其防治策略
  茎腐病多发于水肥管理不佳、植株长势差的果园中,患病植株其茎部组织会出现褐色软化问题,严重时甚至出现组织溃烂凹陷,最终只剩下中央微管组织。栽种前果农应该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火龙果品种,并通过科学密植、合理施肥,控制土壤湿度的方式降低该病发生频率。对于患病植株可以喷洒1000倍的38%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或者是800倍的30%的无菌铜素杀菌剂进行治疗。
  2.4基腐病及其防治策略
  基腐病病原主要存在于土壤之中,孢子遇水会侵染植株茎基位置,若茎基存在组织伤口,就会增加患病几率。患有该病的植株茎基会出现组织褐色、腐烂问题,严重时茎基位置将只剩下中央微管组织。果农需要将腐烂的基质刮除干净,并在处理位置涂抹上无菌铜素杀菌剂;在土壤中每隔7d施加600~800倍的百菌清,连续2~3次。
  2.5炭疽病及其防治策略
  当果园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性较差时极易引发炭疽病,在高温、高湿的种植环境下该病的流行效果更甚。患病初期火龙果植株会呈现出红色病斑,随着疾病进展,病斑会逐渐扩大并连接成片,最终在枝蔓表皮形成黑色凸起。培育种植优良品种可谓防治该病的最有效措施,而减少田间病菌残留则是常用的物理防治手段,果农需要将田间患病残体进行集中烧毁或深度填埋,对于患病植株需要尽快截除、销毁病斑。视植株患病情况采取适宜的化学防治方法,轻微患病植株只需去除患病肉质,并每隔10d涂抹50%代森锰锌,连续2~3次即可;处于繁殖期苗木需要每隔10~15d喷洒无菌铜素杀菌剂,喷洒2次即可。
  2.6黑斑病及其防治策略
  黑斑病容易出现在营养不良植株中,患病初期植株枝蔓表面会形成灰绿色褪斑,最终进展为黑色斑点。对于该病的防治策略有:科学修剪,提高果园通风、透光性,并定期施加“嘉美红利”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发病初期喷洒800倍50%代森锰锌、1000倍无菌铜素杀菌剂、1200倍30%甲基硫菌灵;冬季修剪后喷洒3°~5°的由生石灰与硫磺熬制的杀菌剂,将越冬病源全部清除。
  2.7气温差异引起的病害及其防治策略
  气温差异会导致火龙果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火龙果在25~28℃温度下正常分化、发育,当处于分化时期的火龙果遭遇20℃以下的温度时容易产生畸形花、败育果;当气温低于5℃的时候,火龙果枝蔓会出现红色斑点,并逐渐蔓延为水浸状溃烂情况。因此当果园遭受气温差异时,果农需要通过合理的水肥调控,提高植株抗逆性;将破损严重枝条进行修剪去除,避免对周边植株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分化期植株可以利用百菌清进行淋根、灌根处理,为植株提供更多营养。
  3火龙果常见虫害及防治策略
  3.1蜗牛及其防治策略
  蜗牛会对火龙果的嫩叶、枝蔓、花朵及果实造成缺刻状损害,严重影响火龙果产量及质量。目前常用的防治策略有:在果园周围圈撒草木灰/生石灰,避免蜗牛进入园区;对于存在蜗牛病害的植株及土壤定期喷洒四聚乙醛;在果园中放置煸炒过的麦麸,以此引诱蜗牛并进行集中绞杀。
  3.2红蜘蛛及其防治策略
  红蜘蛛主要作用于火龙果植株新梢,逐渐蔓延到整个枝条,同时还能在树梢位置拉丝爬行、随风传播,导致植株叶片泛白枯萎,每年6月下旬—7月上旬危害最重。果农可以在田间悬挂黄/蓝沾虫板诱杀红蜘蛛;清水冲洗植株被侵染部位,防止红蜘蛛的蔓延扩散;利用辣椒水喷洒受侵染植株,有效降低红蜘蛛存活率;利用1.8%的1500倍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辛菌胺醋酸盐、73%的2000倍克螨特乳油喷洒植株。   3.3蚂蚁及其防治策略
  蚂蚁主要作用于火龙果幼嫩枝蔓或植株基部,由于会导致侵害植株出现腐烂问题,因此常被误诊为茎腐病。蚂蚁侵害会造成植株出现嫩芽无法抽发、果实发育不良等问题,严重影响火龙果的发育成熟。果农可以对植株喷洒45%的1000倍马拉硫磷,但是这种喷洒方式无法杀害蚁穴内的蚂蚁,此时就可以将50%的500倍辛硫磷喷洒在5kg麦麸上,并加入0.5kg蜂蜜搅拌均匀,以毒饵的方式将蚂蚁一网打尽。
  3.4堆蜡粉蚧及其防治策略
  堆蠟粉蚧常常寄居在枝蔓边缘,以吸食茎肉营养为生,多发于光照不足的新梢区域,在每年的4—5月、10—11月虫害最为严重。果农可以用蘸有肥皂水或尼古丁的小刷子清除害虫;通过喷洒浇水的方式降低堆蜡粉蚧对于植株的侵害;对于虫害严重的植株喷洒1.8%的1500倍阿维菌素乳油、73%的2000倍克螨特乳油、3500倍甲维盐。
  3.5蛾类及其防治策略
  蛾类幼虫会暴食火龙果嫩茎,严重影响植株生长,该虫害在每年6月中旬开始,8月下旬结束,其中8月上旬危害最大。果农可以在田间悬挂黄/蓝沾虫板诱杀雄性成虫;通过人工猎捕消灭幼虫及成虫;将羽化期寄生蜂放置在虫害密度较大的果园内,利用天敌猎杀害虫;将1000倍甲维盐、1.8%的1500倍阿维菌素乳油、3500倍甲维盐喷洒受侵染植株。
  3.6蚜虫及其防治策略
  蚜虫具有很强的繁殖力,火龙果一旦遭到蚜虫侵害,其茎基、枝蔓、幼芽、花朵、果实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啃食,不仅影响火龙果产量还会严重影响其成果质量。为了获得较好防治效果,果农可以在果园内悬挂黄/蓝沾虫板诱杀有翅成虫;在果园内悬挂银灰色地膜趋避蚜虫,有效抑制蚜虫迁飞及病毒传染;适量引种、繁殖、释放蚜虫天敌,促进生态发展;将装有400mL蚜虫信息素的棕色瓶子放置在水盆上方,确保被诱蚜虫落水死亡;将10kg草木灰在50kg清水中浸泡24h,在去除草木灰的滤液中加入80%有机磷杀虫剂25g,混匀后每隔7~8d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即可获得较好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廖胜焕. 火龙果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南方农业,2014(27): 13-15.
  [2] 李绍先. 浅析火龙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5,11(6): 110-111.
  [3] 高洪梅,张丽娟. 火龙果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J]. 农家科技,2016(1): 112.
  作者简介:吴美杰(1994-),男,大专,研究方向:农业种植。
其他文献
2010年12月13日至14日,2010年度全国黄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在南京顺利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盛喜军处长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全国黄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
冬瓜山铜矿大团山矿床开采设计生产能力为1800t/d,其中-580m中段开采系统于2006年底投产。经过几年开采,-580m以上开采的资源逐渐枯竭,为了保证矿山生产衔接,实现大团山矿床安全、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ISSN1674—9669;CN36—1311/TF),双月刊,大16开本。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审字[2010]118号)和江西省新闻出版局(赣新出报刊字[2010]10号)分别审批由《江西有
采用松龄血脉康治疗30例老年高脂血症,结果,TC,TG分别下降1.44mmol/L,10.9mmol/L,HDC-C上升0.141mmol/L,总有效率88.9%,显著优于采用烟酸肌醇酯治疗的对照组,且无明显副反应。
通过在黄胆冲地区开展1∶1万土壤剖面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总结了矿区出露的地层、岩性、构造等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方法进行找矿研究,得出以下认识:元素参数统
<正> 甘蓝型油菜新品系(种)——“799019”,系云南省农科院油料所于1979年从云油三号733183的后代中单株选育而成的。该品系(种)具有植株较矮(158~163公分)、有效分枝部位较低
本文从冬小麦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分区域配方施肥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冬小麦种植管理措施及配方施肥技术,为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提供了技术参考。
采用西咪替丁、生大黄联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28例,并与28例单用西咪替丁治疗组作对照。结果:治疗组(2周疗法)DU愈合率78%,总有效率93%;对照组(6周疗法)DU愈合率82%,总有效率89%,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1年累计复发
采用闭合式胰床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例,无严重局部并发症,住院时间13,27,28和44d,均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