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基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单位综合管理能力的高低,因此完善单位的内控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针对该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采购
针对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固定资产的购置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投资规划,很少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盲目求大求全、求多求精,导致一些不必要的仪器设备长期闲置;其次,单位各科室往往只从本部门需要出发采购,存在设备重复购置的现象,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再者是一些事业单位在购置部分固定资产时,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按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制度条例,不纳入政府采购程序,打“擦边球”自行采购的现象。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
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无法做到统一性,即财务部门负责总账,而后勤部门则负责房产、家具等,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只负责相关的设备器材,这种分散管理的做法对资产的保值、增值十分不利。其次,在处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存在较多漏洞,比如人员离职调动时,对其所占用的公有财物缺乏有效的管控,导致新上任者需要重新购置,缺乏一个完善的报废设备残值回收机制,通常经手人将残值上交至财务部门流程即为终结,缺乏有效的中间审批;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及时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核销现象,且处置金额相当大;更有个别单位存在擅自报废、违规处置固定资产,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最后,许多单位没有定期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的制度,无法掌握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短少、损失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致使单位账实不符,责任不清。
(三)缺乏严格的测试与评价系统
在固定资产管理实际过程中,其管理效果未与事业单位各科室的业绩考核联系起来,因此无法引起科室及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尽管有些单位、科室均建立了相应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是缺乏严格的测试与评价系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均得不到有效保证。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内部环境方面
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的重要基础,其影响着单位管理目标的制定,对员工的控制意识产生直接影响,促进单位塑造内部控制的文化氛围,因此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就要加强内部环境方面的建设与营造。事业单位领导要改变“重钱轻物”的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将其提升到工作日程中来;经常听取相关部门的反馈意见与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实施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此外,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要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提升具体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财务人员不能有对固定资产疏忽管理的观念或对管理规定掌握不够的行为,杜绝单位账实不符或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
(二)风险评估方面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对各种可能产生的风险做出全面评估,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适用于单位的发展战略目标。比如在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如果未进行科学论证盲目采购,会导致单位投资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提高了投资风险;设备采购进来后出现闲置或者由于操作不当而损坏等情况,均会为单位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增加财务风险;此外,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等。事业单位均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这些风险做出合理评估,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降低风险。
(三)控制活动方面
通过相应的控制活动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不相容的职务分离控制制度,比如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以及付款过程;审批与执行等。第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置固定资产管理中心,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实现规范化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如事业单位在购置必须通过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时,就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物资条例比质比价,不折不扣地执行,不得绕过该条例而自行采购;建立起离任核查制度,在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制定清查盘点制度,每年在整个单位范围内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科室则每半年进行自查,与设备科及总务科进行核对等;在处置国有资产时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此外还可以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报损报废与调出审批制度、考核评比奖惩制度等等,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促使这些制度形成一个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配置,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四)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
要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监督制度的建立,相关的审计部门要对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进行定期督察,审计固定资产的效益,根据各
部门承担的任务量合理调剂,不足部分再进行有计划的配置。促进固定资产利用率与收益率的提高。建立全面的固定资产账目,任何实物形态的资产均进行建档登记,保证资产的来源清晰,分类合理。实行科学的固定资产预算计划,固定资产的采购要与实际需求相符,以预算计划为基础进行购置,既满足了工作需要,又节约了资产购置成本。资产管理部门要及时向财务管理部门报账,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进一步完善基层固定资产的台账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密切结合起来,保证其得到有效的全程监控。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持续监控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内容要包含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内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活动持续监督、个别评估以及内部控制的控制缺陷及时纠正与改进制度,将监控的效力充分发挥出来。
总之,事业单位要保证持续发展,就要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管理,提升资产的利用率。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对事业单位的盈亏进行准确核算,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与及时性,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的综合竞争力。(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文峰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 朱宇,尚高岭.公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1(4)
[2] 金红春,田辉.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22)
[3] 陶丽烨.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建议[J].中国中医药,2010(8)
[4] 张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7)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采购
针对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固定资产的购置没有一个整体性的投资规划,很少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盲目求大求全、求多求精,导致一些不必要的仪器设备长期闲置;其次,单位各科室往往只从本部门需要出发采购,存在设备重复购置的现象,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再者是一些事业单位在购置部分固定资产时,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按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制度条例,不纳入政府采购程序,打“擦边球”自行采购的现象。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
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无法做到统一性,即财务部门负责总账,而后勤部门则负责房产、家具等,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只负责相关的设备器材,这种分散管理的做法对资产的保值、增值十分不利。其次,在处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存在较多漏洞,比如人员离职调动时,对其所占用的公有财物缺乏有效的管控,导致新上任者需要重新购置,缺乏一个完善的报废设备残值回收机制,通常经手人将残值上交至财务部门流程即为终结,缺乏有效的中间审批;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及时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核销现象,且处置金额相当大;更有个别单位存在擅自报废、违规处置固定资产,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最后,许多单位没有定期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的制度,无法掌握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短少、损失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致使单位账实不符,责任不清。
(三)缺乏严格的测试与评价系统
在固定资产管理实际过程中,其管理效果未与事业单位各科室的业绩考核联系起来,因此无法引起科室及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尽管有些单位、科室均建立了相应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但是缺乏严格的测试与评价系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均得不到有效保证。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一)内部环境方面
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的重要基础,其影响着单位管理目标的制定,对员工的控制意识产生直接影响,促进单位塑造内部控制的文化氛围,因此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就要加强内部环境方面的建设与营造。事业单位领导要改变“重钱轻物”的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将其提升到工作日程中来;经常听取相关部门的反馈意见与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实施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此外,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要配备专业的会计人员,提升具体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财务人员不能有对固定资产疏忽管理的观念或对管理规定掌握不够的行为,杜绝单位账实不符或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
(二)风险评估方面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对各种可能产生的风险做出全面评估,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适用于单位的发展战略目标。比如在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如果未进行科学论证盲目采购,会导致单位投资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提高了投资风险;设备采购进来后出现闲置或者由于操作不当而损坏等情况,均会为单位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增加财务风险;此外,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等。事业单位均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这些风险做出合理评估,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以降低风险。
(三)控制活动方面
通过相应的控制活动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不相容的职务分离控制制度,比如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以及付款过程;审批与执行等。第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置固定资产管理中心,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实现规范化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如事业单位在购置必须通过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时,就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物资条例比质比价,不折不扣地执行,不得绕过该条例而自行采购;建立起离任核查制度,在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制定清查盘点制度,每年在整个单位范围内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科室则每半年进行自查,与设备科及总务科进行核对等;在处置国有资产时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此外还可以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报损报废与调出审批制度、考核评比奖惩制度等等,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促使这些制度形成一个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配置,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四)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
要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监督制度的建立,相关的审计部门要对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进行定期督察,审计固定资产的效益,根据各
部门承担的任务量合理调剂,不足部分再进行有计划的配置。促进固定资产利用率与收益率的提高。建立全面的固定资产账目,任何实物形态的资产均进行建档登记,保证资产的来源清晰,分类合理。实行科学的固定资产预算计划,固定资产的采购要与实际需求相符,以预算计划为基础进行购置,既满足了工作需要,又节约了资产购置成本。资产管理部门要及时向财务管理部门报账,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进一步完善基层固定资产的台账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密切结合起来,保证其得到有效的全程监控。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持续监控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内容要包含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内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活动持续监督、个别评估以及内部控制的控制缺陷及时纠正与改进制度,将监控的效力充分发挥出来。
总之,事业单位要保证持续发展,就要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管理,提升资产的利用率。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水平,对事业单位的盈亏进行准确核算,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准确性与及时性,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的综合竞争力。(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文峰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 朱宇,尚高岭.公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1(4)
[2] 金红春,田辉.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22)
[3] 陶丽烨.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建议[J].中国中医药,2010(8)
[4] 张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