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与传承

来源 :天下美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200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A
  Q:ZEST
  A:Larry
  Larry是被称为豪门千金的聂其璧的孙子,聂家是老上海四大家族之一。Larry的家中曾有三位家厨,现在Larry的餐厅严格按照传统配方制作上海老式经典西餐。
  
  Q:您记得您小时候那个年代,在家庭饭局上有什么规矩吗?
  A:相比现在,以前的规矩要多得多,不止大户人家,就算是普通人家也是一样。我们家里还有佣人专门教小孩子怎么用筷子的,这在当时是一种筷子文化,比如筷子碰到什么菜,就一定要夹到碗里,手肘不能放在桌子上,只吃自己面前的菜等等。那时家里每次请客都是大工程,每一个菜都配一套工具,比如有十五个菜,就有十五套工具。所以我小时候一看桌上放了几套工具就知道今天宴会有几个菜。
  
  Q:在您记忆中,老上海大户人家吃年夜饭或是宴请宾客一般是什么场面?
  A:那时候我们家里的宴会厅,可以放几十桌,年夜饭当然是很热闹,但比较特别的是当时在年初一早上八点开始要吃年早饭,一吃就要吃到中午十二点。平时家里早中晚和下午茶都是准点开饭,如果过了饭点你没出现,那么就得饿肚子了。
  
  Q:怎么想到开一家“老上海经典西餐”的餐厅,这在处处讲究创新的餐饮潮流里显得非常特别。
  A:吃东西是不能随便的,这个道理我从小就懂。文革之前,家里有三个厨师,分别做法国菜、本帮菜和湘菜,我也便从小就钻在厨房里,几乎每周都会去当时上海的“天鹅阁”“红房子”去吃西餐,它们的菜有不少还是我家的法国厨师教的,是正统的法国味道。等到十多年前我回到上海,天鹅阁是早已经不存在了,在其他法国餐厅也没有找到当初的传统料理,铺天盖地的都是创意菜或无国界料理,让人没有地方去纪念和回味那种“对路”的味道,有些味道是有记忆和故事的,不能什么都讲时髦,还是要尊重这些经典菜品的底蕴。
  
  Q:您现在的餐厅是自己掌勺,您是大户人家出身,是因为某种情结专门去学做了厨师?
  A:我自小就喜欢吃各种好东西,也喜欢研究。其实并没有专门上过厨师学校,只是在美国的时候业余时间去厨师学校学习一下,关于西餐的一些基本手艺都是我“偷师”来的,比如我曾经一周去三次当时纽约最好的餐厅,认识了餐厅经理后我就表达我想参观下厨房,然后看看纽约最好餐厅的师傅是怎么做料理的。在国外,厨房是一个餐厅的禁地,但我进过很多优秀餐厅的厨房,做洗碗工,听大师傅的吩咐帮忙看火、调汁、熬汤,慢慢学。
  
  Q:您的餐厅的菜色是坚持按照最正统的老式西餐做法做的吗?
  A:当然。餐厅的菜我全部都是按照以前家族里厨师留下来的菜谱做的,不改配方,并且请80岁以上的上海老克勒品尝过,试味道,基本上出一个菜要花费2个月的时间,从菜品款式、味道和稳定性去要求一个菜。比如“葡国鸡”这道菜,其实葡国鸡有很多种做法,有客人说我做的不对,那么对不起,我这里的葡萄鸡就是这个味道,几十甚至一百年前上海的葡国鸡就是这个味道。
  
  Q:有客人质疑或者有另外的口味需求,您也是坚持自己的做法?
  A:是的,我坚持每个菜品都严格按照它的“根”来做,比如葡国鸡的浦汁,是因为澳门一个大人物一辈子喜欢吃咖喱,但是有了孩子后要吃不辣的咖喱,他的家厨就创造了“葡汁”,每个菜品的根都是厨师应该去了解的。比如“烟熏鲳鱼”我是用最老式的花生壳烟熏法,我经常买十斤花生给邻居吃,然后让邻居把壳给我。
  
  Q:您坚持的是最传统的老式西餐配方,会不会像有些餐厅说的自己的特色菜都是“秘方”?
  A:虽然我现在坚持的是有说头的菜色,但我倒是希望有人来拷贝。我最多还能做十年的大厨,十年后希望我现在的小徒弟可以比我强,现在我做的时候,小徒弟就学着,我告诫他: 我说什么你就照做,一勺盐半勺油你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许,只有按照老菜谱照做,才能做出原味。记得有次小徒弟做俄罗斯红汤,我一尝觉得味道不对,徒弟说是红菜头没放,他以为只是调色,觉得无所谓,其实红菜头有自己特殊的味道,所以一定要严格按照配方来做。
  
  Q:对于现在的fusion、米其林等餐饮潮流您怎么看?
  A:一个餐厅如果要评米其林三星,就一定要创新,这有利有弊,所以我觉得米其林一星的餐厅才是最值得去的餐厅,因为一星的标准是这家餐厅一年365天每天的出品都是一样稳定的。
  
  Q:您的配方是传统老配方,那么在食材选择上有什么坚持?
  A:味道好的关键是要食材好。我在食材的选择上是不计成本的,基本上我的菜品很少用到水,因为我做汤也都放的是牛奶,奶油用安佳的,菲力牛排只选2.5公斤以上的,头尾不要,一条菲力我切8份做,我觉得把味道传承下去是我现在在做的事业,而做的同时,也是要注重招牌,要规矩要诚实。
  
  Q:您的主业本来并不是做餐厅和厨师,现在午市和晚市都自己亲自上灶台做?
  A:是的,餐厅的出品稳定是衡量一个餐厅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我坚持自己做。厨房在冬天的时候就有54摄氏度,还不算开焗炉的时候,我每天中午吃点面包点心,晚上等餐厅打烊了自己回去再做饭吃,因为我觉得一个厨师一定要饿着肚子才能烧出好东西,吃饱了就会想烧熟了就行了。
  
其他文献
1-2p  赴今人宴,主曰“为君泡茶”;赴唐人宴,主曰“为君煮茶”;赴宋人宴,主曰“为君点茶”。  “泡茶”、“煮茶”都是今天人们司空见惯的饮茶方式,那么“点茶”是怎么回事?“点茶”和失传已久的传统技艺“茶百戏”是什么关系?    失传的宋代技艺  分茶这种游艺大约始见于唐,由于古时候没有微博也没有DV可供记录,我们只好在文学作品中一窥分茶游艺的盛况。  唐代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描述:“骤雨
期刊
自人类能直立行走至今,尽管已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科技日新月异乔布斯来了又走了,但却无法改掉“在重大节日大吃”这一在食物匮乏时期养成的原始习惯。于是在这岁末年初,日程上总是排满了各种吃吃吃吃吃。请您做好准备,跟我一起自觉将腰带上的扣往后移两格。  在过去的一年里,你吃了什么,和谁吃,在哪里吃,好不好吃?  在未来的一年呢,你还想吃什么,想和谁吃,想去哪里吃?  在未来大概可以预计到的日子里,也不是不关心
期刊
下午茶的时光,是优雅而温馨的。骨瓷、水晶、陶瓷等各色餐具呈现出一种优雅绽放的姿态,在慢慢流淌的时间里,与好友享受生活的真谛。    甜蜜莓果的诱惑  Wedgwood玮致活“Sweet Plum”下午茶系列  此系列受Wedgwood经典花色图库的启发,有别于以往设计,极具二十一世纪风格,利用粉蜡色彩描绘英国梅李果园景致、花团锦簇的意象,营造出浪漫的氛围。Sweet Plum 漂亮的花色如同户外一
期刊
一瓶小小果酱究竟饱含着怎样的故事,比利时小女人为你揭开手工果酱那点事儿。    一个痴人在中国  Laetitia有个美丽的中文名字“蕾霞”,住在后海附近的四合院里,家里的装饰很中国,就是在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小院内,Laetitia制成了她在中国的第一罐果酱。她说喜欢中国的文化,还一度研究过中国的陶艺。    中国缘  比利时出生、长大的Laetitia与中国的缘分是由其先生牵起,先生是一位建筑设
期刊
《茶与中国文化》:溯本求源,自成一家  关剑平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近年风骚各领的茶文化著作中,曾留学日本、研习日本饮食文化及茶道文化的关剑平博士撰写的专著《茶与中国文化》,可谓鹤立鸡群,新颖独特。该书既紧紧围绕“中国文化”展开严密阐述与深入探讨,又从“新论”上狠下功夫,力求创新与突破,确立了该书在学术界的应有地位。  本书是一部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的茶文化研究巨作。十二章,34万字。主要论述:
期刊
清蒸蟹因凸显食材原本风味和质感而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菜品。金秋十月让我们携手共赴一场至纯的“搭蟹宴”!    李美玉:北京柏悦酒店侍酒师、2010年中国最佳法国葡萄酒侍酒师大赛冠军、法国国家侍酒师。    清蒸海蟹搭配技巧  海蟹相对河蟹偏鲜,肉质较弹、纤维较粗。清蒸蟹的做法特别简单,要尽最大化的去诠释这个食材本身的特性和口味和香气。所以酒的搭配讲究也要这一风格,需要非常纯净。主要搭酒原则如下:  
期刊
过节不是重点,重点是借过节之名向心爱的人表达心意。不需要多奢侈豪华,可以是平淡温馨的一抹烛光,可以是温暖有力的一席臂膀,只要饱含那份眷眷情意……中国太不擅长表达自己,不如借西方的节,制造一场中式浪漫……  亲手为TA做顿饭浪漫厨房  是不是总觉得表达能力太差,不知怎样才能充分表达对另一半的感谢和爱意?送花吧!太费;送饰品吧,太贵;送秋波吧,太累。一腔情意不知如何宣泄?想想儿时父母在厨房团团转的温馨
期刊
说来也怪,自诩浪漫的你是否想过,这情人节本是个和爱情有关的节日,至多应该和玫瑰或巧克力扯上关系。但究竟为什么情人节一定要吃餐饭,而这餐饭中又一定少不了酒呢?  以美食美酒来俘获爱人,用民间盛传的说法翻译过来,就是“要占领他的心,首先要占领他的胃”。在英文之中也有个名词用做动词的说法,叫“wine and dine”。可见,口腹之欲与情感的确有难以言说却又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不少人认定酒是可以打分
期刊
我采访过一位有名的宴会策划师,听他讲了一个关于婚宴的笑话。一天,一位山西煤老板慕名找他,请他设计自己的婚宴。老板一向有主见惯了,一口气道出许多个必须:门口必须放几个大气球,必须挂上条幅,宴会厅必须摆一个三十人台的大圆桌,还必须请宋祖英来唱歌…… 听了这些“创意”,策划师放空之余,顺嘴回了句:“那要不要也请彭丽媛来唱首歌咧?”对方一愣,想想道:“也行啊!”策划师忍住笑,接着问:“要不要连她老公一起请
期刊
梁国雄在镜头面前很有气场,举手投足,不露一丝局促。能言善谈,博古论今,关于食物的故事,在他口里也都有声有色。  创新+兼容  梁国雄正式进入餐饮圈是在1980年。这个时代走出的厨师往往有着特殊的学徒背景,师从某老师傅,从最基本的手艺学起,揽下最累的粗活,忍耐着师傅的坏脾气。但梁国雄则是罕见的科班出身,从正规的餐饮学校出师,主修烹饪,让他的起点就高出一筹。  1984年广州第一家中外合资的五星级酒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