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四有”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突出“运用”,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尽可能多地创造学生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言语习得,就可以有效地将运用落到实处。
  【关键词】语文课 简约 真实 轻松 扎实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上语文课,应该是师生互动、获取知识、提升素养的有效而又有趣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言语习得。
  一、目中有人——把语文课上得简约些
  吕叔湘先生认为,“在我们看来,现在的问题,至少以白话课文而论,不是讲得太少,而是讲得太多。”时隔几十年,读到这句话时仍觉得振聋发聩。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很大程度上就是语文课承载了太多的“营养”,而变得臃肿不堪。事实也证明了:繁复的教学不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过多的有效信息。过于复杂的教学设计,不但耗费了教师和学生太多的时间与精力,而且让一篇篇美文变得索然无味。
  教学中,尽量把课设计得简约些、不臃肿,有弹性、有留白,使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
  一般而言,教材内容是大于教学内容的,一篇文章可挖掘的点很多,课文如同一座密密的丛林,如何披荆斩棘选准这个点,这就需要教师深钻文本,把文章读薄。
  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时,我抓住一个“迷”字,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揣摩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迷恋、痴迷;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时,我抓住“外观宏伟”“结构精巧”,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把金字塔的特点说清楚;教学《夹竹桃》时,我紧扣中心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体现“韧性”和“幻想”的语句,反复朗读、感悟。教学《三顾茅庐》时,我启发学生思考:诸葛亮名满天下,请他出山的人一定不少,为什么只有刘备成功了?通过讨论,我们从文中选出了“诚心诚意”这个词,然后找出刘备的语言、動作等描写,进一步印证自己的判断。
  重锤敲打重点处,删繁就简,削枝强干,才能真正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努力使语文教学简约而不简单。
  二、心中有情——把语文课上得真实一点
  陆机在《文赋》中写到:“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渺渺而临云。”优秀的文章都是作家真情的流露,是作家们饱蘸着深情写出来的。“有情有趣真教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引发自身情感的回旋激荡,产生共鸣。有了这个情感基础,教学时才能准确地传递作者的情感,让学生情感与文本同步共鸣、和谐交融。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真意切的经典美文,作者将对母亲的情感浓缩在“抱”中。特别是文末的细节描写:“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抱我那样。”更是饱蘸着浓情写成的。教学时,我捧起书,动情地朗读起来。读着读着,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日夜操劳的画面和满头白发,不知不觉地泪水溢满了眼眶。学生也被深深地打动了。
  《爱如茉莉》通过父亲生病住院,父母之间互相关爱的几个细节,表现爱如茉莉的主题。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到了爱?”学生通过读文章、找细节、品爱意、说感动,通过回忆父母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及父母和自己的故事,触摸到了爱的真谛,理解了爱与茉莉的相似之处。
  把语文课上得真实,不仅要读进文章中,还要走出来,与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相互映照,这样才能与文本产生共鸣——这种共鸣是基于儿童现有的认知水平的,是一种真切的情感体验。
  三、手中有本——把语文课上得轻松一点
  在公开课上,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教者把整段的文字用大屏幕展示出来,然后指导学生逐字逐句地分析、解说,整节课热热闹闹,让人眼花缭乱。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连书都没碰。动是动了起来,可是,当学生在经历了声光电的冲击之后,再次面对相对单调的课本时已经兴趣减半了。
  张庆老师说过:“语文课应该以学生为本位,注重语文的本体,强调文本本身……挖掘文本资源,其实教科书是最最基本的语文资源。”的确,语文要以文本为本。一方面,语文教学就是要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习作、说话,不能游离于听说读写、字词句篇等语言文字训练之外;另一方面,教师要依托文本,充分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同时,要鼓励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多元解读,不应以教师的繁琐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不能过度拓展文本内容。
  有人说:“不读书成为今天语文教学的致命伤。”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唤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亲切感,才能让语文走进孩子的心中。
  我经常感慨薛法根老师的课犹如清新的简笔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教师、一群学生”,线条简单而别样精彩。语文教学应该给学生一种精神的愉悦而不是折磨,应该给学生一种求知的快乐而不是灌输的痛苦。课堂上,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培养孩子们对方块字和汉语的亲切感。
  让学生拿起课本来吧!忘情诵读、虚心涵咏、切记体察。让学生拿起笔来吧!或在精彩处、疑问处、顿悟处、关键处圈点批注;或在习字本上描红、仿影、临帖;或摘抄妙词佳句,或写下个性感悟……
  四、教学有效——把语文课上得扎实一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些非语文的东西大量充斥课堂,占用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过程的表演化、教学手段的形式化、教学主体的表象化、双边活动的浅层次化,以及对于双基训练的回避,让语文课处于游离状态。我们只有尽量减少无效、多余的“水分”,消除“花架子”“绕圈子”,摈弃形式主义,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才会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得以提升。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海伦·凯勒》通过海伦·凯勒学习盲文、练习说话两个具体的事例来体现她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师:请你用一个词概括对本文主人公的印象。
  生:不屈不挠。
  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请他们用波浪线画出能帮助理解这个词的句子。
  师: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现海伦的这种精神?
  学生相互交流,教师板书:
  摸读盲文 拼写单词 练习说话
  师生交流找到的句子。
  生: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师:这段话中你发现有哪些词语值得我们注意?用笔将它圈出来。
  生:吮吸、拼命、不停地、如饥似渴。
  师:如果大家想着画面来读,一定能更好地读好这段话。
  学生交流。
  师:在早晨、中午、傍晚、深夜,她不分昼夜……
  师:这才是不屈不挠啊!让我们把海伦的不屈不挠的形象记在心中,齐读。
  感受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并读出其中的蕴含,需要学生自己去阅读感悟,潜心涵咏。学语文就是要扎扎实实,拨动学生的思考之弦,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三件事: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只要我们将语文课的教学活动指向关注学生的言语习得,把课上得简约、真实、轻松、扎实,那么,静态的课堂就会流淌着生命活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就会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迁学院附属学校)
其他文献
周末大扫除,把书柜好好整理了一下。收拾完毕,看着高高矮矮的整整一面墙的书,心中不由升起满满的幸福感。家里的这一面书墙装载着我的梦想,带我认识世界,带我走向远方。在这里,喝茶、看书、写画、发呆,都是最好的时光。  我正窝在书房,友人来访,惊呼:“这么多书,得花多少钱?”我笑对:“你不觉得我的钱花得很值吗?”  上学时,我就爱读书,不过那时基本靠借,毕业后领到工资就开始了“购书行动”,从此一发不可收。
期刊
【摘 要】我们平时上计算课,往往就是让学生大量地做题,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整堂课学生都在不停地思考、计算以及听教师的分析纠错,枯燥、乏味是学生对计算课的印象。我们应怎样设计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本文试做分析探讨。  【关键词】原点叩问 教学策略 教学情感  【课前思考】  1.应有的原点叩问:学习的起点在哪里  中低年级学习的整数乘法将对分数乘法的学习进行迁移。因此,在上新课前
期刊
什么是普通读者?英国女作家伍尔夫认为,普通读者没有那么高的教养,造物主也没有赏给他很大的才能。他读书是为了自己高兴,而不是为了向别人传授知识。当我们急切地想要引领学生走入阅读,为他们形成终身阅读的兴趣及习惯而不懈努力的时候,是否应该先考虑一下自己的阅读?我们是否已先品味到了阅读的乐趣,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作为教师的我们,始终都在踏着自己平常的生活节奏而行。那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首先还是去读
期刊
相较于传统听课模式下注重教师课堂教学结构而言,课堂观察则不仅凸显了“听课”中“听”的层面,更强调了听课教师“看”的层面。传统的听课模式不注重听课主题,针对性不强,仅仅是注重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而课堂观察则更有侧重点,在注重教师教学行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因此,课堂观察有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动性,从而加深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  课堂提问是一节课上教师活动形式最多的一种。一个有
期刊
初夏,荷风送香,阳光普照,大自然显现出一派蓬勃生机。在这色彩斑斓的季节,记者走进了江苏省泰州市凤凰小学。该校坐落于泰州新区美丽的凤凰河畔,是一所新建的市直公办小学。作为一所刚刚创办几年的学校,凤凰小学从建校伊始,就在不断地思考、探索办学的理念,坚持用先进的思想引领学校的建设、发展,提出了“坚持以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价值引领,以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扎实而富有成效地推进素质教
期刊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戏剧是孩子选择学习的重点,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应该被视为一项学习的基本要素。”学生喜欢表演,表演有助于学生体驗语言交流的乐趣。词句的理解是与使用时的情境密不可分的,只有在相关的情境下进行完整的运用才是有意义的。英语,作为一种非母语,尤其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来进行学习和实践。近两年,笔者一直探索将情景剧融入小学英语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表达
期刊
儿童诗是一种写给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它以明朗的语言、饱满的情感、飞腾的想象与和谐的韵律,深受儿童的喜爱。儿童诗教学能在满足儿童好奇的天性与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诵读、创作儿童诗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儿童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一、顺应学生天性——以“儿童语言”激趣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世界,他们带着与生俱来的童心,说着简单而可爱的童言。而作为教师,在儿童诗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全
期刊
【摘要】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统一使用,使小学、初中起始年级的教材教学研究成为热点。然而,仍沿用原教材的年级成了被冷落的地带,特别是跨越区段的新旧教材之间的有效衔接,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在分析该现象存在的原因之后,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通过对新课标的细致研读、教材的系统研究、学情的深入分析,积极采取“G5一体化”超前对接行动,实施跨区段的“无线通”教学,努力实现第三、四学段语文新旧教材教学的无缝对
期刊
【研讨主题一:荐读内容梳理】  一、内容概述  李灿影:猪就是为了在圣诞节前被制成熏肉火腿而生的吗?作为一头猪,似乎一直都摆脱不了这样的命运。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小猪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也是如此,它惶恐、畏惧、坐立难安……可是,作为一头猪,它又能怎么样呢?看似丑陋、渺小的蜘蛛夏洛一句掷地有声的“我救你”成了威尔伯唯一的求生希望。出于友情,出于承诺,一只小小的蜘蛛为了救威尔伯使出了浑身解数,它竟用自己
期刊
【摘要】Phonics即“自然拼读法”,其核心是建立字母与语音之间的对应关系,不需要借助音标,帮助学生解决单词不会读、不会拼的问题。Phonics与教材中的Sound time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将两者有效联系起来,共同解决学生在语音及单词拼写方面的障碍。  【关键词】Phonics 语音 单词拼写  Phonics的核心是建立字母(letter)与语音(sound)之间的对应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