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不少学生觉得作文难写,难就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从“无话可说”到“有话可说”,从“无事可写”到“有事可写”,达到心口如一,手口如一,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
一、放眼看世界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要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观察是人们获得感性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步骤,观察是习作的基础,学生的观察能力直接影响着写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环境,开阔学生视野,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细心人,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发现不平凡、发现闪光点。春暖花开时,我会带着学生去郊外寻找春天,丹桂飘香时,我会带着学生去果园探访秋天,看春华秋实,看大雁南飞,看落叶飘零,听小溪潺潺。学生在观察中,认识了美丽的大自然,抓住了季节的特点。于是根据季节的不同,为学生安排了《春天在哪里》、《果园里的秋天》、《美丽的田野》、《淀边美景》、《落叶的声音》等说话题目。在生活中,我让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捕捉生活信息,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用情去感受、用爱去认知。鼓励学生把观察到的用语言叙述出来。同样,我也为学生安排了《我身边的新鲜事》、《猜猜他(她)是谁》、《你真棒》等话题。在《猜猜他(她)是谁》训练中,我要求大家以班里一位同学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外貌特征进行描绘、刻画,看谁观察得仔细,说得像。而绝大多数学生在反复的训练后都能抓住自己所说的人的特征来描述。
二、说清事拉明理
在学生有事可说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向前推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要说,变“被动地说”为“主动地说”,变“无心地说”为“有心地说”。在教学中,我搜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热点问题,大至时政国事,小至校园轶事,让学生进行辩论、讨论,进行说话练习。要求学生做到有主题,有中心,有条理。我在班里设立了课前三分钟说事拉理,让学生到讲台说事拉理。我先把“话题”告诉学生,这样让学生表达有对象,有目的,有准备。每节课课前抽几分钟让学生上台演练“说”。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学生们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湖南电视台的快乐男生,快乐女生备受学生的关注,快女美容死亡事件发生后,学生们议论纷纷。看到这种情形,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就这一事件谈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很感兴趣,纷纷发表议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见解。说出了“内在的美是永恒的美”、“跨越百年的美不仅仅是容貌的美丽,更是心灵的美和对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样精辟的结论。我县地处白洋淀畔,我带领学生深入水区,实地考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此,我设计了《华北明珠白洋淀的璀璨明天》、《荷红苇绿话家乡》、《雁翎队的红色足迹》、《碧水蓝天家乡美》、《白洋淀的苇》等一系列话题,既有历史又有时事,既有景物描述又有接物比兴,学生们兴趣很高。在训练学生说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做到条理清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对讲得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我手写我心
看是说的前提,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这两者的升华。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就是用笔写出自己要说的话。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把说的话具体、条理地写下来,实现说写迁移。在写作训练时,我总是让学生先说后写,先让学生构思,鼓励学生把要写的内容大概说出来,再引导学生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这样以说促写,通过说话过程中以口头语言形式指点,使说写有机结合起来,逐渐让学生达到手口如一。教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带到课堂上来,着重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让学生边看、边说、边写,一气呵成。我指导学生先看一看:积极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是什么颜色,它们的颜色有没有发生变化,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再让学生闻一闻、尝一尝:让学生知道,光凭眼睛看事物,是了解不全面的。通过闻一闻,尝一尝,品味一下它的酸、甜、苦、辣,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这些水果的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让学生们摸一摸:大千世界,水果品种繁多,它们的外表也不尽相同。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种水果的了解。通过引导,学生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把握它们在颜色、形状、味道、吃法等方面的特点。我鼓励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喜欢的水果介绍给同学们。最后,我让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记录下来,用我手写我口。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写出了切合实际的优秀作品。
在语文教学中,把握住看、说、写这三个关键点,指导学生做到会看、能说、擅写,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
一、放眼看世界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要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观察是人们获得感性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步骤,观察是习作的基础,学生的观察能力直接影响着写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环境,开阔学生视野,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细心人,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发现不平凡、发现闪光点。春暖花开时,我会带着学生去郊外寻找春天,丹桂飘香时,我会带着学生去果园探访秋天,看春华秋实,看大雁南飞,看落叶飘零,听小溪潺潺。学生在观察中,认识了美丽的大自然,抓住了季节的特点。于是根据季节的不同,为学生安排了《春天在哪里》、《果园里的秋天》、《美丽的田野》、《淀边美景》、《落叶的声音》等说话题目。在生活中,我让学生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捕捉生活信息,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用情去感受、用爱去认知。鼓励学生把观察到的用语言叙述出来。同样,我也为学生安排了《我身边的新鲜事》、《猜猜他(她)是谁》、《你真棒》等话题。在《猜猜他(她)是谁》训练中,我要求大家以班里一位同学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外貌特征进行描绘、刻画,看谁观察得仔细,说得像。而绝大多数学生在反复的训练后都能抓住自己所说的人的特征来描述。
二、说清事拉明理
在学生有事可说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向前推进,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要说,变“被动地说”为“主动地说”,变“无心地说”为“有心地说”。在教学中,我搜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热点问题,大至时政国事,小至校园轶事,让学生进行辩论、讨论,进行说话练习。要求学生做到有主题,有中心,有条理。我在班里设立了课前三分钟说事拉理,让学生到讲台说事拉理。我先把“话题”告诉学生,这样让学生表达有对象,有目的,有准备。每节课课前抽几分钟让学生上台演练“说”。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学生们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湖南电视台的快乐男生,快乐女生备受学生的关注,快女美容死亡事件发生后,学生们议论纷纷。看到这种情形,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就这一事件谈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很感兴趣,纷纷发表议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见解。说出了“内在的美是永恒的美”、“跨越百年的美不仅仅是容貌的美丽,更是心灵的美和对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样精辟的结论。我县地处白洋淀畔,我带领学生深入水区,实地考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此,我设计了《华北明珠白洋淀的璀璨明天》、《荷红苇绿话家乡》、《雁翎队的红色足迹》、《碧水蓝天家乡美》、《白洋淀的苇》等一系列话题,既有历史又有时事,既有景物描述又有接物比兴,学生们兴趣很高。在训练学生说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做到条理清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对讲得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我手写我心
看是说的前提,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这两者的升华。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就是用笔写出自己要说的话。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把说的话具体、条理地写下来,实现说写迁移。在写作训练时,我总是让学生先说后写,先让学生构思,鼓励学生把要写的内容大概说出来,再引导学生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这样以说促写,通过说话过程中以口头语言形式指点,使说写有机结合起来,逐渐让学生达到手口如一。教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带到课堂上来,着重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让学生边看、边说、边写,一气呵成。我指导学生先看一看:积极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是什么颜色,它们的颜色有没有发生变化,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再让学生闻一闻、尝一尝:让学生知道,光凭眼睛看事物,是了解不全面的。通过闻一闻,尝一尝,品味一下它的酸、甜、苦、辣,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这些水果的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让学生们摸一摸:大千世界,水果品种繁多,它们的外表也不尽相同。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种水果的了解。通过引导,学生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把握它们在颜色、形状、味道、吃法等方面的特点。我鼓励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把喜欢的水果介绍给同学们。最后,我让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记录下来,用我手写我口。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写出了切合实际的优秀作品。
在语文教学中,把握住看、说、写这三个关键点,指导学生做到会看、能说、擅写,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