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班江:我从新疆来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eny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0月16日,一首由第三季“中国好声音”学员帕尔哈提夫妇现场演唱的《塔里木》,揭开了摄影文集《我从新疆来》首发式的序幕。策展人、摄影师是来自新疆的库尔班江·赛买提,他以照片加文字自述的形式记录了100位在内地工作、打拼的新疆人的真实生活。著名作家王蒙为该书作序并出席首发式。
  王蒙说,一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从新疆来》的时候,总觉得那就是自己的书,“我也是从新疆来的。因为我最灿烂的年华在新疆度过。当地人民给予我的友谊、关心让我永远感谢。”
  “我拍摄别人,其实是在拍摄自己;讲述别人的故事,也在讲述我自己的故事,”库尔班江说。


  越努力,越幸运
  “相信我,越努力越幸运,越勇敢才能有改变,我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这也是我最想告诉大家的一句话。”面对记者的采访,库尔班江说。
  谈起《新疆青年》杂志,库尔班江说,他初中就开始征订了,经常读,他喜欢看那些年轻人创业奋斗的励志故事,“那是我的动力,很崇拜。”他说。
  库尔班江1982年出生于新疆和田,起初在博州师范学校学习汉语,因为喜爱拍照片自1999年成为业余摄影师,为当地报纸拍摄照片。之后他卖过烤肉,贩过玉器。2006年前往北京,在中国传媒大学以“旁听生”的身份学习艺术摄影,并在中央电视台担任摄像师至今。
  库尔班江笑着说,曾经也为《新疆青年》杂志投稿,但是竟然从未采用过,甚至有一次他伤心地从编辑部的垃圾桶中翻出了自己的摄影作品。
  然而,他并不气馁,他来到更加广阔的舞台——北京,去追寻自己的梦。
  在北京,他认识了孟晓程、李小东夫妇,他们是中央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孟晓程发现了库尔班江的摄影天分和对摄影的喜爱,便邀请他一起去库尔勒参与中国首部商业自然类纪录片《森林之歌》之“大漠胡杨”的拍摄创作。
  那次拍摄让库尔班江吃尽了苦头。2005年3月,他随拍摄组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在拍摄的一年半中,几乎都住帐篷,有时一天勉强能吃一顿饭,还遇到过一天中车陷进沙子30多次的情况。有时为了拍摄一个场景要在沙地上趴一整天。“但那次我的收获很大,观察和学习了专业人士如何进行拍摄,自己也拍摄了很多沙漠胡杨和珍稀物种黑鹳的图片,还爱上了拍摄纪录片。”
  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孟晓程,孟晓程就把他介绍到自己的母校中国传媒大学的摄影系当旁听生。
  在三年读书期间,库尔班江这个旁听生永远坐在第一排。在学校,他系统地学习了如何摄影、如何拍摄和制作纪录片。库尔班江说:“因为语言的问题,我要比别人用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每天睡觉时间比别人少很多,有时候上课犯困了,我就掐自己。”
  每到寒暑假,库尔班江总是回到新疆各处拍摄。库尔班江的第一部成名作是从和田的黑山村开始的。“黑山村是因为我才开始受到各界关注的。2006年,当我第一次为黑山村拍摄纪录片时,连许多和田人都不知道黑山村。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关注黑山村,每年都去拍摄一两次。我看到了那里的变化,尤其是原始服饰的变化,一些文化元素在慢慢消失,以后再也拍不到了。”
  喀拉古塔格的维吾尔语意为“黑山”。村庄深藏在昆仑山的褶皱里,通往村里的道路异常艰险,一不小心就会摔进深渊。“喀拉古塔格村不通电和自来水。我特别想知道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人们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是什么支撑他们在那种环境下生存下来。”
  这部名为《喀拉古塔格日记》的纪录片获得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影像节最佳纪录片奖、传媒影像力首都高校影像大赛最佳纪录片奖等奖项。之后,库尔班江还受邀携《喀拉古塔格日记》和“美丽和田”摄影作品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进行展出和讲座,反响热烈。而通过纪录片了解到喀拉古塔格村情况的一些人,向村里捐赠了太阳能设备和更多的课外图书。库尔班江说,“因为给传媒大学带来了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学校破例给我这个旁听生颁发了学位证书。”
  作为专业摄影师,他曾在北京、平遥的国际摄影节及多个城市举办过个人影展。摄影作品曾多次获奖。
  2011年,库尔班江参与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的拍摄。在柯尔克孜斯坦的高原地区拍摄时,库尔班江的左眼因为旧伤复发而视网膜脱落,但他一直瞒着导演坚持拍摄。“回北京到同仁医院检查时被医生骂,说我眼睛瞎了就拍不了片了。但当时如果我回了北京,摄制组有可能因为临时找不到摄像会耽误很长时间,造成资金和时间的浪费。所以,一直在坚持。”库尔班江不断体验着拍摄纪录片的艰辛,至今他的左眼在手术后还视力模糊,但这却无法阻挡他追寻纪录片之梦。
  艰辛采访路
  《我从新疆来》选题在两年前便产生了。最初他想拍摄成纪录片,拍10个人,每个人12分钟。“我想打破传统纪录片,用电影的概念、电影的手段来拍,但资金需求太大,一集30万元,共300多万元,剧组也成立了,由于没有找到资金,只好放弃了。”
  但实际的操作并没有停止。纪录片拍不成,他便产生了写成书的想法。从2013年底,他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追踪采访对象,并陆续在自己的微博中呈现。
  采访的难度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半年期间,他跑了20多个城市,采访了500多人,时间、精力、资金、采访对象的态度等各种因素使他的拍摄采访并不顺利。“我的经济压力很大,有时候没有结果的采访就像是无缘无故把1万元散在马路边上了,我敢说除了我之外,像我这样的采访,没人能坚持,因为其他人会把这个当工作,我完全是当作使命。而且我不追星,不会做成明星大本营,书中的人物一定是正面的、阳光的,一定是年轻人的榜样。”库尔班江说。
  讲述新疆人的故事,关注新疆青年的奋斗史,库尔班江从来没有狭隘地将新疆人圈在一个小圈子里。“新疆人”到底该如何定义?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不是一个民族概念。库尔班江说:“新疆有13个民族,没有哪一个民族可以代表新疆人,民族之间也从来就没有围墙。我讲述新疆人的故事,就是在讲述中国人的故事。”他说。   《我从新疆来》只是一个开始,目前库尔班江正在着手做维吾尔文版《我从新疆来》,“我要让新疆各民族青少年都看看,他们的哥哥姐姐是如何创业,如何闯世界的,这一定会给他们带来信心和力量,只要相信自己,没什么是不可能的。”
  用心来按快门
  “摄影师不是用手指来按快门,而是用心来按。”库尔班江说,“拍摄的作品都是反映着相机背后那个人的思考,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世界。”
  库尔班江很反感把新疆人当作一道风景来拍:“永远都是葡萄架下的美女,代表不了新疆,只有外在,没有内心和灵魂,这样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作为一个摄影师,我们不是一个普通的游客,不是观光者,我们要带着思考,带着一种情怀,拍摄最真实的新疆。我知道,我明白,我看到新疆人内心的情感和变化,我带着爱去看风景,那么所有的事物都会展示生命力的。”
  “新疆是整个地球的缩影,四大文明的交汇之地,最高最低最冷最热,在这里都能找得到。”丰富的文化资源,多样的文化感受,让库尔班江深深地爱上了纪录片,为之着迷,为之痴狂,并决定为之奉献一生。
  “当你放弃狭隘的一面,以更大的胸怀面对未来,那么,你已经改变了。”他说。
  当帕尔哈提使劲儿不让汪峰抬起他的左臂、宣布他晋级,很多人觉得,“老帕”不仅仅是个参赛者;当库尔班江说,《我从新疆来》这本书不是我写的,是和100个新疆朋友写的,也让人明白了这本书的意义。当库尔班江遇见帕尔哈提,关于成名、关于新疆,他们发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其实新疆比我们优秀的人很多
  库尔班江:我的书出版以后,有个媒体问,库尔班江你是个名人了?但我还是我,想坐公交就公交,想坐地铁就地铁,但帕尔哈提你可能不行了吧。
  帕尔哈提:变化绝对有。不过我的头发是自己推的,去一次理发店,后面围好多人,太吓人了。
  库尔班江:可能现在全国人都知道帕尔哈提,你是明星了。
  帕尔哈提:其实这是个尊重。我上台唱歌的目的不是当明星、挣钱、赢得名声,我的目的是,我唱歌能给人家一些东西,这是我的责任。
  库尔班江:其实新疆比我们优秀的人多得多,只是可能我们做了点事。
  帕尔哈提:好多年前我在俄罗斯看过一个歌手的演唱会,我心目中他是一个明星。他一上台大家就鼓掌。结果他说,你们别鼓掌,我有话跟你们说,你们中间有没有医生护士?举个手。有没有老师、军人?
  帕尔哈提:这个歌手说,我站到这个舞台上,灯光追着我,但我曾经也是军人,也当过医生。我为什么唱歌?我喜欢唱歌,我火了,就给你们唱,但其实我也是个普通人,跟你们一样。你们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情,我也是。如果没有你们,这东西谁来听?当时我在场下觉得,太伟大了,哪有明星的概念,只有职业不同。
  库尔班江:就好像有人说,库尔班江你写了本书,我每次都要跟人解释,这不是我写的书,是我和100个新疆朋友共同写的。
  帕尔哈提:我认为我就是干自己的事情,就这么简单,大家把我弄得像神仙一样的,我要的不是这种感觉,说白了,我觉得我洗澡的时候唱歌比在舞台上唱得还好。
  库尔班江:还有一个原因,你是名人了,确实有人会给你贴标签,“你们是名人,代表维吾尔族的新一代,或者新疆新一代”。我是摄影师,通过影像表达态度,我的态度是扎扎实实做事,如果说我要对得起新疆人民,对得起维吾尔族,这个就太大了。
其他文献
电脑工作室里的致富梦  叶斯波拉提·吾斯尔汗,1987年生于吉木乃镇的农村青年。2006年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境不好,没能实现他的大学梦。为了挑起家庭的重担,2007年,叶斯波拉提到昌吉州的一家私人电脑公司学习电脑维修等技术。学成后,叶斯波拉提回到了家乡,并投资6万元在吉木乃镇开了一家小小的电脑工作室,依靠这家小小的电脑工作室,叶斯波拉提为全镇的居民维修电脑,设计海报,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并且积累了
期刊
推选理由:你用音乐沟通了各族同胞的心灵,传递着新疆人的热情。  帕尔哈提,32岁,男,歌手。  在第三季“中国好声音“舞台上,帕尔哈提勇夺亚军,但很多观众都认为他应拿冠军。他成为三季“好声音”以来争议最大的学员,喜欢他的听众说,听他的歌都听哭了,称他为灵魂歌者、中国的鲍勃·迪伦和布莱恩·亚当斯,更有网友认为他将在场的几位导师都比下去了。  帕尔哈提参加中国好声音节目后,他的演唱征服了不少观众,让很
期刊
红山嘴边防连位于阿尔泰山深处,常年风雪不断,冬季封山八个月,是全军封山期最长的边防连队,被誉为“雪海孤岛”。连队官兵身处雪海,戍守孤岛,通过开展精彩纷呈的文体竞技活动来消除寂寞。  新疆军区某部红山嘴边防连位于阿尔泰山深处,常年风雪不断,冬季封山八个月,是全军封山期最长的边防连队,被誉为“雪海孤岛”。连队官兵身处雪海,戍守孤岛,通过开展精彩纷呈的文体竞技活动来消除寂寞。近日,连队周边白雪皑皑,银装
期刊
这是发生在新疆昆仑山边防的一个真实故事。一次,在高原施工时,素以吃苦耐劳称誉全国的四川民工们,刚到第二天就打起了“退堂鼓”,临走时甩了一句:“这不是人待的地方,就是给金砖也不干!”  同样的地方,新疆军区边防官兵却常年在这里挑战极限。扎根高原、默默奉献,涌现了许多“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老高原、老边防,他们把青春、热血,甚至生命都献给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支撑官兵奉献“生命禁区”的力量
期刊
如今很多大学生在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留学之后,回到祖国的比以往增加了不少。美国丝绸之路HOLD教育培训集团首席执政官、北京HOLD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阿布都亥帕尔·麦麦提就是其中之一。  潞河中学:人生第一次转折  2005年,阿布都亥帕尔·麦麦提的人生发生了一次转变,因为这一年他报考内地新疆高中班,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潞河中学录取,这对于家乡在柯坪县的阿布都亥帕尔·麦麦提而言,
期刊
今年,一部名为《奔跑的黄昏》的纪录片,一举拿下蒙特尼哥罗国际电视节“生态影片金橄榄奖”和“最佳视觉奖”两项殊荣。不仅如此,该片还在吉隆坡斩获大奖,在2014年的西安国际影像节上,这部纪录片让能够容纳二百余人的影厅座无虚席,流畅明快的叙事,富有张力的剪辑,给在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更让人称奇的是,这部纪录片的执行导演和剪辑,是一位出生于1992年的22岁新疆昌吉女孩,她的名字叫施欣洁,目前在
期刊
11月3日,库尔勒市河北福利院里,用爱呵护23个维汉脑瘫孩子成长的新疆库尔勒“爱心妈妈”早热古丽·依米提,仍然在忙碌地照顾着孩子们,扶他们练习走路,给大一些的孩子教吃饭,给小一些的孩子换尿不湿,随时擦口水,满屋子咿咿呀呀甚至乱叫的声音,让记者听起来有些受不了,可她一直面带微笑地在跟孩子们拉手、拥抱,仿佛刚刚当选“中国网事·感动2014”人物的荣誉对她来说,没有丝毫的影响。  在10月底揭晓的由新华
期刊
最近,另一个“小苹果”红了,这就是阿克苏的苹果。在各大网站和微博平台上,“阿克苏的苹果红了”成为最近的热门话题。300余家网站发布、转载相关消息,百度热搜词条“阿克苏的苹果红了”达11万余条,全疆14个地州市200余家政务微博同时发布“阿克苏的苹果红了”相关内容,相关浏览量超过1000万人次。与此同时,订单也像雪片一样从全国各地飞来。根据报道,截至10月29日下午,阿克苏地区红旗坡农场就收到来自全
期刊
歌舞、小品、健美操表演,游戏、法律法规知识问答,医院代表队、警察代表队、宗教人士代表队分别举行去极端化宣誓签名,去极端化演讲比赛、妇女长发模特比赛、妇女刺绣比赛……10月22日,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举办“和谐古勒阿瓦提,爱心献给他乡人”文体活动,给广大群众带来了一场去极端化文化盛宴。  外来务工人员:一次生动法制教育课  当天,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一富商与其妻子在该乡文化广场上演“与公鸡做尼卡”的小品
期刊
割芨芨、挑麦捆、紧场,摞麦草、扬场、装麻袋,这些农活已经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  五十多种农活,从此只是一种回忆?  上世纪70年代,我上初中时学生不参加生产队劳动是完全可以的,但生产队劳动力太缺了,特别是夏收期间,队长对放暑假的学生,几乎用请求的口气劝说上工。  细算过去的农活  过去干过的农活,细算起来有六七十种。  那时农民全部出工劳动力还不够,总是嫌人少,因为农活真是太多了,细算起来就有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