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磨砺人生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市场买下一艘船,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虽然它伤痕累累,但从未沉没过,依然负重前行。真正的的强大,不是因为能一次次地逃避灾难,而是在每一次的灾难中,都能及时修复好自己的伤口。面对挫折的态度,决定因素是你生命的“强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哲人说过,人生活在世界上本身就一种不幸,就如一叶扁舟漂荡在无边的海洋,一阵飓风、一朵大浪就能轻而易举地吞噬自由的生命。于是有人就以此为借口虚度光阴,灾难降临时就任凭沉沦。但既然我们活着,就应思考如何将挫折兑换成人生的财富。因为挫折只是表面贬值的货币,只要找到正确银行,挫折也能成为金子。
  人们往往能在挫折中发现人生的价值。邰丽华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也许,她曾认为,这个挫折将是用什么珍宝都无法弥补的缺憾。但自从声音从她的世界退席,一幅幅自然界真实的画面便浮现在她的眼前。电视上一曲曲曼妙的舞姿唤醒她沉睡的舞蹈细胞,十几年的努力,终于在耀眼的镁光灯下舞出了千手观音的奇迹。因为没有了声音,才更能发现画面的美丽。挫折只是带走你人生中看似重要的一个部分,它能使你更集中心力去看那些泥土掩埋下的熠熠生辉的金子。我们不能让挫折蒙蔽双眼,而要借助它找到那束人生微亮的光芒。
  挫折不仅能发掘人生的价值,它也在无数道伤痕中孕育着人生的辉煌。在太平洋上航行的可能不仅仅是劳埃德公司的船只,但为什么只有这艘船被人们铭记?因为别的船一直一帆风顺,不曾经历大风大浪,船身只是留下了斑驳的锈迹。但这艘船却在触礁的经历中找出了最安全的路线,在断桅的事故中发现了船身的缺陷……终于,这艘满身伤痕的“战舰”迎来了辉煌。我们都希望能像这艘船一样傲然地挺过每道坎坷和每次风雨,真正帮助我们做到这点的,是挫折。它教会我们从每一次失败,每一次伤痕的痛苦中吸取经验,完成下一次更好的航行。挫折使船身在一次次修缮中坚固,也使人生在一次次修改中坚强,最终让我们拥有完美的保护壳,自由穿梭于茫茫大海,而不是平淡地被岁月打磨掉棱角,被时光慢慢腐蚀。
  在挫折渐渐升值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与善于反思自我的习惯。诺贝尔从废墟中爬出来时那一声成功的呐喊就告诉世人唯有坚持不懈、不惧挫折的打击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让毅力带领自己走向金字塔的顶峰,使成功在挫折中开花结果。不要惧怕那短暂的失败,用热情吞噬它!
  平淡像毒品,让你慢慢地爱上这种舒适与享受,但到你想吃又吃不到时会让你痛不欲生;挫折像种子,等待发芽时会很辛苦,但四季轮回,它终能长出累累的果实。
  另辟蹊径
  本次作文材料切入的角度和可行的思路较多,我们还可以采取排比构段的方法,或列举对待挫折的种种积极态度,或列举挫折对人生的种种积极意义,写成气势雄浑或文笔飘逸的散文;可以叙述自己遭遇挫折的经历,畅谈面对挫折的感受和启迪;可以寓道理于故事,委婉地表达如何对待挫折……
  对于挫折,中国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佳话和诗文名句,如果能在文中巧妙地加以引用或化用,定能彰显文化底蕴,显示文化功底,吸引老师赞赏的眼球。
  (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李宁老师荐评)
其他文献
所谓“散步”,就是随便走走,有时也说成“散散步”。  从运动的角度说,散步是最简单经济又最安全易行的运动方式,可以锻炼身体,随时随地都可进行。而从调节紧张的生活节奏角度说,散步也可视为一种休息方式。所以现代辞书说,散步是一种“休息或锻炼身体的方式”。但这“随便走走”为何要叫“散步”?“散”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散步”最初叫“行散”,“散”是“散发”的意思,指一种借行走来散发药性的行为,与“五石
期刊
还在几个月前,我微博中的自我介绍还是“奔三中”,而现在,我已经是实实在在的“高三党”了。偶尔抬头看看教室前面挂的小黑板,蓦地发现,还有六个月我就要高考了,也就是说,我已经高三好几个月了。就这几个月,高三之味,不敢说尝尽,但真有一番体会。  怎么说呢?高三就像一杯清茗。首先,它看着像回事,貌似不错,一如茗之外貌典雅与香味清新。因为之前看过一些校园小说和一些文章,大多故事是发生在高三,所以对高三,之前
期刊
资料 梅兰芳,1894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梅派”艺术创始人;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逆天改命,成就一代宗师  儿时的梅兰芳喜欢趴在草丛里捉蛐蛐,追逐夏日里的蜻蜓。8岁那年,作为京剧世家的传人,学戏成了他没有选择的选择。  初到戏班的他资质平平,简单的四句老腔学了好几个小时还唱不下来。朱素云先生认为他不
期刊
踏上北上列车的那一刻起,我就闻到了一股陌生味,毕竟是第一次离开自己居住的县城,可没想到这种陌生的滋味来得如此之快。  那里四川方言炸开了锅,这节车厢里大概都是重庆的乘客,不知是原本认识还是半路结识,他们操着浓重的“川音”聊得火热,没有谁注意到我这陌生人。于是在角落里坐罢,在热闹声里,我藏匿在另一个只有我的世界里,只有孤单与我相伴。  女乘务员站在车厢头,很白净,二十出头的年纪,相对瘦小的个子明显撑
期刊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沉静的音乐,我们可以在建筑中感受文化,了解艺术;可以聆听岁月,触摸过往;甚至能够分享建筑师的愉悦,感知他们的境界,探求未知的领域。所以,建筑是精彩的,也是丰厚的。  懂得欣赏建筑的人一定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个善感的灵魂,因为建筑本身永远都那么深奥。我们在建筑中发现美丽,在艺术中体味崇高,更在建筑师的独特智慧与执著追求中升华自我的人格,活出人生那隽永的魅力。  (一)  有一天
期刊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在秋风瑟瑟的季节,季鹰想念家乡的美味,便辞官归家。虽被人嘲笑心无大志,但他如此率性的回乡又何尝不是顺应本心,回归自我的洒脱之举呢?不愿在尔虞我诈的官场纠结挣扎,他只想在家乡鲈鱼莼菜的美味中找到自己依恋的味道。  中国人自古看重“根”文化,对故乡有着浓厚的情思。再豪放洒脱的游子在思及故乡时,一腔豪迈也会化作绕指柔情,思念如流水一般绵延不绝。而对故乡的认知,便是心中
期刊
炎黄子孙在当下中国人——至少是汉族人中——接受度很高,是流传极广的代称。  此外,炎黄子孙一词亦为大陆外的华人所认同,大陆媒体宣传港澳台和旅居海外的华人华裔时,也尤为喜欢采用“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称呼。  虽然炎帝排名靠前,但是若论该传说的中心人物,那还是非黄帝莫属。黄帝被尊为全体华人的共祖,如今已根深蒂固。这种地位是否自古如此呢?  皇室血统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说过,西周人认为最古的人是禹,
期刊
红色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颜色,甚至可视为中国人的文化符号。新年贴红对联,元宵挂红灯笼,新婚贴红囍字、穿红衣裳,生小孩送红蛋,等等,人们无不把红色当成喜庆吉祥的象征。上海世博会,中国人还以红色作为中国馆的颜色,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主色调。那么自古以来,中国一直就崇尚红色吗?  在古代,颜色被认为是国家政权的象征,颜色的改变,意味着政权的更替。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们崇尚的颜色并不一样。  战国时期的阴阳
期刊
【原作亮相】  浓酒与淡茶  张俊俊  生活中,许多人酷爱浓酒,有的人却偏喜淡茶,两者是不是有优劣之分呢?  自古以来,因酒误事之人大有人在,而那三国之中的武将张飞自是其中典范。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可谓是人尽皆知,而张飞便是那三义中的老三。在他跟随大哥刘备夺取天下之时,他可谓是勇猛无敌,为刘备阵下五虎将之一。但他却有一个致命弱点,那便是好酒如命,甚至在攻城野战之时他都时常喝得酩酊大醉。一次,张飞被命
期刊
在中国人看来,祖国饮食文化与中医、武术一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且独步天下。  博大首先体现于自然条件。中国地跨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境内有高山、丘陵、平原、江河湖泊和海洋,因此食材类别极为多元。  第二个则在于中国人“物尽其用”的传统观念。国人不但对食材选择百无禁忌,并且对每个可食部分都会以专门的烹饪方式予以利用。以物尽其用为典型特征之一的中国饮食文化,是如何发育出来的?  “吃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