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

来源 :世纪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kns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为主探索了在高职院校进行“基础”课实践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在高职院校开展“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具体方式。笔者以所在院校为依托,详细论述了在“基础”课实践教学设计上秉承从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出发,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与理论授课内容要点联系,实现理论授课内容延伸;以外化学习转为内化自省为目的,达到改变学生行为的教学目标这三项原则的原因与重要性,并对问题纠错、情境演绎、任务驱动、榜样感染、爱心帮扶、问卷调查等具体实践教学形式的运用与作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础”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3-0047-02
  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效果的优劣与高职院校“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开展的方式、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堂内容实际、方式新颖的实践课往往会比一堂知识繁多、讲解枯燥的理论课更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基础”课教学效果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必须加强对高职院校“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设计,将实践课的教学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笔者以所在院校为依托,对高职院校“基础”课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基础”课实践教学设计秉承原则
  (一)从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出发,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理想的本科院校,往往在入学后会表现出自卑和失落的情绪,加之文化课总体水平偏低,学习困难大,心态不稳定,对人生前途、就业前景缺乏信心。同时近些年步入高职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集体观念淡薄,有时我行我素,相对缺乏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热情以及集体荣誉感,因此在思想素质方面有较多地方需要提高。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对待这些自卑又敏感,消极又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群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课学习中,就要特别区别与本科生来对待,要针对上述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从实际出发,设计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基础”课实践教学,以内容生动、学习压力较小、引导性强的“基础”课实践教学特点来充分发挥实践课教学的独特优势。
  (二)与理论授课内容要点联系,实现理论授课内容延伸
  在高职院校进行“基础”课实践教学,其最终目的是以实践教学补充和深化课堂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体系转化为具体能力和素质。实现理论授课内容的有效延伸,如果脱离了理论授课内容和要点来构建基础课,就会形成本末倒置、主次不分的情况,进而也起不到实践教学应有的作用与效果。所以在设计“基础”课实践教学时,将实践课内容与理论授课内容相联系,是设计基础课实践教学必须遵循的又一重要原则。
  (三)以外化学习转为内化自省为目的,达到改变学生行为的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基础”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解决道德冲突的能力,进而将外化的思想道德理论学习转化为内在的自我反省坐标,不断在实际行动中修正自己的错误,提升自我的道德行为能力。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思维转换过程,更是一个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认知升华过程。因此,在对“基础”课的实践教学进行设计时,其内容必须符合上述要求,使实践课切实能够达到帮助学生内省自身,强化道德行为的作用。
  (四)以具体活动内容为依托,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将高职院校的“基础”课放在整个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进行比较,不难看出,其是一门相对来讲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因此在高职院校中进行“基础”课的实践教是以彰显职业化需求为主线进行教学活动内容设计的。以具体活动为载体,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基础”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古人说:“故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强调的就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积极进取,要在社会实践中修炼自己的道德品质。高职院校大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将直接步入职场,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他们形成良好职业素养的根本前提。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不仅仅来自于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有实践的体会,要到社会中学习,要在实践中培养。因此高职院“基础”课实践教学主旨应是帮助大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内容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逐步探索出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会进一步促进他们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等一系列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基础”课实践教学教学方式探索
  (一)问题纠错实践教学
  在“基础”课的课堂上,教师是主导、是引领者,学生是主体,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认知、克服、矫正、培养的过程。如何发现学生的不正确认知倾向,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克服、矫正他们的错误认知和道德倾向,是教师在“基础”课上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因此,在课内实践教学中,我们努力设计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现实社会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设问和同学的回答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倾向和意识动态,及时给予那些对问题理解有误、对是非辨别不明的同学以正确的引导和修正,这种“现场纠错”是在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时给出的,因此不仅参与讨论问题的学生本人,而且还对整个课堂的全体学生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令学生记忆深刻,进而在今后实际生活中有效的影响学生的行为。
  (二)情境演绎实践教学   情境演绎实践教学主要是指任课教师以实例的形式向学生提供若干特定的情景,事先设计一种假设的“实际情况”的情景,由学生扮演模拟情景中的角色,从事指定的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理解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将这种教学法引入,使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身临其境般地体验感受一系列真实事件和问题,接触具体情景,感到实际、生动、可信,富有吸引力、征服力和启发性。这种实践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动态学习中体会、感悟、验证自己,在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的同时,还快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进取精神。
  (三)任务驱动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以专业学习为主,因此,他们对涉及自己的专业的内容比较敏感,也比较容易接受。因此,针对这一特点,在课堂实践德育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实践课堂中结合他们的具体专业为他们设置任务。比如:在职业教育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总结自己未来应具有的职业道德等,这就使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即体现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又可以使他们通过专业视角,进一步深入理解德育教学的内容,做到德育教育在专业(实际)中的渗透。
  (四)榜样感染实践教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所谓“见贤思齐”。榜样教育在德育教育中历来是受到高度重视的。新时期,在我国的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多行业模范、典型人物、道德楷模,他们的奉献精神、高尚追求、理想信念都是非常值得高职院校学生效仿和学习的。充分发挥榜样教育的独特作用,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模范先进人物,从榜样的人格中受到感染、启迪与鼓舞。请榜样人物来到学生身边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和榜样人物近距离接触,了解学习榜样人物当然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但如果从现实角度出发我们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还不能完全实现。那么如何做到让学生切实的了解榜样、学习榜样呢?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觉到采用榜样视频展示应该是最好的方法。通过视频播放学生可以对榜样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这样榜样的力量就可以触动学生的灵魂,激发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感,使他们产生一系列共鸣,从而收到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视频实践教学法是我们在课堂实践德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
  (五)爱心帮扶实践教学
  为了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加强自身的思想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形成互助精神,爱心帮扶实践教学就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来设计的。由于受到条件所限,我院进行的爱心帮扶实践教学形式是到附近敬老院献爱心。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时期,通过这样的实地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对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起到有效的引导,使他们通过实际的献爱心、帮老人体会到人生价值的真正含义,明确人生价值的根本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大学生是否有爱心和责任心,是否能够很好的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否能够将“基础”课所学知识和精神真正运用到实践之中。通过这种实践课每次都能使学生感悟很多,收获很多,并将善良的爱心坚实的种入心灵。
  (六)问卷调查实践教学
  对于一些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判定、了解、寻求答案,既有助于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可以提升学生的探求意识。
  比如在和谐社会的问题探究上,我院思政部就设计了一次“和谐社会”问卷调查活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二是针对社会目前比较突出的一些现实问题设计的十道选择题;三是一道简答题:你眼中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样?学生自主走访了校区内的老师以及学院实训基地中各年龄段、各职业的社会人员。学生们通过礼貌的自我介绍,诚恳的说明调查目的,亲切的与他们交谈,认真的完成了问卷的调查。实训课结束后,全体学生以实训班级为单位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形成统一的调查报告进行上交。通过此类实训课,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实训活动太好了,既增强了他们对和谐社会知识的理解,又给了他们一次难得的了解社会的机会。通过实地与他人交谈,锻炼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同学间的相互配合,又使他们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希望以后他们的实践课能多设计一些这样的活动。
  除上述实践教学形式外,我们还运用了导读原著法、小论文写作法和师生个别谈心,答疑解惑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了“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同时,还利用有效条件,到校外的红色革命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学生通过实地参观,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刻了,这种授课方式让他们感到新颖而实际,对他们的思想锻造产生了积极的正能量影响,教学效果也非常理想。
  [责任编辑:胡 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各类互联网创新基金业务不断兴起,其中余额宝的发展更为快速。伴随着余额宝的发展,我国国内的货币市场基金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此环境下,我国相当部分用户的理财方式均转向使用余额宝。余额宝的出现亦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理财创新成功的代表,其发展趋势亦是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基于货币市场基金的基础上,以余额宝为例,对互联网金融理财的运营风险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
期刊
摘要:“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极高的地位,对后世中国文化的精神世界和民族性格起着重要作用。现代化的进行、西学东渐的深入使得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收到了严峻的挑战,人生意义的缺失、信仰的缺失等问题也随之突显。回到传统文化中去汲取养分,似乎早已成为当代学界的共识,而重新反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天人合一”思想,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也就更具有学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相应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信用制度作保障,2012年开始,惠州迅速投入到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伟大时代实践中,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从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领域全面实施守信奖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惠声惠色”。惠州的实践表明,这种信用制度只能通过政府的提倡,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才能建立起来。同时,政府信用最为根本。  关键词:信用体系;惠州实践;
期刊
摘要:社会心理学的态度改变理论认为:说服者、说服对象、说服信息和说服情境是受众态度改变的四个要素,同时态度改变的效果与受众的认知、行为和情感密切相关。本文拟用态度改变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读本《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进行分析,提出要以态度改变四要素为切入口,以受众的情感、行为和认知为突破口,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实效。  关键词:态度改变;心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非常重要。本文从当前大学生课堂教育教学方法的现状以及主要存在问题入手,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一、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我们可以从以下三
期刊
摘要:价值中立是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它肇始于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传统中,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经托马斯·莫尔、马克思·韦伯等人的发展,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一股强大的价值中立思潮。但是,作为具有政治参与性的政治学研究,其价值是有偏好的,完全中立的政治学研究是不存在的。本文即从介绍行为主义政治学价值中立原则的提出、理论基础、具体内容着手,就政治学研究的价值偏好问题向价值中立问题提出批判。  关
期刊
摘要:当前河北省“城中村”改造和治理已经基本规范,但由于深刻的制度原因,河北省“城中村”还存在着种种发展困境及治理难题,这些难题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河北省在社会发展和治理方面不具有足够的包容性。因此,构建包容性治理制度,成为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城中村;包容性;治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对宗教认识的日益多样,社会上和党内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对“开禁”还是继续延续传统政策,党员不能信教与宪法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精神是否相违背等,议论纷纷。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本文即是试图从信仰的边界角度多方面地梳理党员与宗教信仰的联系,从而认识到我党该如何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关键词:宗教;信仰;政权;中共党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各级党组织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党员信教
期刊
摘要: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费孝通先生通过对文化和学术的深入思考而提出了“文化自觉”思想。他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十六字箴言来诠释“文化自觉”的历程,并提醒我们不仅需要在文化上保持自主性,也需要在学术上保持一种自觉性。因此,我们要不断思考和交流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与学术成果,在追求“文化自觉”的同时培育“学术自觉”意识,不断推进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挖掘学术思考的新视角。  关键
期刊
摘要:政治认同是政治生活中重要的现象,它与政治稳定密切相关。基于我们在通山县调查的数据,当前我国农民的政治认同的主要特征为:农民的政治认同类型从经济利益型政治认同转向民主权利型政治认同;农民的法律意识已经觉醒,但水平相对低下;农民的政治自主性逐渐增强,但政治参与的渠道比较复;对当前基层政府的不满意度较大,但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和改善农民政治认同的路径。  关键词:农民;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