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心理健康课题 打造健康文化品牌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工作中,形成健康文化,促进人的发展成长是学校教育永远追求的最高目标。我校在充分整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提炼出了我校的核心办学理念——“致力于每个生命的健康成长”。要真正践行这一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及科研工作是最好的突破口与支撑点。抓好课题研究及科研工作,可以更好地带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也可以起到“龙头”作用,引领学校整体工作的深入推进,不断丰富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的内涵,打造学校健康文化品牌。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年轻一代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寄宿制学校便成为许多家长的一种选择。由此,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寄宿制学生,而且所占比例日趋增大。他们由于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在认识、个性、行为、社会适应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我校是大邑县的窗口示范校之一,是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在全县范围内首创小学寄宿制,在全县小学寄宿制学生管理方面有着独特的经验。
  为了切实有效地加强《寄宿制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保证课题工作扎实有效地深入开展,我们已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加强管理,把课题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立足点
  
  学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充分认识到课题研究与学校全局工作的关系——课题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立足点。学校领导班子有这样的教育座右铭:“用教育科研的理念和思路的内涵来办好教育。”课题从选题到申请、立项,再到科研,每一个环节,校长都亲自参与,并且督促各部门为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教导处有领导分管课题工作,并成为课题组主研成员之一;科研室作业务指导,由教研组及课题组成员具体落实。层层管理与指导确保了课题组工作的长期化、长效化和序列化。
  
  二、全面深入落实课题研究工作,为特色学校发展打造新亮点
  
  1.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集合、集会、班主任阵地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健康文化的宣传,把课题研究的理念变成具体工作细化到每一次“红领巾广播”、“蓝月亮电视台”进行宣传,使心理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2.长期坚持课题组成员例会制度,交流有关课题的学习体会,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此项工作确保课题组成员在研究时间上有了保证,同时通过交流的形式提高了对课题研究的认识与工作的水平。
  3.强化了师资培训。课题组成员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网上浏览、订阅杂志等相关形式,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主研人员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来提高和充实自己。例如,杨耀琴老师参加了“成都市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冯建英、杨友学老师参加了由杨文丽博士主讲的“青少年情绪管理培训会”等。会后,在校内集中交流,真正做到出去一个人,培训全体人。
  4.为了课题工作的深入扎实有效,我们围绕课题研究,在全校选择性地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如主题为“学会克服孤独”、“分享快乐,健康成长”、“自信成功百分百”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课的形式,课题组教师对寄宿制学生的了解更客观、更全面,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素材。
  5.为了工作的深入细致,在考虑全体学生的同时,我们还兼顾个体,建立“特殊”学生个案跟踪调查,有针对性地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作好记录。现在,每班的特殊学生的情况正在发生令人可喜的变化,为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6.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基本掌握了寄宿制学生存在的常见问题,初步设计了调查问卷,经反复论证修改,达成共识,执笔成文。并在全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便于了解寄宿制学生与非寄宿制学生的问题差别),回收问卷,随机抽取,进行统计分析,撰写了问卷调查报告表。
  7.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教学竞赛与展示活动,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的心灵在活动中受陶冶,在比赛中受震撼,在展示中受锻炼。如“小小书画家”、“校园小百灵”、“生活小能手”、“书海神州行”、“走进经典——电影节”等系列活动,为寄宿制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活动中,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自信逐渐增强,健康阳光的心态正在形成。
  8.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孩子一生最长的老师。基于此,搞好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本课题开始研究以来,班主任利用不同机会对家长作了主题为《携手共育健康孩子》的教育宣传,我们还邀请了李萍老师利用电视现场直播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题为《怎样让你的孩子更自信》,并且还与一些家长零距离接触,回答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家长们经过学习培训,对如何培育健康孩子不再陌生,有方法,有技巧,亲子关系明显改善。
  课题研究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配合,只有抓住主线,全面深入地开展研究,不折不扣地推进每一步工作,才会取得成果,为健康南小特色文化的形成打造新亮点。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南街小学。电邮:xiao661123@126.com)
  编辑/于 洪
其他文献
黑脸琵鹭是一种珍稀濒危鸟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类保护基金会都把它列进“濒危物种保护红皮书”。在这部记录着即将消失的鸟类名录上,我们获知的信息是:—种鲜为人知的候鸟、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黑脸琵鹭,当人类还不了解它们究竟存在了多久、怎样繁殖时,全球仅剩下不足千只。当人类向它们投去关注目光的时候,绝种的厄运之灾已经笼罩上了只剩下几百只的种群。  黑脸琵鹭的额、脸、眼眶周围等部位的裸露部分都呈黑色,
从《浮士德》是否悲剧谈起    歌德的《浮士德》究竟是不是一个悲剧?这个问题似乎是多余的——作者不是明明在扉页上写得清清楚楚:“浮士德悲剧”么?然而,国外的“浮学家”们从没有停止过对它的争论,直到今天也还是各执己见,莫衷一是。争论的主要焦点和困难,在于主角浮士德最后不是走向毁灭、走向彻底的失败,而是使自己的个性得到了升华和完善。尽管他终于说出了那句“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表示了满足,从而在赌赛中
去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非洲黑人作家索因卡后,我的心里曾起了一阵遗憾,因我认为此奖应属南非女作家娜婷·戈迪默(NadineGordimer)。戈迪默是白人,为了避免给人指摘为有种族偏见,我觉得我应在这里解释一下。我当然并不是因为索因卡是黑人而予以藐视。如果要在非洲作家中找寻一个整体作品卓越杰出的人选,戈迪默应是首屈一指。不幸戈迪默是白人,因此,我相反地要指控瑞典学院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的种族歧视。据说他
少时读孔孟和鲁迅,往往不明白为什么鲁迅会对孔孟如此深恶痛绝,会在孔孟那些温文尔雅涵意俊永的字里行间读出“吃人”二字来。及至年稍长阅历稍多,尤其近些年尽管不时可以读到一些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因而对鲁迅颇不以为然的文字,尽管也逐渐明白鲁迅身上确实很有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但是却到底不能不佩服他老先生对孔孟的“知”,以及明白他从“知”中生出的铭心刻骨的憎恨。憎恨自然不能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情感。但是要不“僧
年龄:2000余岁  收藏地:河北博物馆  1968年,解放军某部在河北陵山一带进行国防施工,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大墓穴。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负责发掘工作,认定墓主人是西汉的中山靖王刘胜。经过勘测发掘,考古工作队又在附近发现了王后窦绾的陵墓。  当墓室中一堆散落的铜构件被重新组合成铜灯之后,一束来自汉代的光就此点亮。铜灯内外刻记的九处铭文,讲述着它经历的复杂流转。因灯座底部刻有“长信尚浴”,表明
提起孙本文先生,今天的读书界或许已经有些陌生了。当今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阿历克斯·英克尔斯在他的《社会学是什么?》一书中,就曾论及孙本文博士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是《社会学原理》等重要论文的著作者”。作为一位西方的社会学家,英克尔斯对孙先生的评述是有其倾向性的,这一点自不待言。不过通过他的评述,倒可以使我们知道,尽管孙先生已经去世,他却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社会学家。这里,想就孙先生及其《社会学原理》作一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其左执鞭弭”一语。“鞭弭”之“弭”作何解?目前的一些古文选本,或注为“没有边缘的弓”(《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或为“不加装饰的弓”(《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就连新版《辞源》“弭”字条下也有一义项为“没有装饰的弓”,并举该句为例加以说明。这些注释恐怕都欠准确。  《说文·弓部》:“弭,弓无缘可以解辔纷者。”《尔雅·释器》:“弓有缘者谓之弓,无缘者谓之弭。”何谓缘?这是准确
评胡适的《白话文学史》    时隔六七十载,五四前后那场文化和历史的重建成了历史。《白话文学史》作为六十年前发生的一个社会行为、一则文化事件、一项学术活动抑或一通热情饱满的话语,已无法复原它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生动和现实感。今日之读者也不复象五四读者那样,对它怀着一份发自经验和情感的、不言自明的理解和默契。半个多世纪的时空置换,似乎足以使我们眼前的《白话文学史》化作古铜器上的又一道铭文,其一勾一勒尚
今天我们知道的潘汉年,不能算是一个文学家,因为文学对他一生的历史命运并不是很重要的。但他早年曾投身于这一事业。如在邵力子主编的《民国日报》的《觉悟》中,在张东荪主编的《时事新报》的《学灯》中,曾发表诗作。后来又在南昌编国民革命军的《革命军日报》。后来又从创造社编《A11》、编《幻洲》的《十字街头》,及主编《战线》,在这些刊物中发表大量诗歌、小说、杂文等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后来又在上海写过不少篇有关
2020年,因为录制《国家宝藏》,张廷芳搭上青藏线,重回她待过了30多年的拉萨。图为她登上布达拉宫。  1946年生于北京,197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72年主动赴藏工作,曾任西藏大学语文系主任、西藏大学教务处处长、西藏大学副校长。  半个月后的2月12日,75岁的张廷芳会过两个节:农历春节和藏历新年。这两个节日难得在同一天,为此,她正琢磨着:要熬藏族人过年吃的“卓突”,就是燕麦片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