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十年课改总结与反思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20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总结和反思中学英语十年课改的得失,人们在看到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和中考、高考命题改革所带来的对课堂教学的反拨、引导效应的同时,也不难发现中学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技能和教学技能及专业学养尚有大幅度提高的空间。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对于更好地落实修订后的《课标》不无裨益。
  【关键词】中学英语 课程改革 主要成绩 问题反思 努力方向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已经颁布、实施整整十年了。在这十年中,广大一线中学英语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在学习、领会和落实《实验稿》的课程理念与践行《实验稿》的教学建议及追求《实验稿》的课程目标的达成方面作出了艰苦的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总结过去,可以更好地开辟未来。在国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颁布、实施之际,似有必要对中学英语十年课改所取得的主要成绩进行总结,同时,也有必要对那些尚且存在的主要问题逐一指出并作相应的反思,在此基础上研究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一、主要成绩
  中学英语十年课改的主要成绩,在笔者看来,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即教学理念有了明显转变和考试命题起了正确导向作用。
  1.教学理念有了明显转变。
  中学英语课改十年最显著的成果莫过于教学理念的明显转变。对于这一基本判断,任何一个做过中学英语课堂观察的人都是能够产生共识的。
  转变一:明白了英语语言教学的真谛
  尽管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英语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就大声疾呼英语教学一定要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此后三十年间,绝大多数中学英语教师依然是对此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仍旧沿袭“单词领先、语法跟上”的传统做法,致使中小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没有能够得到较好的形成和发展,“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现象普遍存在。
  但是,“自2001年国家启动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英语课程以三年级为起点逐步推进,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从2005年全面实施,高中课程的改革实验也于2004年逐步拉开序幕,整个基础教育进入全面改革与创新的新时期”[1]。在这个时期,交际语言教学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用语言去做事”的意识不断增强,“任务型语言教学路径”在课堂教学中广为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其中,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机械、乏味、程式化的语法教学正在日益淡化并逐渐退出中学英语教学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英语语法“在具体的语境中,或者在具体的语篇中,通过师生言语交往活动,让学生感受新的语言结构,感悟新的语言结构的功能,理解新的语言结构所表达的意义,进而逐步形成运用新的语言结构进行语言表达的习惯”[2]。这个巨大成就与《实验稿》所倡导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3]是不无关系的。
  转变二:确立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过去,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质量难以大幅度提升的原因,固然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师资问题,教材问题,课时问题,考试命题导向问题,等等),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没有确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出题,学生做题”在课堂观察中已经成为一个习以为常的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风格差异更是教师无暇顾及的。
  可喜的是,在中学英语十年课改中,绝大多数英语教师都能够充分地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英语教学的过程不能继续沿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出题,学生做题”的教学模式,而更加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英语言语交往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情感的强化和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形成,努力运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去追求教学目标的达成,使英语学科的教学真正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明确了,教师的自身角色也实现了转变。绝大多数中学英语教师已经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中走了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等多重角色。教师角色的转变,又反过来使得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持久的保证。
  转变三:树立了跨文化交际意识
  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法几乎一统天下的年代,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对英语语言文化的关注是非常不够的,在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甚至根本上就是缺失的,更无从谈起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然而,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学英语教师开始认识到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对于英语课程实施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重要性,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已不再满足于介绍诸如“Christmas”“Halloween”等具有显性特征的目的语的文化,而试图更多地挖掘目的语中所蕴涵的隐性的语言文化,并开始在实践中自觉地有机渗透目的语的语言文化。
  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另一个标志是,多数中学英语教师,尤其是高中英语教师,自身的英语语言的语用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英语语用能力明显提高,多数教师告别了诸如“Class begins.”“Nice to meet you.”“How to spell the word?”等“非驴非马”的“中国式”英语。其中,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做到关注英语语言表达的字面意思,更关注其隐含意思、话语表达的前提、说话人的意图和听话人的推理。
  2.考试命题起了正确导向作用。
  毋庸讳言,在我们今天这个经济尚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学生升学压力巨大、就业形势也并不那么让人乐观的国家,考试命题对课堂教学的“指挥棒”的导向作用是绝对不可低估的!如前所说,制约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质量难以大幅度提升的原因之一乃是中考和高考的英语命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因素较之于其他因素对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的影响力是最大的。   “语言测试总会对语言教学产生或有利、或有害的巨大影响。”[4](杨钟琳,1991)语言测试和语言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Hughes(1989)在其提出的“PPP”(Participants, Process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抑制剂在结肠癌细胞奥沙利铂耐药中的作用。 方法 将HT29细胞分为L-OHP敏感组及耐药组,其中敏感组分为0 μM、4 μM、8 μM、16 μM、32 μM、64 μM L-OHP组,耐药组分为0 μM、16 μM、32 μM、64 μM L-OHP组。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耐药及敏感结肠癌细胞系葡萄糖转运蛋白-1(G
[摘要] 目的 评价早期接触临床在麻醉学专业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牡丹江医学院2015级麻醉专业80例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学生大二时给予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方式,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结束后,评价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结果 观察组学生麻醉前访视、麻醉药物应用、麻醉技能操作、医疗文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SMI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硬化斑块相关指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测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经超声检查发现50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的52个斑块,分别运用超声SMI技术和e-flow技术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本次观察5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的52个斑块,运用e-flow检测技术检出斑块内新生
[摘要] 目的 探討盐酸帕罗西汀联合利维爱对更年期抑郁症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更年期抑郁症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随机分组: A组(利维爱组)、B组(盐酸帕罗西汀)、C组(利维爱 盐酸帕罗西汀),每组各22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雌二醇(E2)、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垂体催乳素(P)的变化情况。 结果
[摘要] 目的 通過分析本院2014~2016年手外伤患者伤口感染1358株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素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医师了解手外伤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细菌培养阳性并经鉴定细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最低抑菌浓度琼脂稀释法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果 2425例患者共分离出46种1358株细菌,前十位细菌占71.94%。革兰阴性菌占63.0%。革兰阴性杆菌前
[摘要] 目的 探讨直肠癌组织中XRCC1和XRCC4的表达与术前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行术前放化疗直肠癌组织中XRCC1和XRCC4的表达,通过T分期降期来评估XRCC1和XRCC4的表达与术前放化疗疗效的关系。 结果 XRCC1高表达组6例出现T分期降期,低表达组26例出现T分期降期。XRCC4高表达组5例出现T分期降期,低表达组27例出现T分期降期。XRCC
2014年“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无锡赛区)高中数学学科的六节课围绕苏教版必修5的课题《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同课异构,精彩纷呈,体现了新一代江苏青年教师的风貌,也体现了当今江苏数学教师的教学风格。限于篇幅,笔者仅对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王洁老师的一节课进行剖析点评。  1.问题情境让学生来体验。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创设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利用教学情境引起学生
主持人语  经常有学生问:为什么老师讲的我都懂,但自己做就不会?  这是一个多年来一直困扰教育教学的难题,理科尤其是数学学科更为突出。2012年9月,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师大博士生导师、多年担任江苏高考数学阅卷负责人的涂荣豹教授披露:江苏数学高考近20年没有几个满分考生,而零分考生却是一大把。“因为老师没有把‘让他自己会做’的方法教给他。”涂老师说,很多教师只是在教学生解题,他们把题目出在
蒋奇红老师的这节作文课,定位恰当,选点具体,主线清晰,先学后练,可圈可点。  我们一直认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最有价值的是学习的“过程”观。而我们的语文教学,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结论教学——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接受已有结论,教学内容就是来自各类参考书的种种结论,教学过程就是将已有结论传递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就是被动接受已有的结论,考试就是考查学生有没有掌握那些现成的结论。而这个问题,在写作教学中表
“模型”与“模式”的概念有诸多交叉之处,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但两者有更多的差异。“模式”的英文为“pattern”,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模型的英文是“model”,意为用以分析问题的概念、数学关系、逻辑关系和算法序列的表示体系。可见,“模型”是高于“模式”的,“模式”是“模型”的子概念体系;模型是弹性的,模式是固定的;模型是自适的,模式是程式的;模型是隐形的,模式是显性的;模型是相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