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教师的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全部学生都能够聪明好学,成绩优异,但是,美好的愿望总是会败倒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论老师的想法多么乐观,所教的学生里面一直都会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的显著区别,如何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效果,是我一直在努力思考的一个方向,结合长期的实践和摸索总结,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在此简单的做一些陈述。
【关键词】中等生 数学教学
据我平时观察,我所教过的很多学生,平时学习比较刻苦,课堂笔记也做得好,可就是每次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在班上深入调查,学生们都说每节课都能听懂了,课本中的作业也会做,但课外的习题很多都不会,而且会做的隔一段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这些学生,虽然他们的智力不差、其他课成绩或技能也比较好,但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他们学习的成绩和品质落后于其他学习者,我这里把他们叫做“中等生”。我们平时重视抓“两头”,他们常被忽视,学习应该是可上可下的,很有潜力,帮他们一把非常必要。
“中等生”为何走入的困境呢?经过观察和反思,我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现成的知识,模仿老师讲授的解题方法,自己真正动脑思考的很少,笔记记得多,课后看得少,对问题的本质思考、回味得少。他们亦步亦趋、师云亦云地看书、解题,欠缺思维的积极性与求异性,没有从初中的模仿学习,过渡到“领悟”层次,导致较长时间学不得法,陷入困境,并恶性循环。有时,他们认为的懂,未必就是老师的要求的懂,那么,如何帮助中等生尽快摆脱数学学习困境呢?
一、从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开始
1.改变对中等生的看法,从根本上重视他们,要让他们感觉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与关心。
经常与中等生谈心,关注他们的学习、思想,关注他们的需要。中下成绩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交,催急了,就照抄别人的.怎么办呢?这时,一定要设法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找他们交谈,抽取时间对他们适当的辅导,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在作业本,或是单元试卷上写下一些激励的话.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为教师,要有一种执着,对他们的教育很难一次凑效,不是一次谈话,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要有一种韧性和毅力,拒绝放弃,就是要有坚持的精神.。
2.改变角色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
把课堂上的时间留给学生,强制自己在45分钟的教学时间里,有至少40%的时间让学生 “动”起来;学生“动”的面能在90%左右;力争让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80%以上的新授内容。让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层面学习。
3.让学生“动”起来。
我曾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鼓励 “上课答问、提问自由,不必举手,答案可以突破老师和课本的思路”,深受欢迎。围绕一个主题,“茶馆”式课堂,学生学的主动性得到了激发,课堂也就更有活力、有生机.最大限度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己主动构建。
二、从中等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抓起
优秀的数学学习,不只是取决于数学学习行为,而是更是取决于数学学习习惯。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一个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中,天生脚快的兔子,做了乌龟的手下败将.乌龟取胜的法宝是什么呢?伊索的描述是“一往直前,毫不停歇”的优秀习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两个哪怕是顶尖的优秀行为终究敌不过优秀的行为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中等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在于很早就落后在学习习惯上。不论新学期,还是新接手一个班,我总是从习惯抓起.一般用一节课的时间攻心,激兴趣、讲方法、谈要求,从要求到习惯。比如数学符号的书写的规定与要求、解题格式、画图的标准等;在预备铃响后作什么,如何养成超前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与质疑的习惯,研究错误与纠错的习惯,复习与小结的习惯,自测的习惯,笔记的习惯等等.在练习中要求学生必须动笔,一个结论的推出,必须步步有根据,一丝不苟,亲自验算。在圆锥曲线、立体几何的学习中,班上的很多学生在严谨的训练中得到了甜头,而那些不按要求,习惯没有改过来的学生也尝到了苦头。对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学习、生活等)是一个人成人、成功的基础.对教学班而言,积久的习惯,全班的习惯就形成了一种学科的学习文化,互相影响。
三、改革评价方式,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常看到,学得懂、学得好的学生往往越学越觉得有趣,而那些付出努力可是成绩总不能提高的学生会觉得越学越累,提不起兴趣,甚而选择了放弃。这是因为,明白、懂是兴趣产生的起点,而学生对自己的努力是否肯定及是否受到关 注,则是学习兴趣产生的催化剂。“只以成绩论成败,从不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努力过,很少关注学生有哪些发展,“以成绩论英雄”的学习模式,往往令很多学生在中学数学的学习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成了中学生们养成良好科学求学态度的心理障碍。并且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创设条件、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自主调节性,或利用学生的自我评价激发学生的主观因素,促使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用分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现状,确立奋斗的目标;在课堂上对中等生的问题、思想作出及时的评价,有时用放大镜给予鼓励和肯定,有时一个点头一个微笑,有时则当头棒喝;时常在中等生的单元试卷上、作业本上,写下一些激励的话语和对症下药的批注、圈点,作出一些发展性、进步性评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一般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都会尽可能关注每个孩子,当然了,老师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每个老师的教学特色也不一样,有些老师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关注每个孩子。”总之,积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必须为之而长期努力。
【关键词】中等生 数学教学
据我平时观察,我所教过的很多学生,平时学习比较刻苦,课堂笔记也做得好,可就是每次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在班上深入调查,学生们都说每节课都能听懂了,课本中的作业也会做,但课外的习题很多都不会,而且会做的隔一段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这些学生,虽然他们的智力不差、其他课成绩或技能也比较好,但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他们学习的成绩和品质落后于其他学习者,我这里把他们叫做“中等生”。我们平时重视抓“两头”,他们常被忽视,学习应该是可上可下的,很有潜力,帮他们一把非常必要。
“中等生”为何走入的困境呢?经过观察和反思,我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现成的知识,模仿老师讲授的解题方法,自己真正动脑思考的很少,笔记记得多,课后看得少,对问题的本质思考、回味得少。他们亦步亦趋、师云亦云地看书、解题,欠缺思维的积极性与求异性,没有从初中的模仿学习,过渡到“领悟”层次,导致较长时间学不得法,陷入困境,并恶性循环。有时,他们认为的懂,未必就是老师的要求的懂,那么,如何帮助中等生尽快摆脱数学学习困境呢?
一、从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开始
1.改变对中等生的看法,从根本上重视他们,要让他们感觉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与关心。
经常与中等生谈心,关注他们的学习、思想,关注他们的需要。中下成绩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交,催急了,就照抄别人的.怎么办呢?这时,一定要设法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找他们交谈,抽取时间对他们适当的辅导,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在作业本,或是单元试卷上写下一些激励的话.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作为教师,要有一种执着,对他们的教育很难一次凑效,不是一次谈话,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要有一种韧性和毅力,拒绝放弃,就是要有坚持的精神.。
2.改变角色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
把课堂上的时间留给学生,强制自己在45分钟的教学时间里,有至少40%的时间让学生 “动”起来;学生“动”的面能在90%左右;力争让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80%以上的新授内容。让学生在理性思考的层面学习。
3.让学生“动”起来。
我曾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鼓励 “上课答问、提问自由,不必举手,答案可以突破老师和课本的思路”,深受欢迎。围绕一个主题,“茶馆”式课堂,学生学的主动性得到了激发,课堂也就更有活力、有生机.最大限度地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己主动构建。
二、从中等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抓起
优秀的数学学习,不只是取决于数学学习行为,而是更是取决于数学学习习惯。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一个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中,天生脚快的兔子,做了乌龟的手下败将.乌龟取胜的法宝是什么呢?伊索的描述是“一往直前,毫不停歇”的优秀习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两个哪怕是顶尖的优秀行为终究敌不过优秀的行为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中等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在于很早就落后在学习习惯上。不论新学期,还是新接手一个班,我总是从习惯抓起.一般用一节课的时间攻心,激兴趣、讲方法、谈要求,从要求到习惯。比如数学符号的书写的规定与要求、解题格式、画图的标准等;在预备铃响后作什么,如何养成超前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与质疑的习惯,研究错误与纠错的习惯,复习与小结的习惯,自测的习惯,笔记的习惯等等.在练习中要求学生必须动笔,一个结论的推出,必须步步有根据,一丝不苟,亲自验算。在圆锥曲线、立体几何的学习中,班上的很多学生在严谨的训练中得到了甜头,而那些不按要求,习惯没有改过来的学生也尝到了苦头。对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学习、生活等)是一个人成人、成功的基础.对教学班而言,积久的习惯,全班的习惯就形成了一种学科的学习文化,互相影响。
三、改革评价方式,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常看到,学得懂、学得好的学生往往越学越觉得有趣,而那些付出努力可是成绩总不能提高的学生会觉得越学越累,提不起兴趣,甚而选择了放弃。这是因为,明白、懂是兴趣产生的起点,而学生对自己的努力是否肯定及是否受到关 注,则是学习兴趣产生的催化剂。“只以成绩论成败,从不了解学生是否真正努力过,很少关注学生有哪些发展,“以成绩论英雄”的学习模式,往往令很多学生在中学数学的学习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成了中学生们养成良好科学求学态度的心理障碍。并且这些心理障碍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数学教学效益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创设条件、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自主调节性,或利用学生的自我评价激发学生的主观因素,促使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消除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用分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现状,确立奋斗的目标;在课堂上对中等生的问题、思想作出及时的评价,有时用放大镜给予鼓励和肯定,有时一个点头一个微笑,有时则当头棒喝;时常在中等生的单元试卷上、作业本上,写下一些激励的话语和对症下药的批注、圈点,作出一些发展性、进步性评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一般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都会尽可能关注每个孩子,当然了,老师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每个老师的教学特色也不一样,有些老师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关注每个孩子。”总之,积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必须为之而长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