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概念,又叫前科学概念,在教学中泛指学生在新课学习前,对所学知识已有的认识和了解。许多研究表明,“在没有考虑学生前概念的情况下开展的教学是无效的”。因为新概念的建构只能基于已有的概念,那么如何将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前概念,上升为一定层次的科学概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教师应适时补充学生缺失的前概念。由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不同,学生之间掌握的前概念有所不同,因此学习科学概念的基础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前概念和科学概念共同属性较少,有的甚至缺失。因此,课堂上教师要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来填补空白。[GK2!]
如:在学习“认识角”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说出五角星的特点。有的学生能快速地在头脑中回忆出五角星的模样,有的学生对五角星的形状比较模糊,有的学生没见过五角星。教师要让印象模糊或未见过五角星的学生说出五角星的特点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可通过实物或课件,展示一些颜色、大小、方向等不同的五角星,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议一议,从而归纳出五角星的特点。
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教师提供的五角星实物或课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最后可以总结出“角”的本质属性。前概念缺失的学生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快速地对前概念进行填补。
第二,教师应更新重组正確的前概念。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前概念的基础之上。当科学概念与前概念相对一致时,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教学中,教师教学要紧扣学生的前概念组织材料,设计问题,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更新或重组其前概念,使之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GK2!]
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从前测中了解到学生能准确地判断且能画出三角形,但让他们用数学语言表述三角形概念时,学生往往不能把三角形的本质属性描述出来。为此,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先让学生摸一摸、画一画并用教具搭一搭三角形;(2)组织学生概括三角形的概念;(3)用反例验证三角形的概念;(4)与学生一起完善三角形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就会发现三个角、三条线段、三个顶点是三角形的本质特征。
教学中,如果教师通过调查真实地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明确学生的思维起点,教学就会更加得心应手、有的放矢。
第三,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当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形成对立与冲突时,教师才能在前概念的基础上为学生输入科学概念。为此,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合理地创设知识冲突点来纠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从而帮助其建立科学概念。
如:在学习“角的大小”这一课时,教师经常会让学生判断下图中两个角一样大吗?
大部分学生判断第2个角大,理由是角的两边更长。但学生通过测量发现这两个角一样大。这说明,数学科学概念与学生的前概念发生了认识冲突。这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冲突点来展开教学。例如,教师可通过课件演示:先把这两个角平移至重叠,再把角的两边慢慢地向两端无限延伸。通过演示,学生会明白角的大小跟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不难发现,当科学概念与学生的前概念产生冲突时,教师引导学生经过科学论证和探究,学生就会自觉地转变错误的科学概念,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
(吴勤美,海盐县城西小学,浙江 嘉兴 314300)
实习编辑:刘 恋
第一,教师应适时补充学生缺失的前概念。由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不同,学生之间掌握的前概念有所不同,因此学习科学概念的基础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前概念和科学概念共同属性较少,有的甚至缺失。因此,课堂上教师要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来填补空白。[GK2!]
如:在学习“认识角”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说出五角星的特点。有的学生能快速地在头脑中回忆出五角星的模样,有的学生对五角星的形状比较模糊,有的学生没见过五角星。教师要让印象模糊或未见过五角星的学生说出五角星的特点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可通过实物或课件,展示一些颜色、大小、方向等不同的五角星,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议一议,从而归纳出五角星的特点。
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教师提供的五角星实物或课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综合,最后可以总结出“角”的本质属性。前概念缺失的学生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快速地对前概念进行填补。
第二,教师应更新重组正確的前概念。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前概念的基础之上。当科学概念与前概念相对一致时,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教学中,教师教学要紧扣学生的前概念组织材料,设计问题,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更新或重组其前概念,使之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GK2!]
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从前测中了解到学生能准确地判断且能画出三角形,但让他们用数学语言表述三角形概念时,学生往往不能把三角形的本质属性描述出来。为此,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先让学生摸一摸、画一画并用教具搭一搭三角形;(2)组织学生概括三角形的概念;(3)用反例验证三角形的概念;(4)与学生一起完善三角形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就会发现三个角、三条线段、三个顶点是三角形的本质特征。
教学中,如果教师通过调查真实地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明确学生的思维起点,教学就会更加得心应手、有的放矢。
第三,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当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形成对立与冲突时,教师才能在前概念的基础上为学生输入科学概念。为此,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合理地创设知识冲突点来纠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从而帮助其建立科学概念。
如:在学习“角的大小”这一课时,教师经常会让学生判断下图中两个角一样大吗?
大部分学生判断第2个角大,理由是角的两边更长。但学生通过测量发现这两个角一样大。这说明,数学科学概念与学生的前概念发生了认识冲突。这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冲突点来展开教学。例如,教师可通过课件演示:先把这两个角平移至重叠,再把角的两边慢慢地向两端无限延伸。通过演示,学生会明白角的大小跟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不难发现,当科学概念与学生的前概念产生冲突时,教师引导学生经过科学论证和探究,学生就会自觉地转变错误的科学概念,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
(吴勤美,海盐县城西小学,浙江 嘉兴 314300)
实习编辑:刘 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