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耘云原生

来源 :产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chen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原生技术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塑造高能效、高敏捷、高可用、高弹性技术底座的最短路径,可为企业带来成本和资源以及研发效率的优化。随着云原生的市场接受度和落地成熟度逐步提高,该领域正以年均增速超過30%的势头迅猛发展。
  普适红利的释放
  全球范围内企业应用云的步伐都在加速,去年我国云服务市场整体规模已达1550亿元,超过6成的的企业已经上云。企业大量上云之后,充分利用云带来的优势梳理自己的管理架构,重塑自己的业务模式,在此期间,企业可能会在多朵云间选择、使用,技术复杂程度有所增大,需要实现多云协同、混合云解决方案、边云协同等。有提供云服务的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云的形式没有那么重要,企业基本全面上云了。大家以后要做的是在云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把业务不断的做厚。”
  从技术更迭的角度而言,云原生(Cloud Native)的兴起是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云计算深入应用后出现的全新技术概念,云原生的本意与初衷就是为了在信息时代更好地提高企业效率,其概念首提者这样表述道,“我所说的‘云原生’是许多不同想法的融合,这些想法包括DevOps、持续交付、微服务、敏捷基础架构、Conway法则,以及围绕业务功能重组公司。”
  当企业的云端布局已成常态,技术角度的难点被逐一攻克,业务场景和数据安全被愈加重视。而且,因为体量、规模和实力的差异,难免有企业会产生抱怨,“上云除了资源按需分配可以避免算力闲置与浪费外,开发与维护起来还是很麻烦。”此时云原生将充分发挥云的弹性,全面提升企业运维效率,降低成本。
  技术升级需要硬碰硬,服务则需要有针对性与普适性。阿里云智能云原生应用平台负责人说得非常明白,“没有云原生之前,只有能力极强的企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随着云原生的出现,每家企业都可以实现对云和极致弹性能力的调取,这是一个普适性红利的释放。”华为云原生资深技术专家汪洋认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唯有把新生能力与既有能力实现“有机协同、立而不破”,才能更快地打造“资源高效、应用敏捷、业务智能、安全可信”的“新云原生企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指出,“从产业融合来看,云原生为其他信息技术大规模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撑,能够为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提供部署环境和基础支撑能力,对于建设融合、共赢的产业生态具有促进作用。”
  不过云原生降本提效的优势在部分中小企业身上也有失效的时候。云原生产业联盟发布的《中国云原生用户调研报告(2020)》显示,有27%的开发者每月发布应用,39%的开发者不定时发布,44%的开发者对云原生的投入占IT投入10%以上。这是面对新技术时中小企业的惯常心态,它们确实“船小好调头”,决策速率较高,但面对“数据放哪里?上哪家云?”之类问题,它们更忧心可靠性、成本、迁移等,求稳持现对中小企业太过必要。
  云竞争的下半场
  如今上云、用云几成企业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动作”,由此延展出一系列新需求与新要求,正如埃森哲大中华区企业技术创新事业部运营与交付总裁贾缙所言,“多数云厂商均认可现在的云竞争已经进入到下半场,上半场更多是铺数据、拼价格。未来下半场竞争将更聚焦在云服务的实际质量差异——把控算力、人工智能服务、IoT服务、大数据服务等。”
  国内云原生市场的产业整合、商业模式、合作方向等处于摸索阶段。目前,阿里云市场份额达38.7%,腾讯云、华为云等市场份额则在10%,一超多强的格局暂难以改变,头部企业的竞争已经变为正确引导客户共同享受云原生的技术红利,推出的云计算产品几乎都会带上“云原生”的标签。海外巨头也加入战局,谷歌云和英特尔已经在多条战线上展开合作,为运营商、企业和移动网络供应商开发云原生5G服务和技术。2020年,云原生相关规模以上投融资事件共计13起,融资额度超20亿元,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22年云原生市场规模将超500亿,预计当年将有超75%的全球化企业在生产中使用云原生的容器化应用。


  并且,云原生技术的标准化已在深入推行,4月19日至30日,国际电信联盟第十六研究组为期两周的在线会议上,中国信通院牵头提出的三项云原生AI国际标准立项建议(人工智能云平台技术规范-总体架构、人工智能云平台技术规范-模型开发、人工智能云平台技术规范-性能)获得通过;5月26日的云原生产业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滴普科技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陕西省信息化工程研究所、西安邮电大学等10多家单位联合制定的《云计算开放应用架构》标准正式发布,其旨在通过高度可扩展的应用定义与能力管理模型,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标准化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和框架,加速云原生应用规模化落地进程。
  虽然云原生是提升云计算使用效能,推动企业深度上云、用云的关键支撑,但和其他时新技术一样,云原生也不是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其可以带来改变甚至颠覆,但仍在一定规则限度之内。
其他文献
早在大学读书时就听说柴达木盆地的香日德是我国粮油作物著名的高产地区, 所以心中一直非常向往香日德, 希望有一天能够到达那里, 但大学毕业以后多年来在青海海东地区和甘肃等地从事春小麦品种推广和试验示范工作, 始终没有机会去香日德看一看。1998年8月,由于承担国家攻关课题的需要, 我随课题组长郜和臣先生一同去香日德农场进行选点,这是我第一次进入柴达木, 也是第一次来到香日德。
期刊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加快培育发展“单项冠军企业”“单项冠军产品”,近日,四川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创建工作培训及交流会在成都召开。各市(州)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申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的企业负责人等共 10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二级巡视员舒朝晖为四川省“制造业单项冠军”创建工作进行培训和指导,对
期刊
6月4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市委财经委员会主任范锐平主持召开市委财经委员会会议,传达学习近期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和省委财经委员会会议精神。他强调,当前平台经济正加快重塑人们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加快培育新业态、激发新动能、创造新优势,努力构建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环境,全力推动平台
期刊
“中国人不穿中国衣”,1988年,沈从文与世长辞留下这般临终遗憾。他没有料到的是,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传统服饰悄然兴起,其中高度凝练文化传承的汉服更是从小众市场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除了吃粽子、赛龙舟,把汉服穿在身上已成为一种新风尚。  “这里的汉服并非特指汉代人的服装,而是指汉族人民经常穿的服饰。”四川大学教授、博导,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表示,现代汉服的概念更多
期刊
y近年来,有“新一线城市”排头兵之称的成都,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发展态势表现亮眼:全国医药百强企业,成都独占三席;全国21家世界灯塔工厂,成都揽收2家;全球一半的IPad和笔记本电脑CPU“成都造”。成都还率先成为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汽车生产基地和飞机研制基地。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成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生动实践。  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城市发展新能级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期刊
6月11日上午9点,早高峰的天府大道上,繁忙的车流中不乏绿色车牌的汽车,这一亮眼颜色,是城市给予新能源车特有的标识。  路旁的天府新城会议中心里,成都市新能源产业重点企业座谈会正在举行。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与21家成都新能源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座谈。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机遇下,新能源产业于企业和城市而言,是一条充满机遇的“史诗级”赛道。  而这场城市与企业面对面的座谈,也是为了取得双赢的结果—
期刊
努力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上取得新成效  6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讲话。李克强指出,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继续围绕市场主体关切,有效实施财政、金融、就业等宏观政策,把宏观与微观紧密联系起
期刊
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都则提出要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大力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快建设碳中和“先锋城市”。力争到2025年,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碳中和产业综合发展“引领区”、技术创新“策源地”、市场应用“标杆区”,建成以绿色为新优势的可持续发展先行区。  绿色发展是制造業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先进生产、宜居生活、优美生态和谐统一的根本
期刊
人口是宏观经济研究中确定性最强的数据,备受关注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已经发布,我国人口总数及户别人口、人口地区分布、性别构成、年龄构成、人口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等细分指标均有了明确数据,为经济发展、消费结构等宏观分析提供了权威的数据基础。国人在为不必过度担心人口总量问题而略显庆幸之余,又开始为人口普查数据中诸般变化所折射出的我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而揪心,部分产业确实迎来机遇,但暗藏的产业危
期刊
制造业投资修复的滞后性、经济政策影响企业投资信心、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影响制造业盈利能力等因素仍对制造业投资的走向造成显著影响,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过程中,挑战与投资机遇并存。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的预测,从这个语境而言,我国制造业投资的起势足证各方对未来中国经济的谨慎看好。  化解金融支持实体的难点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是“十四五”规划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任务,若以去年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