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导板导航技术在一期后路治疗颈胸段结核伴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menchu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不同发病节段的颈胸段结核性后凸畸形并截瘫中个性化应用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一科收治的31例颈胸段结核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病变节段位于胸椎移行区(T1~T4)8例,颈椎移行区(C5~C7)10例,颈胸段交界区13例,累及2个椎体7例,3个椎体14例,4个椎体10例。3D打印组(A组)12例,非3D打印组(B组)19例。所有病例均选择一期经后路环脊髓周围结核病灶清除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并椎弓根钉固定术。术后正规服用抗结核药物6~12个月,随访观察后凸畸形矫正度和截瘫恢复情况,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

结果

所有病例得到随访6个月。12例患者术前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了术前规划,术中均按术前方案进行手术。术中发现采用3D打印技术术前设计的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和长度、进钉方向以及进钉点与后正中线的距离等指标与术中实际使用情况一致。术后第3天复查X线片,可见骨折复位效果满意,椎弓根钉位置良好。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显示椎弓根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未见骨折内固定节段性不稳。3D打印组手术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与非3D打印组的手术结果相比,3D打印组手术的创伤明显减少[手术时间:(131±18) min比(162±23) min,P<0.01;术中出血量:(528±34) ml比(615±41) ml,P<0.01;术后引流量:(257±46) ml比(327±56) ml,P<0.01;两组ESR:术前为(64±42) mm/1 h,术后为(6±7) mm/1 h,P<0.01;两组CRP:术前(72±41) μg/L,术后(13±6) μg/L,P<0.01]。3D打印组患者的术后1、2周,1、3个月JOA评分均优于非3D打印组,术后6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术后Cobb角纠正均得到满意结果,两组术后Cobb角矫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bb矫正角度丢失平均为1°。本组脊柱结核均治愈,无严重手术并发症。

结论

根据颈胸椎结核性后凸畸形和截瘫严重程度,选择一期经后路手术治疗方式能获得有效的根治,可行彻底的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畸形矫正后内固定获得脊柱前后方的稳定性,3D导板导航技术增加手术的精确性、安全性,并可以提供术前更加详细、直观、立体、现实个性化手术方案,术后可以快速康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我国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4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氯吡格雷组113例,替格瑞洛组127例。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后治疗1、3、6个月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及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因表达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方法分别检测同期来源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产科及日照市东港区妇幼保健院产科的126例GDM孕妇(GDM组)和150名正常孕妇(健康对照组)胎盘组织中MIF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糖、胰岛素水平及其他临床理化指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胎盘组织中MIF蛋白表达量以及MIF蛋白表达与血糖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前瞻性研究入住解放军一五医院重症监护室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58例。根据转归将患者分为生存组(39例)和死亡组(19例),24 h内完成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肌钙蛋白I(cTnI)、B型脑钠肽(BNP)、乳酸、降钙素原、左心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计算化高扩散敏感系数(b值)对外周带前列腺癌第二版前列腺影像和数据报告系统(PI-RADS v2)中弥散加权成像(DWI)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或前列腺根治术后病理证实外周带前列腺癌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Siemens Verio 3.0T MRI扫描,成像序列包括横断位、矢状位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定量参数术前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男43例,女9例,年龄(66±8)49~76岁;高分化12例,中分化20例,低分化2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部平扫和宝石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病灶强化值(HU)、能谱曲线平均斜率(λHU)、标准化碘浓度(NIC
目的通过对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索其死亡危险因素,为今后早期诊治、降低病死率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17年2月收住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AAV患者,对比死亡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各项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异同,寻找影响其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66例AAV患者中死亡组20例(男∶女为12∶8),总
目的探索腰椎间盘退变与神经高张力之间的相关性及自缢性椎间盘退变的新型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因腰椎管狭窄症收治的100例患者的腰椎MRI资料,根据术前腰椎MRI马尾神经沉降征及术中探测神经张力结果将其分为试验组(50例,神经高张力组)、对照组(50例,神经张力正常组),用Pfirrmann分级对每例患者腰椎节段(L3/4~L5/S1)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