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见问题7:踝关节损伤诊治中的常见问题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读者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踝关节;损伤
  踝关节损伤临床常见,大多数病人在基层医院或个体诊所就诊,甚至自行处理,所以有关诊治很不规范,误诊误治时常发生,使病人遗留陈旧性损伤、继发踝关节不稳甚至创伤性关节炎。为提高踝关节损伤诊治水平,现总结一些常见问题以期引起同仁注意。首先介绍踝关节的一些基础知识,以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踝关节损伤的机制和病因。
  正确认识踝关节
  踝关节的形态及运动特点
  1 踝关节横轴与膝关节的横轴并不平行,外加大部分人的脚趾都向外偏约10°,所以造成了踝关节矢状面与人体冠状面的角度为120°,而不是所想象的成90°(见图1)。
  2 内踝较短但较外踝坚强。内踝与外踝两关节面向前成角约25°,从而使踝穴形成前宽后窄,此形状与距骨体形状相符。外踝尖低于内踝约1 cm,外形呈锥形,外踝本身的轴线与骨干纵轴成向外的10°~15°角,复位时一定要重视外踝及腓骨下端的解剖复位及内固定,注意保持与腓骨干纵轴的夹角。
  3 踝关节背屈,距骨可在踝穴中有轻微的旋转活动,比较稳定,这个位置相当于上坡时踝关节所处的位置,所以上台阶较少发生踝关节损伤。跖屈时,距骨体的窄部进入踝穴的宽部,此时踝关节十分不稳固,因此踝关节易在跖屈位发生损伤。这个位置相当于下台阶时踝关节所处的位置,所以踝关节损伤多在下楼梯或台阶时发生。行走时踝关节处在背屈-跖屈的转换过程中,其稳定性均在不停地发生改变,如果路面不平,足落地时内外不平衡极易发生扭伤。


  关节囊与韧带
  踝关节关节囊与关节周围的韧带无明显分界,关节囊前后较松弛,两侧较紧张,内侧有三角韧带加强,外侧为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跟腓韧带加强。
  1 三角韧带,又称内踝韧带,对防止踝关节外翻起到重要的作用(见图2),限制距骨向外侧移位,当踝关节受到外翻、外旋暴力时常发生内踝骨折或三角韧带断裂。
  2 外踝韧带,起自外踝,分3部分止于距骨前外侧,外侧和后方(见图3)。
  (1)距腓后韧带:限制踝关节过度背屈。完全断裂时,可使距骨与腓骨分离而无骨折,临床上该韧带单独损伤较少见。(2)跟腓韧带:位于踝关节运动轴线之后,背屈时紧张,跖屈时松弛。此韧带如果松弛或撕裂,可引起踝关节过度活动或脱位。(3)距腓前韧带:在踝关节跖屈时有限制足内翻活动的作用,而在踝关节中立位时,有对抗距骨向前移位的作用。当该韧带完全断裂时,踝关节前抽屉实验阳性。
  外踝韧带中跟腓韧带最易断裂。当踝关节受到内翻暴力时,跟腓韧带首先断裂,踝关节外侧关节囊也可部分或全部撕裂,暴力继续可使下胫腓韧带出现分离倾向。因此临床上跟腓韧带与下胫腓前韧带的损伤多同时存在。距腓前韧带单独损伤则较少见,跟腓韧带伴距腓前韧带损伤最多见,可引起踝关节不稳、习惯性扭伤及踝关节过度活动等。
  3 下胫腓韧带,紧连胫腓骨下端,加深踝穴,是维持下胫腓关节乃至踝关节稳定的重要韧带,与内、外踝韧带共同维持踝穴的稳定。


  忽略单纯韧带扭伤
  1 单纯的踝关节韧带损伤诊治失误最常见。其中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以不完全断裂多见,由于位置表浅损伤后局部出现压痛、肿胀、淤血斑等,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踝关节功能障碍,但行走时症状加重,X线往往没有骨折和脱位所见,易被忽略。
  常见的错误处理方式:(1)有损伤后立即按摩热敷,外用膏药,甚至加大运动,怕“存筋”、“淤血”等,结果肿胀疼痛更加剧烈;(2)踝关节不固定,行走如常,结果韧带在松弛状态下得不到修复;(3)只要拍片没有骨折就认为没问题。
  正确的处理方式:(1)内踝韧带损伤时将踝关节维持在内翻位并外固定3~4周并避免负重,以利韧带愈合,如果不固定和早期下地负重会使损伤的韧带遭受异常应力,影响愈合,继发韧带松弛进而影响关节的稳定,更易发生扭伤,俗话“越扭越爱扭”,最后发展成为创伤性关节炎(见图4),所以一定要重视不全扭伤的早期处理。(2)在扭伤早期,局部软组织肿胀出血,此时热敷、按摩等只会加重原有的肿胀,使出血更多,所以许多病人在接受这种治疗后反而肿胀疼痛加剧,正确的做法是制动、局部冷敷。(3)进行热敷理疗的时机,应在肿胀高峰过去,组织肿胀消退后再做,一般要在1~2周后,否则不利于韧带损伤的恢复。
  2 内侧韧带完全断裂常是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一部分,可以表现为内踝骨折,也可以表现内踝完整而韧带完全撕裂,这种情况下X线没有阳性所见或仅仅有踝关节内侧间隙增宽,临床接诊时要注意避免漏诊(见图5)。
  3 外踝韧带损伤同样往往有或无外踝骨折,易被忽视,以韧带不完全断裂多见,多在跖屈位内翻外力所致,局部肿胀淤血(见图6),应在背伸外翻位外固定3~4周。


  忽略下胫腓韧带损伤
  踝关节骨折脱位常合并下胫腓韧带的损伤,是晚期常形成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原因之一。
  损伤机制
  1 一般认为外旋暴力是造成胫腓韧带损伤的主要原因,但外展暴力和过度背屈同样可以造成胫腓韧带的损伤。外展位时应力首先作用于足内侧,造成三角韧带破裂和内踝横行骨折,连续作用导致胫腓前后韧带破裂或其骨附着点撕脱,同时在踝穴或踝穴平面以上发生腓骨骨折。
  2 足过度背屈时距骨宽大部分挤入踝穴,推挤外踝,使其向外、后旋转,胫腓前韧带被拉紧,外力继续则发生胫腓前韧带撕裂,同时伴有不同程度骨间韧带撕裂以至胫腓联合不同程度的分离(见图7)。   临床特点及处理要点
  胫腓韧带损伤的临床特点主要是在胫腓联合前侧出现肿胀、疼痛和压痛;腓骨中段挤压和足外旋在胫腓联合处出现疼痛。
  常见的失误是只重视了骨折而忽略胫腓韧带损伤,没有固定下胫腓,继发关节不稳,导致创伤关节炎。
  X线检查应常规拍摄踝关节正位、侧位和踝穴位(见图8),必要时加摄应力位片。在正位片上正常胫腓重叠阴影前后位上≥6 mm,踝穴位≥1 mm,胫骨后结节与腓骨内缘相距2 mm,如重叠减少及下胫腓联合间隙>3 mm,应考虑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分离。




  下胫腓内固定多应用1枚或2枚3.5~4.5 mm的全螺纹皮质骨螺钉在踝关节水平间隙上方3~4cm或2~3 cm,平行胫距关节面向前倾斜25°~30°,自腓骨向胫骨钻孔穿透3层或4层皮质予以固定。固定胫腓联合时,踝关节应处于踝关节背屈5°位,以防踝穴过窄影响术后背屈活动(见图9)。
  术后8~12周取出螺钉比较合适,长期保存螺钉会限制踝关节活动或出现螺钉松动、断裂。下胫腓联合分离不应当坚强固定,因为坚强固定将限制腓骨相对于胫骨的位移和旋转,从而影响踝穴对距骨运动的顺应性调节。
  对踝关节骨折脱位的发生机制理解不够
  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管踝关节骨折脱位是何种类型均在中立位90°固定,说明对踝关节骨折脱位的发生机制理解不够,Lauge-Hansen分类强调踝关节在不同位置下不同暴力方向所产生的不同骨折脱位形态,从而根据X线所见推测受伤机制并制定诊疗方案。
  1 旋后内翻型 旋后指的是受伤时足所在的位置,即足底朝向前内,也就是足在跖屈内翻位,内翻是暴力方向,即足在旋后位时遭受内翻力,其特点是先出现外踝骨折或外踝韧带断裂,然后距骨在踝穴内不稳定内翻撞击内踝,出现内踝骨折。
  骨折形态特点:外踝骨折在踝关节水平或以下的水平形成撕脱骨折,而内踝骨折方向则自踝穴内向角斜向内上(见图10)。
  2 旋后外旋型 旋后指的是受伤时足所在的位置,外旋是暴力方向,即距骨在旋后位时,以内后为轴在踝穴内外旋,特点是先出现下胫腓前韧带断裂,距骨再撞击外踝导致骨折,外踝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水平,自前下向后上,暴力继续使下胫腓后韧带断裂及后踝骨折,最后出现内踝骨折或内踝韧带断裂。
  骨折形态特点:外踝骨折在踝关节水平以上的斜后上,而内踝则为撕脱骨折,骨折水平在踝关节水平以下或仅有韧带断裂(见图11)。












  3 旋前外展型 旋前指的是受伤时足所在的位置,即足底朝向后外,也就是足在背屈外翻位,外展是暴力方向,此时内踝首先遭受张力性暴力,造成内踝撕脱骨折或韧带断裂,暴力继续造成下胫腓韧带断裂或其附着部撕脱骨折,即前踝或后踝骨折,然后距骨外翻撞击外踝出现骨折。
  骨折形态特点:内踝呈撕脱骨折,骨折水平在踝关节水平以下或仅有韧带断裂。外踝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水平或稍上,骨折线为斜行或出现蝶形骨块(见图12)。
  4 旋前外旋型 旋前指的是受伤时足所在的位置,外旋是暴力方向,即距骨在旋后位时以外后为轴在踝穴内外旋,此时内踝首先遭受张力性暴力,造成内踝撕脱骨折或韧带断裂,再出现下胫腓前韧带断裂,距骨再扭转外踝,导致外踝上方6~10 cm腓骨骨折,暴力继续使下胫腓后韧带断裂及后踝骨折。




  骨折形态特点:外踝骨折在踝关节水平以上6~10 cm的斜后上,内踝则为撕脱骨折,骨折水平在踝关节水平以下或仅有韧带断裂(见图13)。
  注意特殊类型踝关节骨折脱位
  Maisonneuve 骨折
  实际上是旋前外旋骨折的一个类型,特点是腓骨骨折位置很高,常常在外踝上方8 cm以上,甚至在腓骨颈部位,伴有骨间膜损伤,踝关节极不稳定。由于踝关节拍片时不能包括胫腓骨上端,所以常常漏诊,预防措施:查体时要常规注意对腓骨上端的检查,有无压痛及肿胀瘀斑,对仅有内踝和后踝骨折而没有外踝骨折的病人要提高警惕,加拍胫腓骨全长正侧位片。这类病人还可合并腓总神经损伤,注意检查。
  Dupuytren 骨折
  实际属于旋前外展型一个类型,特点同样是腓骨高位骨折和骨间膜损伤,不同的是下胫腓分离明显,距骨外移明显。所以同样注意腓骨的触摸和拍胫腓骨全长片(见图14)。
  无骨折的踝关节脱位
  特点是广泛的韧带断裂而无骨折,也许已经自行复位,拍片无脱位所见,但局部肿胀淤血及软组织损伤与X线所见不符,此时特别要注意踝关节的检查,拍摄应力位片即可有阳性发现。
  (编辑:徐艳玲)
  新诊断房颤与晨起卒中和TIA独立相关
  智利一项研究表明,新诊断房颤与晨起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具有显著独立相关性,与无晨起事件患者相比,已发生晨起脑血管事件患者的新诊断房颤检测几率高3倍。论文4月17在线发表于《神经病学》(Neurology)。研究者前瞻性评估2008至2011年间收治的所有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对重要协变量进行校正之后,利用逐步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新诊断房颤与晨起缺血性卒中或TIA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研究人群由356例患者组成,伴有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诊断者分别为274(77.0%)和82(23.0%)例。上述事件中有11.5%(41例)在晚间睡眠时发生。在272例无已知房颤患者中有27例被检出新诊断房颤(9.9%)。新诊断房颤与晨起缺血性卒中和TIA之间具有独立相关性(比值比3.6;P=0.019)。
  (摘自医学论坛网)
其他文献
【关键词】哮喘;库欣综合征  病例资料  患者,男,50岁,30年前曾患肺炎,之后经常反复发作咳嗽、咳喘,每年发作3个月以上,每次发作都要到医院就诊,应用抗菌药物静脉输注或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方可缓解。近3天咳喘加重,咳白痰,不易咳出,伴发热1天。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BP160/100 mm Hg,R24次/min,P88次/ min,T 38.0 ℃。律齐,口唇发绀,胸部叩诊(-),双肺满布哮鸣
期刊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负着方庄社区十五个居家委会近十万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任务。多年来围绕丰台区卫生局提出的“让群众满意、让职工满意、让政府满意”的总体目标,全面落实北京市卫生局相关部门的要求,秉承“以学科建设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以科研教学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品质、以管理铸造社区卫生服务品牌、以服务赢得社区百姓信任”的工作理念,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创新社区服务模式形成了全科医学、社区护理、预防
期刊
【背景】近年来,卒中急性期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越来越多,而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诸多困惑。2013新年伊始,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卒中学会(ASA)联合颁布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新指南。这一最新指南支持建立全方位卒中护理体系的观念,并讨论了从患者认知度、紧急医疗服务的启动、患者转运和分类,到患者到达急诊室后最初几个小时应如何治疗的具体细节。该指南既给出了卒中早期评估和一般治疗的原则,也讨论了缺血
期刊
【关键词】心脏病;指南  1628年,William Harvey在定义循环系统时就提出了情感和心脏的联系。但300年来,这种潜在的联系很少被人重视,直至Frasure-Smith和他的同事研究发现患者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出现抑郁较那些不抑郁的人死亡率明显升高。近10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抑郁是重要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临床转归密切相连;抑郁还是预测指标,意味着患者的以往不健康生活方式很难
期刊
【关键词】识别;观察;分析;精神;症状  在综合医院和全科医疗中,患者存在精神症状的情况并不少见,有报道显示占综合医院就诊人群的30%[1]。本文以一个会诊病例为切入点,记录了综合医院医生和精神科协作开展工作的过程,以临床第一手资料展示如何识别精神症状患者,如何观察、分析和处理相应问题患者。而在医学教育中,这一直是临床工作的一块“短板”。  引述病例  2012年12月28日中医心内科医生请求会诊
期刊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精神;心理;治疗  什么是“双心医学”  “双心医学”是指心血管病学和精神心理医学交叉形成的一门学科。在当今的疾病谱中,心脑血管疾病为头号杀手。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达300万,即每3个死亡患者中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高达2.3亿。在当前激烈竞争的社会,因精神和心理疾病导致自杀者逐年增多,目前全球患有各种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至少有5亿人,约
期刊
【关键词】冠心病;焦虑;抑郁;障碍;识别  由于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出现心理、精神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往往以心悸、胸闷等心脏症状就诊,社区全科医生常碰到这类患者,但又无从判断他们到底是正常的心理情绪波动还是确实有心脏疾病?不管是横断面调查,还是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焦虑抑郁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相互关联。焦虑、抑郁与冠心病的关系越来越得到重视,需要临床医生短时间内识别出,只有这样才能既不延
期刊
卫生部公布“史上最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012年5月,卫生部公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具体内容包括:①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制度;②明确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遴选、采购、临床使用、监测和预警、干预与退出全流程工作机制;③加大对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干预力度,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④明确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恶性袭医事件一再发生  3月23日,哈尔滨医
期刊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心理;障碍;焦虑;抑郁  在心血管内科,无论是门诊还是病房,每天都会有不少患者以胸闷、胸痛、心悸等各种各样心血管病不适症状就诊,但做各种相应检查也查不到与心血管疾病相符的相关疾病,或患者有心血管疾病,但症状与疾病严重程度不符,这时就要考虑这些患者是否有精神或心理障碍的可能。精神或心理障碍可表现为焦虑、抑郁、躯体形式障碍等。需要注意的是,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常会比患躯体疾病受到
期刊
【关键词】心肌病;精神;心理;焦虑  目前,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在临床非常常见,也就是所谓的“共病”。在门诊和住院的患者中,发病率很高。这部分患者往往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相对困难,社会功能较难恢复,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在心理异常的患者中,初发和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相对危险度明显升高,与已经明确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当,因此,单纯治疗心血管疾病很难奏效,需要临床医生能够及时准确识别,进行心
期刊